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_第1页
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_第2页
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_第3页
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_第4页
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1.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创新药物领域,专利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对于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特别是以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为案例,探讨两国在该领域的实践现状、制度特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回顾了知识产权融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在现代医药产业中的重要性。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中日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质押融资法律法规、操作流程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异同,并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两国制度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研究,本文旨在为我国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以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知识产权融资概述知识产权融资是指企业以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创新药物领域,专利质押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融资方式,对于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融资的核心在于将无形的知识产权转化为有形的资金流,从而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市场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专利质押融资因其直接关联到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而显得尤为重要。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保护创新成果,更在于其能够作为融资的依据,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在中日两国,知识产权融资制度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和鼓励。中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在不断完善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知识产权质押的效率和成功率。日本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其知识产权融资体系更为成熟,金融机构对专利质押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融资流程也更为规范。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的现状显示,尽管面临评估难、风险高等问题,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融资机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并成功运用专利质押融资来获取资金支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知识产权融资都在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市场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3.中国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分析中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而快速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国知识产权融资的现行制度,特别是针对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的相关政策和实践。中国的知识产权融资法律框架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等基础法律,以及相关的实施条例和司法解释。这些法律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等,旨在推动知识产权融资的发展。创新药物研发是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专利质押融资成为支持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支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尤其是针对创新药物的融资需求。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出多种适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保险等。评估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处置机制,是确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健康发展的关键。尽管中国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在处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面临较高的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提高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展望未来,中国应继续加强知识产权融资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在创新药物等关键领域。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以及提高知识产权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可以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融资的发展,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4.日本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分析日本作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先驱国家之一,在知识产权融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在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方面,日本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框架和操作机制,为医药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知识产权基本法》及其配套法规在日本确立了知识产权质押的合法性,并通过《知识产权利用促进计划》等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仅为创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性融资,还特别关注到了创新药物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但潜在收益巨大的特点,通过接受专利权作为担保,降低了创新型药企获取资金的门槛。日本的药品专利质押贷款制度不仅保障了权利人的权益,还有效激活了专利资产的价值,使得企业能够将未来收益提前变现,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日本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还体现在严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灵活的融资产品设计上。金融机构在审核药品专利质押项目时,会综合考量专利技术的先进性、市场前景以及专利权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等因素,确保融资安全并降低坏账风险。同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日本金融机构推出了多样化的融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长期贷款、短期流动资金支持以及结合资本市场运作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等,以此充分满足企业在药品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中的多元化资金需求。日本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以其完备的法律环境、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及市场化的金融产品创新,成功地促进了创新药物领域的专利质押融资发展,为我国及其他国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5.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比较中日两国在知识产权融资制度上均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发展路径。日本作为亚洲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其知识产权融资体系相对成熟,尤其是在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日本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上,日本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和流程,对于创新药物专利的价值评估有着严格的科学依据和市场调研。而在中国,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的完善,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在融资渠道上,日本的知识产权融资市场相对开放,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态度更为积极,这得益于其成熟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信用体系。而在中国,虽然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但由于风险较高,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对此类融资仍然持谨慎态度。在政策支持上,日本政府对于知识产权融资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还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融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而在中国,尽管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知识产权融资,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覆盖面仍有待加强。中日两国在知识产权融资制度上各有优劣,相互借鉴和学习将有助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可以通过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的发展。同时,两国也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的知识产权融资市场的繁荣与进步。6.结论与建议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差异:分析两国在法律框架、市场环境、金融机构参与度、风险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总结两国在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的成功案例与面临的挑战。