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_第1页
《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_第2页
《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_第3页
《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_第4页
《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J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2019

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sofburningblendedmunicipalsludgeinpulverizedcoalfired

powerplantboilers

(征求意见稿)

2019-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XXXX-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科学

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西城区白广

路二条一号,100761)。

II

DL/TXXXXX—2019

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时的掺烧原则、掺烧方式的选取、掺烧

比例或量的确定、对锅炉主辅机运行性能的影响、掺烧时锅炉主辅机应采取的运行措

施。

本标准适用于燃用无烟煤、贫煤、烟煤和褐煤的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的方案制

定和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715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

GB/T7562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DL/T1445电站煤粉锅炉燃煤掺烧技术导则

DL/T1106煤粉燃烧结渣性能和燃烬率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

DL/T466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技术规范

HJ/T75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7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采样国家标准

ASMEPTC4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镇污泥municipalsludge

城镇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浓缩脱水处理后得到的全水分60%~80%的污泥。

3.2

污泥的干化sludgedrying

采用外部热源除去污泥中的部分水分,使污泥由流动状态转化为片层状、颗粒状

-1-

DL/TXXXX-2019

或粉状的过程。

3.3

污泥掺烧方式sludgeblendingmode

污泥处理及进入炉膛燃烧的方式。主要分为污泥直接掺烧、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

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

3.4

污泥的直接掺烧方式sludgeblendeddirectly

污泥不经处理直接与燃煤在煤场、输煤皮带或原煤仓等掺混后进入制粉系统,然

后送入锅炉燃烧的方式。

3.5

污泥的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blendingsludgeafterdryingdirectly

污泥在干化设备中与热烟气或热风等干燥热源直接接触干化,水分降低到要求水

平后与燃煤在煤场、输煤皮带或原煤仓等掺混后进入制粉系统,然后送入锅炉燃烧的

方式。

3.6

污泥的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blendingsludgeafterdryingin-directly

污泥在干化设备中与蒸汽或导热油等干燥热源间接接触干化,水分降低到要求水

平后与燃煤在煤场、输煤皮带或原煤仓等掺混后进入制粉系统,然后送入锅炉燃烧的

方式。

3.7

污泥掺烧比例blendingsludgeratio

进入电站煤粉锅炉制粉系统的污泥占全部燃料的质量分数。

3.7

掺烧污泥后混煤的煤质指标

按污泥掺烧比例计算或实测的入炉燃料的煤质指标值。

4城镇污泥掺烧原则

4.1电站煤粉锅炉燃煤类别按GB/T5751规定划分。

4.2设计燃用无烟煤、贫煤并配备中储式制粉系统的锅炉不宜掺烧城镇污泥。

4.3设计燃用无烟煤、贫煤并配备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可掺烧城镇污泥。

4.4设计燃用烟煤、褐煤的锅炉可掺烧城镇污泥。

4.5城镇污泥掺烧涉及到锅炉的安全、稳定、环保运行,应进行掺烧试验。

5城镇污泥的输送与储存

-2-

DL/TXXXXX—2019

5.1城镇污泥应通过封闭防漏装载设备运输,避免“跑冒滴漏”。

5.2城镇污泥应在专门的料仓中储存,料仓应配备密封门,城镇污泥储存、上料、干化

(如有)系统应采用微负压设计,并设计污泥臭气集中与处理系统。

5.3城镇污泥储存场地宜选择在电厂下风处,并增设环境监测装置。

6城镇污泥的干化

6.1城镇污泥的直接干化工艺

利用电站煤粉锅炉高温低氧烟气作为热源,在污泥干化设备内与污泥直接接触换

热,污泥水分蒸发降低,干化后的污泥送入制粉系统,干化后的废气(含污泥蒸发的

水分以及恶臭气体)独立送入锅炉炉膛燃烧或尾部污染物处理系统。

6.1.1城镇污泥干化用烟气的参数、位置选取应通过锅炉热平衡与热力校核计算,通过

分析抽取烟气对机组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抽烟气比例、锅炉效率、燃煤量、烟气温度

等的影响综合确定。

6.1.2城镇污泥干化后的废气回送位置宜通过综合考虑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回送后对锅

