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广安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1页
2023年四川广安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2页
2023年四川广安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3页
2023年四川广安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4页
2023年四川广安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安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4页)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50分,和道德与法

治同堂,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考员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

考证号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直接用

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试题卷一并收

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列各项所示

字体,秦朝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

X忧4

甬6倾旅

f依

B.工

)

A.4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朝开创的科举取士制度()

A.使儒家学说被立为正统思想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考试题目解释一直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D.直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历史影

响是()

A.推动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B.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C.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形成D.从国外引进的作物普遍种植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

中共二大()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

的时代主题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抗日救亡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统治

6.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

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

不可能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C.中国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情支持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7.下列各项,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

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D.《权利法案》

8.1819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说:“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

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

权阶级。”这表明他深受()

A.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B.《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响

C.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影响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9.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

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

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试卷第2页,共6页

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0.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

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凡尔赛和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如果德

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由此可见,

《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

A.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B.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C.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D.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美国()

A.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B.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高国际地位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

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

联合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C.互联网在全球普及D.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4题各10分,第15题6分,

共26分)

13.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

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交通路线图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⑴在材料一、二、三中佳年7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

下中国对推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和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若

三则材料均答,以第一则材料的答案计分)

材料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

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

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

试卷第4页,共6页

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2)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

体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两大主要矛盾。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帝国主义列强……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

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

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

(1)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初,列强侵略中国采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压迫手段

,请任选两个方面作答,每个方面各举两例史事。

材料二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

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中国”这一文

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

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

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

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

象的重构》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事,指出20世纪初“中

华民族更生再造”的表现。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

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

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

明新形态。

——摘编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

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可参照答案示例答题)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史事:西部大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

论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

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实施

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

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

贫困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试卷第6页,共6页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废除六国的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A项字体为小篆,A项正确;B项字体

是行书,C项字体是楷书,行书、楷书是东汉末年才出现,排除BC项;D项是契丹文字,

契丹文字是契丹政权建立后创制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

层的流动,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使儒家学说被立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武帝时期,

与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考试题目解释一直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是在明朝,实行

八股取上,排除C项;直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题干科举取士制度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

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

最后完成,B项正确;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形成

于明朝,排除C项;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与从国外引进的作物普遍种植,这两者之间并

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A

项正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的是古田会议,排除B

项;“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排除C

项;“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排除D项。

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答案第1页,共8页

,气

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

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

搏精神,C项正确;《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张光

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

起到鼓舞作用。“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1928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1927年8月1

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可知,《义勇军进行曲》

和《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不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也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排除AB项;1949年10月I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这与《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

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根据战争形

势的发展变化和历史特点,及时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及战略、战术,为

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发动和组织以农民为主力

的各阶层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使大量侵华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共产党领

导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付出极大牺牲,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也作出了重大贡献,D

项正确;A项是中国

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题干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不一致,排除A项;B

项是两个战场的关系,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但与题意无关,排除B

项;C项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客观原因,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虽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

隶的地位,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

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己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从中可以清晰地

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

远流长,但《汉谟拉比法典》并没有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涉及

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

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但《十二铜表法》也没有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B项;《权

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

捐税。这与题干“对财产、买卖、债务答、案契第约2关页系,等共作8出页明确规定”不符,且奠定了欧洲民法

基础的是《罗马民法大全》,而不是《权利法案》,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委内瑞拉……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

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从玻利瓦尔的讲话中,我们很容易判断出他具

有分权思想、共和政体思想和自由平等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玻利瓦尔深受启蒙思想和美国

独立战争的影响,A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建立与1871年,排

除B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排除C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从20世纪20

年代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

域,结合材料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

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理论研究大量的运用

到生产中,反映出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和电气时代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项错误。故

选B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

为之一《凡尔赛和约》……'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

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1月巴黎会议召开,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

图参加会议,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德国承担了战争的责任,巴黎和

会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D

项正确;《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但题干没有涉及,

排除A项;“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与《九国公约》的签署有关,排除B项;

三国同盟成立于1882年、三国协约成立于1907年,排除C项。故选D项。

II.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

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式,C项正确;“应

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不是美国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排除A项;

答案第3页,共8页

马歇尔计划、发生在1947年,是美国企图通过援助修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排除

B项;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4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

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

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临苏联威胁和美国政治控制和经济渗透,欧洲各国为了避免沦为超级

大国的附庸,而走上了联合以自强的道路,D项正确;欧洲联合属于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

国际地位的提高,故“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90年纳米比亚

独立,被认为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互联网全球普及是20世纪90年代,

而欧洲联合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3.(1)例一: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

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

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

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到中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对推动

欧洲、亚洲等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和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二: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是中国与阿

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元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

十个,元代时则达到140个。陆路和海路交通的顺畅,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

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

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

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例三:1405M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在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郑和

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

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

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

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郑和的船队都曾到访过,所到

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

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

答案第4页,共8页

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

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

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的情况;材料二反映的是元

代中外交通的情况;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情况,从材料一、二、三中任选一则,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个时期中中外交流的内容和影响,能说明中国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

塞的状况下中国对推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和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即

可。如:

例一: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

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

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

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到中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对推动欧洲、

亚洲等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和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二: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是中国与阿

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元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

十个,元代时则达到140个。陆路和海路交通的顺畅,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

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

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

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例三: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在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郑和

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

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

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

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郑和的船队都曾到访过,所到

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

答案第5页,共8页

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

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

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主要因素:结合材料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和所学可知因素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根据所学可知因素还有工业革命,以

寻找商品销售市场。两大主要矛盾:根据材料四“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

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所学可知矛盾是资本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据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了人

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和

所学可知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14.(1)军事手段: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

几千年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占领北京后报复性的

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

政治手段: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使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破坏;1895

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更严重的损害。

经济手段:1842年8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

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给英国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

须经过双方协议,从而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规

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等,使日本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2)表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

动中,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民主”“科学''口号,批判旧的封建礼教和思想,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

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特别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

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进行示威游

行,得到了各阶层、各民族全国同胞的支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最终迫使北洋

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答案第6页,共8页

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五四运动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传播新

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

年“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详解】(1)根据所学,从军事、政治、经济压迫手段中任选两个进行回答,每一方面各两

例即可。军事手段,这是列强侵略中国最野蛮的手段,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

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均有所体现,军事侵略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的文明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政治手段,这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主要表现包括割占、瓜

分中国的领土(强行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干涉中国内政等;经济手段,列强侵华的目

的之一就是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为此列强通过勒索巨额战争赔款、进行商

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如:

军事手段: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

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占领北京后报复性的屠杀、

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