影响与效果:探讨这些差异对创新药物研发、市场推广和企业发展的影响。政策与法律层面:提出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增强法律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的建议。金融机构与市场机制:建议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提高对创新药物专利价值的评估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强调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重要性,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企业策略:建议企业加强自身专利布局,提高专利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出未来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领域,如知识产权融资的国际趋势、新技术对知识产权融资的影响等。参考资料: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的一种方式。这一融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估值难题: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技术的先进性、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估值的不确定性给质押融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处置难题:一旦企业无法偿还贷款,金融机构需要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处置。知识产权的处置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转让、维权等,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风险控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金融机构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来降低风险。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法律法规,降低法律风险。建立估值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降低估值风险。加强处置能力:金融机构应加强知识产权的处置能力,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置质押的知识产权。强化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控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降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总体来说,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估值体系、加强处置能力和强化风险控制等措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健康发展。我们也应认识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只有我们才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推动经济的发展。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医药行业,创新药物专利的融资与实施更是关键。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以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为切入点,对中日两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知识产权融资制度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构成。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融资的态度较为谨慎,对质押物的选择和估值相对保守。中国知识产权融资的配套服务,如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市场发展尚不完善。日本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相对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企业信用担保协会”(JapanCreditRatingAgency,JCRA)和“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apanScienceandTechnologyAgency,JST)。JCRA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信用担保,而JST则通过各种项目资助和基金支持推动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应用。日本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以某国内制药公司的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为例。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获得了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专利。由于研发投入巨大,公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寻求银行融资的过程中,由于专利估值困难以及配套服务不完善,该公司遇到了诸多困扰。相比之下,日本的同行业公司在相同的情况下,却能够较为顺利地通过知识产权融资解决资金问题。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国都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日本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创新药物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支持: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支持知识产权融资,如设立专门基金和提供税收优惠等,而中国政府的支持相对较少。法律法规:日本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质押物的选择和估值有明确的规范,而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配套服务:日本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配套服务体系,而中国的相关服务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加强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融资的支持力度,如设立专门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以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知识产权融资。完善法律法规:中国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对质押物的选择、估值等操作进行规范,降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风险。发展配套服务:中国应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配套服务市场,提高知识产权的估值准确性和交易效率,从而推动知识产权融资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结合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发现日本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相对更加完善,而中国在政府支持、法律法规和配套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中国未来的知识产权融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以知识产权“轻资产”获得必要资金补给,旨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因缺少不动产担保而带来的资金紧张难题。2019年8月20日,银保监会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2022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8亿元,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增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完善的机制包括:2002年,针对绝大多数中小科技企业没有有形资产做抵押担保无法得到银行贷款的情况,“北京市科委”指示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组织调研并委托促进会成员单位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开展课题研究,研发新的贷款模式。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与相关单位首先研发推出了“专利质押贷款”模式,并于2003年至2005年在大连和青岛市进行试点。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联合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等机构,在北京正式推出了以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做质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这为中小科技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打开了大门。随后,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开始进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其中较为典型的如,上海浦东新区在2006年正式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武汉基于北京、上海浦东的模式基础上也开始推进知识产权质押工作。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全国知识产权质押工作,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推出了两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首先于2009年1月启动了北京海淀区、吉林长春市、湖南湘潭市、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江西南昌市等第一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同年9月,又启动了四川成都市、广东广州市、广东东莞市、湖北宜昌市、江苏无锡市、浙江温州市等第二批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承担通过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扶持中介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在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和银行之间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等重要任务。当前,浙江省杭州市在“平台+银行+担保公司”合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杭州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杭州银行、中国银行滨江支行、杭州高科技担保公司签署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合作战略协议,共同推动该模式。同时,浙江省还开始启动商标专用权直接质押贷款。浙江省工商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暂行规定》,拥有商标专用权的企业只要向银行提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申请,在经过商标专用权评估、银行核审、银企双方签订《商标专用权质押书面合同》,并取得工商总局出具的《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证》后,即可获得银行贷款。