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中,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橡胶B.蛋白质C.油脂D.纤维素2、科学家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X是一种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C.X和乙烷类似,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较多3、一定条件下,乙烷发生分解反应:C2H6C2H4+H2。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说明A.反应完全停止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反应物消耗完全D.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4、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新制农药元素 B.制催化剂元素C.制半导体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元素5、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2+产生B.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C.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A.H2和D2互为同素异形体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乙醇的同分异构体是HO-CH2CH2-OHD.和是同一种物质7、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B.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C.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H+、Cl-,所以氯化氢是离子晶体D.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8、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醇分子的结构式: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过氧化氢分子的电子式: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SO4=Na2++SO42-10、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水乙醇作医疗消毒剂B.甲醛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聚氯乙烯用作食品保鲜膜D.油脂用于制造肥皂11、溶质分子(或离子)受水分子作用向水中扩散是______热量的______变化。A.吸收,化学 B.放出,物理C.吸收,物理 D.放出,化学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H4+13、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A.乙烯与水反应(乙醇)B.乙烯与氯气反应(二氯乙烷)C.液溴与苯用溴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溴苯)D.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14、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白菜 B.甘蔗 C.豆腐 D.牛油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NH4Br的电子式:B.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B.Mg2+的结构示意图:C.硫化钠的电子式: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17、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CaCO3→CO2 B.Fe2+→Fe3+ C.H+→H2 D.SO42-→BaSO4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均为纯净物 B.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C.糖类物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D.油脂、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19、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A的金属性强于BB.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D.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20、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B.氟化钠的电子式C.酸性

HClO

>

H2SO4D.碳-12原子126C21、汽车尾气转化反应之一是2CO+2NON2+2C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CO是氧化剂 B.NO被氧化C.CO得到电子 D.NO发生还原反应22、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B.“纳米车”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D.C60与12C是同位素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表中列出的7种元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④⑤⑥⑦(1)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其多种核素中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核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2)画出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在④⑤⑦三种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3)元素①与②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元素①与③组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由元素②的单质置换出元素⑥的单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该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族周期IAIIAIIIAIVAVAVIAVIIA02①②③3④⑤⑥⑦⑧⑨⑩4⑪⑫⑬回答下列问题:(1)⑦是_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下同)(2)⑧⑨⑪⑫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⑤和⑨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5)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很多,其中C2H6可用于形成燃料电池,若用NaOH作电解质溶液,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6)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CH4(g)+CO2(g)2CO(g)+2H2(g)。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化学键C-HC=OH-HCO(CO)键能/kJ·mol−14137454361075则该反应产生2molH2(g)时_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为____________kJ。25、(1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泡沫塑料板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上下搅动(3)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亚硫酸钠在印染、造纸等众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小组用Na2CO3溶液吸收SO2制备Na2SO3。其实验流程如下:查阅资料可知,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右图是所示。(1)下图中的线表示的组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2)实验时,“反应Ⅱ”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国家标准规定产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97.0%为优等品,≥93.0%为一等品。为了确定实验所得产品的等级,研究小组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测定。①方法Ⅰ:称取2.570g产品,用蒸馏水溶解,加入足量的双氧水使Na2SO3完全氧化生成Na2SO4,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质量为4.660g。请通过计算确定产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②方法Ⅱ:称取1.326g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该溶液,滴加0.1250mol·L-1I2溶液,恰好使Na2SO3完全氧化生成Na2SO4时,消耗I2溶液20.00mL。请通过计算确定产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③试判断Na2SO3产品的等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27、(12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淡化及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I中,粗盐中含有Ca1+、Mg1+、SO41-等杂质离子,精制时常用的试剂有:①稀盐酸;②氯化钡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请写出加入Na1CO3溶液后相关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1)步骤Ⅱ中已获得Br1,步骤Ⅲ中又将Br1还原为Br-,其目的是_________。步骤Ⅱ用SO1水溶液吸收Br1,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3)为了从工业Br1中提纯溴,除去产物中残留的少量Cl1.可向其中加入_________溶液。(4)步骤Ⅳ由Mg(OH)1得到单质Mg,以下方法最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B.C.D.28、(14分)短周期五种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的单质在常温下都呈气态,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C和E位于同主族。1molDAx与足量的A2C反应生成44.8L(标准状况)G气体。A、B的单质依次为G、T,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G、T,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G+T→W(未配平),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所示。物质TGW10min时,c/(mol/L)0.50.80.220min时,c/(mol/L)0.30.20.6回答下列问题:(1)A、B、C能组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2)B、C、D、E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3)J、L是由A、B、C、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常见酸式盐,J、L混合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这两种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J、L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4)B2A4−C2碱性燃料电池放电效率高。该电池放电时生成B2和A2C,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条件和产物已省略)如图所示,已知M耐高温。①X的电子式为______。②已知W与乙反应生成K和甲是某重要化工生产步骤之一,提高其反应速率的方法除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外,还有______、______。29、(10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1)CH4与Cl2光照生成CH3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2)乙烯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析】A.橡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故A不选;B.蛋白质一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C.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选;D.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不选;故选C。2、A【解析】

