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巩固训练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巩固训练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巩固训练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巩固训练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巩固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陋室(lou)噫(yi)苔痕(tdi)

B.鸿儒(hong)濯(zhu6)鲜有闻(xian)

C.蕃(fan)清涟(lian)亵玩(xi6)

D.案牍(du)淤泥(yu)德馨(xln)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

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

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

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

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

己。

D.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

吧,无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

里还是乌云密布,;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

;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4分)

(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的句

子是:,o

7.学了《驿路梨花》一课后,班级决定开展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0分)

(1)【颂先进】请你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位你熟知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并为他写一

段颁奖词。(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①人物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斥谬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

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音:"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

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了。”针对材料中个别人的错误言论,请

你进行反驳。(4分)

(3)【话幸福】仿写。(2分)

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的勇敢,解救了身陷

困境的人们;也许,幸福是你的爱心,帮助失学儿童圆了上学梦;

o关键是,你要有一副热心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杳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4分)

①有仙则名

②惟吾德馨

③不蔓不枝

④亭亭净植

9.翻译句子。(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作者赞美莲花,可为什么还要写到菊花和牡丹呢?(4分)

11.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4分)

(-)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下列小题。(19分)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

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

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

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

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

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

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

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

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

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

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

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

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

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

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

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

"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

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

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

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

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

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

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

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

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

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喳着那双依然

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痢,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

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

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

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

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

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6分)

情节“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

位。

②“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③“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13.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

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2分)

14.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粗词语的妙处。(3分)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15.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16.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4分)

我心里暗笑他迂腐;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

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中西方孝文化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而西方现代经济的

发达水平使得它有能力建设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

尽管许多老年人会比较孤独,晚景凄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的束缚,他们更不

愿麻烦子女,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

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

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

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

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其次,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

西方则是少年至上。相对来说,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

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

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

多,对父辈一味地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

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

化。

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

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

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

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所以,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

也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中西方孝文化截然不同而又各有所长,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

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孝文化正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随着全球化广度

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孝文化的研究具有

深远的现实意义。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指出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然后逐层阐释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B.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景凄凉。

C.第四段引用陈独秀的话,目的是使论证更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也更具文

采。

D.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

义。

18.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19.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国孝文化“长”的具体体

现。(5分)

三、作文(50分)

20.写作。

出淤泥而不染,这才是君子莲花该有的样子;洋溢着生命的喜悦,这才是盛放的

紫藤萝该有的样子……

请以“这才是该有的样子”为题目,写一篇“我与自然”题材分类下的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苔tdi---tai;B.鲜xidn----xian;C.蕃fan----fan;故选D。

2.答案:C

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从/自己;C.都是表示转折关系,

相当于“却”;D.值得/可以;故选C。

3.答案:D

解析:D.有误,“菊花”象征隐逸,“莲花”象征高洁。故选D。

4.答案:C

解析:A.有误,缺少主语,去掉“使”;B.有误,前后表达不一致,去掉“能否”;C.

正确;D.有误,缺少宾语,在句尾加上“意识”。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

局部,照顾前后句,第一个空,根据前面“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喻指人生得意或

失意,与④句“宠辱不惊”对应,第二空,根据“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对应③句

中的“无喜无忧”,第三个空“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对应①句“优雅与高洁”,

第四个空“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对应②句“昂扬与淡定”。故选B。

6.答案:(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答案:(1)(示例)①郭明义四十多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人民群众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从2009年发起成立

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已建立1000余支分队,180多万名志愿者加入其中,在全

社会广泛掀起“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

济条件下,“雷锋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示范力和感召力。

②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

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2)(示例)第一,雷锋精神的精髓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无私

奉献”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否定这种

美德,就是否定优良传统,必将被人们唾弃。

第二,如果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唯利是图,处处拿金钱来衡量,事事讲报酬,没有善

举,那么人与人之间将变得冷漠甚至残酷。

(3)(示例1)也许,幸福是你的善举,使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示例2)也许,幸福是你的温情,让失意者重拾生活的信心

解析:(1)写颁奖词,要抓住人物事迹的关键内容,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2)首先明确材料中“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了”的言论是错误的,再

结合“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进行反驳。

(3)首先,分析被仿写句子的特点一一“幸福”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然后,仿写即

可。

8.答案:出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长枝节;立

解析:句意为: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出名。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

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

枝节。枝:长枝节。句意为: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立。

9.答案:①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

后,却不显得妖媚。

解析:①句中重点词:舌L,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句意为: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

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②句中重点词: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句意为:我唯

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

显得妖媚。

10.答案:运用“衬托”的手法,用菊从正面衬托,这是用牡丹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

的高贵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作手法及作用的能力。文章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在文中几

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

“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

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以菊花正面衬托,以牡丹反面衬托,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11.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作者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语句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即可。结合甲文内容可知,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的不陋,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可知,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结合乙文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可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

自好的高洁人格。

12.答案:①“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②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

够。③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内容与人物情感的分析概括能力。需要根据已知信息去原文一一

寻找,注意要明确题干要求和提示。①处可以从文中的“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

的母亲。”可以概括得出答案;②处可以从文中的“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

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

够吗?”等内容概括出答案;③处可以根据文章第七段内容来概括。

13.答案:(1)“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2)“甭惹

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学好,甭惹事”是母亲在我每次离家时的叮嘱,

“学好”可理解为学好知识,学做好人;“甭惹事”意思是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去招

惹是非。

14.答案: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

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观察加粗词语,都是动词,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描写

出失语后的母亲看到我时的情景,“笑”“溢”表现了她的喜悦与激动,

“叫”“撞”则表现她急于与我亲切。

15.答案: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

个痛快的时候。”②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③心

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

你妈吗?!”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和得失症后提醒

父亲给我做饭。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注意文中与母亲相关的事件与其行为描写

去逐一分析。“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

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可以看出

母亲的内向寡言;“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可以

看出母亲的勤劳、任劳任怨,上小学,问母亲要钱时对她的欺骗,她总能相信,可以

看出母亲的单纯、善良;在离家求学时,每次离家,母亲总是叮嘱我“要学好,甭惹

事”,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

16.答案:这两段文字,都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都写出了“我”的年少无知、

自傲自大,以及对父母良苦用心的不理解不认同,从而反衬出父母真挚而细腻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比较与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出自朱自清的《背影》是父亲送

“我”到车站托人照顾“我”时“我”的心理描写,因不理解父亲的行为而心生嘲

笑。文中的画线句也是如此,是对母亲每次临行时叮嘱的不屑与嘲笑。两句话都是以

孩子的心理描写,来侧面表现出父母的爱。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选项相关的

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ACD.正确;B.有误,“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

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景凄谅”表述不恰当。原文中没有这样的表

述。原文是“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

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故选:

Bo

18.答案: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代际整合与代际

断裂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第四段“首先,是家

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