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_第1页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_第2页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_第3页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_第4页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中的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两大思潮。这两种思想倾向在中国的社会政治舞台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它们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而新左派则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和集体利益。这两种思潮的交锋与融合,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首先将对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基本理念进行概述,分析它们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两种思潮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包括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文章还将对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在当代中国的互动与碰撞。二、自由主义的发展与影响自由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的当代社会中经历了复杂而多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思想的解放,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发展。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政治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价值取向。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这些观点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为破除传统的束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由主义的思想促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并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自由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质疑。一方面,自由主义强调的个体权利和自由,与中国的集体主义传统存在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分化,不同阶层和群体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使得自由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尽管如此,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理念,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自由主义的发展和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由主义并非完美无缺。在追求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理性看待自由主义的发展和影响,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三、新左派的形成与特点新左派是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思想领域中崛起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的左派不同,新左派并非完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在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新左派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对传统左派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变革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不公和矛盾日益凸显。新左派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市场经济的缺陷,因此主张通过改变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新左派认为,社会公正和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他们主张通过税收、福利、教育等手段来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二,批判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弊端。新左派认为,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公、环境的破坏和人的异化。他们主张通过发展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来克服这些弊端。第三,注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新左派认为,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塑造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他们主张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来构建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第四,倡导民主参与和集体行动。新左派认为,民主参与和集体行动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他们主张通过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推动集体行动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新左派的形成和特点反映了中国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他们通过对传统左派的反思和批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策略。虽然新左派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他们的出现无疑为中国社会思想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四、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交锋与对话在当今中国社会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间的交锋与对话成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两种思潮在对待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上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因此在许多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强调个人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思想体系,主张通过改革和开放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个人自由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自由主义者倾向于支持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新左派则更加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他们认为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分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主张通过加强国家的干预和调控,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减少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新左派倾向于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对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持有一定的保留和批判态度。这两种思潮的交锋和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间的争论,不仅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也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这种交锋和对话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争论和对话,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这种交锋和对话也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为寻求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思路和启示。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间的交锋和对话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在争论中,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和立场,避免过度解读和误解。同时,也应该寻求共同点和合作的可能性,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交锋与对话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想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思潮的特点和价值,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和进步。五、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多元格局与未来走向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作为其中的两个重要力量,在各自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上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多元化并非简单的对立和冲突,而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中共同塑造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未来发展走向。