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_第1页
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_第2页
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_第3页
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_第4页
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第112每小题2分,第1316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糖RNA是新发现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由糖分子与RNA结合形成。此前,人们一直认为糖化只发生在蛋白质或脂质上。下列关于糖脂、糖蛋白及糖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脂中的甘油糖脂组成元素不止C、H、O三种 B.糖蛋白和糖脂一般分布在细胞膜内侧 C.糖RNA是经酶催化合成的多聚体,其单体为葡萄糖 D.糖蛋白和糖脂上的糖链具有细胞识别、黏着及信息传递等功能【分析】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脂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主要是C、H、O;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植物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解答】解:A、糖脂是磷脂和多糖结合形成的,其中的甘油糖脂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A错误;B、糖蛋白、糖脂分子主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位于细胞膜外侧,B错误;C、糖RNA是由糖分子与RNA结合形成,为多聚体,其单体为葡萄糖和核糖核苷酸,C错误;D、糖蛋白和糖脂位于细胞膜外侧,其中的糖链具有细胞识别、黏着及信息传递等功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转运蛋白可以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由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速率比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一般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间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有关 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由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都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 D.通道蛋白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不一定能通过【分析】通道蛋白是跨越细胞膜的蛋白质,包含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解答】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有关,A正确;B、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正确;C、由通道蛋白介导的都是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由载体蛋白介导的既有顺浓度梯度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C错误;D、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时具有选择性,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不一定能通过,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仅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参与调节的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 D.激素、神经递质、溶菌酶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酶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性质不变。3、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A错误;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而抗体是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C、激素在体液调节中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属于信息分子,淋巴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的信息分子,C正确;D、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而溶菌酶属于酶,作用前后性质不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动物激素的种类、实质、产生场所、分布,神经递质的实质、产生、作用,抗体的实质、产生和作用及作用特点,对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相关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下列有关植物的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的程度为根>芽>茎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C.种子内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休眠时比萌发时高 D.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分析】1.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解答】解:A、同一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的程度为根>芽>茎,A正确;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生长,B错误;C、种子休眠时脱落酸的含量会明显升高,赤霉素是促进种子萌发的,它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种子内脱落酸:赤霉素的比值,休眠时比萌发时高,C正确;D、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及植物激素的种类、作用及相互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并根据题图对图中的植物激素做出判断。实验发现,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RNA与核糖体,分离出的RNA含有14C。再把分离得到的RNA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选择14C﹣U作为标记物只标记新合成的RNA B.新合成的含14C标记的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C.新合成的RNA携带的遗传信息来自噬菌体DNA D.与DNA相比,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用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④检测和记录结果。【解答】解:A、U是RNA特有的碱基,DNA中不含U,因此,实验中选择14C﹣U作为标记物只标记新合成的RNA,A正确;B、分离出的RNA含有14C,而核糖体也含有rRNA但没有被标记,新合成的含14C标记的RNA不参与构成核糖体,B错误;C、把分离得到的RNA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说明新合成的R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由噬菌体DNA转录而来,其遗传信息来自噬菌体DNA,C正确;D、与DNA相比,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其分裂情况 B.正常情况下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数量,外围分裂不会改变线粒体数量 C.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 D.