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试卷及复习资料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试卷及复习资料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试卷及复习资料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试卷及复习资料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试卷及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33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龟(jūn)裂

莞(wǎn)尔一笑

栏楯(ǔn)

面临(bīn)B愠(yùn)色

悄无声息(ǎo)

作(ò)坊

晤面(wù)C筵(yán)席

岁在癸丑(í)

骄横(hènɡ)

掺和(ān)D蓬蒿(hāo)

长歌当(dà)哭

乳媪(yùn)

凝眸(mó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金榜题名

震撼

嗜好

伸冤B淡烟暮蔼

文身

谍血

厮守C珊珊来迟

萌孽

笑靥

俯瞰D桀骜不训

安慰

寥落

气慨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这就是我所寻求的,

它对于人生过于美妙,

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2)此项探讨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3)场地里有很多古榕树,集中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A.即使/因此

忽视

分散B.虽然/因此

忽视

分散C.即使/然而

忽视

分布D.虽然/然而

忽视

分布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钦佩。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溢溢美之词。C.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的努力与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杜绝灾难发生。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干脆参与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关键是与政府实行多种措施调动农夫退耕还林的主动性分不开的。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害怕,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镇静,这是生存的必定要求。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D.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安排比方成“曼哈顿原子安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缘由,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6.下列各句,适当填入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醒悟过来,冰雪溶化,草木萌芽,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翩归来,不久,布谷鸟出来了。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北雁南飞,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A.火热的夏季接着来了,植物在这里孕育果实。B.最终到了燥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C.于是转入燥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D.燥热的夏季最终来到了,植物起先孕育果实。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假令仆伏法受诛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意气勤勤恳恳D.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8.选出与“不务正业”的“务”含义相同的一项()A.除恶务尽B.任务C.务农D.务必9.指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比方的一句是()A.紫萝卜不大,大的如一个外套扣子,扁圆形,皮色乌紫。B.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四周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C.我的家乡无此大萝卜,只是粗如小儿臂而已。D.穿心红萝卜,粗如黄酒盏,长可三四寸。10.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看法很温柔”,其意图是什么:A为了反衬反动派的凶恶和反动文人的卑劣,更寄予作者的哀思。B为了表现刘和珍的温柔性格和乐观精神。C为了表现作者对烈士的深刻印象,对她的音容笑貌恒久难忘。D为了表现刘和珍取得斗争成功后的快乐心情。11.《纪念刘和珍君》选自()A《华盖集》B《华盖集续编》C《南腔北调集》D《坟》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每小题3分。“尊敬”连用,表示看法和顺亲善。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又有所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诞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心情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特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样呢?这就必需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详细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坚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说明“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当像拿一杯盛满水的杯子,不能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掉落,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好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再说“恭”,所谓“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定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让人望而畏之。”一副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一本正经,“坐如尸,立如斎”,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装腔作势”,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家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育出来的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好像是超凡脱俗的必定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特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悖。“装腔作势”,恰好是儒家学走向僵化的标签。宋儒突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说明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看法,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用心一样,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用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则,宋儒重敬,还说明白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究竟还有儒学色调,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转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或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不同的必定结果吧。虽然“尊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调,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尊敬要求个体以温柔的看法待人接物,却是值得确定的。任何时候,不可一世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需记住的。(选自《传统文化导论》)12.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B.“恭”依据宋明以来入学标准,强调人们时刻要端庄肃穆,一本正经,但难免趋向极端。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装腔作势”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特性伸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13.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全部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简单受到各种后天欲望的影响和蒙蔽。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假如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人而亏损。C.“俨然让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来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用心致志的好处。14.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分,但是今日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C.作者认为,“尊敬”表示看法和顺亲善,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调,但是仍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D.作者认为,假如不理解“尊敬”的精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小题,共13分。乡村的瓦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精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起先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移。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静静滋润到瓦缝;最终才起先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来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全部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终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原因,已经一位位聪慧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最终,一不当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来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家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15.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1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4分)17.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5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一)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二)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18..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妻子:妻子和儿女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囚禁C.且夫臧获婢妾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D.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挖掘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仆虽怯懦B.所以隐忍苟活虽世殊事异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C.安能以身之察察D.而能与世推移仰观宇宙之大摇尾而求食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①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②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③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21.请分别从两段文字中找出司马迁“苟活”、屈原“赴死”的缘由,用原句回答。(2分)(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3分)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2)亦欲以,,成一家之言。(3)宁赴湘流,。安能以皓皓之白,?(4)鹏之徙于南冥也,,。(5)缄默呵,缄默呵!,就在缄默中灭亡。惨象,;流言,。(6)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四、作文(4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华蜜,收的人回报。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妙。”可是,在文明进步的今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有人评价说:“这是一个‘微笑缺失的时代’”。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高二年级语文答题卷一、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答案二、15、16、17.题号1819答案20、21.22.(1)23、作文高二年级语文答题卷一、18.D(搅浑)19.C(C定语后置。A虽然;尽管。B…的缘由;借以。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20.①至于被道义激发的人就不这样了,是因为他们有不得已的地方啊②况且英勇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假如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③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呢?2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或:安能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