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左传》阅读训练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左传》阅读训练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左传》阅读训练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左传》阅读训练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左传》阅读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左传》阅读训练试题精选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至14题。

楚武王侵随,使蓬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

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

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

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

楚。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

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

也。"公曰:"吾牲拴肥脂,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

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脂’,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

谓其不疾疲蠡也,谓其备脂咸有也。奉盛以告日"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

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桂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隆之福故动则有感令民各直心

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B.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C.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D.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师,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辅佐君主的官职。北周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

合称"三孤二

B."随人使少师董成"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成"字含义不

同。

c."少师得其君"与"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鸿]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相

同。

D."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想攻打随国,但由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的关系比较好,又有季梁的出谋划策,

所以楚王又不敢轻举妄动。

B.楚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欲擒故纵,骄兵必败"的策略来对付随国,被季梁识破,由

此可以看出季梁的聪明才干。

C.斗伯比认为扩张军队、增加装备、用武力威胁邻国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会使邻国因

为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楚国。

D.季梁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是

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2)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14.随侯与季梁对取信于鬼神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A【解析】原文标点为: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

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C【解析】B项,"随人使少师董成"中"成"是"和谈"的意思,"积土成山,风

雨兴焉"中"成’是"形成,成为"的意思,因此二者意义不同。C项,"少师得其君”中

"得"是"得到"的意思「吾得兄事之"中"得"是"应该,应当”的意思,因此两者意

义不同。D项,"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中"务"都是"从事"的意思。

12.A【解析】"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

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告诉我们,因为楚国对汉东小国的威胁,迫使汉东小国组成

军事联盟,因为利益才组合一起,所以很难离间。并不能说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关系好。

13.(1)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

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

【解析】"赢""小、大""敌"每个1分,句意1分。

(2)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

能抵抗大国啊。

【解析】"馁""逞欲”"矫举"每个1分,句意1分。

14.随侯认为上供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的牲畜,丰盛的黍稷便能取信于鬼神,(1分)而

季梁认为取信于鬼神的前提是取信于民,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才能

真正取信于鬼神。(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遽章去求得成功,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

来主持和谈。

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

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他们因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我国,因此很难离间他们。汉水

以东的国家中,随国是最大的。如果随国扩张自己,必定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楚

国就可以从中获利.少师这个人一向狂妄自大,请让我们的军队假装疲弱来使他更加傲慢。"

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做打算。少师

很得他们君主的信赖J

于是楚武王故意以军容疲弱的状态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向随侯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他。季梁阻止随侯,说:"上天正在

帮助楚国.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

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而且能得到鬼神的

信任。君王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史端正言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

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啊。"随侯说:

"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

季梁答道:"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

鬼神。所以在进献牲畜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肥壮啊’,意思是说国内的百姓普遍

富有,他们的牲畜肥壮而不断繁殖,没有生病,各种牲畜都十分充分。在奉上黍稷时祷告

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国内百姓

多么和睦,收成多么好。在进献美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

是说我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违心的事。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没有谗言和邪行。所

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睦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因此百姓都很和睦,

鬼神也就会赐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成功。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没有

了主人,光靠您的祭未胖盛,又怎么会求得鬼神降福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亲近周边兄弟

国家,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

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也不敢侵犯随国了。

o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

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

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吉。螭魅锢趟,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

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

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郑廓,卜世三十,卜年

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文本二:

泰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

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

互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一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日:"大王勿忧,臣请东

解之J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

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

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

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

"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

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

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

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日:

"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J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字母。(3分)

齐A王B大C悦D发E师F五G万H人I使J陈K臣L思M将N以。救P周Q

而R秦S兵T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子伐陆浑之戎"的"伐”是讨伐,征伐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怀王怒,

大兴师伐秦"的"伐"字含义相同。

B."德之休明"的"休"是美好,美善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永保无疆之

休"的"休"字含义不同。

C.九鼎,相传夏禹用九州的青铜铸成九个鼎,夏商周三代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

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D.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其中"危"与《蜀道难》中“危

