2023-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早期中国一一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指出,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彩陶的流行范围,已经涵盖了今

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各地区的花瓣纹彩陶又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整个文化区就像一朵由花心

和多重花瓣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这说明早期中国()

A.“花心”文化向“花瓣”扩展B.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

C.文化呈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D.文明时代始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2.《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当学生问及孟子,舜的父亲杀了人,舜应该如何

处理时,孟子的回答是:“法官要按职责办事,将其父抓起来。但舜更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

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此()

A.孟子认为法律没有存在的必要B.孟子以儒家思想抵制法家

C.孟子尊法但更重视人伦的法律思想D.孟子开创了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

3.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都强调官吏”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与此相应,秦政府也在制度上对官吏尽孝提出要求并提供支持。其直接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整顿社会风俗C.提倡以吏为师D.提升儒家地位

4.汉初,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为解决上述问题,汉武帝()

A.确立皇帝制B.颁布“推恩令”C.采取井田制D.实行科举制度

5.岭南潮汕地区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而同一地区发掘的南北朝时期的墓葬,

则发现有各类铁器以及制造精美并带有佛教色彩花纹的瓷器等文物,青铜器完全绝迹。这反映出()

A.南方手工业技术水平超过北方B.佛教在潮汕传播非常广泛

C.人口南迁推动岭南地区的发展D.南方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

6.士谱是记载士族门第的凭籍,庶族是不入士流的。但庶族地主为了抬高身价,往往杜撰身世伪造士谱,

以跻身士流。此风始自魏晋,降及唐初依然未息。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时,一开始就提出“质诸史籍,

考其真伪”的要求。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初()

A.士族权力受到抑制B.庶族政治地位提升C.门阀观念依然浓厚D.史学重视考

据方法

7.780年后,唐朝推行两税法,强藩地区按照两税法的收税原则进行缴纳,但在赋税的支配上,部分留给收

税当地作为日常开支,部分由藩镇节度使支配,部分上缴中央。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藩镇势力得到遏制C.中央妥协色彩明显D.宗藩体制遭

到破坏

8.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初便组建治礼机构,该机构历时11年制定出涵盖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礼仪体系。

梁武帝还修建很多寺庙,其中有两座以其父母命名,他每月都亲自去祭拜。这说明()

A.梁武帝倡导儒家思想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南朝时三教合归于儒D.五代时期社会动荡

9.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枢密之任既重,而宰相自此失其职也”。宋太宗将中书、枢密院共学文

武大权的官僚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战争状

态下则以中书宰相兼任枢密使统筹全国军务。北宋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防止权臣乱政C.实行三权分治D.提高行政效率

10.1938年出版的《元代社会阶级制度》第二章标题“元代法定之种族四级制”,确立了“四等人制”的概

念;1985年《元代的四等人制》一文将其概念定义为“元朝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同年出版的权威性读

物《中国大百科全书》基本认同了这一观点,在学界影响很大。但20世纪末以来,不少学者对该概念提出

了质疑,认为基于人种、语言、宗教、文化而划分身份差别或阶级制度的说法是一种对元朝历史的误解。

甚至有学者认为“色目人”是汉族认知世界的产物,“四等人制”是汉族人虚构出来的。以上学术争论对

我们的启示是()

A.学者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基于其时代背景和阶级立场

B.历史研究不能迷信权威,要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对历史现象的认知应避免基于简单概括和过度解读

D.不能先入为主地开展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政策的研究

11.《梦溪笔谈》记载,当时“盐价时有低昂,又于京师置都盐院,陕西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

不足三十五钱,则敛而不发,以长盐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常。而钞法有定数”。

这反映出()

A.市场的价格由商人自行决定B.民间消费观念理性化

C.官府利用市场手段调控物价D.国家取消了食盐专卖

12.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

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

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

C.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D.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

13.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封授制度,命政教首领人物管理各自的地方。清朝蜴封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

尔德尼名号,规定辖区及权限,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时提高驻藏大臣地位,西藏僧俗事

务直属中央管理。这表明中央政府()

A.坚持僧俗结合的行政方式B.对西藏的管理趋于严密

C.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D.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开发

14.明代中后期皇帝的旨意须经司礼监才能下达到内阁,如果旨意不合“祖制”,司礼监可据理力争。如成

化时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

这表明当时()

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B.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

C.宦官掌握行政大权D.存在着一定的纠错机制

1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今只

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由此可知王阳明倡导()

A.克服私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发明本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

1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

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

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材料三: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

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

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

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

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

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输林院乃至都察院。

一摘编自季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创新的制度有哪些?

