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1页
202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2页
202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3页
202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4页
202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〇二四年二月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英文名称OutlineofChineseModernHistory课程代码10020201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课程类别考核方式考试学分/学时3/48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0/8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一、课程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在高等学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必修),是国家在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合理转化和有机融合。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首尾呼应,成为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基本经验,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系统介绍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解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有4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课程目标1:政治认同。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等的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课程目标2:核心意识。坚持党中央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国家领导的威信,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使学生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课程目标3:大局意识。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课程目标4:协同创新精神。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以及社会发展方向。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职业规范L8.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课程目标2职业规范L8.2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恪守工程伦理,能够理解并履行理工类专业技术人员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的社会责任。课程目标3个人和团队L9.1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清晰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并与其他团队成员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课程目标4个人和团队L9.2能够独立承担专项任务,并能在团队中承担成员或领导角色,能够参与、组织和协调团队开展工作。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知识单元(章)课程教学内容对应课程目标学习目标课程目标达成方式学时分配导言1中国近代史综述.2.中国现代史综述3.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课程目标1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程性质;3.掌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理论4学时第1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和抗争1.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课程目标31.了解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和世界,认识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根源;了解随着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2.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3.掌握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堂讨论4.课后阅读理论4学时第2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2.洋务运动的兴衰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课程目标3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3.掌握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理论4学时第3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3.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1.揭示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着重分析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2.正确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以及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双重内涵。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理论4学时第4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3.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4.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大革命高潮的兴起及失败的原因;5.掌握五四运动的发生及其历史意义;6.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7.掌握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曲折和历史经验以及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4.课内实践理论6学时+实践2学时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2.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41.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党要领导人民赢得斗争的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理解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程,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理论4学时第6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4.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中国军民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历史;2.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意义;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掌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4.课外实践理论6学时+实践2学时第7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2.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理论6学时第8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9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3.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5.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6.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8.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9.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1.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12.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1.熟悉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2.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3.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战略布署、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信心和决心。1.课前预习2.课堂教学3.课后阅读4.课外实践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合计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四、课程实践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学时类型支撑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实践1(必选)主题演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2课内实践课程目标1L8.1L8.2L9.1L9.2实践2(必选)社会研修论文(以“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2课外实践课程目标3L8.1L8.2L9.1L9.2实践3(自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两弹一星”精神虚拟仿真实验——“隐姓埋名人”邓稼先》4课外实践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L8.1L8.2L9.1L9.2实践4(自选)“微视频”展示4课外实践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L8.1L8.2L9.1L9.2合计8五、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课程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及比例(%)成绩比例(%)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程目标110101030课程目标210101030课程目标3101020课程目标4101020合计40204010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实践作业或自选作业等4项。(1)课堂表现(10分):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例如主题演讲、课堂讨论等活动给予课堂表现赋分;(2)课程作业(10分):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包括内容、格式、字数、表达等赋分;(3)实践作业(20分):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参与情况及提供的实践作业完成度,包括主题、内容等赋分;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二)课堂标准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考核依据评价标准权重(%)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考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参与度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对课程高度重视,能按时参加课程教学,课堂参与度高,能积极回答教师问题,并能提出和阐释自己的理解。重视课程学习,能按时参加课程教学,比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学习积极性对课程学习重视程度一般,课堂参与程度一般,主动回应教师的程度一般。能参与课程学习,但有缺课现象,偶尔能参与课堂讨论。缺课达课程的三分之一及以上,不参与课堂活动,无学习积极性10%2.课程作业成绩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考核依据评价标准权重(%)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作业高度重视,契合主题、内容,格式、字数等形式完全符合作业要求,表达清晰流畅,体现出真情实感。对问题的看法角度综合、新颖有自己的辨析和判断。对作业重视,作业内容符合主题,内容、形式等符合作业要求,表达清晰。对问题分析有一定的力度。作业内容、形式符合要求,表达基本顺畅,对问题的有一定的看法,但角度不够综合新颖。作业.形式和内容与主题基本符合要求,但契合度不够,表达一般,无个人创建。不重视作业,主题模糊,内容形式不符合作业要求,甚至出现抄袭。10%3.实践作业成绩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考核依据评价标准权重(%)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课程目标1考察学生的政治认同高度重视,能积极参与全程活动,对主题理解深刻、能积极传播正能量,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重视活动,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对主题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比较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较重视活动,能够参与活动,但积极性一般。对主题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解的深度一般,能够表达观点,但顺畅程度一般。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一般,能够参与活动,对主题的认识处于浅层次,基本能够表达出来。不重视活动,无法全程参与活动,对主题的认识出现偏差,无法表达自己观点5%课程目标2考察学生的核心意识高度重视,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能积极参与全程活动,观看视频满足时长要求,圆满完成交互任务,有自己的观点。重视活动,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主观题撰写中聚焦主题,清楚表达。比较重视活动,做到课前认真预习,不能全程参与活动,积极性一般。对交互任务完成不全,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局限性。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一般,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不能全程参与活动,对主题的认识处于浅层次,无法完成交互作业。不重视活动,无法全程参与活动,对主题理解出现偏差,主观题撰写无主题,存在网络抄袭或答案空白现象。5%课程目标3考察学生的大局意识完全掌握新中国史和青海历史,对知识点有深入理解,并且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胜利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重视活动,部分了解新中国史或青海历史,基本掌握“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对主题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比较重视活动,基本掌握“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个别知识点及实验交互完成还有欠缺,实验课后需结合课本复习相关内容。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一般,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有一定了解,但是没有深入学习与思考,实验课后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内容学习。不重视活动,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基本不了解,需重新结合课本与教师讲授认真学习相关内容,之后需要再进行一次实验操作。5%课程目标4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高度重视,能积极参与全程活动,对主题理解深刻、能积极传播正能量,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重视活动,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对主题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比较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较重视活动,能够参与活动,但积极性一般。对主题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解的深度一般,能够表达观点,但顺畅程度一般。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一般,能够参与活动,对主题的认识处于浅层次,基本能够表达出来。不重视活动,无法全程参与活动,对主题的认识出现偏差,无法表达自己观点。5%3.期末成绩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考核依据评价标准权重(%)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课程目标1考察政治认同对知识点有深入理解对知识点基本掌握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一般对知识点主题的认识出现偏差30课程目标2考察核心意识对知识点有深入理解对知识点基本掌握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一般对知识点主题的认识出现偏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