线粒体自噬过程需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的参与,利于物质重复利用【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生命活动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或病毒,与细胞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解答】解: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而不是密度梯度离心法,A错误;B、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而外围分裂可产生大小两个线粒体,小的线粒体发生自噬,大的线粒体仍然存在,因而不会改变线粒体的数量,B正确;C、据图可知,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线粒体外围分裂,C正确;D、线粒体自噬需溶酶体参与,在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的作用下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分解,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果实有刺(A)对果实无刺(a)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果实有刺黄瓜,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方案①:单独种植管理(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方案②: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方案①中F2果实有刺植株中杂合子占 B.方案①中,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比例逐渐增高 C.方案②中F3果实无刺植株占 D.不管种植多少代,方案①②中每代A、a的基因频率均发生改变【分析】【解答】解:A、①单独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该方案相当于连续自交,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果实有刺对果实无刺为显性,则杂合有刺黄瓜基因型为Aa,Aa自交,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再单独种植,则F2中AA=aa=,Aa=,F2中有刺的为AA:Aa=3:2,其中杂合子占,A错误;B、①方案相当于连续自交,连续自交情况下,aa的比例会增加,而果实中有刺的植株的比例=1﹣aa的比例,因此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的植株比例降低,B错误;C、②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则相当于自由交配,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即每一代中A=a=,因此F3果实无刺植株占,C正确;D、没有淘汰和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不管种植多少代,①自交和②自由交配方案A、a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孟德尔分离定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合成生物学家“创造”了一组可以识别并以非重叠方式解码四联体密码子(如UAGA)的tRNA,称为qtRNA,并在细菌细胞内成功实现了蛋白质片段的翻译。据研究,四联体密码子可以编码非标准氨基酸,如带化学修饰的氨基酸。因此四联体密码系统可以应用于生产含复杂化学修饰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RNA和qtRNA为单链分子,但其内部均含有氢键 B.三联体密码子共有64种,四联体密码子共有256种 C.qtRNA与m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G﹣C D.对于同一mRNA片段而言,采用tRNA与qtRNA翻译得到的肽链是不同的【分析】1、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2、tRNA是三叶草结构,含有氢键。【解答】解:A、tRNA和qtRNA是单链分子,qtRNA本质还是tRNA,所以tRNA和qtRNA内部均存在双链区域,可以形成氢键,A正确;B、三联体密码子共有64种,四联体密码子是由4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理论上四联体密码子可以编码4×4×4×4=256种氨基酸,B正确;C、qtRNA和mRNA均含有A、U、C、G四种碱基,所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U﹣A、G﹣C、C﹣G,C错误;D、tRNA是相邻三个碱基解码密码子。而qtRNA是相邻四个碱基解码密码子,故对于同一mRNA片段,采用tRNA与qt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同,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翻译方式,要求考生识记tRNA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人体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如图是结肠癌发生的常见机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基因的角度看,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即可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B.与健康人体相比患者相关细胞中原癌基因可能过度表达,抑癌基因表达不足 C.细胞发生癌变后,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 D.人体其他不同部位的细胞也可能发生细胞癌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分析】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即可导致结肠癌的发生,细胞发生癌变后,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解答】解:A、据图可知,结肠瘤的发生是多个突变基因累积的结果,并非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即可导致结肠瘤的发生,A错误;B、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故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可能过度表达,而抑癌基因表达不足,B正确;C、细胞发生癌变后,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D、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一个基因可产生多个等位基因,人体其他不同部位的细胞都可能发生癌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癌变及其特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癌变的相关知识。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 B.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C.大脑、小脑和脊髓共同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 D.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抑制胃肠蠕动,不利于食物消化【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下丘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解答】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是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A错误;B、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B正确;C、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下丘脑和脑干等,C错误;D、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增强,有利于食物消化,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某兴趣小组研究濒危植物澜沧黄杉在冷杉林和云南松林中的生存率和死亡率(二者关系互补),绘制不同胸径(胸径与龄级呈正相关)植株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不同龄级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种群进入衰退期早于冷杉林群落 C.