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板块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 课时检测(十六)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板块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 课时检测(十六)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板块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 课时检测(十六)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板块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 课时检测(十六)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板块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 课时检测(十六)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课时检测(十六)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材料可以说明()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解析:选D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和“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在南京临时政府政令颁布后百姓仍然沿用旧习,说明民众思想上的落后性,证明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故D项正确。2.(2017·宜宾一模)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蔡元培此举意在()A.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B.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C.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D.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解析:选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不是为了复古,故A项错误;兼容中西文化并不会促使各界思想趋同,该说法本身有误,故B项错误;由“中体西用”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说明意在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故C项正确;“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就不会否定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A项正确。4.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说明()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解析:选C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故C项正确。5.(2017·合肥一模)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入中国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解析:选C各种主义的传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更加理性的来思考,哪种主张更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6.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解析:选C从“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孙中山的主张是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故C项正确。7.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将此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这些主张()A.对民国形势的评判过于乐观B.直指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C.加速了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D.指明了民主革命的新方向解析:选A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时,表示将民生主义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表明孙、黄二人都认为革命后,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中华民国的建设,而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尚未真正改变,故A项正确。8.(2016·黄冈二模)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社会革命)的主张,未提及发展实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欧美社会调和社会矛盾的方式,而非学习欧美进行革命,故B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主张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故C项错误;在民生方面,孙中山主张调和的方式缓和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缓进的方式,故D项正确。9.(2017·甘肃二模)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解析:选C推翻封建统治是孙中山革命军政时期的内容,故A项错误;赢得民族独立应当为孙中山革命军政时期的内容,故B项错误;题干中“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说明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故C项正确;解决民生问题应当为孙中山革命的训政时期内容,故D项错误。10.(2017·太原模拟)“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A.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展开论战,与材料“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相符,故C项正确。11.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解析:选C从“《美国独立战争史》”、“《法国革命史》”、“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中民主革命思想兴起,逐渐成为主流,故C项正确。12.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A.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B.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解析:选C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中“在五四运动之后……局限于政治斗争了”相符,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宪政”又称“立宪主义”,发源于英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开始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取代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使用的宪政概念,以及标志着资产阶级法治和政体概念的宪政概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前,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中,西方宪政思想被看作能够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局面的良药开始为中国人所日益重视。早期主要受英国“立宪政体”的影响,把宪政理解为民权与君权的结合;后期倡导“民权主义”,强调政权和治权分离。孙中山先生主张的“五权宪法”是中国资产阶级宪政主张的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宪政思想传播过程中,中国的先知先觉者往往将西方的宪政制度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里寻求西方宪政制度的理论支点和历史论据。如康有为在论述中国开设国会的必要性时强调:“盖吾国君民,久皆在法治之中……今各国所行,实得吾先圣之经义,故以至强。”孙中山则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但这一时期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真正的宪政核心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摘编自李小康《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选择与反思》材料二五四的激进民主派开始超越对西方具体宪政制度的盲目崇拜,他们在不妥协地反传统、抛弃“托古改制”的模式,致力于以观念变革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理想、民主价值等新理念。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摘编自陈家刚《试论近代中国民主追求的三次抉择》材料三中国近代宪政运动中的宪法文本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当政者为应对时局被迫制宪以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的产物,最典型的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二是革命者为巩固革命的胜利成果而进行制宪的产物,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是当政者为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而主动进行制宪的产物,如袁世凯时期制订的《中华民国约法》。四是民主派的长期制宪势力和当政者欺骗舆论二者结合的产物,如蒋介石1947年为敷衍国内外民主进步力量而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摘编自孙振庆《传统文化对近代宪政观念的影响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主要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宪政运动出现了哪些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的宪政探索。(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划分层意,提炼观点,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两句话中分层概括即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次宪政运动的失败与反思、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等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来评价。答案:(1)特点:效法西方宪政的模式;以救亡图存和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受时局影响不断深化;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推进;过分强调宪政的工具作用(或国家利益),忽视宪政的真正精神(或个人权利);宪政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任答5点即可)(2)变化:由重仿效西方宪政制度转向重宣传西方宪政精神;由“托古改制”转向西方文化“移植”。原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激进民主主义者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等宪政努力失败的反思;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3)评价:近代中国的宪政探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宪政多为政治目的所绑架,违背了民主的精神实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仿效或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注定不可能成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函一1907年。近仁老叔大人尊前:半年之中通问殊少,吾叔或能谅我懒也。日前,乃以儿女之私,辱吾叔殷殷垂示,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遵命。……老叔欲得何家诗集者,请以书名见示,当为老叔得之也。此颂道安!侄騂顿首函二1914年。近仁老叔足下:得六月十三日手书,喜极。此函之前,曾有一书,收到后已奉答,想曾达览矣。……近读何书亦乞见示。匆匆奉白,即祝珍摄!并请菊坪夫人秋安!适顿首函三1917年。胡近仁君:匆匆一别,已隔百余里。……此法无论如何,终有益无损耳。匆匆不及见湘帆一别,见时乞代致意为荷。菊夫人处亦望致意。适函四1920年。老近:谢谢你的信。我的病好些了。……可惜我病中不能细谈诗。我的女儿名素菲,身体还好。你们修县志,修的怎么样了?适——摘编自《胡适书信集》注:以上信函为胡适与胡近仁小叔来往信函。1910~1917年胡适留学美国。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