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定向与路线测量-道路纵断面图_第1页
直线定向与路线测量-道路纵断面图_第2页
直线定向与路线测量-道路纵断面图_第3页
直线定向与路线测量-道路纵断面图_第4页
直线定向与路线测量-道路纵断面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线定向与路线测量§.5道路纵横断面测量5.5.1纵断面图的测绘1.水准点的布设(基平测量)(1)一般在道路沿线每隔1~2km设置一永久性水准点,作为全线高程的主要控制点,中间每隔300~500m设置一临时性水准点,作为纵断面水准测量分别附合和施工时引测高程的依据。(2)水准点应布设在便于引点,便于长期保存,且在施工范围以外的稳定建(构)筑物上。(3)水准点的高程可用附和(或闭合)水准路线自高一级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要求进行引测。2.纵断面水准测量(中平测量

)纵断面测量通常以相邻两水准点为一测段,从一个水准点出发,逐点测量各中桩的高程,再附和到另一水准点上,进行校核。实际测量中,可采用中间点法。由于转点起传递高程的作用,故转点上读数应读至毫米,中间点读数只是为了计算本点的高程,读数至厘米即可。图形:水准仪中平测量

高速、一级公路: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mmmm具体步骤见下:如图所示,水准仪置于1站,后视水准点BMl,前视转点TP1,将观测结果分别记入表中“后视”和“前视”栏内;然后观测BM1且与TP1间的各个中桩,将后视点BM1上的水准尺依次立于0+000,+050,…,+120等各中桩地面上,将读数分别记入表中视栏内。仪器搬至2站,后视转点TP1,前视转点TP2,然后观测竖立于各中桩地面点上的水准标尺。用同法继续向前观测,直至附合到水准点BM2,完成一测段的观测工作。(2)全站仪法

先在BM1上测定各转点TP1、TP2的高程,再在TP1、TP2上测定各桩点的高程。其原理即为三角高程测量原理。3.一般绘制在毫米方格纸上,横坐标表示道路的里程,纵坐标则表示高程。里程比例尺有1︰5000、1︰2000和1︰1000几种,一般高程比例尺比里程比例尺大10或20倍。纵断面图分为上下两部分。图的上半部绘制原有地面线和道路设计线。下半部分则填写有关测量及道路设计的数据。道路纵断面图绘制步骤如下:(1)打格制表(2)填写数据(3)绘地面线(4)标注设计坡度线(5)计算路面设计高程(6)绘制道路设计线(7)计算管线埋深(8)在图上注记有关资料桩号坡度管底高程/m地面高程/m埋置深度/m道路平面图717273757476703+1003+1603+2003+2203+2853+3003+3203+4003+0803+2553+00075.1874.8474.9875.2774.7374.5674.4374.4774.5174.5473.9173.5872.6273.3473.2873.1072.9872.9272.6872.7272.8272.381.601.641.702.171.751.641.611.751.831.921.53管线设计线原地面线-3‰40032°公路管径Φ/mmΦ=6005.5.2横断面图的测绘在中线各整桩和加桩处,垂直于中线的方向,测出两侧地形变化点至道路中线的距离和高差,依此绘制的断面图,称为横断面图。横断面反映的是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它是计算土石方和施工时确定开挖边界等的依据。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可用:标杆皮尺法,水准仪皮尺法,经纬仪视距法等。方法——先确定横断面方向,再测定变坡点间的平距及高差横断面图一般绘制在毫米方格纸上。为了方便计算面积,横断面图的距离和高差采用相同比例尺,通常为1︰100或1︰200。(一)测设横断面方向1、直线段——一般采用普通方向架测定。2、圆曲线段——采用求心方向架。