炉燃烧、传热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综合确定。

6.2城镇污泥的间接干化工艺

利用电站煤粉锅炉机组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在污泥干化设备内与污泥间接接触

换热,蒸汽放热变为凝结水后返回机组汽水系统,污泥干化后送入制粉系统,污泥干

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除尘器除去大部分固体颗粒,再进入冷凝器与冷却水换热,不

凝结废气送入锅炉焚烧,凝结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6.2.1城镇污泥干化用蒸汽的参数、位置选取应通过锅炉热力校核与机组热力系统计

算,通过分析抽取蒸汽对机组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对锅炉效率、发电煤耗、燃煤量、烟

气温度等的影响综合确定。

6.2.2城镇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应送入锅炉适宜位置焚烧处理,产生的废水应考

虑完善的处理方式与工艺。

7掺烧城镇污泥对锅炉主辅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掺烧城镇污泥对锅炉主辅机运行的影响主要包括锅炉的安全性(着火、稳燃、结

渣)、经济性(炉内传热、飞灰与炉渣含碳量)、环保性(二噁英、重金属)以及输煤

和制粉系统运行的影响。

7.1对输煤及制粉系统的影响

7.1.1污泥直接掺烧方式对输煤及制粉系统影响最大,可能造成原煤仓、给煤机等设备

堵塞以及制粉系统干燥出力不足等问题;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和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

方式对输煤及制粉系统影响相对较小。

-3-

DL/TXXXX-2019

7.1.2宜通过制粉系统热力计算确定对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影响。

7.1.3宜通过污泥掺混后混煤的流动性变化分析对输煤的影响。

7.2对锅炉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7.2.1污泥直接掺烧、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以及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对锅炉运行安

全性影响相当,均可能影响锅炉入炉燃料的着火、稳燃以及炉内结渣。

7.2.2污泥直接干化和污泥间接干化应考虑干化尾气的处理及其对锅炉的影响。

7.2.3宜通过掺烧试验确定各运行参数,有必要时进行针对性优化调整。

7.3对锅炉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7.3.1污泥直接掺烧方式会使得大量水分直接入炉,造成锅炉局部烟气温度水平降低,

影响炉内传热和锅炉效率;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需要抽取锅炉部分烟气作为热源,

污泥直接干化后的废气回送锅炉位置会对锅炉的传热和效率产生影响;污泥间接干化

后掺烧方式对锅炉传热影响较小,但会影响机组效率。

7.3.2宜通过掺烧试验或热力校核计算确定污泥掺烧对锅炉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7.4对锅炉运行环保性的影响

7.4.1污泥直接掺烧、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以及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对锅炉运行环

保性的影响相当。

7.4.2除排烟中NOx、SO2、粉尘浓度指标外,排烟中的二噁英、氟化物、氯化物等,

飞灰、大渣以及脱硫石膏中的重金属含量等均需满足排放要求。

8掺烧城镇污泥煤质参数计算及推荐控制值

8.1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计算公式

8.1.1入炉燃料的煤质参数MZ(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碳、氢、氧、氮、硫、

氟、氯、砷、汞等)计算公式见式(1)。

mCmC

MZ=sscc(1)

mmsc

式中:

ms、m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质量分数;

Cs、C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煤质参数。

8.1.2入炉燃料的煤灰指标MH(灰熔点和灰成分)计算公式见式(2),具体灰熔点指

标应以混合燃料灰熔点试验数据为准。

mAZmAZ

MH=sssccc(2)

msAsmcAc

式中:

-4-

DL/TXXXXX—2019

As、A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灰分质量分数;