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自由主义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公正,如何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如何在民主政治的推进中防止权力滥用等。新左派则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公平分配和集体利益,对于揭示和解决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在当代中国,新左派试图通过反思和批判自由主义的某些缺陷,提出更为全面和公正的社会发展路径。新左派也面临着如何避免过度集中权力、如何激发市场活力和如何促进个人自由等挑战。在未来,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元融合和包容发展。自由主义和新左派应当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自由主义应当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分配,避免过度追求个人权利和市场利益另一方面,新左派也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和个人自由,避免过度干预和集权。同时,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还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多元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以及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等。这些问题需要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家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多元格局与未来走向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作为其中的两个重要力量,应当在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中共同推动中国社会思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思想支持。六、结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作为其中的两大主要思潮,各自拥有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社会主张,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自由主义在坚持个人自由、市场经济和法治原则的同时,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提倡渐进改革和多元共治。新左派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批判市场化和私有化的负面影响,呼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这两种思潮的争论和碰撞,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新左派,都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自由主义需要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问题,避免过度强调个人自由而忽视社会责任。新左派则需要更加注重经济效率和市场作用,避免过度强调国家干预而抑制社会活力和创新。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争论和碰撞将继续存在。无论哪种思潮,都需要在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社会思想能够涌现出来,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参考资料: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背景下,一种新的思想潮流——中国新左派思潮逐渐涌现出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思潮进行解析:中国的新左派思潮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它以反思现代性为起点,主张回归传统价值观。其代表人物有韩寒、郭敬明等青年作家,以及一些网络红人和社会活动家。该思潮在文化上推崇中国文化传统,倡导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反对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注重个人经验和感受的表达。批判现代性:认为现代性导致了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应该回到传统的价值观中去寻找解决方案。强调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应该重新发扬光大。弱势群体:认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和支持,政府和企业应该更多地民生问题。提倡个人经验和感受的表达: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这些感受应该被表达出来。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该思潮的代表人物韩寒、郭敬明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和追捧,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反商业化和反消费主义的倾向。对社会运动的影响:该思潮的一些成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如环保运动、公益事业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文化市场的影响:该思潮的文化产品如电影、音乐等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文化现象。中国新左派思潮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潮流,它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一思潮,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一种现代政治思想。是英国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NewLiberalism: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危机严重,为适应新的政治要求,T.H.格林首先提出了既坚持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又实施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国家作用的新理论。90年代以后,英国自由党内外很多自称“集体主义者”的激进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会,要求国家在减少日益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他们从格林的著作中寻找行动的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成为他们所推崇的理论的代名词。此时的新自由主义事实上是NewLiberalism,因为新自由主义对“自由”解释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有了显著的不同,提出自由应该是制度框架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最早的新自由主义者代表人物多为牛津大学的教授、学者和研究人员。20世纪初,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英国官方政策的重要基础,其影响遍及英伦三岛并扩展到西欧,引起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深刻变化。两次世界大战严重阻碍了新自由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但它的思想原则却在北美得到了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福利国家”政策在西方国家兴盛,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也不断扩大。Neo-liberalism:70年代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新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的影响渐趋衰微。此时以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为首的朝圣山学社逐渐兴起,提出以恢复古典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后被简称为新自由主义,而之前的NewLiberalism则被直接称为自由主义以示区别。自由主义的发展路径: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恢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本词条主要涉及最后一种自由主义形态。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但不同于经典自由主义,它提倡社会市场经济,即政府只对经济起调节以及规定市场活动框架条件的作用。在国际政策上,强调开放国际市场,支持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认为这会妨碍个人自由。实质上是撇开人们的社会属性和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谈,脱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制造一种抽象的“理想市场”作为理论前提。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才是利他的动机和行为。集体的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任何集体的利益的实现不应该以压制合理的个人利益为代价。社会目标不能抑制个人目标。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市场的自我调节是分配资源的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实现充分就业的唯一途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集中决策体制下不可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政府不可能有充分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降低了生产效率,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只要有可能,私人经济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过多干预。