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建材)课件_第1页
经济法(建材)课件_第2页
经济法(建材)课件_第3页
经济法(建材)课件_第4页
经济法(建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主编:郭炯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法的产生(二)经济法的发展1.诸法合体阶段2.民商法阶段3.经济法阶段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市场主体管理关系2.市场运行管理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三、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2.经济性3.行政主导性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参加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意志的关系。2.在主体资格上具有复杂性,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在组织上具有隶属性。3.经济职权和经济权利不能抛弃,经济职责和经济义务一般不能转让。4.经济调控行为是最重要、最普遍的客体。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1.经济权利2.经济义务3.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的关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1.法律行为2.法律事件四、经济法律责任(一)民事责任(二)行政责任(三)刑事责任第二章企业法律制度第一节企业法概述第二节合伙企业法第三节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四节外商投资企业法第一节企业法概述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二)企业的特征1.组织性2.持续性3.经营性4.独立或相对独立性5.合法性二、企业的分类按照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按照企业法律属性的不同按照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的不同按照企业投资者是否含有涉外或涉港澳台因素三、企业法概述企业法是调整关于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企业法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调整企业的内外部组织关系和从设立到消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具体包括企业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财产、组织形式、经营管理、企业的变更、解散、清算等。其主要任务是确立企业的法律地位,调整企业的内外部关系。第二节合伙企业法

一、合伙企业法概述(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及特征合伙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由两人或两人以上依据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受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非法人组织。(二)合伙企业法的概念合伙企业法是指规定合伙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和企业的组织形式、活动准则及内外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合伙企业的设立(一)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1.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2.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二)合伙企业的设立程序三、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和责任(一)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方式1.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2.合伙事务执行人执行3.由各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企业事务4.聘任第三人执行(二)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1.合伙企业的议事规则2.合伙企业事务的监督管理(三)合伙企业的责任承担1.保护善意第三人2.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四、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企业的财产,是构成合伙企业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指合伙企业设立时各合伙人缴付的出资及合伙存续期间依法取得的收益和其他财产。合伙企业的财产为各合伙人按各自的份额共有。五、合伙企业的变更(一)合伙企业主体的变更1.入伙2.退伙(二)合伙企业形式的变更(三)合伙企业的其他变更六、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一)合伙企业的解散(二)合伙企业的清算1.确定清算人2.通知和公告债权人3.剩余财产的分配4.编制清算报告并办理注销登记第三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一、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及特征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企业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非法人组织。(二)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个人独资企业法,是指国家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个人独资企业的的设立(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1.投资人条件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一)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的管理方式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方式有三种:一是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可以自任企业的厂长、经理,管理和执行企业的各项事务;二是委托其他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管理企业事务;三是聘用其他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管理企业事务。投资人可以自由选择以上三种方式。(二)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的管理内容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1.确定清算人2.通知和公告债权人3.剩余财产的分配4.编制清算报告并办理注销登记第四节外商投资企业法一、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及特征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单独投资或与中国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企业。(二)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组织、经营、终止和解散等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形式和特征(二)合营企业的设立(三)合营企业的资本制度(四)合营企业的组织机构(五)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与清算三、中外合作企业法(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及特征(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三)中外合作企业的组织形式、注册资本和出资(四)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管理形式与议事规则(五)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收益的分配、亏损风险分担及投资回收(六)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期限和终止四、外资企业法(一)外资企业的概念及特征(二)外资企业的设立(三)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注册资本与出资方式(四)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五)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终止与清算第三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法概述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节公司债券与公司财务、会计第五节公司的变更、合并和分立以及解散与清算第一节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和种类(一)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二)公司的分类1.以公司资本结构和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方式为标准的分类2.