Zs、Z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灰熔点或灰中某组分的质量分数。

8.1.3具备条件的,宜采用化验检测的方法实际测量得出。

8.2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

掺烧城镇污泥将引起入炉燃料煤质参数变化,会对锅炉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和安全

运行,锅炉着火、结渣、带负荷能力、锅炉效率、污染物排放(SO2、NOx、粉尘、重

金属、二噁英等)等产生影响,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见表1。

表1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

序号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备注

1收到基水分Mar接近锅炉设计煤或校核煤水分指标影响制粉系统干燥出力

2收到基发热量Qar接近锅炉设计煤或校核煤发热量指标影响锅炉带负荷能力

3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接近锅炉设计煤或校核煤挥发分指标锅炉燃烧稳定性和防爆

在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脱

4全硫St环保指标

硫系统能力确定

锅炉带负荷能力、环保

5收到基灰分Aar根据除尘系统能力确定

指标

6灰软化温度STST≥炉膛出口烟温+150℃炉膛防结渣

收到基氟Far、氯Clar、

满足GB18485中对排烟中重金属污染

7砷Asar、汞Hgar、镉Cdar、环保指标

物排放限值要求

铅Pbar、铜Cuar等

9掺烧城镇污泥方式的选取

9.1污泥特性对掺烧方式的适应性

入厂污泥特性对掺烧方式的适应性见表2所示。

表2入厂污泥特性对掺烧方式的适应性

预混掺烧

污泥特性含水率(%)

单台磨掺烧多台磨掺烧

湿污泥≥60%×-

半干化污泥35%~60%-√

干化污泥≤35%√√√√

注:√√表示适应性好;√表示基本适应;-表示不推荐;×表示适应性差

9.2污泥预混掺烧

9.2.1电厂煤场储存过程中掺配

-5-

DL/TXXXX-2019

煤场直接掺烧,将入厂煤摊开铺平,然后按比例在煤层上面铺一层污泥,为了确

保无环境异味污染,在污泥上再铺一层入厂煤。入炉混合燃料由横断面取,从而达到

污泥与煤按比例掺烧的目的,属静态掺配。此种掺配方式适用于湿污泥、半干化污泥、

干化污泥掺混。

9.2.2皮带上煤过程中掺配

按不同的掺烧比例调整取料机速度,将入炉煤、污泥同时输送到同一条皮带机上,

利用多条带式皮带输送机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动态混合,混合均匀,属于动态掺配。此

种掺配方式适用于半干化污泥、干化污泥掺混。

9.3磨煤机掺烧台数

9.3.1单台磨掺烧

对于多套制粉系统而言,仅投入单台磨进行污泥掺烧,为保证锅炉入炉燃料中污

泥掺烧比例,单台磨污泥掺烧比例大(一般在30%左右),对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影响较

大,要求制粉系统有一定干燥出力裕量,适应于干化、半干化污泥掺烧,掺烧过程对

锅炉整体影响较小。

9.3.2多台磨掺烧

将污泥分别掺混到多台制粉系统中进行掺烧,多台磨掺烧污泥掺烧比例小(一般

在5%-15%左右),对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影响较小,适应于干化、半干化污泥掺烧,也

对湿污泥有一定的适应性。

10掺烧城镇污泥比例的确定

10.1应制定约束条件,包括最低入炉燃料热值、最大收到基水分,采用式(1)、式(2)

的计算方法计算污泥与煤混合煤质参数。

10.2应根据污泥与煤燃料特性,锅炉设计参数、煤场掺混条件、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确

定入炉燃料中污泥掺烧比例。

10.3应开展污泥与煤混合燃料煤质沾污、结渣特性试验,确定锅炉运行安全。

10.4应根据污泥不同含水率,确定不同掺烧方式,通过掺烧试验确定污泥最佳掺烧比

例,并应在锅炉额定负荷或经济负荷下经过考核试验。

11掺烧城镇污泥时锅炉主辅机应采取的运行措施

11.1输煤系统运行

11.1.1电厂应建立全封闭式污泥存储系统,污泥与煤掺混后应及时输送至原煤仓,煤

场不推荐长期存放大量污泥。

11.1.2湿污泥具有较强的粘附特性,不推荐湿污泥直接在皮带输送机上掺混,避免污

染皮带。

-6-

DL/TXXXXX—2019

11.1.3污泥易产生有毒刺激性挥发气体,尤其是干化污泥,污染厂区环境,对封闭或

半封闭式输煤系统,应采用负压运行方式并建设完善的除臭系统。

11.2制粉系统

11.2.1污泥含水率较高,单磨掺烧时,应重点观察磨煤机出力、电流以及出口风粉温

度,防止堵磨。

11.2.2污泥挥发分含量高,与无烟煤、贫煤掺混时,应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混合风温、