根据碳四价的原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5H4,在四个顶点上的碳原子之间存在碳碳双键。A.X由于含有碳碳双键,因此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正确;B.X分子中含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该烃,因此烃X是一种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B项错误;C.X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二者的性质不相似,C项错误;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是而甲烷消耗的氧气是,因此消耗的氧气甲烷较多,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A。3、B【解析】试题分析: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等于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4、C【解析】

A.制农药的元素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非金属元素氟、氯、硫、磷等通常可以用来制取农药;B.制催化剂的元素一般位于过渡元素;C.制半导体的元素一般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D.制耐高温的合金元素一般在过渡元素里寻找。故选C。【点睛】注意过渡元素不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处的元素,而是指副族和第Ⅷ族元素。5、B【解析】

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详解】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有气泡冒出,Cu不参与反应,溶液不变蓝,故A错误;B、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太阳能→电能,灯泡发光,电能→光能,故B正确;C、锌片换成铁片,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电流方向不改变,故C错误;D、柠檬汁中含有电解质,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发光,故D错误;答案选B。6、D【解析】

A.H2和D2为同种元素形成的同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由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以知道,甲烷中4个H均为相邻位置,则

的组成、结构相同,为同种物质,故B错误;C.乙醇含1个O,而HO-CH2CH2-OH中含2个O,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

和的组成、结构相同,为同种物质,故D正确;答案选D。7、A【解析】

A.原子晶体熔融时需要破坏共价键,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故A正确;B.冰融化时,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而水分子内部的O-H共价键没有发生断裂,故B错误;

C.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H+、Cl-,但氯化氢常温下为气态,属于分子晶体,故C错误;D.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分子间的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8、C【解析】

A、向苦卤中通入氯气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通入氯气是为了提取溴,A正确;B、粗盐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杂质,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到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B正确;C、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乳作为沉淀剂,C错误;D、提取溴时一般用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由于Br2具有挥发性,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溴单质,再用二氧化硫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溴化氢,达到富集的目的,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以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为载体重点考查了粗盐的提纯、海水提取溴、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试剂的选取等,题目难度中等。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据此解答即可。9、A【解析】试题分析:A.乙醇分子中含有1个甲基、1个亚甲基和1个羟基,乙醇的结构式为:,故A正确;B.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7,最外层为7个电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1个氧氧单键,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硫酸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了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10、D【解析】分析:A.无水乙醇能够是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变性速度过快;B、甲醛是有毒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C.聚氯乙烯塑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等有害物质;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详解:A.无水乙醇能够是蛋白质发生变性,但变性速度太快,容易使细菌外围形成保护膜,不能完全杀死细菌,常用75%的乙醇溶液作医疗消毒剂,故A错误;B、甲醛是有毒气体,不能做食品防腐剂,故B错误;C.聚氯乙烯塑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等有害物质,不能用作食品保鲜膜,常用聚乙烯制作食品保鲜膜,故C错误;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所以油脂可以制造肥皂,故D正确;故选D。11、C【解析】

溶质分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则需要吸收能量,溶解过程为物理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判断物质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过程为化学变化。12、C【解析】

