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2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3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4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操《短歌行》

1、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爱好音

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

歌辞,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

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抒写对苦难人民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

想与宏伟抱负。

2、写作背景

通常认为这首诗作于赤壁之战以后,通常认为这首诗歌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

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面临严重的危机。曹操当时53岁,年事渐高,面对连年战乱、

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难免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

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招贤纳士,建功立业。

3、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

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

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

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璃、应场、刘桢)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体现了“建安风骨”这一清峻慷慨、刚健

有力之文风。曹操的《短歌行》深沉地抒发了心忧天下、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较为

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风格。

4、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苦短、贤才难求、功业未就

5、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

手法。

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邺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

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弓I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

鸟在河中叫”起兴。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

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

“先言他物以弓I起所咏之词也”,先写姑娘思念情人,来引出自己其实是渴望得到有

才学的人。

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人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

靠他人愁情。

【示例】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秦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明确】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为新娘

唱了一首赞歌。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

祝愿。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陶渊明《归园田居》

1、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一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

先生,潺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

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

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

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史料记载: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

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①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

②公元398年,35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次年冬以母丧辞职;

③公元404年,40岁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

④公元405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

宣离职而离职;

⑤同年秋再度出仕,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职归隐。

2、写作背景

陶渊明处在老庄哲学思潮抬升的乱世,常常陷于入与出、忧与游的精神纠葛之中。公

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

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

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3、情感:《归园田居》描绘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借助田园风光的美好与

农村生活的淳朴闲适,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

悦之情。

4^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构成了什么意境?

宅院、林木(近景)

宅院、林木(远景)

柳绿、桃红(色彩)

鸡鸣、狗吠(声音)

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5、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

“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

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①白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分析:《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

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②白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分析:运用白描技法,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简单勾勒,层次分明,

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李白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

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认

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了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

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

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

激情。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道士朋友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

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

一身傲骨,得罪了权贵,唐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4)

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破灭了。

李白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住过一段时间。

可是,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又一次踏上

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3、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主要特点有:

①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

实而生动。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

律诗的束缚。歌行体诗歌的形式比较自由,这是由其内容决定的。

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

子。

4、游仙诗

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歌赋,流行于汉代以后。魏晋时,文人开始相继创作游仙诗,

蔚然成一代诗风。

在思想上,游仙诗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

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而神仙典故的运

用,则使游仙诗更具浪漫的色调。

4、疏通文意

1、第一段:

信:确实,实在。

明灭:忽明忽暗。

横:遮蔽

拔:超出

倾:偏斜、倒下。

2、第二段:

因:依据

一夜飞度镜湖月:月夜飞度镜湖

深:清澈

清:凄清

暝:昏暗

殷:震动

栗:使……战栗。

惊:使……震惊。

雨:下雨

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通"裂",列缺,闪电。

青冥:天空

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悸:因惊惧而心跳。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觉:醒

向来:原来

3、第三段

且:暂且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

事:侍奉

开心颜:舒心畅意的笑颜。

5、结构梳理

在把握文章重点字词,借助注释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结构。

关键语句: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

【明确】梦之因----梦之境----梦之叹

6、诗情

(-)梦之因

1s天姥山有什么特点呢?

神秘、高大雄伟(对比衬托、夸张)

2、为何要这么写?(作用)

点题。

②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表现了无比向往之情,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为

后文写梦境做铺垫。

(-)梦之境

《唐诗别裁》:“飞渡镜湖月”以下,皆言梦中所历。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

梦境,是仙境。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请诵读文章第二段,想象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境及品味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提示:随时间推移,梦境中的景、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细加品味。

1、月夜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意境:壮观神奇、壮美神奇

情感: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手法:想象、夸张

2、傍晚

意象:熊咆、龙吟、云、雨、烟、列缺

意境:恐怖神奇

情感:震撼吃惊

手法:想象、夸张

3、夜晚

意象: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虎鸾、仙人如麻

意境: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盛大欢乐

情感:惊叹艳羡,令人神往,极度兴奋

手法:想象、夸张

(1)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明确】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

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2)《唐诗别裁》:“飞渡镜湖月”以下,皆言梦中所历。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

惚,是梦境,是仙境。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诗境虽奇,脉理

极细。

如何理解作者如此详细描绘的梦境?这里的“梦”具有怎样的内涵?

