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反分裂国家法》

2.如图为魏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影印件,1951

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此文,它讴歌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3.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彻底废除。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

首次出现表明()

A.政治协商制度建立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5.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

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6.如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535

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一五计划”的实施

7.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

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

田”;“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这些事

迹共同体现了()

A.艰苦创业精神B.自力更生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爱国主义精神

8.“以此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谓开启了中国

千年历史大变局。”材料中的“起点”是指()

A.土地改革的进行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9.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

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10.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九大

1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再给出一个合适的评价结论。对如图人物最合

适的评价结论是()

A.人民的好总理B.新中国的缔造者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2.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

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A.联邦共和国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一国两制"D.

独立国家联合体

13.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

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这项宪法规定()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14.“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

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15.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

建属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D.精准扶贫的成就

16.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

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

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7.2020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

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

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南方谈话的发表D.设立经济特区

18.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有力地打

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请问这霹雳巨响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次导弹发射实验成功

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D.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19.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

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

面承载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的神舟飞船系列是()

A.神舟一号B.神舟五号C.神舟七号D.神舟十五号

20.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B.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几经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图一打倒地主,农民翻身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颁布的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个事件

使新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如图所示

图二1953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变化

(2)材料二中农业总产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这一时期在工商业

行业的创新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

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

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3)材料三中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材料中第一阶段我国

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是否改变,请结合所学进行简要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请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

2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寻找道路,奔向梦想,团结带领人

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忘初心】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

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

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

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第一步”的实现有

何世界意义?

【寻找道路】

材料二:到1990年,与办深圳特区前的1979年相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1.96亿元增加到135

亿元,增长67.88倍,平均递增46.9%:国民收入由1.6亿元增加到94亿元,增长57.75倍,

平均年递增44.8%:工业总产值由6061万元增加到161.31亿元,增长263.4倍,平均年递增

66.1%,

——王幼樵、肖效软主编的《中国当代史》

(2)根据材料二,办深圳特区是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做出的大胆尝试”,结合所学知识,

请回答这次“尝试”的依据是什么?谈谈深圳特区的发展带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奔向梦想】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

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精神”的内涵。

23.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实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什么状况?

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

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

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提倡的怎样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试举一例在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

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一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什

么?我国目前己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对外开放战略,具体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

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近年来,针对我国“一带一路”,美国等西方国家抛出了“地缘扩张论”

“经济掠夺论”“债务陷阱外交论”

“环境破坏论”等论调,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

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

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主要针对少数

民族地区实行的法律,排除;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召开,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知道它是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

2.【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生,

英勇作战,连续重创美国侵略者,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被誉

为“最可爱的人”.魏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讴歌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ABC三项与材

料中的“最可爱的人”不符,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对中国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朝作战的描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中国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彻底

废除,故A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运动开展的

时候,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故排除BCD。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以及意义。

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以及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内容。

5.【答案】C

【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

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以三大改造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D

【解析】由“1953年-1957年”结合所学,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个五

年计划的完成,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可知,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本题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D

【解析】杨靖宇、王进喜、钱学森的事迹共同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力更生精

神、团结协作精神都不适合杨靖宇。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近现代的英模人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我国近现代的英模人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

【解析】据题干“以此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谓开

启了中国千年历史大变局。”材料中的“起点”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描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故选:Co

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

北京召开。

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后逐

渐发展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纵深发展到沿边、沿江、省会城市等。材料

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开放历程而非农村或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C项;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不符。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目标,B项正确;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排除C项;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

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四大的重要决议,重点掌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中共十四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四大的重要决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D

【解析】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促进了中国的大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本题以邓小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

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对于少数

民族地区管理实行的是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联邦共和国制是美国实行的政治制

度,排除A;“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地区的制度,排除C;独立国家联合体是苏联解体

之后的国家形式,排除D。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内

容以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

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

据,D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

权利,与港澳台回归问题无关,A排除;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内

容,与对外开放或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BC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解析】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

个中国原则”,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本题考查实现祖国统一的内容;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

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关系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个中国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一个中国原则提出的意义。

1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是西部

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故C正确: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

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

1日全线通车,而我国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故A

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交通方面的成就是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故B

错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于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

念,与青藏铁路修建时间不符,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铁路的相关史实。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

的天路”的是青藏铁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藏铁路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解析】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

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

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B

【解析】据材料“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

槌响”并结合所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

融入世界。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

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

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经题过主和要意考义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

18.【答案】A

【解析】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

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

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维护世界和

平具有重要意义。选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史实。掌握“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重要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史

实。

19.【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B项符合题意;1999年11

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

A项;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

行走,排除C项;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2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

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我国的航天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载人航天的主要成就及其取得的时间。

2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可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

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C正确;图片说明经济

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

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无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小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