澜沧黄杉种群密度较小,限制其增长的因素不存在密度制约因素 D.将澜沧黄杉移植到濒危植物繁育中心,是对澜沧黄杉最有效的保护【分析】影购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解答】解:A、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根据澜沧黄杉的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在更低的龄级达到平衡,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种群进入衰退期早于冷杉林群落,B正确;C、澜沧黄杉种群密度较小,限制其增长的因素有非密度制约因素,也有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将澜沧黄杉移植到濒危植物繁育中心是异地保护,不属于对澜沧黄杉最有效的保护,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图是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与本地植物秋茄在不同水盐度样地中的光合速率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和秋茄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B.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C.研究互花米草的生态位,除种群密度外,通常还要研究它的出现频率、植株高度等特征 D.互花米草比秋茄更耐盐,应在沿海滩涂大面积种植互花米草来改善环境【分析】1、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种间关系: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解答】解:A、互花米草和秋茄会竞争阳光、水分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B、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C、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互花米草的生态位,除种群密度外,通常还要研究它的出现频率、植株高度等特征,C正确;D、互花米草是外来物种,不能大面积种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明确生物的种间关系、生态位的概念等,注意知识间的联系等。我国是世界上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糖化主要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为80℃、pH控制为8.4 B.pH为8.4时,温度高于90℃,PP0的活性将进一步降低 C.PPO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可能为80℃左右 D.温度相同条件下,pH为7.8时该酶的催化速率比pH为8.4时低【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A、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将温度控制为80℃、pH控制为8.4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会降低啤酒质量,A错误;B、据图可知,pH为8.4时,温度为70℃时PPO的活性低于温度为80℃,温度为90℃时PPO的活性低于80℃,预测温度高于90℃时,PPO的活性会进一步降低,B正确;C、图中温度为80℃时PPO活性最高,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可能为80℃左右,C正确;D、据图可知各温度下均是pH为8.4时,PPO活性最高,温度相同条件下,pH为7.8时该酶的催化速率比pH为8.4时低,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酶催化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氨溶于水形成。科研人员利用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了铜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过量的会导致土壤酸化,植物感知该种信号后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生理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铜离子浓度、温度和含量 B.应在50~60℃范围内缩小温度梯度探究脲酶的最适温度 C.与AMTS结合导致AMTS构象改变实现物质转运 D.施用适量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植物缓解土壤酸化能力【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解答】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铜离子浓度、温度,并不包含含量,A错误;B、脲酶在50℃时活性最高,所以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40~60℃。为了进一步探究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应在40~60℃范围内缩小温度梯度探究脲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C、AMTS为通道蛋白,NH4+不需要与AMTS结合,C错误;D、分析图2可知,施用适量的可与土壤中的H+结合运输到根细胞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植物缓解土壤酸化能力,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已知甲病正常基因两端各自有一个限制酶MstⅡ的切点,甲病患者该基因内部碱基对发生改变,又出现了一个该酶的识别序列。将该家系中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用MstⅡ剪切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人群中出现乙病男性患者的概率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Ⅱ2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C.Ⅲ2与人群中正常女性婚配,生一个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D.甲病基因表达出来的肽链长度与正常肽链长度不一定不同【分析】由电泳图可知,Ⅱ3、Ⅱ4是杂合子且患甲病,Ⅱ5是纯合子且不患甲病,所以甲病是显性遗传,若是伴X显性遗传,Ⅲ2应该表现正常,与实际不符,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乙病是伴性遗传,Ⅱ2、Ⅱ3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Ⅲ1,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Ⅱ2和Ⅱ5都表现正常,所以基因型都是aaXBX—,Ⅲ1患乙病基因型为XbY,Xb来自于Ⅱ2,则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来自于家族之外的人群,已知人群中出现乙病男性患者XbY的概率是5%,即X基因频率就是5%,那么XB基因频率是95%,XBXb%=0.95×0.05×2=0.095,XBXB%=0.95×0.95=0.9025,所以XBXb占表现正常的比例为0.095÷(0.095+0.9025)=,B错误;C、Ⅲ2患甲病不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Y(因为Ⅱ5为aa),由C项可知人群中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aXBXB、aaXBXb,对于甲病,Aa×aa,后代正常的概率为,对于乙病,XbY×XBXB、XBXb,后代正常的概率为:+×=,故Ⅲ2与人群中正常女性婚配,生一个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C错误;D、由“已知甲病正常基因两端各自有一个限制酶MstⅡ的切点,甲病患者该基因内部碱基对发生改变,又出现了一个该酶的识别序列”可知,甲病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基因内部碱基对发生改变可以是增添、缺失或替换,故甲病基因表达出来的肽链长度与正常肽链长度不一定不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和电泳结果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为降低免疫排斥问题,科研人员取供体动物胚胎干细胞,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重构胚胎干细胞,再经过培养、检测和筛选后,移入受体动物的子宫内进行培养,培养出能提供异体移植器官的供体动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 B.