(2)材料二中秦始星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安史之乱后,随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崩溃,地税和户税成为唐王朝的重要税收。建中元年(780年),

唐德宗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制,主要内容是:

・“租庸杂徭悉省”,只有保留户税和地税。

・“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而后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中央是以大历十四年的各项税收总额为准,

分摊到全国各州征收。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在现居地立户籍纳税;不

以丁男、中男作为征税依据,而是以资产多少定成等级,为纳税依据。

•户税以资产多少,定出户等纳税。地税以田亩多少,按亩征税,不定居的商贾于所地三十税一(后改为十

税一)。

•无论地税、户税,每年分夏秋两季交纳,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

——摘编自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建中年间赋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建中年间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社会革命

现象出处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

[北宋]朱或《萍州可谈》

婿至千余缗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北宋]孟元老《东京梦

不置家蔬华录》

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

[北宋]吕大钧《民议》

主户。主户苟众,邦本自固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南宋]郑樵《通志》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艺祖救百王之弊,以“道理最大”一语开国,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文

[南宋]吴渊《鹤山集序》

治彬郁垂三百年

—据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

依据材料并结合宋朝相关史实,以“新变与局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早期中国一一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指出,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彩陶的流行范

围,已经涵盖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各地区的花瓣纹彩陶又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整个文化

区就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瓣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可知,大部分地区流行花瓣纹彩陶,各地花瓣纹彩陶

又呈现较强的地域特色,说明早期中国文化呈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C项正确;

材料中“花心”是主流文化,“花瓣”是各地文化,主流文化影响了各地文化,“花心”文化向“花瓣”

扩展,但只是材料表述的一个意思,材料还说到各地文化有地域特色,呈现多元发展,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排除B项;

夏王朝时期,我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结合石器时代文明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涉及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在对待舜的父亲杀了人,舜应该如何

处理问题上,孟子先指出法官要按职责办事,将其父抓起来,这体现了孟子对法律的尊重,后来孟子又提

出舜更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这体现了孟子重视人伦的主张,综合起来C项

正确;

材料中体现了孟子对法律的尊重,A项说法不符题意,排除A项;

材料既体现了孟子对法律的尊重,又体现了孟子对儒家提倡的人伦的重视,但材料没有体现孟子以儒家思

想抵制法家,排除B项;

礼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孝道属于社会风俗方面的内容,材料中秦政府强调官员要尽孝,由各级官吏做出

表率,其直接目的是整顿社会风俗,B项正确;

官吏尽孝道是在引导社会风俗,不是加强思想控制,不是其直接目的,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以吏为师(“以吏为师”中的“吏”不是指所有的官吏,而是专指法官、法吏。“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是指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排除C项;

秦朝提倡法家思想,不会提升儒家地位,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结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代武帝时期地方诸侯势力庞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削减地方诸侯势力,B项正确;

皇帝制度是秦始皇设立的,排除A项;

汉代己经不再实行井田制,排除C项;

隋朝才开始出现科举制,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统治,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统治,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岭南潮汕地区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而同一地区发掘的南

北朝时期的墓葬,则发现有各类铁器以及制造精美并带有佛教色彩花纹的瓷器等文物,青铜器完全绝迹”

和所学知识可知,铁器取代了青铜器,而且陶瓷也更加精致,反映出这一地区手工业技术的发展,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和魏晋南北超市其中国人口向南迁徙有密切的关系,C正确;

材料信息看不出南方手工业技术水平超过北方,A排除;

材料信息能够看出佛教的存在,但是广泛传播不准确,B排除:

材料信息是没有涉及到民族融合,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庶族“杜撰身世伪造士谱”“降及唐初依然未息”,说明当时门阀观念突出,唐

太宗重修《氏族志》时提出要“质诸史籍,考其真伪”,旨在把混入士流的庶族地主清除出去,这反映了

对士族的维护,表明当时门阀观念依然浓厚,C项正确、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庶族政治地位提升,排除B项;

