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

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

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

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

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

识到人口红利1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

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

育,切实解决女性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

和百年奋斗目标。

注1.人口红利:因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陈浩等《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材料二:

4月14日,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在

该文的第五部分“我国的应对”内容中,认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

文科生太多这番表述让有的网友认为是在歧视文科生。

对文科生的偏见被如此表述,自然令人甚感不满。因为文章经由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便不免使

人猜测:这番表述是否带有官方色彩?下载论文可以看到,文章早在3月26日就已发表,且声明“本文内

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而“工作论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国

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

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的议题,多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论文内容

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从学术角度出发,作者想表达重视理工科教育的意思,只不过论据只有“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并未详细展开。有人质疑作者没能征引文献、运用数据,下此判断无凭无据,有

失学术严谨,也抹黑文科生。或许由于趋近论文结尾,作者已不便展开详谈,把过多笔墨用在展开论证这

一论点,也会偏离文章中心。但问题在于:这样没有具体来由的论断,很容易使人产生歧视文科生的观感。

因此,论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

而焦点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过多造成的吗?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等收

入并不一定是“陷阱”,作为经济现象,该理论可能是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亚地

区,原因十分复杂,而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

局新兴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

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文化生

活的丰富,岂不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付出?或许该文作者认为应平衡好文理科人才的比例,形成科学的

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培养质量,为重大基础领域发展提供理工科人才支撑,但相关表述的不当,则给大

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印象。

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

明。实际生活中,不乏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理工科生,也有不少文科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两种教育、两

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此的配合互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有紧密联系,

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本就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平衡着理性和激情,成为研究和思辨并行不悖的典范。经济学

本就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论文追寻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并提出应重视理工科的发展,恰恰证明了

人文社科存在的必要性,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能为现实指明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科生背锅?》)

材料三:

林毅夫称,按照现在国际上的一般标准,只要一国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超过12535美元,就从中等收

入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国人均GDP大约在11500美元,再增加1000

多美元并不是难事,相信在2025年前后中国就能进入高收入门槛。”这在人类经济史上将会是一个很重要

的里程碑。”林毅夫指出,现在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6%-17%,中国人口占

全世界总人口超18%,当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的时候,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

在林毅夫看来,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劳动生产

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就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道理很简单,但是怎样把道理

从理论变成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这个努力很重要的是两个制度安排,一个是,有效的市场',一

个是,有为的政府',市场跟政府,两只手,都要同时用得好。中国能跨过去,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信心。”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林毅夫: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是难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状况凸显,发达国家错判形势,情况

更严重。

B.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布的一篇论文,对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归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引

起部分网友不满。

C.社会分工上,理工科负责提供物质基础,文科则包揽了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

不冲突。

D.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找到了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为现实指明了

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增加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开放生育可以解决教育、科技等力所不及的问题,从而实现2035年远景

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B.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指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

不代表人民银行。

C.有学者认为,东南亚等地区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做好制度设计等。

D.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一国人均GNI超过1253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人均GDP,中国有望2025年前后

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人口红利现象的一项是()

A.印度尼西亚出口耐克和阿迪达斯鞋

B.义务小商品大量供货全球零售业

C.中国企业大量出口制氧机、口罩

D.东京餐厅神户牛肉每磅一万日元

4.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粮食的故事

王愿坚

“一天晚上,交通带了书面指示来找我了。指示很简单:,即将作战,无论如何送一部分粮食上山,当夜

送到。’下面是支队长、政委的署名。平常,我们往来都是不用信的,有时用信也不要署名,现在支队长、

政委都亲笔签了字,又是,无论如何',又是,当夜送到’,看来是万般紧急了。可是怎么送法呢?已经是半夜

了,临时找人不方便,就是找到了,路也不熟悉;交通马上又要到别处去,只有我自己去了。我寻思了一

下,就叫醒老婆商量。我说最好和她一道去,一来可以多带些,二来她是个妇道人家,白天回来报信方便

些。她想了想说:,还是让红七跟你去吧,红七大了,自己能回得来;村里的事我在家里好布置一下。'还是

她谋虑得对,这指示要传达给那几位同志,万一我送不到,第二夜好再设法。我说:,好吧,我们这就动身,

你明天一早通知那几个同志,说我从双冲口那条路上去了,要是明晚见不到信,就是我们没送到;再派两

个同志分头换两条路往上送!