出口风粉温度进行控制。

11.2.3掺烧污泥时,掺烧位置的选择对锅炉运行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单磨掺烧时,污

泥掺烧比例大,对着火与后期燃烧有较显著影响,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位置。

11.2.4钢球磨煤机掺烧污泥时,应当采取足够的防爆措施。启停磨煤机时,应严格控

制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混合风温,正常停磨时应抽空余粉,紧急停磨时,应投入惰化蒸

汽。

11.3掺烧管理

11.3.1污泥季节性、地域性变化大,应加强入厂污泥管理,准确掌握污泥含水率、热

值、灰含量、重金属等主要参数。并及时提供给负责污泥掺混人员以及锅炉当班运行

人员。

11.3.2污泥掺烧推荐采用“现掺现用”,避免长期堆放污染环境。

11.3.3建立完善的污泥掺烧制度,并设立专人进行污泥掺烧全过程管理。

11.4锅炉运行

11.4.1掺烧污泥时,应测量全炉膛温度,对照污泥与煤混合燃料灰软化温度,判断炉

膛结焦风险,防止高温腐蚀与结渣。

11.4.2掺烧污泥前、后应进行除渣、输灰、脱硫等系统进行出力和效率试验,评估系

统对污泥掺烧的适应性。

11.4.3采用单磨掺烧或多磨掺烧污泥时,宜根据电厂安全管理要求、制粉系统系统状

况以及锅炉效率,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佳掺烧方案以及优化配风策略。

12掺烧城镇污泥时监测

12.1加强城镇污泥指标控制,宜按照电站煤粉锅炉到厂煤对每批次到厂污泥进行取样、

化验。

12.2宜定期对城镇污泥、锅炉飞灰、大渣以及脱硫石膏中的重金属元素(氟、氯、砷、

汞、镉、铅、铜等)进行检测。

12.3宜定期对掺烧城镇污泥后排烟中的二噁英、氟化物、氯化物等进行检测。

-7-

DL/TXXXXX—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城镇污泥掺烧原则2

5掺烧城镇污泥煤质参数计算及推荐控制值2

6掺烧城镇污泥对锅炉主辅机运行性能的影响3

7掺烧城镇污泥方式的选取4

8掺烧城镇污泥比例或量的确定5

9掺烧城镇污泥时锅炉主辅机应采取的运行措施5

I

DL/TXXXXX—2019

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时的掺烧原则、掺烧方式的选取、掺烧

比例或量的确定、对锅炉主辅机运行性能的影响、掺烧时锅炉主辅机应采取的运行措

施。

本标准适用于燃用无烟煤、贫煤、烟煤和褐煤的煤粉锅炉掺烧城镇污泥的方案制

定和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715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

GB/T7562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DL/T1445电站煤粉锅炉燃煤掺烧技术导则

DL/T1106煤粉燃烧结渣性能和燃烬率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

DL/T466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技术规范

HJ/T75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7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采样国家标准

ASMEPTC4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镇污泥municipalsludge

城镇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浓缩脱水处理后得到的全水分60%~80%的污泥。

3.2

污泥的干化sludgedrying

采用外部热源除去污泥中的部分水分,使污泥由流动状态转化为片层状、颗粒状

-1-

DL/TXXXX-2019

或粉状的过程。

3.3

污泥掺烧方式sludgeblendingmode

污泥处理及进入炉膛燃烧的方式。主要分为污泥直接掺烧、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

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

3.4

污泥的直接掺烧方式sludgeblendeddirectly

污泥不经处理直接与燃煤在煤场、输煤皮带或原煤仓等掺混后进入制粉系统,然

后送入锅炉燃烧的方式。

3.5

污泥的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blendingsludgeafterdryingdirectly

污泥在干化设备中与热烟气或热风等干燥热源直接接触干化,水分降低到要求水

平后与燃煤在煤场、输煤皮带或原煤仓等掺混后进入制粉系统,然后送入锅炉燃烧的

方式。

3.6

污泥的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blendingsludgeafterdryingin-directly