普通方向架求心方向架(一)测设横断面方向(一)、测设横断面方向(二)测定横断面上点位1.水准仪皮尺法:——水准仪测高差、皮尺丈量平距。适用于:地形简单地区,精度高。(二)测定横断面上点位2.标杆皮尺法:适用于山区低等级公路。精度低。(二)测定横断面上点位3、经纬仪视距法将经纬仪安置在中桩上,照准横断面方向,量取仪器横轴至中桩地面的高度作为仪器高,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地形特征点与中桩的平距和高差。该法适用于地形困难、山坡陡峻路线的横断面测量。4、全站仪法全站仪法的操作方法与经纬仪视距法相同,其区别在于使用光电测距的方法测量出地形特征点与中桩的平距和高差。该法适用于任何地形条件。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三)横断面图的绘制。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三)横断面图的绘制。一般采用1:100或1:200的比例尺绘制绘制横断面图。根据横断面测量得到的各点间的平距和高差,在毫米方格纸上绘出各中桩的横断面图。如图中的细实线所示,绘制时,先标定中桩位置,由中桩开始,逐一将特征点画在图上,再直接连接相邻点,即绘出横断面的地面线。4.横断面图画好后,经路基设计,先在透明纸上按与横断面图相同的比例尺分别绘出路堑、路堤和半填半挖的路基设计线,称为标准断面图,5.然后按纵断面图上该中桩的设计高程把标准断面图套在实测的横断面图上。6.也可将路基断面设计线直接画在横断面图上,绘制成路基断面图,该项工作俗称“戴帽子”。图中粗实线所示为半填半挖的路基断面图。7.根据横断面的填、挖面积及相邻中桩的桩号,可以算出施工的土、石方量。5.5.3土石方计算式中:计算公式:地面线路基断面线依据纵坡设计以及横断面上的中线两侧地形起伏,可以计算出道路施工时的土石方量三路基放样路基横断面放样,就是在地面上标定出路基的位置和轮廓,使路堤和路堑按规定的尺寸进行施工。而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填挖高度表(或纵断面图)、路基宽度、边坡坡度、排水沟设计尺寸等,就是路基放样的依据。路基放样主要是测设边桩,就是要定出路堤的坡脚和路堑的坡顶位置,此外,还要标定出路堤的高度和路基边坡的坡度。

(一)、测设边桩1、图解法测设边桩将各桩号处横断面地面线及路基设计断面按一定的比例,绘在厘米方格纸上,然后量出路基中心至路基边坡与地面相交点(坡脚)之距离,到现场用方向架(或仪器)定出横断面方向,用皮尺直接量出边桩的位置,钉上木桩。优点:手续简单,速度快,适用于地形变化不大的地段。但当地形变化较大,横断面测量不够准确时误差较大。2、根据填挖高度测设边桩如果只有填挖高度时,可采用以下办法测设边桩。1)在平坦地面上测设边桩当地面横向坡度很小,可根据路基的宽度、边坡坡度、填挖高度,计算中心桩到边桩的距离。

2)在倾斜地面上测设边桩(1)逐步接近法路堤测设边桩

路堤边桩距离:路堑测设边桩路堑边桩距离:

(2)边坡样板法

当地面斜坡不大时,利用边坡样板来进行放样,也是比较方便的。a、路堤放样

b、路堑放样

(二)边坡放样有了边桩,还要按照设计的路基横断面,把边坡的位置标定出来。1、用绳和小杆放样1)一次挂线当路堤高度不大时,可一次把线挂好。2)分层挂线当路堤较高时,分层挂线较好。在每次挂线前,应当恢复中线并用手水准横向抄平。该法只适用于人工施工,对机械化施工不合适。2、用坡度尺或手旗式多坡尺放样边坡。首先按照路基边坡坡度,做好坡度尺,施工时可比照该尺进行。也可用一直尺上装有带坡度的手水准代替。