A、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错误,不选A;B、原溶液可能是碳酸氢根离子,错误,不选B;C、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铁离子,再加入氯水,变红,说明有亚铁离子变成铁离子,则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是亚铁离子,正确,选C;D、产生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原溶液一定有铵根离子,错误,不选D。答案选C。【点睛】离子检验时要注意其他离子的干扰,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有:颜色:铜离子为蓝色、铁离子为浅黄色、亚铁离子为浅绿色,高锰酸根离子为紫色。硫酸根离子: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离子: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铝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Fe3+能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变为红色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13、D【解析】A.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可以得到纯净物,A错误;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可以得到纯净物,B错误;C.液溴与苯用溴化铁作催化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水,可以得到纯净物,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物有多种卤代烃,不能得到纯净的氯乙烷,D正确,答案选D。14、C【解析】

A项、蔬菜富含维生素,故A错误;B项、甘蔗中主要含有蔗糖属于糖类,故B错误;C项、豆腐以大豆为原料制作,主要含有植物性蛋白质,故C正确;D、牛油中主要含有油脂,故D错误;故选C。【点睛】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奶类及制品、豆类及制品。15、D【解析】

A.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B.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C.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CH3COOH表示乙酸的结构简式,C错误;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可表示为,D正确。答案选D。16、B【解析】

A、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因此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表示为,A错误;B、Mg2+的质子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0,则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表示为;B正确;C、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电子式为,C错误;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D错误。答案选B。17、C【解析】

A.CaCO3→CO2,反应过程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B.Fe2+→Fe3+,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C.H+→H2,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故C正确;D.SO42−→BaSO4,反应过程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D错误;答案选C。18、B【解析】

A选项,煤、石油均为混合物,故A错误;B选项,石油的裂化、裂解、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C选项,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双糖和多糖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D选项,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很大,它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点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是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双糖和多糖能发生水解反应。19、C【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这说明金属性是B强于A,A不正确;电子不断由B电极经外电路流向A电极,B不正确;正极导电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A的金属活动性不一定排在氢前面,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和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答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易错点是选项D。20、C【解析】A.碱性NaOH>Mg(OH)2>Al(OH)3,A正确;B.氟化钠的电子式为,B正确;C.酸性

