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理空间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文学地理学”就是探讨文学和人文地理空间的关系,

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如何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表达。文学进入地理,实际上

是文学进入到它生命的现场,进入了它意义的源泉。

中国早期的文献是史地纵横,文学蕴含于其间,地理学是属于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

中国文学的起源是《诗经》《楚辞》。《诗经》分为十五国风、大小雅和颂,就是由黄河流

域的地方民俗通向士人阶层,通向朝廷政教,一直通向宗庙祭祀,它是以地理为基础的。作

为另外一个源头的《楚辞》,崛起在长江流域,成为相对独立的语言表达系统。所以中国文

学一开始就和地理空间结下不解之缘,出现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两个不同的诗性智慧的系

统。

文学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四大领域、即区、文、群、动四个字。区、即区域。早

期部落间的兼并、联合和凝聚。留下屈指可数的一些邦国,这就沉积下文学的区域类型,如

秦、楚、齐、鲁、吴、越等。文.即文化。它以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渗透到人间的各种现象

和生活方式里面,赋予人间现象和生活方式以意义、特色、思维,比如官方文化、民间文化、

隐士文化等。群,即族群,包括民族和家族。讲中国文学不讲少数民族就讲不清楚汉族,不

讲汉族也讲不清楚少数民族,因为我们的DNA都混在一起,民族问题是文学地理学必须认

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家族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王安石变法遭到司马光反对,南北家族问题

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司马光等来自北方家族,安土重迁,文化上素以稳重见称,而王安石等

来自南方家族,带有更多的开拓性和冒险性。很多问题需要深入到家族脉络中才能看得更清

楚。动,即空间流动。无论是区域类型、文化层分、族群组合,只要它一流动,就产生新的

生命形态,出现文化、文学之间新的选择和融合。空间的流动可以使流动的主体眼前展开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区域,有了两个世界的对比,可以接纳、选择和批判的东西就多了,就

能开拓出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深度。

地理是文学的土壤,是文学的生命依托,文学地理学就是寻找文学的土壤和生命的依托,

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视野变得开阔,研究方法变得深入。

(选自杨义《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有删减)

材料二: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与生命存在方式,毫无疑问会受到地理环境的

影响。所谓地理环境,就是人类活动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

环境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文学地理学认为,文学有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

第二空间,是指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建构的、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基础,

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第三空间,是文学读者根据文学家

所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感受而再创造的文学审美空间。地理环

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著名的文学地理空

间,例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吴承恩笔下的花果山、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等,都是以文

学家所熟悉的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依托、为原型,再融合文学家的主观想

象、联想与创造,从而形成的既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或地方感,又有某种普遍的人生意义的文

学地理空间。如果没有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为原型,文学家是很难在作品中

凭空虚构一个全新的文学地理空间的.历史地理学者张伟然指出:“中古时期的小说对人物、

时代往往虚构,而对空间场景却大多采取真实的态度,以至于史家经常引用小说作为空间史

料,这应该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特点。”(《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文学家

在作品中所创造的这个文学地理空间,是他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展开冲突、抒发情感与思

想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文学读者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发挥想象、实现审美再创造的一个

重要凭借。

地理环境也深刻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拥有大量的诸如博大、壮

美、雄浑、委婉、灵动、峭拔、平易、秀美一类的术语,人们习惯用它们来描述或形容文学

作品的风格,而这些术语最初则是用来描述或形容山、水、草原、气象以及有关动植物的。

这就表明,在自然景物和文学作品的风格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联系。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征。其形成主要受以下三个

方面的影响:一是主观方面,即文学家的自身条件,包括世界观、艺术修养、个人经历、禀

赋学识等:二是客观方面,包括描写对象(即题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具体的时代条件.具

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不同的风俗

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等;三是形式方面,如体裁、语言、艺术方法、写作技巧等。在

影响文学风格形成的上述各个方面中,文学家的气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题

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无疑是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文学家如冰心先生所言。“生在

气候适宜、山川秀美或是雄壮的地方”,他的气质就会受到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

这样的气质来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风格就会打上其所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如果其

作品又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那么其作品风格无论优美还是壮美,无论“温柔敦厚”还是

“豪壮怫恻”,其所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就会更加明显或深刻。

(选自曾大兴《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表现、途径与机制》,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地理并非新生概念,这从中国最早的文学中出现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可看出。