污泥在干化设备中与蒸汽或导热油等干燥热源间接接触干化,水分降低到要求水

平后与燃煤在煤场、输煤皮带或原煤仓等掺混后进入制粉系统,然后送入锅炉燃烧的

方式。

3.7

污泥掺烧比例blendingsludgeratio

进入电站煤粉锅炉制粉系统的污泥占全部燃料的质量分数。

3.7

掺烧污泥后混煤的煤质指标

按污泥掺烧比例计算或实测的入炉燃料的煤质指标值。

4城镇污泥掺烧原则

4.1电站煤粉锅炉燃煤类别按GB/T5751规定划分。

4.2设计燃用无烟煤、贫煤并配备中储式制粉系统的锅炉不宜掺烧城镇污泥。

4.3设计燃用无烟煤、贫煤并配备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可掺烧城镇污泥。

4.4设计燃用烟煤、褐煤的锅炉可掺烧城镇污泥。

4.5城镇污泥掺烧涉及到锅炉的安全、稳定、环保运行,应进行掺烧试验。

5城镇污泥的输送与储存

-2-

DL/TXXXXX—2019

5.1城镇污泥应通过封闭防漏装载设备运输,避免“跑冒滴漏”。

5.2城镇污泥应在专门的料仓中储存,料仓应配备密封门,城镇污泥储存、上料、干化

(如有)系统应采用微负压设计,并设计污泥臭气集中与处理系统。

5.3城镇污泥储存场地宜选择在电厂下风处,并增设环境监测装置。

6城镇污泥的干化

6.1城镇污泥的直接干化工艺

利用电站煤粉锅炉高温低氧烟气作为热源,在污泥干化设备内与污泥直接接触换

热,污泥水分蒸发降低,干化后的污泥送入制粉系统,干化后的废气(含污泥蒸发的

水分以及恶臭气体)独立送入锅炉炉膛燃烧或尾部污染物处理系统。

6.1.1城镇污泥干化用烟气的参数、位置选取应通过锅炉热平衡与热力校核计算,通过

分析抽取烟气对机组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抽烟气比例、锅炉效率、燃煤量、烟气温度

等的影响综合确定。

6.1.2城镇污泥干化后的废气回送位置宜通过综合考虑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回送后对锅

炉燃烧、传热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综合确定。

6.2城镇污泥的间接干化工艺

利用电站煤粉锅炉机组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在污泥干化设备内与污泥间接接触

换热,蒸汽放热变为凝结水后返回机组汽水系统,污泥干化后送入制粉系统,污泥干

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除尘器除去大部分固体颗粒,再进入冷凝器与冷却水换热,不

凝结废气送入锅炉焚烧,凝结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6.2.1城镇污泥干化用蒸汽的参数、位置选取应通过锅炉热力校核与机组热力系统计

算,通过分析抽取蒸汽对机组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对锅炉效率、发电煤耗、燃煤量、烟

气温度等的影响综合确定。

6.2.2城镇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应送入锅炉适宜位置焚烧处理,产生的废水应考

虑完善的处理方式与工艺。

7掺烧城镇污泥对锅炉主辅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掺烧城镇污泥对锅炉主辅机运行的影响主要包括锅炉的安全性(着火、稳燃、结

渣)、经济性(炉内传热、飞灰与炉渣含碳量)、环保性(二噁英、重金属)以及输煤

和制粉系统运行的影响。

7.1对输煤及制粉系统的影响

7.1.1污泥直接掺烧方式对输煤及制粉系统影响最大,可能造成原煤仓、给煤机等设备

堵塞以及制粉系统干燥出力不足等问题;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和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

方式对输煤及制粉系统影响相对较小。

-3-

DL/TXXXX-2019

7.1.2宜通过制粉系统热力计算确定对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影响。

7.1.3宜通过污泥掺混后混煤的流动性变化分析对输煤的影响。

7.2对锅炉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7.2.1污泥直接掺烧、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以及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对锅炉运行安

