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专题04 信息类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专题04 信息类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专题04 信息类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专题04 信息类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专题04 信息类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童庆炳:与书为友的作家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与书为友的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于2015年6月14日下午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0'岁。作为文艺理论界的泰斗,童庆炳曾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1936年12月27日,童庆炳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一个清贫的农家。读小学时,童庆炳常考第一名。1949年夏,童庆炳出乎父亲意料地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跨进了连城一中的校门。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家中老大”的他被父亲强令辍学回家,走上扛担挑柴之路。可他心有不甘,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的要求,然而父亲毫无妥协之意。1950年的一天,他不顾一切拿起行李和几斤米,还有祖母给的送终钱——四块银圆,离开家毅然朝通往县城的路走去,他发誓哪怕是当乞丐也要把书读完,要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1952年,童庆炳初中即将毕业时,偷偷报考了邻县的龙岩师范学校,并且顺利考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战战兢兢的他一直等到一次父亲喝酒兴起的时候逼着父亲当着朋友的面写下一张字据后,才得以延续自己的读书生涯。龙岩师范学校的校风、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们的修养,给童庆炳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他在这里不仅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还爱上了读书和写作。1955年,师范毕业的童庆炳通过参加苛刻的保送大学的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巨匠,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的机会。1958年7月,童庆炳提前一年毕业,在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1961年开始“疯狂”地研读《红楼梦》。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童庆炳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论文:《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论文在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之际,刊载于196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红楼梦研究专刊”。这篇论文发表后,童庆炳受到了学界的注意,他也被调回中文系,开始了教学研究之路。1963年9月,童庆炳被教育部派到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任教,讲解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课程。教学过程中,他重新注译了屈原的《离骚》,还系统地钻研中国文学史,为学生编写了深入浅出的讲义,此外还编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注释。那段日子是紧张、劳累的,他却视之为一种精神享受。1967年9月,他又被派往阿尔巴尼亚的国立地拉那大学历史语言系任教。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告诉他,图书室就在地下室,带一把改锥和一个手电筒就可以进去了。于是,他在午休时间溜进了那个不大的地下室,顺着手电筒的光线,看到了《鲁迅全集》《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书籍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选集,还有歌德、席勒、海涅等作家的经典作品。与这些书籍为友,童庆炳觉得自己空前的“富”。1970年夏天,童庆炳回国。回国后,他烧了一年锅炉,“靠边站”【注】了一年。这又给他创造了一次自学的良机:当时,北师大图书馆已经允许借书,童庆炳基本上每周或每半个月都会借一次书。他的床头、桌上和枕头边永远摞着一尺多高的书籍和读书卡片、笔记本。在童庆炳的夫人曾恬看来,如果说在越南教书时,童庆炳所看的书相当于让他读了个硕士的话,那么,在“文革”期间,他等于是读了个博士。多年的读书、思考和探究,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丰收季节:1978年童庆炳发表论文《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979年发表论文《再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童庆炳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理论作品的频率出现在文艺界,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出版了30余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外加两部小说和一部散文随笔集。1985年,北师大文艺学开始招博士生和硕士,他竟不辞劳苦地超额带了13个,并且这些“童家军”经过他一丝不苟的调理和引领,如今基本上都成了中国文艺学界的中坚力量。教学中,他经常对学生强调,要用生命来投入,才能真正把学问做好。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文艺学学科带头人,童庆炳以提携年轻人为己任,时刻关心青年学生和教师的成长。1993年,在《东方丛刊》组织的“诗学大奖赛”中,王一川的论文得了一等奖,获奖金一万元;作为导师的童庆炳,他的论文只得了三等奖,奖金两千元。《东方丛刊》杂志社怕童庆炳不高兴,特意向他表示歉意。童庆炳在回信中说:“哪里有比这样的事情更让我高兴的呢?三个奖,我们师生就得了两个!”【注】“文革”这一特殊历史年代中的习惯用语,它是对当时有“问题”的领导干部采取的一种暂不撤职、免职但停止权力的内部临时性组织处理措施。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童庆炳在拿到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逼迫父亲签下字据,自己才得以进一步读书学习。B.童庆炳在国外任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歌德、海涅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就是在此期间阅读的。C.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童庆炳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理论作品的频率出现在文艺界,出版了30多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D.童庆炳奖掖后进,在得知自己的学生王一川获奖后,感到特别高兴,这体现了他对青年学生成长的关心。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为文艺理论界的泰斗,童庆炳曾精心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也培养了一批文学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可以说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B.