重构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血清等物质 C.重构胚胎移入受体之前,需对受体注射促性腺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经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的供体器官移植到人体后,一定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解答】解: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即95%空气和5%CO2,A正确;B、重构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需要在饲养层细胞上进行,不需要加入血清等物质,B错误;C、重构胚胎移入受体之前,需对受体注射孕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错误;D、经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的供体器官移植到人体可降低免疫排斥问题,但不是一定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干细胞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掌握干细胞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11分)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程度赤星病胁迫对某种烟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表:相对值总叶绿素(mg/g)类胡萝卜素(mg/g)净光合速率(mmolO2•m﹣2•s﹣1)气孔导度(mmolCO2•m﹣2•s﹣1)胞间CO2浓度(mmolCO2•m﹣2•s﹣1)对照21.113.1523.810.52265轻度胁迫21.433.224.240.5258中度胁迫20.973.1823.460.48253重度胁迫17.544.721.370.42284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上。提取色素时,应加入少许碳酸钙以防止。重度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其原因除叶绿素合成受阻外,可能还包括叶绿体中的活性上升以及叶绿体结构的破坏。(2)赤星病中度胁迫时,烟叶气孔导度下降,大气中CO2经作用进入叶肉细胞间隙的速率减小,直接导致卡尔文循环的过程减慢。在重度胁迫时,总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光反应合成的O2、减少,使碳反应还原过程减慢,此时的气孔导度(“是”或“不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3)据表可知,不同程度胁迫对该种烟叶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作用具有性,在实际生产中少量赤星病菌的存在有利于烟草产量的提升。【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由表可知,轻度胁迫时,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比对照高,重度胁迫时,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比对照组低。【解答】解:(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膜上;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原因有: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叶绿素被分解,因此分解叶绿素的酶活性上升使得叶绿素被分解进而叶绿素含量降低。(2)大气中CO2进入叶肉细胞间隙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CO2进入叶肉细胞间隙的速率减小,直接导致卡尔文循环的CO2的固定过程减慢。光反应的产物有O2、ATP、NADPH,因此在重度胁迫时,总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光反应合成的O2、ATP、NADPH减少。赤星病重度胁迫时,胞间CO2浓度上升,与气孔导度下降无关,因此,气孔导度不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3)轻度胁迫时,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比对照高,重度胁迫时,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比对照组低,因此不同程度的胁迫对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具有两重性。故答案为:(1)类囊体膜叶绿素被破坏分解叶绿素的酶(2)扩散CO2的固定NADPH和ATP不是(3)两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应用知识的能力。(12分)胃液的分泌调节,可按食物及有关感受器的所在部位人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如下图所示。胃壁中有一种G细胞能分泌胃泌素,胃泌素能加快胃壁中的胃腺细胞分泌胃液。食物经过口腔咀嚼时,胃液和胃泌素分泌都增加。食物进入胃后,对胃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和化学性刺激能引起胃泌素和胃液分泌。十二指肠壁内也有G细胞,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可直接刺激其产生胃泌素。请分析回答:(1)食物经过口腔咀嚼时,胃液和胃泌素分泌都增加,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在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通过(结构)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使通道开放,产生兴奋。(2)根据图示,胃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是调节,当切断胃的外来神经后,食物对小肠的作用可引起胃液分泌,说明肠期胃液分泌主要是通过调节机制实现。(3)如果将狗的食道通过手术切断连接到体外,再将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切除,然后喂以食物,此时胃液的分泌将,原因是。(4)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调节。(5)胃酸分泌过多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胃腺细胞膜上的H2组胺受体、M胆碱受体(能接受迷走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胃泌素受体与胃酸分泌有关,其共同途径是激活H⁺﹣K⁺﹣ATP酶(质子泵)。请判断,下列类药物治疗胃液分泌过多效果最好。A.H2组胺受体阻断药B.M胆碱受体阻断药C.胃泌素受体阻断药D.H⁺﹣K⁺﹣ATP酶抑制药【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在突触上,电信号不能进行传递,因此需转变成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达突触后膜后又转变成电信号。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解答】解:(1)在食物咀嚼过程中,机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Na+通道开放,产生兴奋,引起胃泌素和胃液分泌。(2)由图示可知,胃期刺激导致胃液大量分泌的调节,既有局部神经从反射、迷走反射,又有胃泌素刺激,因此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若切断胃的外来神经后,食物对小肠的作用可引起胃液分泌,说明肠期胃液分泌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实现。(3)如果将狗的食道通过手术切断连接到体外,再将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切除,由于一方面胃腺失去神经支配;另一方面没有食物刺激,因此给狗喂以食物,此时胃液的分泌将减少。(4)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因此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5)胃酸分泌过多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而胃腺细胞膜上的H2组胺受体、M胆碱受体(能接受迷走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胃泌素受体与胃酸分泌有关,其共同途径是激活H+﹣K+﹣ATP酶,因此治疗胃液分泌过多效果最好的药物为H+﹣K+﹣ATP酶抑制药。