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要求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比如水资源供给,此类商品资源可以被私人企业运营,但本身持有权仍然不属于私人企业,遵循市场化机制。新自由主义影响了费边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成为“福利国家”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中重要的派别。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新自由主义创立时期、新自由主义受冷落与自我雕琢时期、新自由主义勃兴时期、新自由主义政治化和向全球蔓延时期。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由这个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造成的。一方面,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和同年哈布斯堡家族结束对奥匈帝国的百年统治,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另一方面,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和计划经济的建立,出现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前一方面既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挑战;后一方面则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压抑与刺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出现了早期的新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一场以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者为一方,以波兰经济学家兰格为另一方的关于“经济计算”问题的大论战。整个论战虽无果而终,但却成为新自由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一场席卷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大危机。30年代大危机彻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弊端,它不仅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基础———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地创造自己的需求)的一次全面否定,而且实际上宣告了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在人们愿意在手头持有更多货币的灵活偏好、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投资边际收益递减等三大规律的作用下,曾长期驱动经济增长的私人与企业的消费和投资热情全面衰退,有效需求不足迅速普遍化,并成为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因而迫切需要国家出面来干预经济生活。于是,着重主张以扩大政府支出创造需求和通过政府干预推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罗斯福新政”则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并使凯恩斯主义上升为主流经济学,主导宏观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这40年既是国家干预主义盛行和取得成功的“凯恩斯时代”,同时又是新自由主义受到冷落、新自由主义者着手对其理论进行精雕细琢,并使之系统化的经院修炼时期。有关新自由主义的很多重要著述就是在这个时期成文的。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滞胀”是由技术进步使生产率提高、且在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导致失业增加,经济过度开发导致能源极度短缺和成本的迅速上升,政府过度干预导致政府膨胀、政府开支增加、企业税赋加重等多种原因所致。但是新自由主义将其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灵所致。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伴随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的上台,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又称新自由主义为新保守主义。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范式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由美国政府炮制的包括十项政策工具的“华盛顿共识”。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的:“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经济自由化、市场定价(‘使价格合理’)、消除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稳定’)和私有化。”在该书的导言中,罗伯特·W·迈克杰尼斯则对“华盛顿共识”的本质内涵给出了如下简明概括:“华盛顿共识”具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三重特性。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广义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代表的货币学派、以罗伯特·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詹姆斯·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阿瑟·拉弗、马丁·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他是一位著名的出生于奥地利的经济学家、思想家。他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观点是其他所有新自由主义者的主要思想来源。他长期活跃于反凯恩斯主义、反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中心: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美国的芝加哥大学、英国的大学经济学院。他既是主张经济自由的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又是芝加哥学派的核心成员,同时也是奥地利学派的骨干。哈耶克不仅明确主张自由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而且坚持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他指出,“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哈耶克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认为垄断、计划化、国家干预始终与无效率相联系。他认为,即便是货币发行权也应还给私人银行,而不能让政府垄断。现代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也称新保守主义学派)。这一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要政策主张,强调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出量具有更大效应,货币供应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和其他商品、其他金融资产是一样的资产。人们保留商品、债券、股票没有区别,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替代。因而,货币政策影响货币总需求。货币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统计测量出来。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和领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他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现代货币主义创始人。他曾在美国财政部等机构任职,担任过尼克松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从传统自由主义出发,强调与“人们之间关系有关的意义的自由”。他指出:资本主义体系之所以不稳,是货币受到扰乱,所以货币最重要,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产量、就业和物价变量的唯一重要因素。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是可以稳定的。他极力主张货币政策只要求货币数量稳定的、有节制的增加,即支持长期的货币规则或目标。除此之外,不需要政府干预私人经济,应让市场机制完全地充分地发挥作用。弗里德曼在市场经济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消费函数理论和经济方法论等方面,也均有建树,并因消费理论、货币历史和理论以及稳定经济政策方面的成就,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性预期学派指出,人是理性的,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事关自己的选择和利益,个人会调用自己的智力和资源,对它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推测。人们会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可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做出预期。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市场机制能确保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要么归于无效,要么加剧经济波动,因此是不必要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现会长卢卡斯。他以经济人理性和人的行为理性预期假设为前提和立论基础,用货币周期模型论证和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得出了凯恩斯主义政策无效因而无需政府干预经济的结论,他强调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引发了一场“理性预期革命”。他首创新增长理论,把经济运行的源泉和动力归结为人力资本的内生积累与增长,这种积累和增长不仅能使人力资本本身的收益递增,而且可以使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从而可以使经济增长动态化、长期化。他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可能会强化国家间人力资本禀赋差异,从而加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他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一是“自由化”。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二是私有化。