以公司的信用基础为标准的分类3.以公司组织关系为标准的分类4.以公司国籍为标准的分类5.以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经营活动是否局限于一国为标准二、公司法的概述(一)公司法的概念(二)公司法的基本原则1.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2.有限责任原则3.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社会责任原则5.保障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原则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一)设立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二)设立程序(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股东会(二)董事会(三)经理(四)监事会四、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其义务(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的禁止性规定(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五、特殊有限责任公司(一)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二)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被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二)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二)设立条件(三)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序(四)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股东大会(二)董事会(三)监事会(四)经理四、股份的发行与转让(一)股份与股票(二)股份发行我国《公司法》第127条规定,股份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司法》第128条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以超过票面金额发行所得溢价款,应列入公司资本公积金。(三)股份的转让五、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节公司债券与公司财务、会计一、公司债券(一)公司债券的概念和种类(二)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与程序。公司债券可以转让,转让价格由转让人与受让人约定。公司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按照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转让二、公司财务、会计(一)财务、会计制度基本要求(二)利润分配利润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第五节公司的变更、合并和分立以及解散与清算一、公司的变更二、公司的合并三、公司分立四、公司的解散第四章破产法律制度第一节破产法概述第二节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第三节债权人会议第四节重整与和解第五节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第六节破产救济和破产责任第一节破产法概述一、破产制度(一)破产的概念(二)破产制度的法律意义(三)破产制度的特征1.破产是债权实现的一种特殊形式。2.破产是在法定的条件下运用的偿债程序。3.破产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公平地清偿债务人所欠的债务。4.破产是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下实施的债务清算程序。二、破产法概述(一)破产法概念(二)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三)破产案件的管辖1.地域管辖2.级别管瞎(四)破产界限第二节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一、破产案件的申请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二、破产案件的受理(一)对破产申请的审查和处理(二)指定管理人1.管理人的资格2.管理人的职责3.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三)通知和公告(四)受理的法律后果第三节债权人会议一、债权申报(一)债权申报的期限(二)债权申报范围及特别规定(三)申报方式(四)债权表的编制二、债权人会议(一)债权人会议及组成(二)债权人会议的召集和职权(三)债权人会议的决议1.决议规则2.决议的异议3.人民法院的裁定权三、债权人委员会《企业破产法》规定了债权人委员会制度,由债权人委员会作为债权人会议的代表对破产程序实行监督。第四节重整与和解一、重整(一)重整申请(二)重整期间(三)重整计划的制订(四)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和批准(五)重整计划的执行(六)重整程序的终止二、和解(一)和解的提出和受理(二)和解协议的通过及裁定(三)和解协议的效力(四)和解协议的终止第五节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一、破产宣告(一)破产宣告的概念及条件破产宣告,是指人民法院在确认债务人已符合法定破产条件后,依照法定程序以裁定形式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司法行为。(二)破产宣告的效力破产宣告对于破产企业来讲,就是破产案件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它会对债权人、债务人及第三人等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二、破产财产(一)破产财产及构成(二)与确定破产财产有关的几项权利1.撤销权2.抵销权3.追回权4.取回权5.别除权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一)破产费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1)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2)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3)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二)共益债务(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清偿四、破产财产的变价和分配(一)变价变价是指将破产财产通过拍卖的方式,转变为货币资金,以清偿债权人的债权。(二)破产财产的分配1.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2.分配方案五、破产程序的终结破产程序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开始,破产程序开始后,发生法律规定的使破产程序继续进行已无必要的原因,又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结束破产案件。第六节破产救济和破产责任一、破产救济破产救济,是政府对破产企业失业职工进行生活物质帮助,并安排其重新就业的社会制度。二、破产责任(一)破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二)债务人、管理人等妨碍破产程序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五章合同法第一节合同法概述第二节合同的订立第三节合同的效力第四节合同的担保第五节合同的履行第六节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第七节违约责任第一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合同,又称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二、合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合同进行不同的分类。三、合同法概述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节合同的订立一、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一)合同的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其他形式(二)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二、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要约要约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二)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完全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三)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合同成立的具体时间依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的成立地点。三、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致使合同不能成立,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三节合同的效力一、合同的生效(一)合同的生效要件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二)合同生效的时间1.批准、登记生效2.附条件生效3.附期限生效二、无效合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欠缺有效要件,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无效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且损害国家利益;2.