在施工过程中,可随时用坡度尺或手水准来检查路基边坡是否合乎设计要求。

3、固定的边坡样板挖路堑时,在边桩外侧立固定的样板,可按此控制开挖边坡。

(三)机械施工路基断面的掌握1、路堤边坡与填高的掌握方法1)机械填土时,应按铺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每层间正确的向内收缩一定距离,且不可按自然堆土坡度往上填土,这样会造成超填而浪费土方。2)每填高1m,应自边桩用手水准向上测设边坡(即测高差,计算水平距离),校对填筑面宽度,并将标杆移至填筑面边上,显示正确的边线位置。3)每填高3-4m左右或填至距路肩1m时,要重新复测一次中桩用高程,核对填筑面的宽度。4)距路肩1m以下的边坡,常按设计宽度每侧多填20cm掌握,距路肩1m以内的边坡,则按稍陡于设计坡度掌握,使路基面有足够的宽度,整修时铲除超宽的松土层后,能保证路肩标高时,应将大部分地段(填高4m以下的路堤)设计标高进行实地检测,填高大于4m地段,应按土质和填高不同考虑预留沉落量,使粗平后的路基无缺土现象。最后测设中线桩及路肩桩,抄平后计算整修工作量。2、路堑边坡及挖深的掌握方法路堑机械开挖过程中,一般都需配合人力同时进行整修边坡工作。1)机械挖土时,应按每层挖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层与层间的向内回收的宽度,防止挖伤坡或留土过多。2)每挖深1-1.5m左右应测设边坡,复核路基宽度,并将标杆向下移到挖土面的正确边线位置上。每挖3-4m或距路基面20-30cm时,应复测中桩、高程,复核路基面宽度。这样可及时的控制填方超填现象和挖方超挖现象的出现。

:直线定向与路线测量§.6圆曲线测设根据线路偏角α、圆曲线半径R计算测设数据进行放样。测设分两步进行:先测设圆曲线的三个主点(直圆点ZY、曲中点QZ和圆直点YZ),再详细测设圆曲线上按规定桩距各副点(中桩点)。一、圆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二、圆曲线主点测设1.主点里程的计算注意:YZ=JD+T-D二、圆曲线主点测设例1已知某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拟定圆曲线半径R=300m,求圆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桩里程。解:①计算圆曲线测设元素二、圆曲线主点测设例1已知某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拟定圆曲线半径R=300m,求圆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桩里程。解:②计算主点桩里程JD-)TK3+182.7668.71ZY+)LK3+114.05135.09YZ-)L/2K3+249.1467.54QZ+)D/2

K3+181.601.16JD

K3+182.76(校核)(计算无误)二、圆曲线主点测设1.主点里程的计算2.主点的测设(1)ZY点:将经纬仪置于交点JDi上,望远镜照准后交点JDi-1或此方向上的转点,自交点JDi沿此方向量取切线长T,即得圆曲线起点ZY;量取ZY到最近一个直线桩的距离与两桩号之差比较,不应超过限值,最后打桩。(2)YZ点:将望远镜照准前交点JDi+1或此方向上的转点,往返量取切线长T,得圆曲线终点,打下YZ桩。(3)QZ点:沿分角线方向量取外距E,打下QZ桩。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1.圆曲线测设的基本要求详细测设所采用的桩距与曲线半径有关,桩距的要求见表(1)整桩号法:将曲线上靠近ZY的第一个桩的桩号凑整成为l0倍数的整桩号,然后按桩距l0连续向YZ设桩,这样设桩均为整桩号。(2)整桩距法:从曲线起点和终点开始,分别以桩距l0连续向曲线中点设桩,或从曲线的起点,按桩距l0设桩至终点。由于这样设置的桩均为零桩号,因此应注意加设百米桩和公里桩。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2.圆曲线详细测设的方法圆曲线详细,最常用的方法有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等。切线支距法切线支距法是以圆曲线的起点ZY或终点YZ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轴,过原点的半径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按曲线上各点坐标x、y设置曲线。XY0YXxy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2.圆曲线详细测设的方法切线支距法例2例1若采用切线支距法并按整桩号法设桩,试计算各桩坐标。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000°00′00″0YZK3+249.140.149.141°44′44″9.14+2401.4129.095°33′55″29.14+2204.0248.929°23′06″49.14+200QZK3+181.603.5145.778°46′33″45.95+1601.1225.924°57′22″25.95+1400.065.951°08′11″5.95+120000°00′00″0ZYK3+114.05(m)(m)圆心角()

各桩至ZY或YZ的曲线长度(li)

桩号切线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