“质诸史籍,考其真伪”是统治者维护民族身份的具体措施,并非史学重视考据方法的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往往杜撰身世伪造士谱,以跻身士流。此风始自魏晋,降及

唐初依然未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选官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7.【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唐朝在推行两税法时,允许强藩截留和支配大部分地方税收,反映出

中央妥协色彩明显,C项正确;

据所学,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受到了削弱而非有所强化,排除A项;

藩镇势力得到遏制与“部分(税收)由藩镇节度使支配”不符,排除B项;

材料与宗藩体制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初便组建治礼机构,该机构历时11年制定出涵盖国家、社会和人民

生活的礼仪体系。梁武帝还修建很多寺庙,其中有两座以其父母命名,他每月都亲自去祭拜。”可知,梁

武帝建立治礼机构,制定礼仪系统,还将寺庙以父母命名,这都体现了梁武帝倡导儒家礼仪思想,A项正

确;

材料描述的是倡导儒家思想,没有体现民族融合信息,排除B项;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倡导儒家思想,没有体现社会动荡信息,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佛道思想,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佛道思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宋太宗将中书、枢密院共掌文武大权的官僚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

财货送三司'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

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说明北宋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权臣乱政,以加强君权,B项正确;

材料中举措主要是实行权力制衡,目的是防止权臣乱政,不仅仅是削弱宰相权力,排除A项;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是三权分治,排除C项;

分权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考生掌握宋朝加强军权的措施及其实质。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20世纪末以前,学术界基本认同元朝实行“法定民族等级制度、四等人制”等观点,但20

世纪末以来,不少学者对该概念提出了质疑,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现象是复杂的,有时候不能一言以蔽之,

所以在下结论的时候,应避免简单概括,另外“色目人”很明显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所以即使元朝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但不一定真有“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这说明对历史现象不能过度解读,C项正

确;

时代背景和阶级立场会影响历史解读,但是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应首先尊重史实,另外材料也不体现学者们

的阶级立场,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小心求证”,排除B项;

先入为主的意思是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

不容易接受,材料不体现学者们“遇到新的史学观点时”是否“不愿意接受”,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元朝的民族关系,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元朝的民族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根据“盐价时有低昂,又于京师置都盐院,陕西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

则敛而不发,以长盐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常。而钞法有定数”可知,政府根据

市场来调控盐价,c正确;

A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没有民间消费,排除B;

D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家将儒家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天

理的神圣性和至上性,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B项正确;

宋朝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未涉及三教合一趋势,三教合一是指儒释道的融合趋势,排除C项;

材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世俗化强调与百姓生活更加贴近,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

力。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后,西臧僧俗事务直属中央管理。可见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趋于严

密,逐渐强化对西藏的管理,B项正确:

除了僧俗结合的行政方式,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

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A项说法片面,排除A项;

明清对西藏封授其宗教领袖,这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管理特点,不同于内地,排除C项;

材料主要讲对边疆的政治统辖,而非经济开发,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结合清朝加强西藏管辖的措施分

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A.根据材料“明代中后期皇帝的旨意须经司礼监才能下达到内阁,如果旨意不合‘祖制’,司礼

监可据理力争”结合所学,为了加强皇权,防止内阁权力膨胀,设立了司礼监以牵制内阁,故皇权削弱说

法错误,排除A;

B.材料中司礼监和内阁属于内侍机构,并非决策机构,排除B;

C.宦官不掌握行政大权,属于内侍机构,排除C;

D.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如成化时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

‘非敢违命,恐违法耳'”可知,明代中后期存在着一定的纠错机制,故D正确。

15.【答案】B

【解析】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讲天理的同时却饱含私欲,主张讲天理的同时要在行动上革除私欲,这体现

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主张,B项正确;

克服私欲是片面解读材料,排除A项;

王阳明并不赞成格物致知,排除C项;

发明本心指的是人从内心来发明天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

力。

16.【答案】【小题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小题2】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术)实质:文化专制。

【小题3】特点:重视巡按官的选拔与任用;巡按官以小监大,位卑权重;监察范围广;依附于皇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监察制度,作答本题第一问结合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分析;第二问要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第三问结合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监察制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

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背景: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困难;藩镇割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