HClO<

H2SO4,C不正确;D.碳-12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可表示为,D正确。本题选C。21、D【解析】分析:2CO+2NO═N2+2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详解:A.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O为还原剂,选项A错误;B.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被还原,选项B错误;C.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O中碳失去电子,选项C错误;D.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2、B【解析】A、因纳米车很小,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选项A错误;B、“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选项B正确;C、由不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C60是一种单质,选项C错误;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C60是单质,不是核素,选项D错误。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第2周期ⅣA族612CS2-SiO2+3CSiC+2CO【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根据元素周期表,②为C,位于第二周期IVA族,用作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核素是碳-12,其符号是612C;(2)⑦为S,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④⑤⑦分别是Na、Al、S,其离子分别是Na+、Al3+和S2-,半径大小比较①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有S2->Na+>Al3+;(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其结构式为;(4)①为H,③为O,组成个数比为2:1,即为H2O,其电子式为:;(5)②为C,⑥为Si,反应方程式为:SiO2+3CSiC+2CO。24、SiKS2->Cl->K+>Ca2+C2H6-14e-+18OH-=2CO32-+12H2O吸收120【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⑬分别是C、N、O、Na、Mg、Al、Si、S、Cl、Ar、K、Ca、Br,据此解答。【详解】(1)⑦是Si;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2)相同的电子结构,质子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⑧⑨⑪⑫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K+>Ca2+;(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故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HClO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化合物KOH,电子式为;(4)用电子式表示⑤和⑨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为;(5)C2H6用于形成碱性燃料电池,作负极反应物生成CO32-,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碳元素化合价从-3→+4,1个C2H6转移14个电子,故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C2H6-14e-+18OH-=2CO32-+12H2O;(6)按反应计量系数,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413×4+745×2-1075×2-436×2)kJ/mol=120kJ/mol,则该反应产生2molH2(g)吸收热量为120kJ。25、CDΔH1=ΔH2<ΔH3-51.8kJ·mol-1不能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解析】分析:(1)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2)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3)H+(aq)+OH-(aq)═H2O(l);△H=-57.3kJ•mol-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4)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判断;(5)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影响测定结果。详解:(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3)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反应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4)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1.2959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5)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方法、计算、误差分析,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中和热的△H<0。26、(1)线2表示的组分为NaHCO3。(2)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3)①98.05%②95.02%③产品为一等品。产品中含有的硫酸钠和碳酸钠,在方案I的测定中,硫酸钠和碳酸钠杂质使得测定值偏高。而方案II是直接测定亚硫酸钠,更可信。【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图像可知在Na2CO3溶液里通入SO2,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2NaHCO3+SO2=Na2SO3+2CO2↑,Na2SO3+SO2+H2O=2NaHSO3;据此可知线2表示的组分为NaHCO3;(2)I中得到的是NaHSO3溶液,则II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中和NaHSO3得到Na2S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3)方法I:Na2SO3+H2O2=Na2SO4+H2O,Na2SO4+BaCl2=2NaCl+BaSO4↓m(BaSO4)=4.660,n(BaSO4)=4.660g÷233g/mol=0.020mol,则经氧化后n(Na2SO4)=0.020mol,m(Na2SO4)=0.020mol×142g/mol=2.840g,根据差量法,原混合物中的Na2SO3:n(Na2SO3)=2.840g-2.570g16g/mol,m(Na2SO3)=2.840g-2.570g16g/mol×126g/mol=2.12625g,w(Na2SO3)=2.12625g2.570g×100%≈82.73%。如若不考虑杂质,则n(Na2SO3)=n(BaSO4)=0.020mol,m(Na2SO3)=0.020mol×126g/mol=2.520g,w(Na2SO3方法II:Na2SO3+I2+H2O=Na2SO4+2HIn(Na2SO3)=n(I2)=20.00mL×10-3L/mL×0.1250mol/L=0.0025mol,m(Na2SO3)=0.0025mol×126g/mol×100mL25.00mL=1.260g,w(Na2SO3)=1.260g方案I中的产品为优等品,方案II中的产品为一等品。但是方案I产品中含有的硫酸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在方案I的测定中,硫酸钠和碳酸钠杂质对测定有干扰,而方案II是直接测定亚硫酸钠,可信度和精确度都要更高一些。【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判断与计算【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难度较大。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类题成为近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型。流程题的解题思路为: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仔细分析每步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得到的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注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该题的难点是纯度计算。27、B、CCa1++CO31-==CaCO3↓Ba1++CO31-==BaCO3↓富集(或浓缩)溴元素Br1+SO1+1H1O=4H++1Br-+SO41-NaBr(或溴化钠)C【解析】分析:(1)除去粗盐中的Ca1+、Mg1+、SO41-,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要先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去除过量的钡离子;(1)海水中溴的浓度太低,要进行富集。(3)利用氯的氧化性强于溴,Cl1+1Br-=1Cl-+Br1;(4)海水中加入试剂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在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试剂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通过操作浓缩蒸发,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详解:(1)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只要将三种离子除完了,过滤就行了,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顺序为:B.②③④①或C.②④③①,故选BC。(1)步骤Ⅱ中已获得Br1,但浓度太稀,步骤Ⅲ中又将Br1还原为Br-,其目的是富集(或浓缩)溴元素。步骤Ⅱ用SO1水溶液吸收Br1,吸收率可达95%,SO1将溴还原为Br-,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1+SO1+1H1O=4H++1Br-+SO41-。(3)为了从工业Br1中提纯溴,除去产物中残留的少量Cl1.利用氯的氧化性强于溴,可向其中加入NaBr(或溴化钠)溶液,Cl1+1Br-=1Cl-+Br1。(4)海水中加入试剂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在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试剂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通过操作浓缩蒸发,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步骤Ⅳ由Mg(OH)1得到单质Mg,最合适的方法是C。A、氧化镁熔点太高,故A错误;B、MgO离子化合物,很稳定,高温也不分解,故B错误;D、电解MgCl1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