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三、效力待定的合同1.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2.行为人无代理权签订的合同3.无处分权的人签订的合同四、可变更、可撤销合同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签订的合同4.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五、合同无效与可撤销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无效合同和可撤销的合同被撤销后,因该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当事人,或者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若是双方都有过错的,则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或承受损失的后果。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第四节合同的担保一、保证(一)保证人的资格(二)保证合同的内容(三)保证的方式1.一般保证2.连带责任保证(四)保证期间(五)保证责任二、抵押(一)抵押物(二)抵押合同(三)抵押物登记(四)抵押的效力(五)抵押担保债权的清偿顺序三、质押(一)质押的概念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出质给债权人占有,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制度。(二)质押合同的内容(三)质押的范围和效力四、留置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扣留该动产,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一种债权担保方式。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及其他法律规定可以留置动产的合同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五、定金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第五节合同的履行一、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一)合同履行的概念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等内容,全面地完成各自应承担的义务,从而使订立合同的目的得到全部实现的整个行为过程。(二)合同履行的原则1、适当履行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二、合同履行的规则(一)协议补充(二)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三)依照《合同法》的补充性规定来确定(四)价格发生变动时的履行规则(五)涉及第三人的履行规则三、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一)同时履行抗辩权(二)先履行抗辩权(三)不安抗辩权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四、合同的保全(一)合同保全的概念债权人在债务人不正当处分其权利和财产、危及其债权的实现时,可以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行为行使代位权或者撤销权的制度。(二)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1.债权人的代位权2.债权人的撤销权第六节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一、合同的变更合同的变更是指生效的合同在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使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1.当事人协议变更2.法院或仲裁机关裁决变更3.法定变更二、合同的转让(一)权利转让不改变合同的内容,权利人将其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三)权利、义务一并转让不改变合同的内容,债务人将其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二)义务转移当事人与第三人协议,将其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三、合同的终止(一)合同终止的概念(二)合同终止事由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2.合同解除3.抵消4.提存5.免除6.主体混同第七节违约责任一、违约责任概述(一)违约责任的概念(二)归责原则(三)违约形式2.实际违约1.预期违约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一)继续履行(二)采取补救措施(三)赔偿损失(四)违约金(五)定金三、合同违约的免责(一)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二)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除其未来责任的条款。四、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竞合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害方有权选择救济方式,可以选择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请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第六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第二节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三节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一、竞争的概念及其原则自愿平等、合法竞争、诚实信用原则。二、不正当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第二节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假冒、仿冒等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强制交易行为、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性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搭售商品和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不正当的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行为、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串通招投标行为第三节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一、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途径(一)行政监督检查(二)司法审判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一)民事责任(二)行政责任(三)刑事责任第七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第二节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第三节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一、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二、消费者权益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国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节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一、消费者的权利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维护尊严权二、经营者的义务履行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接受监督的义务、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标明经营者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出具凭证和单据的义务、保障产品质量的义务、承担“三包”义务、严格遵守公平交易的义务、尊重消费者人格尊严的义务第三节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一、争议解决的途径与规则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提请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一)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民事责任(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政责任(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责任第八章反垄断法第一节反垄断法概述第二节垄断行为的法律界定第三节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第四节法律责任第一节反垄断法概述一、垄断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其一,违法性。其二,危害性。