【明确】

借梦言志,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

乐、美好的神仙世界,与现实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梦境与人世对比,其实就是理想

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对比。

作者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而受排挤,对现实感到失望。于是诗人借“梦游”

倾泄心中情感,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以及对自由

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三)梦之叹

1、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

2、“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这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

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性格和

强烈的反抗精神。

杜甫《登高》

1、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因为曾居长安

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为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

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

杜甫一生多灾多难。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从48岁开

始,一直到58岁去世,这是他长达11年的西南漂泊时期。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

夔州时所写的。

2、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

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

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已进入严武的幕府,依托严武。但是,后来严武病逝,杜甫失去

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

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

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

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了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

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

律之冠”的《登高》。

3、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

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

律为基准。

律诗格律要求严密,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

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

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②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③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

④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词性和

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

4、诗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明确】这一句写了风是急的,天是高的,猿在啼叫,叫声是悲哀的,七个字,三个

意象,四层意思,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急风凛冽,“风急”有愁;秋风秋雨愁煞人,

有愁就含悲;天高阔远,茫茫天地间,诗人更觉自己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心头;

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浓。一句话,三层悲。

“渚清沙白鸟飞回”

【明确]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都是冷色调,有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明确】落木即落叶,诗人看到落叶,也感到自己的生命到了晚秋,内心无限凄凉。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确】"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水的雄伟气象。这日夜

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表现出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年暮苍老、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愁。

“万里悲秋常作客”

【明确】远在万里,客居他乡,而且是“常作客”,又是在“冷落清秋节”,岂不悲

哉?

“百年多病独登台”

【明确】百年”借指晚年,“多病”是多种疾病缠身,还是孤身一人登高,更有悲。

古有登高习惯,登高诗中大都体现了愁思,“海天愁思正茫茫”“独怆然而涕下”,

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

【明确】“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

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繁霜”,两鬓如霜,也是悲愁。

链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

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

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确】潦倒,衰颓,失意,悲。诗人晚年因病戒酒。恰恰又是新停,原来还能借

酒消愁,现在浊酒又刚停,一“新”字,把想借酒消悲但消悲无酒的内心体现得淋漓

尽致,悲更悲。

【小结】

王国维:阅尤觉得“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

之感!

全诗句句是悲,字字含悲。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

但这些都不是“悲”的根本,根本在于忧国伤时,故而悲秋苦病。

《登高》一诗中诗人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之景,将个人的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

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倾诉了羁旅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忧国忧民、

伤时叹己的情怀。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Is解题

《琵琶行并序》

歌、行、弓I,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行”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它的典型特点是婉

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

关。

2、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郑(今陕西渭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曾官居太

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

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

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著有《白

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

等。

3、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

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

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

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

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

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潺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

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0

3、结构

(1)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

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结构梳理

第1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2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3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第4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4、情感品味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容貌出众、技艺高超、沦落天涯、落魄失意

白居易:出自京都、才华横溢、谪居潺阳、落魄失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转“衰”(沦落天

涯、境况凄凉)。

【小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

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诗人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抒

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

5、景物描写

(1)滑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分析:点明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

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萧瑟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

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分析:叙述别时的情景。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

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烘托

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

围。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分析: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氛围中,衬

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分析: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

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5)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分析:写江州生活环境,环境低洼潮湿,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既写出了诗人谪

居之处环境的恶劣苍凉,点染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

无奈。

6、音乐描写

(1)第1段:第一次演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

(2)第5段: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明确】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3)第2段:第二次演奏

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阶段:调弦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特点:倾诉悲情

第二阶段:第一乐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特点:急切愉快

第三阶段:第二乐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特点:幽愁暗恨

第四阶段:第三乐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特点:激越奔涌、高亢雄壮

曲终阶段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特点:短促急迫、戛然而止

余音绕梁阶段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

【小结】音乐的变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

(婉转低沉)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激越雄壮)

①运用比喻。

如把沉重舒长之声喻为“急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声响作为喻体,通过生动的比喻,

把乐声的无尽美妙与节奏的无穷变化描绘得真切自然、立体可感。

以声喻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珠落玉盘,清脆悦耳)、“银瓶乍破水浆迸”(银

瓶爆破,激越雄壮)。

以形摹声。通过一连串精巧的比喻把无形的音乐写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把听觉和

视觉都调动起来了。如“如急雨”(既能看见,又能听见,既有形,也有声)、“大

珠小珠落玉盘”(既有声,又能见其形)