“当晚,我们收拾停当:弄了两副担子,我挑副大的,七八十斤;另一副有二三十斤,是红七的。这百

十斤粮食,足够山上同志们吃一顿饱饭了。我把东西收拾好,把红七叫起来的时候,他还睡得迷迷糊糊的,

问我:,天还不亮,就去打雀子?'我说:’今天不打雀子了,去给你红军叔叔送粮去。'他高兴得呼的一下蹦

下床来,说:,好哇,山上的叔叔有枪,阿爹你给我要一支好吧?我也可以打白鬼子!,临走,我老婆拿出两

个粉渣做的饼子递给红七,怪不过意地对我说:,就这两个啦,给他回来路上吃;你回不来,就只好在山上

再喝两顿野菜汤吧!,又对红七说:,回来的时候小心点。等你回来,妈给你弄点粉浆做顿糊糊犒劳你。

“我们爷俩儿悄悄地走出了庄,估摸着敌人巡逻队的空隙,拣了条没人走的小山道,紧脚紧步地往山上

爬,那情景现在想起来还真真的呢:月黑天,对面不见人影,白鬼们为了壮胆,像狼似的满山嗷嗷叫。我

们沿着山道往上爬,不一会儿,连压加累就弄得汗直淌,气直喘了。我还得顾着孩子,走一段路就小声喊

一声:,红七!,他总是随口答应:,噢,在呢!,听着他那奶声奶气的话,我确实有点心疼:十二三岁的孩子,

没有根竹杠高呢,就得跟着我拼着性命深更半夜地爬山。要是将来红军再打回来,革命成了功,那时候,

我一定对他这么说:,孩子,打天下的日子你也过过,你该知道革命胜利不容易呀。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干

工作,把咱整个国家建设得比以前的根据地还要好!,——同志,那时候还想不到自己的新国家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会怎样建设呢——我还得告诉他:等日后胜利了,吃好穿好的时候,别忘了山上同志们吃草根树皮

的苦日子;是他们吃了这么多苦,你这年轻的一辈才享这么大的福哇!”

“我正没边没沿地想着呢,红七紧步跑上来了,惊乍乍地说:,阿爹,你听……'到底是孩子耳朵灵,可

不是,前面远处树棵子里喇喇啦啦直响,仿佛是有人走动,听声音人数还不少。糟糕!一定是碰上白鬼的

巡逻队了。我拉了红七一把,一折身就拐到另一条小路上。可是已经晚了——我们走得急,脚步重,米筐

子刮着树枝发出了响声,被敌人发觉了。他们把枪栓拉得一阵响,乱吆喝起来。这时候,我们手无寸铁,

没法抵抗,我想,反正不能叫敌人抓了活的,我们撒腿就跑。跑哇,跑哇,白鬼子紧跟在屁股后面追,虽

然天黑看不清,听声音是越来越近了。我挑着个担子,又得顾孩子,越跑越没劲。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

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

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红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

的喘气声,蓦地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颤起来:’儿子,多好的

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更要紧!也许我能替得了

孩子,可是孩子替不了我……

“背后敌人的吆喝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我停住脚,放下担子,一把抱住了儿子。我觉得他那么小,

他的肩膀多么嫩哪!我咬着牙说:,孩子,把筐子给我,你,你顺着这山坡往西跑,跑,跑吧!,说完了这句

话,我觉得我的眼泪呼的一下子涌出来了。孩子好像还不懂我的意思,我摸了摸他的头,把脸贴在他头上,

又说:,听爹的话,孩子,跑吧,把声响弄大点!,最后这句话我仿佛不是从口里说出来的,是从心里跳出来

的。这回他大概懂了我的意思了。他忽地直起身,把一把什么东西塞到我手里,拔腿就往西跑下去了。”

“孩子跑了。他顺着山坡跑了。他脚步卷着碎石头,绊着草棵子跑了。他跑去的那个山坡上一阵响喇的

声响,那声响,啊,那么响,那么响,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一样。”