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市场化。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一是否定公有制。几乎所有的新自由主义者都一致地指出,“当集体化的范围扩大了之后,‘经济’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不能搞公有制。二是否定社会主义。在新自由主义者们看来,社会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必然导致集权主义,“集权主义思想的悲剧在于:它把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以毁灭理性而告终,因为它误解了理性成长所依据的那个过程”,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三是否定国家干预。在他们看来,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只能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经济全球化并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更不等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的理论体系,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联系: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段后,已经渡过了一般垄断阶段和国家垄断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开始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任何历史进程的新阶段除了有其本身特定的指标之外,还必然有某些重大事件作为其标志。没有标志性事件就不会有历史分期。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转变,也不例外。标志着向国际垄断阶段转变的重大事件,先后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20多年间,这些标志性重大事件有:(1)以“滞胀”为特点的1973~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向国际垄断阶段大转弯的第一个历史拐点。“滞胀”是进入国际垄断阶段的历史序幕。(2)新自由主义的勃兴适应了当代国际垄断资本发展的需要,1990年“华盛顿共识”出笼后,新自由主义更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3)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全球市场同时又成为全球工厂,从而为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阶段奠定了最深厚的物质基础。(4)长期以来缺乏可贸易性的“服务”实现了贸易国际化,使国际垄断资本对全球经济实现了全产业控制,从而把资本主义在产业层面上推向了国际垄断阶段。(5)因特网作为垄断资本控制全球的技术和经济密网,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性技术。(6)“9·11事件”为全面建立国际垄断资本全球体系提供了历史借口,使美国掀起了一场实现“政治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的乌托邦浪潮。经济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不同的理论。如果说国家干预需要的是凯恩斯主义;那么,国际垄断阶段需要的则是新自由主义。作为完成形态的国际垄断资本的理论体系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方方面面都有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这就是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一体化。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彼此促进,不可分割。自1990年“华盛顿共识”出笼之后,新自由主义开始向全球蔓延,为国际垄断资本开辟了全球空间。(1)私有化浪潮席卷全球,即加速了向国际垄断阶段的过渡,同时又摧毁了原苏东国家的公有制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垄断资本难以进入或无法控制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2)经济市场化波及全球,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运作有了越来越可靠的制度保障。由于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致力于追求市场机制的完善,而非市场经济国家则纷纷谋求建立市场经济制度。90年代以来,原苏联东欧国家几乎是齐步走式地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从拉美、亚洲到非洲,各类经济模式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基础作用。各国的“经济市场化”进程,等于是在规范“行车规则”,为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全球扩张、控制全球经济扫清制度上的障碍,使垄断资本在国外的“自由空间”急剧扩大。(3)在经济自由化进程中,金融自由化尤为引人注目,影响也最大,它为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全球经济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杠杆。由于体制和国情的差异,各国金融自由化涉及的方面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主要包括:实现完全的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业务的多元化;改变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分离状态,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等等。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国际化紧密相联,相互推进。在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使国际垄断资本有了一个控制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杠杆,从而通过金融“扼制”,把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更加牢固地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4)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一体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企图统一全球的制度安排。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盛顿共识”的炮制及其出笼,正是国际垄断资本企图一统全球意志的体现。“华盛顿共识”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全球化,而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一体化”。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始,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球的蔓延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其结果,绝不可能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自由竞争的体系。恰恰相反,它将仍然处在垄断资本的控制之下。新自由主义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理论。新自由主义、垄断资本国际扩张同经济全球化又紧密交织在一起。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相比,经济全球化具有更广的涵盖范围。但是在当代,由于世界经济体系处在国际垄断资本的支配之下,所以垄断资本与经济全球化又几乎完全重叠。可以说,垄断资本借助经济全球化全速进行国际扩张,而如果没有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也就谈不上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背后,不能不看到新自由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的巨大影响力,甚至是支配力。从本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迄今为止,它又一直处在国际垄断资本的支配之下。我们不拒绝参与经济全球化,但对其背后的新自由主义和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则须保持高度警惕。在经济学中,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鼓吹市场万能,断言只要靠市场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基本特征是: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观,主张应把公有资产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拍卖给私人。多要素创造价值的分配观,认可劳动创造新价值,但不是全部价值,否定私有制具有经济剥削性质,贫富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现象。完全否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观,把国家的作用仅限于“守夜巡警”,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高新技术和建设资金可以从外国引进,也可以来自民营企业,比较赞赏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路子。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用就业性福利替代消费性福利;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新自由主义的推广则是用消费性福利替代就业性福利。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以自由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秩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最小化政府干预,主张市场经济应以自由竞争和私有财产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主张政府应扮演守夜人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新自由主义者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自由市场机制: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繁荣。政府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