乎高哉"的"危"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楚王的询问,王孙满由鼎引申阐述朝代兴衰的道理,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

B.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退秦救国。

C.颜率回顾了当初武王获九鼎,运输耗费的人力和物资都非常大,为此替齐王担忧。

D.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4分)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4分)

14.文本一中王孙满的回答,是为了让楚国放弃索鼎,王孙满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

概括。(3分)

【答案】

10.DIQ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

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齐王大悦"中"齐王"作主语,

"悦"作谓语,结构完整,在D处断开;"发师五万人"是省略了主语齐王的主谓宾结构,

独立成句,在I处断开;"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且前面句子的主语都是"齐王",后

面句子的主语是“秦兵",所以在处断开。故选(每点分)

QDIQO1

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伐"都是讨伐,征伐的意思。句意: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

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B."‘休’字含义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是吉

庆、美好、美善的意思。句意:德行美好光明。/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C.说法正确。D.前

一个"危”是危险的意思,后一个"危”是高的意思。"危乎高哉”句意:多么高峻伟岸!

故选B。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为此替齐王担忧"错误,结合

原文"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日:‘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以及"‘不敢欺大

国……以待命。’齐王乃止"可知,颜率并非真正替齐王担忧,而是为了保卫本国的利益。

通过陈述运鼎难题让齐王知难而退,巧妙地让齐王主动放弃"求九鼎"。故选C。

13.(1)我东周君臣内部寻思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

(2)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

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内",内部「画计”,谋划对策;

"不若",不如;"归",送。(2)"欺",欺骗;"疾",迅速,尽快;"弊邑","弊"通"敝",

这里指周国;"迁",迁出。(1点1分)

14.①国家的强盛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②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

不可动摇。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1点1分。2点3分)

结合"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

回昏乱,虽大,轻也"可概括出,国家的强盛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

结合"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郑解,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

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可概括出,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

动摇。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到达洛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

慰问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王室)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国家的强盛)

决定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将山川奇异之

物画成图像(献给夏朝),将金作为贡品交给九州的长官,(夏朝)将远方所画的奇异之物

铸在鼎上,百物因此都具备了,使人民(通过铸在鼎上的图像)知道神异妖怪。因此人民

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祥的东西。螭魅锢魅,这类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与天地

和协,以接受上天的保佑。桀德行昏耳贵惑乱,于是鼎迁到商朝,持续了六百年。商纣王残

暴肆虐,鼎迁移到周。(如果君王)德行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很重;如果德行奸邪昏乱,

鼎虽大,分量很轻。上天赐福给明德的君王,不会变动。成王把鼎安顿在郑鄢,占卜的预

言说可传三十代,享年七百年,这是天意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

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文本二:

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周的九鼎,周君为此忧惧不安,将此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

"君王不必忧虑,我愿东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不讲道义,

想发兵夺取周的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谋划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

国。保存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齐王听

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取九鼎时,周君又一次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我愿

到东方解决此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周国上下得以保全,

因此甘愿将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从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

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行。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

台脚下,沙海边上反复策划,日子已经很久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

到九鼎,在叶庭中密谋,时间也很长了。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

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周王室也正私下为大王这件

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

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瞬息就可到达齐国。当

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

万人,而辅助的兵卒和器具,数量与此略等。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但)从哪条路把

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齐王说:"你屡次前来,无非不愿把鼎给与齐

国罢了J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将把

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齐王只好作罢。

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

叔祥,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

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睥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

来。"使其蟹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兜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

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J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

大棘之役。楚斗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

宗竟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

乃去之。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踏不熟,杀之,

置诸舂,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

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

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

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

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

使锄魔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鹿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冷里

晋灵公A不君B厚C敛D以雕墙E从台上弹F人G而观H其辟丸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元为植"的"植"名词用作动词,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的"植"字用法相同。

B.修乘是古代乘车陪坐在右边的人,又称为“车右",地位最高的人坐在左边,居中

的是御者。

C.诗即《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本文中的句子语出自《诗

经•大雅》。

D."贼民之主"的"贼"意为杀害,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忍能对面为盗贼"