“这响声惊动了敌人,白鬼子们折转身向着我儿子跑去的方向追过去了,追过去了。”

“我把孩子的两个萝筐叠在我的筐上,挑起了担子。嘿,好沉哪!这时我才发觉手里拿着东西。我捏了

捏,那是红七他妈给孩子的两个粉渣饼子。我又向孩子跑的方向望了一眼:夜,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我挑着担子钻进了东边一丛小树林,折上了另一条小路。”

“当我踏上小路的时候,在孩子跑去的方向,传来了一阵杂乱的枪声。”

“我挑着担子往前走。不管石尖扎脚藤绊腿,我登山迈岭地走。我觉得担子更重了,重得像两座山,我

还是担着,担着。我觉得脚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我还是走着,走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强调支队长、政委在书面指示上亲笔签字的细节,为下文主人公冒生命危险坚决把粮食送上山

作铺垫。

B.红七得知要陪父亲上山送粮后非常开心,后文他听从父亲的话引开白鬼子,帮助父亲完成任务,这些情

节反映出红七对红军的热爱和拥护。

C.被白鬼子的巡逻队发现后,主人公为了完成任务,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儿子引开白鬼子,体现了主人公为

革命奉献的精神。

D.红七为引开白鬼子,在跑去的山坡上发出喇喇的声响,那声音“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一样”,体现了主人

公内心的痛苦、悲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撷了小人物、小故事,由小见大,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图景,

极其悲壮感人,可歌可泣,催人泪下。

B.小说情节很简单,笔墨都用在人物描写上,大量生动细致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塑造了勇敢机智的父子形象。

C.“老婆把两个粉渣做的饼子递给红七”,“我捏了捏,那是红七他妈给孩子的两个粉渣子”,前后细节的照

应,令人心酸而又感人肺腑。

D.“十二三岁的孩子,没有根竹杠高呢”,小说写红七年幼、矮小,更反衬出杀害他的白鬼子的残暴,使红

七的形象更能打动人心。

8.小说采用主人公讲述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

9.小说结尾的画线部分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

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拿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中的“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文中“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是指黄金。

C.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D.文中的“故不积蹉步”中的“度步”意思是:古代称跨出一脚为“陛”,跨出两脚为“步

12.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是哪一项()

A.君子娘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蚓无小牙之利

D.上食埃土,下饮童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文章最后一段论述学习的方法与态度,请简要概括它包含哪三个方面。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②?狎兴⑤生疏,酒徒萧索④,不似少年时。

【注】①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②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

乐约期。③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④萧索:零散,稀少。

15.下列对这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B.“夕阳鸟外”是说飞鸟隐没在长空之外,而夕阳之隐没更在飞鸟之外。

C.“夕阳”至“目断四天垂”三句,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16."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分析其妙在何处?

(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管子》之语,表示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

(2)树木在山水田园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均与树木有关的两句是“:

(3)自然界的落木常常会引发古人的各种思绪,这在唐宋诗歌中屡见不鲜,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深秋的太阳没遮拦地照在身上,煦暖得像①o一路上踏着软软的衰草,一会儿走田壤,一会

儿走沟畔,不知不觉就是十里八里。田野里很静,高粱桔竖成攒,像一座一座的尖塔;收获的庄稼堆成垛,

像稳稳矗立的小山。成群的鸽子在路上啄食,频频地点着头,咕咕咕呼唤着,文静地挪动着脚步。它们不

怕人,只是在人们走近的时候,好像给人让路一样,哄的一声飞起,打一个旋,又喇的一声在远远的前面

落下。村边场园里,晒豆子的,打芝麻的,剥苞米的,到处有说有笑,是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走下一道山岗,沿着一条鹅卵石的河道进山。潺潺的流水,一路奏乐作伴。路旁边,一会儿噗楞一声

一只野鸡从草丛里飞起,那样近,仿佛伸手就可以捉住似的。可是太突然,等不到伸手,它已经咯咯喀地

飞远了。一会儿又从哪里掠起一只野兔,也那样近,你差一点儿没踩到它。可是来不及注意,它又已经一

蹦一跳,左弯右拐,拼命地跑得只剩下②的模糊踪影了。你的眼睛紧紧跟着那模糊的踪影,它会

把你的视线带进一带③的山窝。那山窝就是红石崖,山窝里散乱地长满了泡桐、乌柏、楝、楸、

刺槐等杂色树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有人认为,根据当时的情境,画波浪线句子应该改为“你差一点儿踩到它你认为需要改动吗?请简要