B.固定区域和族群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而空间流动则会使文化呈现出新的形态。

C.地理环境不仅能影响到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生命方式,也能为文学创作提供诸多题材。

D.张伟然认为史家引用小说内容作空间史料,是因为中古小说的空间场景都是真实存

在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用楚国声韵、地名等展开富有神话色彩的想象,体现了楚地的区域文化特

点。

B.空间流动带来的文化融合,不是两个世界的简单相加,而是接纳、选择和批判后的

进阶。

C.“大漠孤烟直”壮美雄浑的边塞诗风,与塞外辽阔粗犷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D.影响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地理环境则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

3.下列关于“文学三个空间”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为杨万里《插秧歌》的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如“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

湿到胛”的描写。

B.桃花源在现实中不存在原型,却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第二空间的魅

力。

C.有评论者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界定为青春王国,这是读者对文学的再认识和再

创造。

D.文学第一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三空间属于人的主观创造,三个空间呈并列关

系。

4.两则材料都围绕“文学地理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二,以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未庄等为例,谈谈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

响。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躺下

海明威

那天夜间,我们躺在房中的地板上,我听着蚕在吃桑叶。蚕吃着一层层搁板上的桑叶,

整夜你都听得见它们在吃,还有蚕粪掉在桑叶间的声音。我本人并不想入睡,因为长期以来

我一直怀着这个想法:如果我在黑暗中闭上眼,忘乎所以,我的灵魂就会出窍。自从夜间挨

了炸以来。我这样已经有好久了。

我躺着睡不着的时候自有种种消遣的方法。我会想到小时候一直去钓蹲鱼的一条小溪。

会在心里仔仔细细地想象沿河一路钓鱼的情景:凡是那些原木的下面,凡是河畔的每个转弯

处、深潭和清澈的浅滩,我都一一钓个明白,有时钓到醇鱼,有时钓不到。有时我在沼泽草

地里、草丛间、羊齿植物下找到些虫子,就用来当鱼饵。有时小溪流经一片开阔的草地,我

在干燥的草丛里逮蚱蠕来当鱼饵。有时逮到了蚱蠕,把它们扔进水里,看它们随波逐流,一

会儿在水里游,一会儿在水面上打转,待到一条蹲鱼跃起才不见影踪。

不过有几天夜间我没法钓鱼,在那几天夜间我完全清醒,便反反复复地祈祷,竭力为我

所有认识的人祈祷。如果你为他们每个人祈祷,就得花上好长时间,因为,如果你尽量回想

你所有认识的人,会一直回溯到你记忆中最早的往事一一对我来说,那是在我生活的那幢住

房。

关于那住房,我记得母亲如何经常搞大扫除,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一回父亲出门

去打猎了,她给地下室来了个彻底的大扫除,把凡是不该留在那里的东西统统烧掉。等父亲

回到家,我出去迎接他,他把猎枪递给我,瞧着火堆。“这是怎么回事?”他问。

“亲爱的,我在地下室里大扫除呢。”母亲在门廊上说,对他笑脸相迎。“把枪和袋子

拿到屋里去,尼克,给我拿张纸来。”他说。这时母亲早已进了屋。我拿了猎枪、枪太沉,

在我腿上碰碰撞撞,还拿起那两个狩猎袋,就朝屋里走。“一回拿一件,”父亲说,“别想

一口气就拿得那么多。”我放下狩猎袋,把猎枪拿进屋,从父亲诊所里那堆报纸上拿了一份。

想起这件事,只想起这两个人,所以我要为他们俩祈祷。

有几天夜间我就尽量回想世上所有走兽的名称,然后回想飞禽的名称,然后是鱼类,然

后是国家和城市,然后是各种各样的食品以及我所记得的芝加哥的街……而在这一夜,我听

着蚕在吃桑叶。在夜间,蚕吃桑叶你能听得一清二楚,我就睁着眼睛躺着,听蚕吃桑叶。屋

里另外还有一个人,他也醒着。

“你睡不着吗,中尉先生?”他问。

“是啊。”

“我也睡不着。”

“怎么回事啊?”

“我不知道。我唾不着。”

“你身体舒服吗?”

“当然。我感觉蛮好。就是睡不着。”

“想要聊一会儿吗?"我问。

“好哇。”

“跟我谈谈芝加哥的事吧。"我说。

“啊呀,”他说,“我都跟你谈过一回了。”

“跟我谈谈你结婚的经过吧。”

“这事我跟你谈过了。”

“星期一你收到的信是一一是你妻子的吗?”

