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15、陋室铭_第1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15、陋室铭_第2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15、陋室铭_第3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15、陋室铭_第4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15、陋室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

【原文呈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变得神

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

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

神伤身。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文学常识】

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

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与

白居易并称"刘白"。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用韵。

【词汇积累】

1.字音字形

馨(xin)调(tiao)素琴案牍(du)

2.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3.一词多义

①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

标志,不译)

②是:斯是陋室(是)当是时(这)

4.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延到,长到。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劳:使……劳累。

④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舌L:使……受到扰乱。

【内容理解】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

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特征:雅。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

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

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4.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

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巩固训练】

(2022•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舜发于驮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D.衡于虑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有仙则

名思而不

学则殆

B.何陋之

有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吠亩之中所

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

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

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

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

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

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

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答案】1.D2.A3.D4.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

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从/介词,比;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去U;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

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I。据

此排除C。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

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故选Bo

(2021•四川内江中考)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文本二: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文本三:

陋室吟

①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

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

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

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

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

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

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

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园,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

“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

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

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

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

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

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

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

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

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

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

正的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

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

云诡谴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但不管历史怎样简

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

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

⑤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

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

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

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

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

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

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

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

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

处的呐喊。

⑥漫步青砖地面,抚摸沧桑石羊,聆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

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根据《陋室

吟》中相关语句概括“德馨”的含义。

2.“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分析作者

这样安排的意图。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并分析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颈联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

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B.文本三第②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被贬谪二十三年后,

刘禹锡被朝廷起用,踌躇满志。

C.被贬他乡,刘禹锡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被贬黄州,苏

轼高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二者在人生态度

上有相似之处。

D.文本二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

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E.文本三中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

又来”的诗句,作者对回到长安的刘禹锡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答案】

1.(1)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坚

毅顽强,坚韧不拔的信念。

2.二胡声是全文的一条线索;渲染孤寂忧伤的气氛;悠悠的二胡声是对

刘禹锡精神品格的赞美,二胡声也是对如今陋室少有人来的叹息;二胡

声是对“陋室吟”的阐释、演绎。

3.排比修辞,增强了语势,表现出“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

种精神的感悟中。

4.AE

【解析】

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

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

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筛选《陋室吟》第4段中的“可是他那许身报国、

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

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

正的待遇”“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

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这些语

句来概括刘禹锡的“德馨”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节安排的意图。“并不圆熟”的二胡声是看门人

拉出的,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这“二胡声”贯穿全文,构

成了文章的一条叙事线索;通过第2段“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

胡声”,第4段“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

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第5段“青青树阴下,二胡

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