全性影响相当,均可能影响锅炉入炉燃料的着火、稳燃以及炉内结渣。

7.2.2污泥直接干化和污泥间接干化应考虑干化尾气的处理及其对锅炉的影响。

7.2.3宜通过掺烧试验确定各运行参数,有必要时进行针对性优化调整。

7.3对锅炉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7.3.1污泥直接掺烧方式会使得大量水分直接入炉,造成锅炉局部烟气温度水平降低,

影响炉内传热和锅炉效率;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需要抽取锅炉部分烟气作为热源,

污泥直接干化后的废气回送锅炉位置会对锅炉的传热和效率产生影响;污泥间接干化

后掺烧方式对锅炉传热影响较小,但会影响机组效率。

7.3.2宜通过掺烧试验或热力校核计算确定污泥掺烧对锅炉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7.4对锅炉运行环保性的影响

7.4.1污泥直接掺烧、污泥直接干化后掺烧以及污泥间接干化后掺烧方式对锅炉运行环

保性的影响相当。

7.4.2除排烟中NOx、SO2、粉尘浓度指标外,排烟中的二噁英、氟化物、氯化物等,

飞灰、大渣以及脱硫石膏中的重金属含量等均需满足排放要求。

8掺烧城镇污泥煤质参数计算及推荐控制值

8.1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计算公式

8.1.1入炉燃料的煤质参数MZ(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碳、氢、氧、氮、硫、

氟、氯、砷、汞等)计算公式见式(1)。

mCmC

MZ=sscc(1)

mmsc

式中:

ms、m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质量分数;

Cs、C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煤质参数。

8.1.2入炉燃料的煤灰指标MH(灰熔点和灰成分)计算公式见式(2),具体灰熔点指

标应以混合燃料灰熔点试验数据为准。

mAZmAZ

MH=sssccc(2)

msAsmcAc

式中:

-4-

DL/TXXXXX—2019

As、A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灰分质量分数;

Zs、Zc—城镇污泥、入炉煤的灰熔点或灰中某组分的质量分数。

8.1.3具备条件的,宜采用化验检测的方法实际测量得出。

8.2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

掺烧城镇污泥将引起入炉燃料煤质参数变化,会对锅炉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和安全

运行,锅炉着火、结渣、带负荷能力、锅炉效率、污染物排放(SO2、NOx、粉尘、重

金属、二噁英等)等产生影响,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见表1。

表1掺烧城镇污泥后入炉燃料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

序号煤质参数推荐控制值备注

1收到基水分Mar接近锅炉设计煤或校核煤水分指标影响制粉系统干燥出力

2收到基发热量Qar接近锅炉设计煤或校核煤发热量指标影响锅炉带负荷能力

3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接近锅炉设计煤或校核煤挥发分指标锅炉燃烧稳定性和防爆

在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脱

4全硫St环保指标

硫系统能力确定

锅炉带负荷能力、环保

5收到基灰分Aar根据除尘系统能力确定

指标

6灰软化温度STST≥炉膛出口烟温+150℃炉膛防结渣

收到基氟Far、氯Clar、

满足GB18485中对排烟中重金属污染

7砷Asar、汞Hgar、镉Cdar、环保指标

物排放限值要求

铅Pbar、铜Cuar等

9掺烧城镇污泥方式的选取

9.1污泥特性对掺烧方式的适应性

入厂污泥特性对掺烧方式的适应性见表2所示。

表2入厂污泥特性对掺烧方式的适应性

预混掺烧

污泥特性含水率(%)

单台磨掺烧多台磨掺烧

湿污泥≥60%×-

半干化污泥35%~60%-√

干化污泥≤35%√√√√

注:√√表示适应性好;√表示基本适应;-表示不推荐;×表示适应性差

9.2污泥预混掺烧

9.2.1电厂煤场储存过程中掺配

-5-

DL/TXXXX-2019

煤场直接掺烧,将入厂煤摊开铺平,然后按比例在煤层上面铺一层污泥,为了确

保无环境异味污染,在污泥上再铺一层入厂煤。入炉混合燃料由横断面取,从而达到

污泥与煤按比例掺烧的目的,属静态掺配。此种掺配方式适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