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_第1页
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_第2页
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_第3页
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_第4页
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新技术中,最具基础性的有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激光、生物技术等。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第一要素。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因此物理学得到的认识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本章将介绍物理学在与之最贴近的科技领域中起的作用,介绍二十世纪的最新成果都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上。第2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6-1物理学与化学

一.化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从物理的角度,化学的研究课题是:各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结合为分子的规律;各种分子的性能和生成方法。

二.物理学在化学发展中的的作用

1.物理学在认识原子、分子和化学基本规律方面的作用化学家用实验证实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割单质得到保持该物质性质的最小单元原子。第3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物质的构成,物理学起码在更深层次点明以下几个问题:(1)原子还有更深层次的结构。(2)组成原子的粒子起源于宇宙爆炸的最初阶段。(3)量子力学从理论上说明稳定的原子只有九十几种,而在此之前只能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发现新原子。(4)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分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上的序号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同。最外围电子分布相同的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构成一族元素。而当时,门捷列耶夫是从实验事实中总结出元素周期表。

第4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5)原子间的结合力——化学键原子与原子的结合称为化合,结合的破裂称为分解。化合和分解是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如果把结合的本质搞清楚了,各种化学现象的本质也就清楚了。那为什么原子可相互结合?靠原子外围电子的结合力。结合力的形式称为化学键。破译电子的运动秘密的是由薛定谔、海森堡等人建立的量子力学完成的。试着用量子力学解决化学问题,一门新学科量子化学应运而生。第5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物理学在认识外部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所起的作用

从物理学角度看,

影响化学反应的外部条件可分为两类①主要用经典物理理论就可其作用机理的条件(如光、热、电流等),在运用经典物理知识处理这类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光化学、胶体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通常把应用热力学方法讨论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物理化学。第6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②必须应用量子理论才能认识其作用机理的外部条件,如催化剂在亚原子层次的作用(所谓亚原子层次是指从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着眼的层次),酶的作用等,发展出固体表面催化、功能材料等学科。

三.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用量子力学研究分子中化学键问题。最早用薛定谔方程计算氢分子。按量子力学,氢原子外围的电子出现在“电子云”区域的概率最大,“电子云”的形状用薛定谔方程的解—波函数描述。两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云的分布集中在原子核间形成化学键,把两个氢原子核“拉”到一起而稳定下来。第7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理论上计算出,破坏氢分子化学键的能量是108.8千卡/mol,氢分子中两原子核间的距离是0.074×10-9nm,与实验值吻合。

由于薛定谔方程是一个复杂的微分方程,随着分子中原子数目的增加定量计算遇到困难。为此采用多种近似方法。目前迅速发展的是化学键理论中的分子轨道理论。它是从分子整体出发,用单电子的波函数描述化学键本质。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量子化学的计算提供了有力工具。化学也从经验性学科向系统的理论的学科发展。第8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人们的预见性也加强了,进入到“分子设计”阶段。期待通过理论计算,像设计房屋那样,按需求设计新材料、新药物。理论表明:物性电学性能:半导性、超导电性等热学性能:热传导等磁学性能:磁性转变温度等光学性能:吸收光谱等药物的疗效与原子的外层电子运动有关于是有了高温超导材料的设计,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激光物质,设计新药物、新农药。第9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965年,量子化学出现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使量子化学进入研究化学反应的新阶段。该理论在解释和预示一系列化学反应方向上是有力工具。70年代量子化学又用于研究催化剂、生物酶问题。

§6-2物理学与生命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多少年来,生物学一直是描述性学科,以观察和认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为主要内容,以描述和分类为主要工作。生物的结构、运动方式、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进化的机理、遗传和生命的本质。本章运用物理知识去理解:第10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物体从生物学角度看,生物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组成的,能通过自组织,实现自我复制、自我更新的多分子体系,可以参与物理、化学、生命三个层次的运动。

生命活动主要通过蛋白质体现。的基本单元是氨基酸。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排列而成。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

一.生物体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由碱基、糖、磷酸三部分组成。核酸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第11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遗传特征是由DNA中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个体发育时,DNA的密码指令将氨基酸连接起来合成蛋白质,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另一方面,DNA能自我复制,由亲代复制一份DNA传给子代。遗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某个脱氧核苷酸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人类46条染色体的DNA,包含人类基因组中的约10万个基因。第12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基因中碱基的不同排列构成不同的基因。现正设法测定人体10万个基因的碱基排序。一旦完成,就可建立起完整的基因库,从而大推进基因工程即重组DNA技术。该技术是按人类意愿,从生物体内分离出目的DNA片段实施重组,再将重组后的DNA转移到操作生命体中。2.生物体的研究层次在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运动变化时,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层次问题:第13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①可不涉及自组织作用,也不涉及化学变化的问题,这是纯粹的物理问题。②可不涉及自组织作用,但涉及到化学变化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还需要用到化学知识。