故答案为:(1)电信号突触(特异性)受体Na+(2)神经—体液体液(3)减少(4)正反馈一方面胃腺失去神经支配;另一方面没有食物刺激(5)D【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体液调节的特点,掌握兴奋在反射弧上产生和传导的机制,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答题。(12分)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预测此后一段时间,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3)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选填“增加”或“减小”或“先增加后减少”),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选填“增加”或“减少”)。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等。(4)藏羚羊是羌塘高原有蹄类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6月20日至7月10日小羊羔陆续出生,完成生产后雌性藏羚羊于7月上旬回迁,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3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等3个因素,影响藏羚羊越冬区选择的环境贡献值相比产羔区更加分散,等2个因素贡献值突出。藏羚羊选择的产羔区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都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图2中,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除题图中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解答】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2)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因此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3)由图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除题图中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等。(4)由图中环境因子贡献值高低可看出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植被类型和最冷季平均气温(Bio11)是影响藏羚羊越冬区选择的2个最突出的环境因素。产羔区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都相对较差,但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干扰较少,僻静安全。故答案为:(1)数量标志重捕法(2)衰退丙(3)增加减少迁入率和迁出率(4)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植被类型和最冷季平均气温(Bio11)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干扰较少,僻静安全【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多个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掌握,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分)自然界的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其茎色有灰绿色和黄色,叶型有宽叶与窄叶,依次由一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现将多株纯合灰绿色宽叶雌株与多株纯合黄色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统计F2的表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表型性别灰绿色宽叶(株)灰绿色窄叶(株)黄色宽叶(株)黄色窄叶(株)雌株120004000雄株600600200200(1)若要测定女娄菜的基因组应该对条染色体进行研究。(2)据表中数据可知,叶型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控制茎色、叶型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3)由表中数据可以判断控制宽叶与窄叶的等位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不知道是仅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写出F2中窄叶雄株可能的基因型。(4)现有各种纯合植株若干,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等位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解:(1)基因组需要测定该生物的全部DNA,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该生物是XY决定型。染色体组成为常染色体44+X+Y,常染色体每对测一条,性染色体都测,因此需要对24条染色体进行研究。(2)F2中叶型性状雄株宽叶:窄叶=1:1,雌株全为宽叶,说明(B/b)位于性染色体,且宽叶为显性;F2中雌雄植株茎色均为灰绿色:黄色=3: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叶型性状雄株宽叶:窄叶=1:1,雌株全为宽叶,说明B/b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若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雄株基因型为XbYb,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则雄株基因型为XbY。(4)判断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还是XY的同源区段的思路是选取隐性雌性与显性纯合雄性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让多株纯合窄叶雌株与多株纯合宽叶雄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则亲本XbXb(窄叶雌株)×XBY(宽叶纯合雄株)→XBXb、XbY,子代雌株为宽叶、雄株为窄叶,说明B/b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亲本XbXb(窄叶雌株)×XBYB(宽叶纯合雄株)→XBXb、XbYB,子代雌株、雄株均为宽叶,说明B/b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故答案为:(1)24(2)宽叶F2中雌雄植株茎色均为灰绿色:黄色=3: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叶型性状雄株宽叶:窄叶=1:1,雌株全为宽叶,说明(B/b)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XbY、XbYb(4)让多株纯合窄叶雌株与多株纯合宽叶雄株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代雌株、雄株均为宽叶,说明(B/b)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雌株为宽叶、雄株为窄叶,说明(B/b)仅位于X染色体上【点评】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14分)家禽体内缺少能降解纤维素的酶,影响了家禽对谷物饲料中纤维素的吸收和利用。科研人员将W基因(编码一种降解纤维素的酶)导入乳酸杆菌细胞内,再将其添加到谷物饲料中,以提高家禽对纤维素的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家禽的胃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一定的优势,其细胞呼吸产生的乳酸等可抑制家禽胃肠道中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肠道的正常机能,这体现了乳酸杆菌和家禽间的种间关系。(2)如图1是从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克隆得到的含W基因的DNA片段,其中乙链是转录模板链;图2是所用的质粒载体。表中EcoRⅠ、BamHⅠ、KpmⅠ、MfeⅠ、HindⅢ是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均形成黏性末端)。限制酶EcoRⅠBamHⅠKpmⅠMfeⅠHindⅢ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5′﹣G↓AATTC﹣3′3′﹣CTTAA↑G﹣5′5′﹣G↓GATCC﹣33′CCTAG↓G﹣55′﹣GGTAC↓C﹣33′﹣C↑CATGG﹣55′﹣C↓AATTG﹣33′﹣GTTAA↑C﹣55′A↓AGCTT﹣3′3′﹣TTCGA↑A﹣5′①为使W基因在乳酸杆菌中表达,构建基因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