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阳市大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科目: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

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容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这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

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劳

动力的变化,已经不是以往蓝领、白领、金领、粉领、圆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

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而是满足人作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智慧、长寿

需求,丰富了劳动者的内涵;各种便携式智能装备拓宽了劳动者的外延,机器人和人工智

能参与劳动,跻身劳动者行列,增加了劳动力的类别和数量;人工智能参与生产的标准

化、精准化,以及人更多地向着脑力劳动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质量。劳动者再没有

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人的健康、

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

动者最大的变化。

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的粮食增产,在解决温饱的基础

上,改善了劳动者的营养,使劳动者的体能得到加强。

现代医学科技从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普惠大众,使更多的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世卫组织估计,由于距离遥远,大约有10亿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看见卫生工作者。”在

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已经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仍然有很

多人享受不到这应福祉。如果想要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护理,就必须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

培训并投入资金,让其能给最偏远地方的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虽然老弱病残不是直接的

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

后顾之忧,实际上也间接地改善了劳动者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

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使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

训得到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逐渐参与一些劳动,虽然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岗位,但是那些急难

险重和肮脏的工作被取代,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

未来有可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取代相当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

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人类将更多地适应以精

神、文化、智能、创造为主的工作,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

质。火爆的Chat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的边界,在许多岗位

上,ChatGPT有望取代人类,比如从客服代表到新闻写作。这样的技术发展,也许最先提

升的不是'‘蓝领"劳动力,反而更多的是“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

能,蓝领劳动反而需要一系列实体技术。这对我们调整国家的规划,抢占科技高地,涉及

人口、就业等都会影响深远。当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编写内容时.,务必查找核实,因为

有时AI会出错。更要思考如何避免劳动力的增长和劳动者的解放,变成对人类独特性、人

类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削弱甚至剥夺。以色列总统说:“我们必须永远不要忘记人类的精神

——没有计算机……能够取代人类的DNA。硬件和软件都不能代替人的意志。”

(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伦理尺度,社会的理想伦理目标是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劳动自由是自由的根本体现。考察劳动的伦理价

值,关注的核心是劳动自由度。劳动及其内在结构的演化对劳动自由的影响是正面和反面

双向的。一方面,劳动使人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否定,是体力和精力的付出,是劳累和疲

倦,是对自由的限制乃至否定;另一方面,劳动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成就和完善自我,

使劳动者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人的自由权利的增加往往意味着自由受到更多限制。马克

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

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

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

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

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

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

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摘编自黄云

明窦星辰《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一一马克思劳动内在结构理论的伦理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轮科技革命促使现实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B.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能的提升,从而提

高了劳动者的质量。

C.作为新的劳动力,人工智能将优先提升“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

能、而蓝领劳动需要实体技术。

D.劳动使生命付出体力和精力,又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也就在这样的劳动活动

中受到限制也得到增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劳动力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是二者论述各有侧重。

B.材料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劳动力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

C.材料一最后引用以色列总统的话,从反面论证了劳动力的实质仍然是人,而不是机器。

D.材料二中马克思对于劳动自由所持的观点和论述符合其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劳动是属于奴隶、工匠从事的活动,它并不能达到至善的、德性的境

界。

B.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认为,每个人都对自身拥有所有权,劳动就是他的所有物。

C.黑格尔:“个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既是自己的需要的满足,同样也是对其他个体的

需要的满足。”

D.何云峰:“人工智能挑战的是劳动权利,带来的是人的劳动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机

会。”

4.科技革命给劳动者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5.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追求“劳动自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老家史铁生

46岁的春天,我去亲眼证实了老家的存在。我跟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起,坐了几小时

车到了老家。涿州一一我有点儿不敢这样叫它。涿州太具体,太实际,因而太陌生。而老家

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幻幻,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

然而它果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有残断的城墙,有接近坍圮的古塔,市中心一堆蒿草

丛生的黄土据说是当年钟鼓楼的遗址,当然也有崭新的商厦,满街的人群,满街的阳光、尘

土和叫卖。我们几乎走遍了城中所有的街巷。父辈们一路指指点点:这家商号过去是什么样,

那座宅院曾属于一户怎样的人家,某座寺庙当年如何香火旺盛,城北的大石桥,小时候他们

天天从那桥上过,桥旁垂柳依依,桥下流水潺潺……我听见老家在慢慢扩展,向着尘封的记

忆不断深入。往日,像个昏睡的老人慢慢苏醒,唏嘘叹惋间渐渐生气勃勃起来。

汽车缓缓行驶,接近史家旧居时,父亲、伯父和叔叔一声不响,唯睁大眼睛望着窗外。

史家的旧宅错错落落地铺开一条街,但久失修整,残破不堪。“这儿是六叔家。”“这儿是

二姑家。”“这儿是七爷爷和七奶奶的家。”“那边呢?”“噢,五舅曾在那儿住过。”简

短的低语,轻得像是怕惊动了什么。

汽车终于停下,停在了“我们家”的门口。但他们只坐在车里看,看斑驳的院门,看门

两边的石墩,看屋檐上摇动的枯草,看屋脊上露出的树梢。伯父声明他不想进去,父亲附和:

“看看就走吧。"我说:“大老远来了,就为看看这房檐上的草吗?”叔叔推着我进了院门。

院子里没人,屋门也锁着,两棵枣树尚未发芽,疙疙瘩瘩的枝条与屋檐碰撞发出轻响。叔叔

指着两间耳房对我说:“你爸和你妈,当年就在这两间屋里结的婚。”我仔细打量那两间老

屋,心想,说不定,我就是从这儿进入人间的。

从那院里出来,见父亲和伯父在街上来来回回地走,向一个个院门里望,紧张,又似抱

着期待。街上没人,安静得近乎怪诞。“走吗?”“走吧。”虽是这样说,但他们仍四处张

望。“要不再歇会儿?”“不啦,走吧,”离开涿州城,仿佛离开了一个牵魂索命的地方,

父亲和伯父都似吐了一口气:想见它,又怕见它。唉,涿州啊!老家,只是为了这样的想念

和这样的恐惧吗?

汽车断断续续地挨着拒马河走,气氛轻松些了。父亲说:“顺着这条河走,就到你母亲

家了。”拒马河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他们说这河以前要宽阔得多,水也比现在深,浪也比现

在大。他们说,那时在河湾水浅的地方,你随时都能摸上一条大鲤鱼来。他们说,那时这河

里有的是鱼虾、螃蟹、莲藕、鸡头米,苇子长得比人高。

母亲的家在涿州城外的张村。拒马河从村边流过,我们挨近一座石桥停下。父亲说:

“看看吧,那就是你母亲以前住过的房子。”高高的土坡上,一排陈旧的瓦房,围了一圈简

陋的黄土矮墙,夕阳下显得寂寞、黯然,甚至颓唐。那矮墙,父亲说原先没有,原先是一道

青砖的围墙,还有一座漂亮的门楼,门前有两棵老槐树,母亲经常坐在那槐树下读书。

我看着母亲出嫁前住的那间小屋,不由得有个问题:那时我在哪儿?那时是不是已经

注定,四十多年后她的儿子会来看这间小屋,来这儿想象母亲当年出嫁的情景?1948年,

母亲19岁,未来其实都已写好了.站在我46岁的地方看,母亲的一生已在那一阵喜庆的

喷呐声中一字一句地写好了,不可更改。那喷呐声,沿着时间,沿着阳光和季节,一路风尘

雨雪,传到今天才听出它的哀婉和苍凉。

可是,19岁的母亲听见了什么?19岁的新娘有着怎样的梦想?她提着婚礼服的裙裾,

走出屋门,有没有再看看这个院落?她急切地走出这间小屋,走过这条甬道,转过这个墙角,

迈过这道门槛,然后驻足,抬眼望去,她看见了什么?啊,拒马河!拒马河上绿柳如烟,雾

霭飘荡,未来就藏在那一片浩渺的苍茫中。我循着母亲出嫁的路,走出院子,走向河岸,拒

马河悲喜不惊,像四十多年前一样,翻动着浪花,平稳浩荡奔其前程。

我坐在河边,想着母亲曾在这儿玩耍,也许她攀过那棵树,戏过那片水,躺在这片草丛

中想象未来。然后她离开了这儿,走进了那个喧嚣的北京城,走进了一团说不清的历史。我

转动轮椅,在河边慢慢走,想:从那个坐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少女,到她的儿子终于来看这座

残破的宅院,这中间发生了多少事呀。我望着这条两端不见头的河,想:那顶花轿顺着这河

岸走,锣鼓声渐渐远了,嗔呐声伴母亲一路,那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她是怎样的心情?一个人

离开故土,离开童年和少年的梦境,大约都是一样一一顾不上别的,单被前途的神秘所吸引,

在那神秘中描画幸福与浪漫。

如今我常猜想母亲的感情经历。父亲憨厚老实到完全缺乏浪漫,母亲可是天生的多情

多梦,她有没有过另外的想法?从那绿柳如烟的河岸上走来的第一个男人,是不是父亲?在

那雾霭苍茫的河岸上执意不去的最后一个男人,是不是父亲?甚至,在那绵长的嗔呐声中,

有没有一个立于河岸一直眺望着母亲的花轿渐行渐杳的男人?倘那河岸上第一个走来的男

人,或那河岸上执意不去的最后一个男人,都不是我的父亲;倘那个立于河岸一直眺望着母

亲的花轿渐行渐杳的男人成了我的父亲一一我还是我吗?当然我只能是我,但是另一个我

了。这样看,我的由来是否过于偶然?任何人的由来是否都太偶然?都偶然,还有什么偶然

可言?我必然是这一个,每个人都必然是这一个。

所有的人都一样,从老家久远的历史中抽取一个点,作为开端。这开端,就像那绵绵不

断的嗔呐,难免会引出母亲一样的坎坷与苦难,但必须承负父亲一样的煎熬与责任,这正是

命运要你接受的“想念与恐惧”吧。(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到“老家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幻幻”,这是因为作者从小未生活在老