江苏省也开创了国内首笔无资产抵押、无第三方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将企业拥有的5项软件产品著作权作进行质押登记作为贷款担保,获得了南京银行200万元的贷款。这些做法均为其他地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整体而言,从国内各地方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来看,主要以北京、上海浦东、武汉三种模式为代表。北京模式是“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浦东模式是“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武汉模式则是在借鉴北京和上海浦东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推出的“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这几种模式主要涉及到银行、企业、政府、中介机构、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政府角色。北京模式中,北京市科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扶持和服务功能,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支持,并承担了相应的服务功能;上海浦东模式中,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企业贷款担保,企业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反担保质押给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然后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与上海银行约定承担95%—99%的贷款风险,而浦东知识产权中心(浦东知识产权局)等第三方机构则负责对申请知识产权贷款的企业采用知识产权简易评估方式,简化贷款流程,加快放贷速度,各相关主管部门充当了“担保主体+评估主体+贴息支持”等多重角色,政府成为了参与的主导方;武汉模式中,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与武汉市财政局共同合作,对以专利权质押方式获得贷款的武汉市中小企业提供贴息支持,知识产权局负责对项目申请进行受理、审核及立项,财政局负责对所立项目发放贴息资金,并和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监督,各主管部门发挥了“服务型政府”的相关职能,并且在具体职能上做了一定科学合理的分工。银行角色。北京模式中,交通银行根据支持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仅推出了以“展业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品种,而且还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产品,北京银行则推出了“小巨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可以说,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充当的是主动参与的“创新者”角色;上海浦东模式中,上海银行浦东分行承担风险为1%—5%,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认为控制风险最重要,在发放贷款方面比较被动;武汉模式中,相关金融机构在专利权质押融资方面表现还是颇为积极,如交通银行武汉分行已办理了9笔专利权间接质押贷款,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正在尝试推出专利权直接质押贷款。中介服务机构角色。北京模式中,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共同参与提供专业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各自按工作职责承担风险,其中律师事务所主要通过职业责任承担的是法律风险,资产评估公司则主要通过职业责任承担的是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风险,同时引入保险公司的职业责任险,为中介机构分担风险。正是因为这些专业中介机构的参与,使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成为真正的担保物,使知识产权价值得以体现,基本上解决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的一系列难题,使得北京地区的质押融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浦东模式中,浦东生产力中心作为政府职能延伸承担了95%以上的风险,在评估方面主要是由该中心综合企业经营状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简单评估,因此并没有引入专业中介机构参与运作;武汉模式中,引入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武汉科技担保公司,该公司在武汉市科技局和知识产权局的要求与支持下,尝试以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应收账款、专利权、著作权等多种权利和无形资产作为反担保措施,其中以专利权质押的方式由尝试走向推广。北京模式是一种以银行创新为主导的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这种模式下,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示范效益,并引领北京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快速、全面展开。有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底,北京自开展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以来,成功案例已达50余例,贷款总额将近6个亿,其中2007年—2009年3年间共达成45笔专利质押融资贷款,合计3亿元。主要集中在环保节能、生物医药、IT技术、新材料及影视文化版权等行业,尚未出现坏账或者逾期还贷情况。参与到其中的北京经纬律师事务所表示,这标志着知识产权在银行质押贷款是完全可行的,风险是可控的。上海浦东模式是一种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截至2009年12月底,上海浦东已向84家企业发放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6笔、总额为1亿6千多万元。其对象主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布在集成电路、电子、材料、新材料、软件等浦东新区重点发展的高科技行业;融资期限从1年拓展为3年,单户金额从100万元提高到了200万元,尚未出现坏帐或者逾期还贷情况。客观来讲,在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出的初期阶段,这些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尝试和大胆举措,既促进了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建设,又推动了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的良性循环使用。三种模式虽然具有许多特点和优点,但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就个性问题而言,北京模式:门槛高、小企业难以受益。具体表现为:一是贷款门槛高、对知识产权的质量和商业价值要求比较高,贷款额度一般是1,00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0万,一旦发生坏帐,中介服务机构将承担巨大压力;二是贷款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贷款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处于成长期、有一定规模和还款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基本上将微型企业排除在外。上海浦东模式:政府承担着重要风险。在推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科技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2006年至2010年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至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专项资金已达1亿,按2倍杠杆放大,其可撬动商业银行贷款2亿元。该业务开展四年多以来,贷款量只占可贷金额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一旦产生坏帐则主要由政府买单,政府将承担较大风险。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也不具备推广价值。因此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正在通力合作,尝试推出一种以金融创新和知识产权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且符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全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武汉模式:操作过程中受实际条件制约。武汉直接质押贷款尚未开展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当地银行认为直接质押贷款风险过大,难以控制和操作,不愿意尝试;二是武汉资产评估机构服务水平与武汉市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武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客观上难以支撑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大规模开展。一是法律风险,缺乏相应的保障。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与完善,受知识产权特征所决定,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以及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权属争议。法律风险的核心风险是确权风险,它决定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否有意义、质押能否成立,以及当出现风险时能否顺利变现。二是估值风险,缺乏可靠的评估。受知识产权特征所决定,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本身存在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导致其财产权利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其市场评估价值;由于其价值评估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评估立场、技术、方法、模型、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其市场评估价值。估值风险主要是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风险,它决定了贷款额度等基本授信要素,还决定着企业的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三是经营风险,缺乏确定的价值。企业作为权利人,其自身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决定了商标权或专利权能否创造应有的市场价值,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即决定了借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四是处置风险,缺乏流通的渠道。受产权特征所决定,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的交易方式、手段和场所均有特殊要求,变现过程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当贷款出现风险时,质物处置通道不畅,风险不能被快速有效地控制、转移、分散或化解,贷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将会恶化。解决质物处置问题,是商业银行健康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问题之一,也将真正考验贷款银行经营风险的能力。2019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和商标新增质押融资金额为5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