二、反垄断法的概念和特征反垄断法是调整竞争关系的法反垄断法以规制垄断与限制竞争行为为基本内容反垄断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反垄断法是实体法、行政法与程序法规范的总和第二节垄断行为的法律界定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一)垄断协议的含义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二)垄断协议的种类1.横向垄断协议2.纵向垄断协议(1)固定转售价格(2)限定最低转售价格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二)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依据与推定方法1.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依据(1)界定相关市场(2)考察相关因素2.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方法(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三、经营者集中(一)经营者集中的含义1.经营者合并2.取得股份3.取得资产4.经营结合(三)经营者集中的事先申报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一)概念及特征行为主体是行政机关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垄断力来源于行政权力。行为方式具有强制性与隐蔽性。危害后果严重性。(二)表现形式指定交易、限制商品自由流通、排斥或者限制招标投标、强制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第三节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一、反垄断法的执法机构“反垄断委员会”和“反垄断执法机构”。二、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权(一)调查检查权(二)行政处罚权(三)处理决定权(四)审批权四、反垄断调查程序(一)一般程序(二)承诺和解程序五、对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的救济途径第四节法律责任一、垄断协议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三、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责任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法律责任第九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知识产权法概述第二节专利法第三节商标法第一节知识产权法概述一、知识产权概述1.无形性2.专有性3.地域性4.时间性二、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二节专利法一、专利法的概念(一)专利法律意义的专利是指专利权,是国家专利主管部门依据专利法授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些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间内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二)专利法专利法是指调整在确认、保护发明创造的专有权以及在利用专有的发明创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一)专利权主体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共同发明人、设计人、发明创造的合法受让人、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二)专利权的客体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三)专利权的内容1.专利权人的权利2.专利权人的义务三、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1.新颖性2.创造性3.实用性(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1.新颖性2.实用性3.富有美感4.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四、专利权的取得、终止和无效(一)专利权的取得1.专利申请的原则2.专利申请的审批(二)专利的复审(三)专利权的终止和无效1.专利权的期限和终止2.专利权的无效五、专利权的强制许可1.不实施时的强制许可。2.国家紧急状态的强制许可。3.从属专利的强制许可。六、专利权的保护(一)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2.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3.侵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以及其他权益的行为4.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二)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第三节商标法一、商标法概述(一)商标和商标法的概念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使自己生产、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区别其他商品生产者、销售者的商品或者服务者提供的服务的一种专用标志。商标法是调整在确认、保护商标专用权和商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商标的种类二、商标权(一)商标权的主体(二)商标权的客休(三)商标权的内容1.商标权人的权利2.商标权人的义务三、商标注册(一)商标注册的概念(二)商标注册的原则1.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2.申请在先3.单一性4.优先权(三)商标注册的程序1.商标注册申请2.商标注册的审定3.初步审定公告4.裁定和复审5.核准注册公告四、商标权的保护期限、续展和终止(一)商标权的保护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二)商标权的续展应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三)商标权的终止1.注销2.撤销五、商标使用的管理(一)对注册商标使用的管理1.对使用注册商标的管理。2.监督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3.对被撤销或者注销的商标的管理。4.对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的管理。(二)对未注册商标使用的管理六、商标权的保护(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二)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1.驰名商标的概念2.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3.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三)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制裁第十章对外贸易法第一节对外贸易法概述第二节反倾销法律制度第三节反补贴法律制度第一节对外贸易法概述一、对外贸易概述(一)对外贸易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二)对外贸易的种类1.按交易内容2.按货物移动方向3.按清偿工具不同4.按运输方式5.按对外贸易发生的地理或者政治区域二、对外贸易法(一)对外贸易法的概念(二)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1.统一对外贸易基本制度的原则2.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原则3.平等互利的原则4.互惠的原则5.对等的原则三、对外贸易经营者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四、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的相关规定(一)国家限制或者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口或者出口的情形(二)其他限制第二节反倾销法律制度一、倾销的相关概念(一)倾销我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我国市场即为倾销。(二)倾销的种类突发性倾销间歇性倾销持续性倾销(三)倾销的构成条件与特征二、反倾销措施(一)反倾销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二)反倾销程序提起反倾销调查审查立案调查阶段裁定与公告终止程序(三)反倾销措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价格承诺征收反倾销税第三节反补贴法律制度一、补贴概述(一)补贴的概念(二)补贴的种类二、反补贴(一)反补贴的概念(二)补贴存在的条件界定(三)反补贴调查三、反补贴措施的种类临时措施价格承诺反补贴税第十一章金融法律制度第一节金融法概述第二节中央银行法第三节商业银行法第四节证券法第五节保险法第六节票据法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一、金融和金融法(一)金融的概念金融,顾名思义,融通资金、使资金融洽通达,是指在经济生活中,银行、证券或保险业者从市场主体(例如、储户、证券投资者或者保险者等)募集资金,并借贷给其它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二)金融法的概念金融法是确认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并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金融关系包括金融监管关系和金融交易关系。