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5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5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5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5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5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五)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石家庄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2.(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下面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一、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二、内阁与南书房三、内阁与军机处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答案C解析材料中目录都有内阁的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机构都是中央机构,可知反映的是清朝中央体制的演变,故C项正确,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是在雍正时期,故D项错误。3.(2019·日照校际考试)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言。此举旨在()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的行政文书包括诸多民族文字,这样可以有效传达国家政令方针,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答案D解析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甚至爆发“反科举”运动,表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经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材料反映了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反科举,不是针对八股文,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公平性问题,排除B项;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并非操纵国家政权,排除C项。5.(2019·海南高考)“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朝……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可知清朝重视农业,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选B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祭祀礼仪的继承,不是制度继承,排除A项;材料“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只是说明重视农业,不能说明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排除C项;材料体现重农,不是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排除D项。6.(2019·天津高考)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可知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B正确。农村集市贸易在明朝以前就存在,A项错误;材料并非只强调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7.(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答案B解析材料“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说明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是人口压力导致的结果,故选B项。A项表述错误,排除;明清时期长途贸易有较大发展,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据某学者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海禁”时间是“开禁”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闭关”,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B.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政策的长期执行,严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A项正确。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的宗旨,排除B项;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不利于长途贩运贸易,排除C项;经济状况逐渐恶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9.(2019·山东泰安模拟)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为一定时期的政治服务,因此不同时期,统治者的思想有所变化,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含有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排除A、C两项;韩非子代表法家,排除B项。10.(2019·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月考)虽然李贽在佛寺生活期间,谈经读佛供奉孔子,但是他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这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项。A项是对后世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顾炎武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C项排除。11.(2019·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它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它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本草纲目》《皇舆全览图》和圆明园等都是得到政府扶持而取得的成就,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中的成就并未促进中国向近代化转型,故D项错误。12.(2019·长春市高三3月质监)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提到了“吉零国”。而《明史》记载,巴剌西遣使入贡,因“去中国绝远”,舟行四年半,遭风飘至“吉零国”。这说明()A.《明史》作为官修史书,其记载更为可信B.文学作品记载多为虚构,不可作为史料C.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记载提供佐证D.明代小说从侧面反映了国人的世界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初刻拍案惊奇》的记载中有提列“吉零国”,而《明史》中也有关于“吉零国”的记载,这说明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中的记载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比较二者谁更为可信,故A项错误;文学作品中的记载有些经过证实也可作为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当时国人的世界观,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13.(2019·齐齐哈尔市月考)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规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表(部分)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级花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答案(1)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6分)(2)特点: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4分)实质: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4分)(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政治稳定;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等。(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皇帝常服:袍黄……天顺二年规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违例……治以重罪”和表格内容概括。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历史传承等角度概括。14.(2019·沈阳市高三教学质监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人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史料一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史料二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史料三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史料四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史料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史料六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性”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史料七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年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史料八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组合:史料一、史料四(2分)看法: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在古代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4分,组合与看法合在一起为6分,要求明确、合理)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但由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以及儒家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传统工艺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1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示例二)组合:史料四、史料六(2分)看法:中国传统工艺的辉煌源自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体现了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4分)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四大发明、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作为社会底层的中国古代工匠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对传统工艺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为国家和民族增强了实力和声望,如四大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这些辉煌的传统工艺,渗透着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14分)(示例三)组合:史料一、史料六、史料七(2分)看法:对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4分)说明:中国的传统工艺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古代的社会环境使然,传统工艺不受重视,仅有两部专著,很多工艺缺失,所以,当下对于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极为重要,2016年出版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做了初步的尝试。(14分)(示例四)组合:史料二、史料六(2分)看法:中国传统工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呈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它必将受到重视与善待。(4分)说明略。(14分)(示例五)组合:史料三、史料五、史料八(2分)看法: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我国与西方国家一样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4分)说明略。(14分)(示例六)组合:史料三、史料七、史料八(2分)看法:我国加大力度保护与传承传统工艺,承续国家文化命脉、保持民族精神。(4分)说明略。(14分)解析首先选取同类史料,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看法,最后进行说明,说明时要围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多方面或系统性地进行说明。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线索1中央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清朝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趋势: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线索2地方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续表时期历程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线索3选官制度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世官制→血缘(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战eq\o(国,\s\do4(,、))秦朝和汉初军功爵制→军功(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察举制→德行、才能(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eq\o(隋,\s\do4(,、))eq\o(唐,\s\do4(,、))eq\o(宋,\s\do4(,、))eq\o(元,\s\do4(,、))eq\o(明,\s\do4(,、))清科举制→考试成绩(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趋势:世袭走向考试,渐趋公平,后期僵化)线索4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1)机构设置:秦—御史大夫、监御史;汉—御史大夫、刺史;唐—御史台;宋—御史台、通判;元—御史台、行御史台;明、清—都察院。(2)历史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②当监察官员地位较低,并代表中央巡查地方时,能较好地履行监察职能;而当监察官员演变为地方行政官员后,必然会失去其监察作用。线索1农业时期历程原始社会(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宋元(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明清(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1)主观: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和资金储备能力,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2)客观: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线索2手工业时期历程从先秦到秦汉(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影响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线索3商业时期历程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是“商人”的来历;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续表时期历程隋唐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草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市”打破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明清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六大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线索1儒家思想的演变时期历程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西汉(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续表时期历程宋明(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之际(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传统儒学思想的辩证认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具有和谐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③崇尚道德。④强调力行。(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的思想。线索2科技成就时期历程从先秦到秦汉(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2)唐代造纸术西传;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明清(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