分析。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每逢皓月当空,尤其是拜祭月亮的中秋节来临,我总是想,①.否则愧对太阳。

后来得知,还真有个太阳节,并且在日照延续了几千年。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涛雒镇上元村的民众,

拂晓前纷纷登上附近的天台山,面朝大海摆放好“三牲”“五谷”"百果”等祭品,②。当太阳喷薄

而出,海面洒满灿灿金光,叩拜迎日的众生便会欢跃舞蹈,唱起颂歌:“太阳一出红彤彤,照得天地喜盈盈。

敬祀百果和三牲,五谷岁岁好收成

为了制定历法和节气,羲仲受命奔赴海滨,他在日照观测太阳时,羲叔、和仲与和叔,分别在交趾、

昧谷与幽都担当同样的使命。他们辛劳数载,带回了观测成果,据此,帝尧总结出天道法则,即③

。直到如今,历法和节气仍然是不少地方播种与收获的指南。“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是春耕的

时间;“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是小麦下种的日子。在日照,也有类似的农谚:“惊蛰春雷响,万物开

始长”,马上可以耕田播种;“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急需施肥助长。

21.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样的生活的。

B.“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C.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根啊……”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贵州白酒交易所针对援鄂医护人员,推出“定向”福利,将按1499元/瓶的价格,对贵州援鄂医疗队

每人直供飞天茅台酒6瓶。提供相关资料,经核实后,即可按1499元/瓶的价格,在贵州白酒交易所,购买

53度500ml飞天茅台酒6瓶。此次贵州省共派出9批医疗队,共计1441人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请你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要求:自立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A3.D

4.不断创新技术与升级产业,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收入水平;做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

个制度安排。

5.①首先,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表的工作论文部分内容被认为是对文科生的歧视的话题。②其次,

(二三段)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表的工作论文部分内容表述不严谨,归因为文科生太多不正确。③

最后,(四五六段)指出应平衡文理科比例,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认为文科理科人才都很重要。

6.C7.B

8.①真实可信,有现场感: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讲述,凸显出革命的艰难,赞扬先辈们的奉献精神;②有感

染力,让读者产生共情:主人公的亲述,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同身受,对主人公为革命事业忍痛割爱的行为

而悲伤、钦佩。

9.①“不管石尖扎脚藤绊腿,我登山迈岭地走”,表现了主人公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②“我觉得担子

更重了,重得像两座山,我还是担着,担着“,表现了主人公深知责任重大、勇挑中国革命重担的精神;③

“我觉得脚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我还是走着,走着”,表现了一位父亲强忍儿子遇难后的痛苦与悲伤,坚

持革命的决心。

10.A11.B12.B

13.(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蚯蚓没

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14.此段阐述学习的方法和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15.A

16.①“乱”字在词句中有“纷乱”之义。②“蝉嘶”之前加一“乱”字,表现蝉声纷乱;这纷乱的蝉嘶,配以日暮、

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构成了萧瑟凄凉的景象。③由蝉声“乱”更引出词人内心

的纷乱烦扰,“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

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示例

二: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三: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示例四:秋风吹渭水,落叶

满长安)

18.示例:①阳春三月②忽隐忽现③郁郁苍苍

19.示例一:①不需要改动。②“差一点儿没”和“差一点儿”在有的情境下表达相反的意思,比如“差一点儿

没及格”和“差一点儿及格“;在有的情境下表达相同的意思,如在这一语段中表达的都是否定的意思,无论

是“你差一点儿没踩到它”还是“你差一点儿踩到它“,都是没踩到它的意思。

示例二:①可以改动。②尽管“差一点儿没踩到它”和“差一点儿踩到它”在这一语段中都是没踩到它的意思,

但后者能更明晰地表达这一意思,不至于引起误解。

20.①比喻:将“竖成攒的高粱秸”比作“尖塔”,将“堆成垛的庄稼”比作“小山”,生动形象地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