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3分。1~7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8~10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表格中)1.小虎同学是一位八年级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他的质量大约是600N B.他的百米赛跑速度约为10m/s

C.他的体积大约是60dm3 D.2.小孩坐着雪橇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在此过程中(

)A.小孩的运动状态不变

B.小孩的动能逐渐增大

C.以雪橇为参照物,小孩是运动的

D.小孩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如图为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关系正确的

是(

)A.∠①为入射角,且∠①=∠④

B.∠②为入射角,且∠②=∠③

C.∠⑤为折射角,且∠⑤=∠①

D.∠⑥为折射角,且∠⑥=∠②4.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薄雾飘渺

C.深秋——霜打枝头 D.严冬——大雪纷飞5.如图所示是一名同学的绘画作品,下列与作品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学所拉奏的悠扬的提琴声一定不是噪声

B.鹦鹉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同学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青蛙的位置在人看到的像的下面6.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

B.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以0.6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

D.若在木块上放一钩码后,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以0.3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7.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从玻璃射向空气,∠6是折射角B.光从玻璃射向空气,∠2是折射角

C.光从空气射向玻璃,∠6是折射角D.光从空气射向玻璃,∠3是折射角8.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B.乙图中:“干冰”升华从周围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

C.丙图中:船闸把河流上游和闸室、闸室和下游分成两个可以独立工作的连通器

D.丁图中:一束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9.同学们在音乐教室排练文艺节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用力拨动古筝的琴弦,可以提高琴声的响度

C.同学们的笑声越大,笑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常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0.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A.物体在2−4s内静止

B.物体在4−6s内运动的速度是10m/s

C.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快

D.物体在0−6秒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1.如图所示,这是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12.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______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13.如图是乐乐同学在校运会百米比赛上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加油的同学用手捂住耳朵是为了在______处减弱噪音;终点的计时员应该在______(填“看到冒烟”或“听到鸣枪“)的同时按下秒表。14.如图甲所示,是车辆和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的情景,若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车辆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图乙所示,小丽穿上旱冰鞋,向前推墙,她会向后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15.在2022年11月8日晚,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重磅天象——月全食闪亮登场,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看到了全食阶段。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月食属于光的_______________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图。月亮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

16.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光、绿光和______叫做三原色光.17.①夏天,洒在地面的水不久后就会变干;②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发黑;③清晨出现的白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慢慢地散去;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上述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物态变化过程相同的是______(只填入序号)。18.汽车的发动机选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______的缘故;“潭清疑水浅”等,“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19.作为连接重庆两江新区和西部新城的重要跨江通道,双碑嘉陵江大桥已经合拢通车,大桥由东引桥、主桥和西桥组成,全长1927.5m。小佳同学和爸爸开车通过大桥时发现桥上的斜拉索向后退,小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通过整个大桥需要时间______s。2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1,那么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21.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______成小水滴(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的过程需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22.一束光线射向一块玻璃三棱镜,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不考虑反射,注意标出法线)

23.完成下列光路图(注意:认真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的P点,请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

(3)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四、简答题(5分)24.爱劳动的小明经常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到超市买菜时,发现海鲜柜台上常用冰块来给海鲜保鲜。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用冰块保鲜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2)冰块应该放在海鲜上面保鲜效果好,还是放在海鲜下面保鲜效果好?请说明理由。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25.汽车刹车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驾驶员从发现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该时间段内汽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二是从采取制动措施到汽车静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制动距离长短与汽车速度大小有关,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的制动距离s与速度v的关系图,驾驶员驾驶该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ℎ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中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经过反应时间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汽车减速行驶4s后停下,此时发现车辆距离障碍物26m。求:

(1)制动阶段小轿车的平均速度;

(2)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3)酒后驾车,反应时间将会延长为正常情况下的3倍。若该司机酒后驾车,试通过计算能否避免此次交通事故的发生。26.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速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速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该车的速度;

(2)若该路段限速120km/ℎ,则该汽车是否超速?六、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27分)27.小玲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在图中已经标出,图中上方是小车运动到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ℎ;min;s”)。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为了使计时较为准确,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陡”或“小”);

(3)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通过计算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______(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28.如图所示,读图,并完成以下各题.