二、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一)发展经济、稳定币值的原则(二)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三、我国金融法律制度体系(一)金融机构组织法律制度(二)银行业务法律制度(三)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四)票据法律制度(五)证券法律制度(六)信托法律制度(七)保险法律制度四、金融机构体系(一)中国人民银行(二)政策性银行(三)商业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二节中央银行法一、中央银行法概述二、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三、中央银行的职责四、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五、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执行货币政策经理国库代理经营政府债券业务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账户开立业务办理清算业务五、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六、相关法律责任第三节商业银行法一、商业银行法概述(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和分类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二)商业银行法的概念商业银行法是调整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及其业务经营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三、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接管和终止(一)商业银行的设立1.设立条件2.设立程序(二)商业银行的变更(三)商业银行的接管(四)商业银行的终止四、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业务范围(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存款贷款票据贴现结算发行金融债券或者到境外借款同业拆借其他(三)禁止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信托投资股票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向企业投资五、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第四节证券法一、证券法概述(一)证券的概念(二)证券的特征(三)证券的分类(四)证券法的概念及原则1.证券法的概念2.证券法的基本原则二、证券发行(一)股票的发行(二)公司债券的发行(三)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2.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条件3.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三、证券上市(一)证券上市1.股票上市2.债券上市3.证券投资基金上市(二)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1.股票交易的暂停和终止2.债券交易的暂停和终止四、证券交易(一)证券交易一般规定(二)证券交易场所(三)信息公开制度1.定期报告2.临时报告(四)禁止交易的行为1.内幕交易行为2.操纵市场行为3.制造虚假信息行为4.欺诈客户行为第五节保险法一、保险法概述(一)保险的概念(二)保险法的概念(三)保险法的基本原则1.损失补偿原则。2.保险利益原则。3.近因原则。4.最大诚信原则。二、保险合同的一般规定(一)保险合同的概念与特征1.保险合同的概念2.保险合同的特征(二)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1.保险合同的主体2.保险合同的客体3.保险合同的内容三、保险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一)保险合同的订立第二阶段:承诺。第一阶段:要约。(二)保险合同的履行1.投保人的义务2.保险人的义务四、索赔与理赔(一)索赔的概念(二)索赔应遵循的程序1.出险通知。2.提供索赔单证。3.达成赔偿协议,领取保险金。4.开具权益转让书。(三)理赔的概念1.立案查勘。2.审核保险责任。3.给付保险金。五、保险合同的变更与终止(一)保险合同的变更保险合同有主体的变更、内容的变更和效力的变更三种。(二)保险合同的终止1.保险合同自然终止2.保险合同解除和终止3.保险合同因复效丧失而终止六、相关法律责任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五种行为之一,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节票据法一、票据法基础知识(一)票据的概念及法律特征1.票据的概念票据是出票人依票据法签发的,由自己或委托他人于票据到期日或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有价证券。2.票据的法律特征(二)票据法及其特征(三)票据法律关系二、汇票(一)汇票的概念和种类(二)出票(三)背书(四)承兑(五)保证(六)付款(七)追索权三、本票(一)本票的概念和特征(二)本票的记载事项(三)本票的付款1.提示付款2.付款期限3.提示付款的权利四、支票(一)支票的概念(二)支票的种类(三)支票的记载事项(四)支票的付款1.付款期限2.付款提示期第十二章会计法与税法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第二节税法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一、会计法的概述(一)会计法的概念(二)会计法律制度1.会计法律2.会计行政法规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4.地方性会计法规(三)会计法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2.完整性3.合法性二、会计管理体制(一)会计工作的领导体制(二)会计制度的制定(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2.会计稽核制度3.会计人员工作交接三、会计核算(一)会计核算的内容(二)会计年度和记账本位币(三)会计核算的要求1.会计凭证2.会计账簿3.财产清查4.财务会计报告5.会计记录的文字及档案6.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四、会计监督(一)单位内部监督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2.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责任(二)国家监督(三)社会监督五、法律责任违反《会计法》规定,有十种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人员有以上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节税法一、税法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二)税收的种类(三)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四)税法的构成要素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法处理二、税收实体法(一)流转税法1.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2.消费税以应税消费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3.营业税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4.关税由海关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以其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征收。(二)所得税法1.企业所得税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2.个人所得税以个人的所得或收入为征税对象。(三)财产税法1.房产税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以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房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2.契税在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时,向不动产取得人征收。3.车船税国家对在我国境内拥有或者管理车辆和船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种类、吨位和规定的税额依法征收的。(四)资源税法1.资源税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造房屋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的面积征收。3.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五)行为税法行为税是指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这里的特定行为,是指除商品流转行为、取得收益行为、占有或转移财产等行为以外的依法应纳税的行为。目前我国属于行为税类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三、税收程序法(一)税务管理1.税务登记2.账簿、凭证管理3.纳税申报(二)税款征收1.税款征收主体2.税款缴纳3.核定税额4.税收保全5.税收强制执行(三)税务检查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四)法律责任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1)违反税务管理的法律责任(2)违反纳税申报规定的法律责任(3)偷税的法律责任(4)逃税的法律责任(5)拖欠税款的法律责任(6)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7)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8)抗税的法律责任2.税务人员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第十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一节劳动法概述第二节劳动合同法第三节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