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时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可知,此时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反映的民族意识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故排除;“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并不是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2.(2019·辽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答案A解析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仍难平民愤”说明对于秋瑾事件,官府并没有按照法律去办事,民众愤怒难平,体现出当时国人民权意识的逐渐觉醒,故A项正确。晚清政府并不重视民众的舆论,故B项错误;张曾扬按照革命党罪名逮捕秋瑾,并不是徇私枉法,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民众的态度,并没有说明西方国家对待此事的态度,故D项错误。3.(2019·浙江杭州高二期末)政治口号是政党、阶级等为实现政治目标提出的带纲领性、鼓动性的政治旗帜。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旨在()A.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突出清朝政权已土崩瓦解C.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D.强调中华民族的一致对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党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五族平等”主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此时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一致对外,排除D项。4.(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许多人把革命派视为洪水猛兽,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这表明()A.同盟会的影响与日俱增B.武装起义得到全民支持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清政府统治如大厦将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对革命派逐渐认可,反映出清政府越来越不得人心,故D项正确。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排除A项;B项“全民支持”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5.(2019·天津武清区月考)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D.具有明显的妥协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均属于旧势力,这些人进入革命队伍掌握大权,说明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故选D项。辛亥革命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辛亥革命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故C项错误。6.(2019·安徽合肥调研)以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规定。该规定()总统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 B.实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C.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体现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根据“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规定体现出分权与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总统、副总统的选举,不能就此说明照搬美国政治体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但是“实现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项错误。7.(2019·齐鲁名校联考)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南方张謇(jiǎn)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C.列强支持清政府 D.国家面临着分裂答案B解析材料分析了南方和北方对于辛亥革命的局势都感到不安,急需一个人物进行稳定局面,显然这里只有袁世凯可以稳定当前局面,这也反映出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对局势感到不安,不能说明资产阶级软弱性,故A项错误;此时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列强已转而支持袁世凯,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2019·江淮十校联考)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B.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可知,《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清王朝灭亡,宣告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B项正确。《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帝制结束,而不是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排除A项;1912年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皇帝任命,排除C项;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要早于溥仪退位,排除D项。9.(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即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注重平等和法制意识方面的教育,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教育发生根本变化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问题,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的结论,故D项错误。10.(2019·广西钦州高二期末)1913年民国政府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党名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数所属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材料说明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B.国民党完全主导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C.旧官僚、立宪派入选国会,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失败D.宋教仁的议会斗争,政党政治的目标实现了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民国初年众多不同派别人士参加国会,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国民党只是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并不能说明国民党完全主导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故B项错误;表格体现的时间是1913年,此时辛亥革命果实已经被袁世凯窃取,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并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11.(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瞿秋白认为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败落瓦解之表象”,而“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画符的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要到《新青年》“反对孔教反对文言,反对一切宗法社会的思想,才为革命的中国,露出真面目”。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A.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B.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革命的中国”的到来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B解析材料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说辛亥革命仅仅是推翻了清政府,二是说明新文化运动完成了对封建文化的革命,因此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12.(2019·广东揭阳高二期末)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从推崇多党制议会政治逐渐转向追求一党独大,以党治国的党国体制。这一变化()A.是对民国初年政治现状反思的结果B.主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是孙中山革命性衰退的表现D.是国民党巩固全国统一的必然要求答案A解析多党制议会政治导致民国初年的中国政坛乱象丛生,政府更迭较快,实际权力有限,难以形成对社会的有效统治,不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因此孙中山追求党国体制,故选A项。孙中山追求党国体制时,十月革命尚未发生,排除B项;这一变化表明孙中山试图通过新的方式实现革命理想,不能反映革命性衰退,排除C项;国民党还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2)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近代化。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角度“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可知是要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根据材料一“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英勇而坚实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组织等条件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专制政体灭……清朝灭”可知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根据材料二“新内阁成……新官制成”可以得出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根据材料二“新教育兴……新礼服兴……鞠躬礼兴”可知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近代化。14.(2019·陕西洛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中国百年宪政之路》材料二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很多人明白,一个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实行共和,而且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其实难免消化不良。但是,人们不情愿看着刚确立的进化论历史观在自己身上破产,不愿意承认自己跟西方人不一样,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一个“最好的制度”。于是,只能把混乱归咎于变革的不彻底、革命的不彻底,因此也只在前进方向上做更激进的动作,革命,再革命,从制度变革走向文化和伦理革命,再则阶级革命,把中国社会翻过来,将传统的结构彻底打碎,建设一个人们谁也难弄明白的世界。——张鸣《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最好的制度”未能在中国实现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变革的认识。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失败证明“师夷长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2)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民主共和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政治上软弱妥协,没有建立起独立强大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思想启蒙严重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