(1)如图甲所示是从墙上平面镜中看到的石英钟的像,此刻石英钟所示的时刻是______;

(2)如图乙,用它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3)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在某时刻速度表如图丙所示,此刻它的速度是______km/ℎ;

(4)如图丁所示,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9.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丙是利用图乙实验装置实验时绘制的冰熔化图像。

(1)为完成该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由______而______。

(2)为使冰块受热均匀,除了采用水浴法外,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

(3)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块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______。

(4)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和观察物质______的变化。图丙中______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其熔点是______℃。

(5)图甲所示的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进行该实验是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小华观察发现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还发现冰熔化时试管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形成的。

(6)小华同学接着将图乙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蜡,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该表格中除时间和温度栏目外还缺少一个应记录的栏目是______。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7)某学习小组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戊所示,其中图______(选填“a”或“b”)能反映石蜡的熔化特点。

(8)实验结论:①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是______。30.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______。

(3)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_____,这个结论可靠吗?理由是______。(先判断再回答)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______。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白纸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2)实验中,若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使其与桌面不垂直,则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时,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全重合,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中学生的质量可能为60kg,受到的重力为600N,故A不符合实际;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平均速度略大于10m/s,一般中学生百米平均速度在7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1.0×103kg/m3,中学生的质量约60kg,其体积为V=mρ=60kg1.0×103kg/m3=0.06m32.【答案】B

【解析】解:

A、小孩坐着雪橇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速度越来越快,速度发生了变化,故运动状态是改变的,故A错误;

B、速度越来越快,动能越来越大,故B正确;

C、以雪橇为参照物,小孩和雪橇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故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小孩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故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根据速度的变化分析;

(2)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

(3)根据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分析;

(4)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分析。

此题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断、机械能的影响因素及合力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3.【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②为入射角,∠③为反射角,且∠②=∠③,故A错误,B正确;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⑥为折射角,且∠⑥<∠②,故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定律,明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答案】A

【解析】解:A、初春,河流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正确;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深秋,绿叶上挂满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寒冬,大雪纷飞,雪是空气中水蒸气迅速降温,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5.【答案】D

【解析】解:A、优美的音乐虽然动听,如果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音,故A错误;

B、鹦鹉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同学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岸上的人们看到水中的青蛙是青蛙的虚像,青蛙在像的下方,故D正确。

故选:D。

(1)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2)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本题考查噪声及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6.【答案】D

【解析】解:

A、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物体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F;

使物体以0.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拉力与摩擦力仍是一对平衡力;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不变,故C错误;

D、在木块上放一钩码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变大,所以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状态,没有变化是静止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7.【答案】C

【解析】解: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所以EO、OC中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图中AD为法线;

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

所以OC、GO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折射光线,图中的BF是界面;

总之,CO一定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G是折射光线,

则图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6是折射角,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当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关于法线对称;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异侧。

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8.【答案】BCD

【解析】解:A、甲图中: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戴耳罩,这样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音,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乙图中:“干冰”升华从周围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故B正确;

C、丙图中:船闸把河流的上游和闸室、闸室和下游都是上端开口,当闸门打开时,两个容器连通,因此构成两个独立工作的连通器;故C正确;

D、丁图中:一束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CD。

(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个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4)白光经棱镜折射后分解为各种单色光,光发生了色散,这表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液化现象、连通器的原理以及光的色散等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有意义!9.【答案】ABD

【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

B、用力拨动古筝可以增大振动的幅度,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C、笑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故C错误;

D、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常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AB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噪声的控制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0.【答案】AD

【解析】解:

A、由图可知物体在2−4s内路程不变,保持静止,故A正确;

B、物体在4−6s的2s内通过路程为60m−20m=40m,则速度v4−6=st=40m2s=20m/s,故B错误;

C、物体在前2s的速度v0−2=s1t1=20m2s=10m/s,因为:v0−2<v4−6,所以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的慢,故C错误;

D、物体在0−6s内平均速度v=s11.【答案】−4

【解析】解: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对应0℃以下第四小格,则示数为−4℃。

故答案为:−4。

温度计的示数:首先判断是零上还是零上,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即分度值是多少,再根据液面位置读数。

此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正确使用方法。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12.【答案】音调

音色

【解析】解:(1)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本题是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难度不大。13.【答案】人耳

看到冒烟

【解析】解:加油的同学用手捂住耳朵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根据公式t=sv可知,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故以看到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故答案为:人耳;看到冒烟。

(1)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4.【答案】静止

相互的

【解析】解:由于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车辆是静止的;

小丽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对墙有一个向前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该同学同时有一个向后的力,使小朋友向后方运动,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静止;相互的。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相互的。

本题考查静止的描述和力作用的相互性,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5.【答案】直线传播

不是

【解析】解:(1)2022年11月8日,天空中出现了月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角度讲,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能正确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图2乙。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部分或全部在地球的影子里面;

(2)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乙;不是。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月食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

(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16.【答案】蓝光

【解析】解:红光、绿光、蓝光叫做三原色光.

