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四十三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平顶山四十三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平顶山四十三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平顶山四十三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平顶山四十三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四十三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位于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境内()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4.“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5.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开创王位世袭制D.实行分封制7.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在陈建立政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历史影视剧《汉武大帝》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了汉武帝纵横一生及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下列功绩属于汉武帝的是()A.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B.推恩尊儒王朝鼎盛C.创立盛世贞观之治 D.抗击沙俄维护主权9.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A. B. C. D.10.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整理出来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A.甲骨文 B.钟鼎文 C.小篆 D.隶书11.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12.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奖励生产 B.加强刑罚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13.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贵族特权14.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代表了旧贵族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15.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D.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16.下列古代的思想家中,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是()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法家学派的主张是()A.以德化民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1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19.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21.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2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23.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24.“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25.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26.“春秋五霸”中率先称霸的是()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勾践27.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2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29.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30.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当时的“守旧群臣”打击最大?(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32.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为此,中央台记者采访汉武帝,以下是相关的采访记录:(1)记者问:“陛下,为加强了中央集权。你接受谁的建议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诸侯势力膨胀问题的?”汉武帝答:(2)记者问:“陛下,你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思想上的统治?”汉武帝答:(3)记者问:“陛下,你通过哪些措施加强中央对货币的管理和增加国家的赋税?”汉武帝答:。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四十三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位于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境内()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故选C.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答】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故选D.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答】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奖励军功,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故选B.4.“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解答】据“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可知,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故选B.5.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解答】“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也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D项正确.AB两项属于政治方面,C项属于思想文化方面,均不符题意.故选D.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开创王位世袭制D.实行分封制【考点】秦始皇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知识点,应把握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秦皇”指的秦始皇,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选A.7.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在陈建立政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考点】西汉的建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项羽的知识点.【解答】②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③楚汉之争,即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所以跟项羽有关的是②③.故选C.8.历史影视剧《汉武大帝》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了汉武帝纵横一生及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下列功绩属于汉武帝的是()A.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B.推恩尊儒王朝鼎盛C.创立盛世贞观之治 D.抗击沙俄维护主权【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点,应把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属于汉武帝的功绩”,结合所学知识:A、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B、推恩尊儒王朝鼎盛是汉武帝的历史功绩.C、创立盛世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的历史功绩.D、抗击沙俄维护主权是康熙帝的历史功绩.故选B.9.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A. B. C. D.【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点.【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0.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整理出来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A.甲骨文 B.钟鼎文 C.小篆 D.隶书【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篆.【解答】为促进文化的交流,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推广使用.故选C.11.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巩固了中央集权.修筑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匈奴的侵犯.以上措施都具有进步意义.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具有进步意义.故选D.12.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奖励生产 B.加强刑罚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答】商鞅变法中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及到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故选C.13.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贵族特权【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解答】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故选C.14.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代表了旧贵族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解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最终能够成功.故选B.15.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D.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考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分析】依据题干“孔子”可看出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相关知识.【解答】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BC选项都是孔子的相关知识,D选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故选D.16.下列古代的思想家中,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是()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考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的代表人物.【解答】①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②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③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④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C.17.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法家学派的主张是()A.以德化民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学派的主张.【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B.1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解答】本题要求回答的是秦秋战国时期的在学术和思想领域的成就.AB属于政治领域,D属于经济领域,只有C属于学术和思想领域.故选C.19.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解答】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说法正确.因材施教,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的思想主张.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说法错误.互爱互利是墨家的思想主张,不是道家.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说法错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不是墨家.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说法正确.法家主张法治.故选B.20.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考点】老子和孔子.【分析】由题干“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有关知识.【解答】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故选C.21.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提倡法治、主张改革”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解答】题干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是法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故选D.2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故选:A.23.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韩非的思想主张.【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是孔子的主张;B是孙武的主张;C是老子的主张.故选D.24.“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解答】生活于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B.25.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的认识.【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选C.26.“春秋五霸”中率先称霸的是()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勾践【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了齐桓公.【解答】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A.27.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了晋楚争霸的相关成语.【解答】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故选B.2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考点】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由材料中的“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符合其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原则,A,B,D于材料无关.故选C.29.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战国后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奖励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选D.30.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历史意义的相关内容.【解答】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的表述不是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当时的“守旧群臣”打击最大?(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考点】材料解析题;商鞅变法;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当时的“守旧群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