②侧面烘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忘归”和“客不发“烘托琵琶声的迷人)。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秋月之静烘托人物的全神贯注,船上的人

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之中)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泪湿衣衫,烘托琵琶女音乐的哀怨

感人)。

③是运用象声词

“嘈嘈”“切切”等词正面描写琵琶曲的魅力。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

曾因一封信入狱,但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

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o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

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差点丢了性命。后经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出狱后贬官为

黄州团练副使。

1080年至1082年他经常游览黄冈城外的赤鼻矶。1082年再次游览赤壁山水时,词

人面对赤壁遗迹,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吟唱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3、解题

《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限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韵

律(平仄、用韵、韵脚)。“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它是一首词主要内容的集中反

映。

从题目中可知这首词属于什么词?

明确:怀古词。

4、怀古词

①定义: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

来达到②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古人、古事、古物、古迹等)

赏析方法:了解史实一明确意图一一体悟情感一掌握技巧

③写作思路:眼前景(事)一昔日事(景)一心中情(抒怀/讽今)

④关键: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

5、品味诗情

【人物名片】

周瑜

年龄:34

婚姻:幸福美满

外貌:英俊儒雅

职务:东吴都督

遭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三十丧妻

外貌:早生华发

职务:团练副使

遭遇:功业未成

两人对比,哀叹自己。借写羡慕周瑜来哀叹自我,表达功业未成、壮志难酬之情。

3、本词除了写古人古事外,还写了什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明确】古迹——赤壁

(1)苏轼登上赤壁矶,看到了哪些景?

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波涛

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作者只是想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作者

为什么描绘这些景象?

【预设】

“乱”一一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一一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惊”一一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卷,,一一突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

从姿态、气势、色彩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了下阕赤壁之战惊

心动魄的场面,富有动感,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意气。

(以壮景来写英豪)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

【明确】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小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从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起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侧重写景。

开头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人笔,用“浪淘尽”把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了的“千

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让

读者体会出词人独立于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读出了消极意味,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

“人生如梦”看似充满了怅惘和伤感之情,其实不然。词人以“人生如梦”自我安

慰,“人生如梦”,不如暂且醐酒临江,来个自我宽慰,表现的是他旷达的胸襟。因为

词人并没有想到隐退或表现出要及时行乐的情绪,故他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

年,感叹壮志难酬,这正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志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南渡后

曾任建康通判、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官职。他一生主张收复中原,平生以气节自负,

以功业自诩,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

军事才能。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

苏轼合称“苏辛”。他善用比、兴等,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

到了极致。代表作品:《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

江西造口壁》等,著有《稼轩长短句》。

2、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秋,辛弃疾

六十六岁。当时韩便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嘉泰三年(1203)被起用,后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

地京口。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

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健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

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

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

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3、解题

①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的题目,表明词的内容。

②京口,南北朝时镇江旧称。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4、诗情

典故

人典故(诗句)概括典故内容

①孙千古江山,英孙权在京口建都,击败来自北方的曹操,建太平伟业。

权雄无觅,孙仲

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

去。

②刘斜阳草树,寻刘裕出身贫寒,势单力薄,生长于京口,于此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

裕常巷陌,人道又废晋帝,建立刘宋。

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

如虎。

③刘元嘉草草,封刘义隆好大喜功,想学霍去病封山而还,故草率出兵北伐

义狼居胥,赢得

隆仓皇北顾。

④拓可堪回首,佛拓拔慧击败宋文帝,建佛狸祠,今人在祠前迎神赛社。

跋狸祠下,一片

煮神鸦社鼓。

⑤廉凭谁问:廉颇廉颇虽老却仍想为国效力。

颇老臭,尚能饭

否?

①孙权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在京口建都,击败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建立太平伟业。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

勇之人执掌乾坤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预设】三国时的英雄人物孙仲谋现在已经无处可寻,且其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

无存。词人借此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及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的不满,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②刘裕

刘裕出身贫寒,势单力薄,生长于京口,于此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

建立刘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预设】赞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词人借助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及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

敌救国的心情。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

中原的决心。

③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

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

宋文帝战败时作诗《元嘉七年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惆怅惧迁逝,北顾

涕交流。

【预设】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

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弃疾用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