的"贼"字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想要赎取华元,车马仅送去一半,华元就了逃回来,进城后见到了他的车夫,

并且一起逃到了鲁国。

B.华元在巡视工作时受人嘲讽,华元让修乘反驳筑城的人,面对役夫的怨愤,华元却

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C.秦国攻打晋国,赵盾认为,宗族在楚国争权夺利,很快就要完了,应加重他们的弊

病,最终离开了郑国。

D.士会对晋灵公做事感到很担心,三次前去劝谏,晋灵公尽管在口头上说要改错,但

在行动上还是不改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2)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14.士会曾三次劝谏晋灵公,其劝谏的话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请据此简要概括士会

劝谏语言的巧妙之处。

答案

10.BEG【解析】句意:晋灵公做事不合为君之道,重重地收税用来彩画墙壁,从高台

上用弹九打人而看他们躲避弹九的形状。

"君",名词作动词,(做事)符合为君之道,"灵公不君”是主谓结构,中间不断开,

其后断开,故B处断开;

"厚敛”是偏正结构,中间不断开;"以",连词,表目的关系,"雕墙"是"厚敛"的

目的,"厚敛以雕墙”中间不断开,其后断开,故E处断开;

"弹人"是动宾短语,中间不断开,"从台上弹人”是偏正结构,其前省略主语"晋灵

公",句意完整,其后断开其后断开,故G处断开。

故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要断句的三处为:BEG。

11.A【解析】A.错误。名词用作动词,"主持";动词,种植。句意:由华元主持。/

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B.正确。C.正确。D.正确。杀害;忍心。句意:刺杀百姓

的主人。/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二

12.A【解析】"并且一起逃到了鲁国"错。原文"既合而来奔",是羊斟回答完逃到了

鲁国,不是一起逃到了鲁国。

13.(1)你劝谏如果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士会先去,不听,你再接

着劝谏。

(2)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难道只有臣下们依靠它吗?

【解析】(1)"而",表假设,如果「'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莫

继之也";"入",采纳;"继",接着。

(2)”则社稷之固也”,为判断句「社稷",国家;"固",形容词作名词,保障。

14.①首先,直接指出"有错能改是最好的事情"这一道理。②然后,引用《诗经》

之言,通过充分的理由说明弥补过错的重要性。③最后,假设论证,说明弥补过失所带来

的结果。

【解析】①原文"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士会叩头对君主

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这是直接指出“有

错能改是最好的事情"这一道理。

②原文"《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

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士会两次引

用《诗》中的话劝说君主,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很少,君王能够弥补错误,有好的结果,是

国家的保障。这是引用论证,通过充分的理由说明弥补过错的重要性。

③原文"君能补过,兖不废矣",士会还说,如果君王能够弥补错误,礼服就不会丢弃

了。这是假设论证,说明弥补过失所带来的结果。

【参考译文】

宋国人打算用一百辆兵车和四百匹毛色漂亮的战马,从郑国赎回华元。没曾想在去郑

国的路上,就见到华元自己已经逃出来了。华元站在城门外,告诉守门人自己的身份,然

后进了城。见到车夫羊斟说:"是你的马不听从你的使唤才会这样的吧?"羊斟回答说:"不

是马的缘故,是我自己的主意。"说完就逃到鲁国去了。

宋国加固城墙,由华元主持,他到工地上去巡视。听到筑城的工人正在唱打夯歌:"瞪

着大眼睛,挺着大肚子,丢了皮甲往回走。浓密的胡子长满腮,丢盔卸甲逃回来J华元让

他的修乘对工人们说:"牛儿都有皮,犀牛还有很多,丢了皮甲又算得了什么?"工人们又

说:"就算犀牛先牛都很多,又到哪里找红漆呢?"华元说:"我们走吧!他们人多我们人

少说不过他们的。"