家,对老家的记忆大多来自父辈们的讲述。

B.文中父辈们对于涿州城的建筑布局如数家珍,清晰的记忆背后是他们内心深处对故

乡深沉的情感。

C.文章提及父亲对母亲住过的房子和围墙的介绍,是为了展现作者父母当初一起生活

时的场景。

D.文章在叙述母亲出嫁时的场景时,代入“我”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出嫁时内

心的喜悦。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去亲眼证实了老家的存在”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围绕

“我”在老家的所见所闻展开,不掺杂他人的情感,不蔓不枝,十分紧凑。

B.文章提及汽车到“我们家”门口时,父亲“他们只坐在车里看”,接着运用排比列

举了他们看到的一系列景物,意在说明父辈们内心对于老家的矛盾心理。

C.文章写喷呐声时,先用“喜庆”来形容,后又说“听出它的哀婉和苍凉”,看似矛

盾,实则不然,“喜庆”是母亲出嫁时心情的写照,“哀婉和苍凉”则是因为作者融入了对

母亲之后人生境遇的思考。

D.文章以“我们”一行人在老家的行迹为明线,以“我”的心理活动为暗线,两条线

索互相交织,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

8.作者用较大篇幅书写关于张村的种种遐思,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何作用?(4分)

9.请简析作者笔下“老家”意蕴的变化。(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文本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

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

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班固《汉书•苏武传》

文本二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

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元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

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

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

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

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

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

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

姓名。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

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B.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

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C.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

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D.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

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

之间的历史。与《史记》、《三国志》、《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一般情况,农历每月第一

日叫“朔",十五日叫"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义是以酒祭祀或祭奠,也用来称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成为学官名,较为闻名

的有国子祭酒,博士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麒麟阁,汉朝阁名,供奉功臣。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画图麟阁”等

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了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

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引起霍光不满,因此后来霍光

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

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

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其无怨乎?(4分)

(2)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4分)

14.汉宣帝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对苏武这位节操显著的老臣的优待、关心与尊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①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②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⑤宴游过。

[注]①徐君猷(y6u):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②麹(qu)尘:指

淡黄色的江水。麹,同曲。酿酒时,用以发酵的“酒曲”,所生的菌呈淡黄色。③无吝:不吝

惜,不要舍不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写人们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

B.上阕结尾处“天气尚清和“,收而未尽,承上启下,由咏景而转向下阕写人。

C.下阕“狱草烟深,讼庭人悄“,写州府荒凉的景象,目的是指责太守治州无方。

D.全词景情融合,将诗人的志向愿望融入端午酬节风俗和五月自然风光描写之中。

16.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两句与其说是

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

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3)《将进酒》中运用运用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以及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4)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cui)练,在磨砺中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市中

华民族披荆(jin)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B.掩映(ying)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5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

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扩建、改建和装修。

C.作为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她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将帖(tie)学和碑学有机融合,

在擅长行草书的基础上,熔颜、米于一炉,笔力遒劲(jin),跌宕多姿。

D.青史如镜,鉴照峥蝶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前行之路。不管遇到怎样的惊滔骇浪,我们

都应始终乘(chdng)势而上,瞄准既定目标,擎(qing)举科学权杖,以真理驱逐谬论。

19.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小河流进草原是那么辛勤,日日夜夜地流淌,辛辛苦苦地耕耘……

B.点点星光宛如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C.在天水相接处,冰山群像璀璨晶莹的蓝宝石,在阳光下光芒四射。

D.湖面上淡淡的晨雾,有如仙女头上的薄纱,随风飘动。

20.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爬上山顶。可见,爬上山顶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B.这个洞很深,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了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

C.父母的话他不听,朋友的话他也不听,所以什么人的话他都不听。

D.老师,您说我的作文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那就是散文啰。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时的我脑子里是有()的:水生桥,桥生水;无桥之水和无水之桥,皆为残疾。

二者,天然即(),仿佛唇齿,仿佛伴侣。也可以说,水是桥的魂曲,桥是水的情书。

这()的姻缘,不仅是我稚时的天真,也是几千年的风物常态0《说文》云:桥,水梁

也。一句话奠定了桥和水的组合关系。先人搭桥,最早以木,故落“乔”音。山涧遇一独木,

即显示此处并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