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童庆炳辍学回家,心有不甘的他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的要求,都被拒绝,后来他父亲才让他向祖母要了四块银元,带上行李和几斤米复了学。C.在龙岩师范学校学习期间,童庆炳爱上了读书和写作;1963年,论文《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发表后,童庆炳开始受到学界的注意。D.在越南任教期间,童庆炳因为讲解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程,所以重新注译了屈原的《离骚》,还系统地钻研中国文学史,编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注释。E.他经常对学生强调,“用生命来投入”,实际上这也是童庆炳读书、写书和教书情状的一种精神写照,与书为友使童庆炳勾勒出了人生的“大写意”。★3.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作家和导师,童庆炳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历久远而弥新,经沧桑而不老,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依托,何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变则通”思想。谈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人们经常提到《易传》上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就包含着“变则通”思想。要“载物”,要“自强不息”,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改变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历代仁人志士无不是在变革创新中为社会发展开辟道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这种变革创新精神的源头,可以说就是先秦时代的“变则通”思想。“变则通”来源于《易·系辞》下篇:“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段话起初只是对《易》的解说,所谓“变则通”是讲《易》的卦象和理念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变”才能解释各种现象、说明各种道理。《易》所包含的“变则通”理念是对长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上古时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变则通”思想与上古时代的社会政治发展有密切关系。夏、商、周的变革曾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论语·为政》载孔子语:“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在这里把夏、商、周三代变化的特点总结为两条:一是“因”,就是继承;二是“损益”,就是变革。有继承又有变革,于是社会就前进。孔子还预言,就是今后的历史发展也离不开这个轨道,“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的这个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理念的建构非常重要。如何认识历史发展问题,关系到对社会前途的瞻望,所以人们无不关注。就历代王朝而言,无非是恪守祖宗之制与变革发展两种思想在起作用。前一种思想不能说是毫无道理而要完全摒弃,但其中“因”的成分往往过重,所以此途多流于顽固守旧。后一种思想虽然多因实行中出现一些问题而遭人批评讥讽,但主体思路是积极的、奋发有为的。是因循还是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碰撞。然而,历史总是在前进,即沿着变革之途发展。在争辩历史如何发展问题时,争辩的双方都会引用孔子的话作为根据。讲恪守祖制者多强调孔子所说的“因”,讲变革发展者则多引孔子所说的“损益”。虽然皆不违孔子之意,但似乎并没有真正领会孔子思想的精髓。孔子所说的“因”与“损益”,实际上都是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事情,两者都离不开发展,发展是个大前提,离开了发展讲“因”和“损益”都没有多大意义。再从《易》的思想看,“变则通”是首先要强调的思路。可以说,“因”和“损益”都是为“变则通”服务的,也就是为“变”而“因”、为“变”而“损益”。今天,我们应传承好包括“变则通”思想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摘编自晁福林《把握和传承好“变则通”思想》)1.【考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变则通”源于《易》,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发展成凝聚全民族智慧的思想结晶。B.孔子关于“因”和“损益”的论断,自古至今影响深远,建构了中国发展的理念。C.“变则通”是一种以“变”适应社会谋求发展的思想,离不开“因”和“损益”。D.“因”是一种恪守祖制的思想,所以因循者往往顽固守旧,常与变革者产生冲突。★2.【考点: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既回顾历史又瞻望前途,总结了“因”和“损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文章多处引用《易》和《论语》的语句,论证了“变则通”思想的历史来源。C.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问题展开论述,条理清晰。D.第五段针对“恪守祖宗之制”与“变革发展”两种思想辩证分析,严谨有说服力。3.【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变则通”思想使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依托。B.有“损益”而无“因”则容易在实行中出现问题而遭人批评讥讽,得不偿失。C.要想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变化而变革创新,开辟新道路。D.中华民族变革创新的精神源自“变则通”思想,是今天推动我们改革的力量。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练习题答案1.答案C解析C项,“出版了30多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时间不对,童庆炳是“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出版发表了那么多的作品。2.答案CE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莫言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于文无据;B项,“让他向祖母要了四块银圆”错误,此时的父亲一直都在反对童庆炳读书;D项,强加因果。★3.答案①有远大志向。立志要把书读完,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②不畏艰难,争取读书机会。③坚守梦想,持之以恒。④治学严谨,善于思考和探究。带学生不辞劳苦而又一丝不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先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再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文章主要写了童庆炳求学、读书、治学等几件事,通过这些事可以看出他具有坚持梦想,持之以恒,治学严谨,乐于教学生等优秀品质。答案A【解析】B.“建构了中国发展的理念”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孔子的这个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理念的建构非常重要”。C.“‘变则通’……离不开‘因’和‘损益’”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发展是个大前提,离开了发展讲‘因’和‘损益’都没有多大意义”可知,是“因”与“损益”这两种离不开发展问题。D.“‘因’是一种恪守祖制的思想”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讲恪守祖制者多强调孔子所说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