泰国军队攻打晋国,以报复晋军侵入崇地的那次战役,因此而包围焦地。夏季,晋国

赵盾救援焦地,于是从阴地会同诸侯的军队袭击郑国,以报复郑国攻打大棘的那次战役。

楚国斗椒救援郑国,说:"难道想得到诸侯的拥护,而又害怕困难吗?"楚军就驻扎在郑国,

等待晋军。赵盾说:"他那个宗族在楚国争权夺利,差不多要完了。暂且让他加重弊病」

于是就离开郑国。

晋灵公做事不合为君之道,重重地收税用来彩画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九打人而看他们

躲避弹九的形状。有一次,厨子烧煮熊掌不熟,灵公杀死他,放在畚箕里,让女人用头顶

着走过朝廷。赵盾和士会看到死人的手,问起杀人的缘故,感到担心。正准备进谏,士会

对赵盾说:"你劝谏如果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士会先去,不听,你再接着

劝谏士会前去三次,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转眼看他,说:"我知道错了,打算改正。"

士会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

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个好结果」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

了。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只仅仅臣下们依靠它。《诗》又说:’周

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说的是能够弥补错误。君王能够弥补错误,礼服就

不会丢弃了。"晋灵公尽管口头上说要改错,行动上还是不改正。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很

讨厌,派遣锄鹿去刺杀他。一天清早,赵盾的卧室门已经打开了,穿得整整齐齐,准备入

朝。时间还早,赵盾正坐着打瞌睡。锄鹿退出来,叹气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人。

刺杀百姓的主人,就是不忠;放弃国君的使命,就是不信。两件事情有了一件,不如死了

好」撞在槐树上死去了。

四、(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石错谏宠州吁

公子州吁,嬖人①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②弗禁,庄姜恶之。石错③谏曰:"臣闻爱

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

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畛者,鲜矣。且夫贱

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

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

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节选自《左传•隐公三年》)

【注】①嬖(bi)人:此指宠妾。②公:指卫庄公。③石硝(que):卫国大夫。④厚:

石错的儿子石厚,卫臣。

(乙)石错大义灭亲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

公及宋公遇于清。

公问于众仲①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

犹治丝而梦之也。夫州吁,阻兵②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迸

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

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J曰:"何以得觐?"曰:

"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错使

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

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借使其宰孺羊肩莅杀石厚

于陈。

君子曰:"石借,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r

(节选自《左传•隐公四年》)

【注】①众仲:鲁国大夫。②阻兵:倚仗武力。

10.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将立A州吁B乃定C之矣D若犹未E也F阶之G为H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夫,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与"且夫天地之间"中

"且夫”用法和意思相同。

B.速祸,招来(招致)祸患,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速祸"

意思相同。

c济,在文中是"渡过(河流y的意思,成语“同舟共济"中的"济"意思与此相同。

D.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也泛指拜见。文中指石建议州吁去朝见周天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受到宠爱又喜欢武事。庄公不管束他,这为他后

来为非作歹埋下了祸根。

B.石错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借子以禁止,但办不到。桓公即位的时候年纪已经

很大了。

C.鲁国大夫众仲认为公子州吁"阻兵而安忍",他的这种行为必定导致众叛亲离、玩火

自焚。

D.石厚向石借请教稳定州吁国君地位的办法,石硝巧妙设计,借助陈国除掉了州吁和

石厚。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爰、弟敬:所谓六顺也。

(2)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梦之也。

14.请综合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简要概括石储大义灭亲的原因。(3分)

答案

10.BDF(涂黑三处及三处以下的,每涂对一处给1分,错处不扣分;涂黑超过三处

不得分)

【解析】正确断句: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11.C【解析】济,在文中是"成功,的意思。

12.B【解析】"桓公即位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一表述错误,应为"等到桓公即

位,石磺就告老退休,。文中"乃老,是指石磺告老退休,不是指桓公已经很老了。

13.(1)国君行事合乎道义、臣子受命执行,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哥哥友爱、弟弟恭

敬:这就叫做六顺。(“君义,"臣行,各1分,"所谓六顺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用德行来使君民和睦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