③必需考虑在自组织作用下实现自我复制,自我更新的问题。这类问题还受到生物体中自组织作用特殊规律的制约。例如对骨骼的研究。①骨是物质,满足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骨骼的机械性能,骨架的形态、结构起的支撑作用及其对生物体大小、形态、运动方式的影响,这类问题只需利用力学规律即可解决。第14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②骨骼机械性能与其内部状况的关系。这时既要考虑骨骼中基本颗粒排列情况这一物理问题,更要考虑骨骼的化学组成。这个层次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骨骼随物种、年龄、经历、营养状况而变。骨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钙、磷等)和骨胶原纤维,骨骼要能支承人体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抗拉和抗压强度,这就要求无机盐与骨胶原之间有一定的比例,这一比例随物种而变。对人而言,通常的比例是7:3。第15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③骨骼生长和自我修复的机理。这就不是单靠普适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就能解决的问题,还必须知道骨骼自组织的机理和控制骨骼自组织的机理才能解决。

二、生物体中的宏观物理现象为了维持生命,生物体必须通过物理的、化学的过程来实现并维持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从而在生物体中出现各种宏观物理过程。这些过程反映着生物整体状况。第16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生物的流变性(体液的运动)生物体内流体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是的光合作用维系了植物的生存,动物的体液,如血液维持动物的生命,汗液维持体温。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维系植物的生存

目前对生物流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和肠道系统的动力学过程。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粘滞性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一旦受阻便形成血栓。第17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频率高于人类听觉上限(约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血液流动速度,流向,流动性等。可研究心脏壁运动速度。第18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生物电现象

(1)生物电生物电主要是指生物体中所产生的电现象,也包括外界电因素对生命活动的作用。所有的生物都有生物电现象,从单个细胞直到人和其它高等动物的神经、肌肉、骨骼以及重要器官都发现有电流、电压的产生和传播。生物组织的许多功能(例如神经中信息的传递和肌肉的收缩)主要基于电的活动。一般动物组织中的电活动比较弱,能被测出的电压只有数十微伏至数十毫伏,但某些鱼类如电鳗能产生的电压达600-1000伏。第19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目前公认的一种基本观点是:生物电来源于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膜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上有孔道,允许细胞与周围环境变换某些物质。若取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侧电压约为K+A-Cl-Na+带负电带正电-90~-70mv,称为净息电位。外界强刺激达一定阈值,细胞内的电位可以从负电位突然普通为正电位(约为20~30mv)。大约在不到电位,变化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1ms的时间内又恢复为净息第20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2)心电图和脑电图心脏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中心,也是血流的动力装置,心肌组织能自动地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在心脏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物电将随时间和空间出现变化。人是导体,生物电的变化传到体表,用置于体表的电极探测各点的电势差随时间的变化,在纸带上记录下来,就得到心电图。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比较,可以诊断心肌肥厚,心律不齐,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坏死等疾病。大脑外层皮质也有类似的电势变化,记录下来为脑电图。第21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3.生物磁现象磁性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在人体内也有磁场。主要来源是:①组成生物体的材料有弱磁性,它们在地磁场或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被磁化而产生磁场,肝、脾等呈现的磁性属于此种。另外由于环境污染使铁磁物质(Fe3O4)侵入生物体内。也有的动物如鸽子、蜜蜂体内有微量的强磁物质,助其辨别方向。②人体的生物电产生磁场(电生磁),心脏的生物电产生心磁场,脑电流产生脑磁场等。磁场对生物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生物体内电子的运动,磁场的诱导作用也可能会引起生物体遗传变异.第22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三.物理学对开拓生物学研究新领域作出的贡献

1.利用新的物理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设备,观测、分析生物的微观结构。英国物理学家胡克(1635-1703)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生物体,首创了“细胞”一词,使人们对生物的认识深入到细胞层次。二十世纪理论与量子力学结合,实验上发展了衍射和光谱等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的新方法,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层次。最成功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和美国物理学沃森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破译了遗传密码。为此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23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生物学与物理学结合。3.物理学的新理论为生物学理论提供了基础

量子力学理论用于生物学,诞生了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它的基点是宏观生命现象依赖于生物体内亚原子层次的运动。用物理的概念、理论、工具分析方法研究生命现象,产生生物物理学。它已在视觉、听觉信号的感知和传递、神经传导、生物膜的作用机理,生物体中的水运行,蛋白质结构和作用机理,DNA、酶的排列组装,作用机理上不断取得进展。第24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量子力学认为:(1)生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力程很小,不会在生物体分子间出现。在分子系统中,万有引力比起电磁相互作用小得多,因此分子系统中的作用力是电磁相互作用。(2)电荷与能量的迁移电荷的迁移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如叶绿素、染色体中电子的输运,神经脉冲的传播都与电荷迁移有关。其中许多电荷迁移现象在极低温下也能进行,对此只能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解释。第25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生物凝聚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出来,大分子与周围的环境物质又构成一个聚合实体,从而形成一种生物凝聚态,如蛋白质、核酸、脂质、多糖、水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细胞膜、染色体等。

四.从物理角度认识生命

1.一切有生命物体的共性在于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一旦停止交换也就意味着死亡。

2.薛定谔的观点第26页,共3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