故答案为:蓝光.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蓝,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注意区分.17.【答案】①③

【解析】解:

①夏天,洒在地面的水不久后就会变干,是水汽化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②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发黑,是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灯泡内壁凝华为固态的钨;

③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现象;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是樟脑球升华为气态。

物态变化过程相同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8.【答案】大

折射

【解析】解: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2)“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底和水中鱼反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所以诗人看到的是变浅池底的虚像。

故答案为:大;折射。

(1)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常用来做冷却剂、取暖剂、防冻剂等;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19.【答案】汽车

128.5

【解析】解:

(1)小佳是以汽车为参照物,桥上的斜拉索位置发生改变,所以发现桥上的斜拉索在运动。

(2)由公式v=st可得,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

t=sv=1927.5m15m/s=128.5s;

故答案为:汽车;128.5。20.【答案】1:1

【解析】解: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s甲s乙=v甲t甲v乙t乙=21.【答案】凝华

熔化

吸收

【解析】解: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的过程叫做凝华;

由小冰晶变为小水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故答案为:凝华;熔化;吸收。

(1)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2)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我们要能够分析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究竟是哪一种。22.【答案】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作图.

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23.【答案】(1)(2)(3)

(4)

【解析】1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属于基础题。【解答】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镜面夹角是45°,所以反射角等于4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5°,如图:

。2题【分析】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镜面和法线垂直,做出镜面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做平面镜,属于基础题。【解答】连接入射点和P,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然后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所示:

。3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A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像点做出光路,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像物关于平面镜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解答】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A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4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作图,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4.【答案】解:(1)冰块在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气温不至于过高,这样就有助于保存海鲜。

(2)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所以会向下运动。若海鲜放于冰块上方,海鲜只有下表面与冰块接触,上表面接触的空气温度较高,不利于保鲜;海鲜放于冰块下方时,可以整体处于冷空气之中,这样就更有利于保鲜。

故答案为:(1)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原理。(2)冰块应放在海鲜的上面。因为冰块熔化会导致其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并向下运动。若将冰块放置于海鲜上方,则冷空气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将海鲜中温度较高的空气排出,这样就可以使海鲜始终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解析】(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2)冷空气的密度较热空气的密度大。

在实际生活中,是将海鲜放于冰块之上的,这主要是为了向顾客展示。若受此影响,而不是从物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就可能错解。25.【答案】解:(1)由图可知,以v=72km/ℎ=20m/s匀速行驶时的制动距离s=40m,汽车减速行驶的时间t=4s,则制动阶段小轿车的平均速度为v=st=40m4s=10m/s;

(2)已知小轿车到障碍物的总距离为s总=80m,最终停在障碍物前的距离s0=26m,制动距离s=40m,则反应距离s反=s总−s0−s=80m−26m−40m=14m;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反=s反v=14m20m/s=0.7s【解析】(1)由图可知,以v=72km/ℎ匀速行驶时的制动距离s=40m,汽车减速行驶的时间t=4s,利用v=st即可求解;

(2)由到障碍物的总距离、制动距离、最终距离可确定反应距离s反,再由t反=s反v即可求解;

26.【答案】解:(1)设汽车的速度为v,

由题意,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2s2=1s后与汽车相遇,

由v=st可得,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与超声波的路程关系式为:

v×1s+340m/s×1s=370m,

解得:v=30m/s。

(2)汽车速度v=30m/s=108km/ℎ<120km/ℎ,则该汽车不超速。

答:(1)汽车的速度为30m/s;【解析】(1)根据题意知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后与汽车相遇的时间,超声波单趟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即为发出超声波时到汽车的距离,根据v=st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汽车的速度。

(2)求得该车的速度与限速120km/ℎ比较即可得出结论。27.【答案】v=st

0.2

大于

【解析】解:(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st;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运动的速度较慢,记录时间较准确;

(3)由图中实验数据可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2=12s1=12×120cm=60cm=0.6m,运动时间t=3s,

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s2t=0.6m3s=0.2m/s;

小车在后半程的路程:s′=s1−s2=120cm−60cm=60cm=0.6m,运动时间t′=2s,

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28.【答案】9:25;3.50;60;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

(1)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图1中显示的时间2:35,故实际时间才是9:25;

(2)图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50cm−6.00cm=3.50cm.

(3)由速度表可知汽车的车速:v=60km/ℎ;

(4)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1)9:25;(2)3.50;(3)60;(4)真空不能传声.

(1)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由图直接读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4)判断分析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刻度尺的读数、声音的传播条件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9.【答案】停表

用碎冰块进行实验

试管壁或试管底

状态

BC

0

可行

错误

液化

非晶体

状态

b

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达到熔点且持续吸热

【解析】解:(1)实验过程需要记录时间,所以需要停表。实验装置正确的安装顺序应该是由下而上;

(2)用碎冰块进行实验也可以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

(3)温度计在使用时,需要与被测物质充分接触且不能接触到试管壁或试管底部;

(4)冰熔化时由完全是固态最终完全变为液态,需要记录它的状态的变化。图丙中BC段处于0℃,持续加热温度没有升高,所以处于熔化阶段;

(5)因为气温高于0℃,而冰的熔点就是0℃,故不加热也可行。没有用酒精灯加热,但是冰从空气中吸收了热量,所以小华的想法是错误的。冰熔化时试管外壁有一层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产生了液化现象;

(6)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蜡因为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不属于晶体。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