“当然。她一直给我写信。她那地方可赚大钱呢。”

“那你回去倒有个好去处了。”

“当然。她经营得不错。她在赚大钱呢。我说,中尉先生,真有什么心事让你睡不着吗?

我从没见你睡着过。自从我跟了你以来,你夜里就没睡过。”

“我不知道,约翰,”我说,“今年开春以来,我的健康状况就一直不妙,一到夜里就

让我心烦。”

“就跟我一样,”他说,“我本来就不该卷入这场战争。我神经太紧张了。”“也许会

好转的。”

“等仗打完了,我们回到美国,你打算干什么?”

“我要在报馆里找份工作。”

“在芝加哥?"

“没准。你的孩子怎么样?”

“孩子们都很好。有个女孩儿现在念四年级了。不瞒你说,中尉先生,要是我没孩子现

在也不会当你的勤务兵了。他们就会把我一直留在前线了。”

“很高兴你有孩子。”

“你应当结婚,中尉先生。结了婚就不会犯愁了。”

“我不知道。”

“你应当结婚。干吗不挑个有很多钱的意大利好姑娘呢?”

“我会考虑的。”

“不要考虑了,中尉先生。”

“行啊。”

“男人应当结婚。你决不会后悔的。人人都应当结婚。”

“行啊,”我说,“我们想办法睡一会儿吧。”

“行啊,中尉先生。可你别忘了我说的话。”

“我不会忘记的,”我说,“现在我们睡一会儿吧,约翰。”

“行啊,”他说,“希望你也睡一会,中尉先生。”

我听见他在稻草垫上的毯子上翻身,后来就声息全无了,我倾听他均匀地呼吸着。我有

一件新鲜事好想了,就躺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有姑娘,她们会做什么

类型的妻子。然而到头来我还是回到钓鲍鱼的事上,因为我发现我能记住所有的溪流,可是

姑娘呢.想了她们两三回以后就印象模糊了,脑子里记不起来了,终于都变得模糊,都变成

差不多一个样了,我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接着他打起呼噌来了。我听他打了好一阵

子呼噜才不再听下去,便一心听蚕吃桑叶了。它们不停地吃着,蚕粪掉在桑叶间。

(有删减)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战争间歇的夜晚,“我”睁着眼睛躺着,屋里的约翰和“我”一样不能入睡,可

见他对战争也充满焦虑。

B.文中写“我”儿时寻找鱼饵和钓蹲鱼的相关内容与现实惨烈的战争形成对比,表现

了“我”对战争的厌恶。

C.“我”为“我”认识的所有人祈祷,以及“我”对约翰的安慰,体现出“我”是一

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D.约翰劝说“我”结婚,“我”也“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有姑娘”,可以看出两人对

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我”既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事件的亲历者,第一人称的叙述给故事增加了

真实感。

B.故事围绕着“我”的心理活动和“我”与约翰的对话展开,正面表现了战争给人带

来的痛苦。

C.这篇小说使用大量对话,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

离。

D.文中关于“我”的辗转难眠、浮想联翩的心理描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

理论。

8.文中多次出现了“蚕在吃桑叶”的相关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战争,是海明威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枪林弹雨、血流

成河的宏大战争场面,但是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凝重的战争气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

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天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

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

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

与忧俱生。寿者悟悟,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

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节选自《庄子•至乐》)

【乙】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橡之居;背湖山

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

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

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

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

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

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渝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

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秫(shu):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渝(yu©):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C.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D.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天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

B.登,指庄稼成熟、丰收,与成语“五谷丰登”中的“登”字意思相同。

C.“遗”指遗留。遗烈,即人死后留下的孤儿,和今天的“烈士遗孤”意思相近。

D.子由,苏辙的字。古人的名一般供长辈称呼,字一般供平辈和晚辈相称。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

色、音声”为乐,庄子却完全否定这种世俗之乐。

B.【甲】文中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忧,即使是长寿的人,也衰老得糊里

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也是一种苦恼。

C.【乙】文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即使

在艰苦境况下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快乐。

D.【乙】文作者在超然台上凭吊古代伟人的同时,也在他“无所往而不乐”的心境中,

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无奈和怨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2)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4.【乙】文中,苏轼有哪些具体的做法能够体现出【甲】文中庄子的观点?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注】•留贾耘老

毛滂

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不管花开,月白风清始肯来。

既来且住,风月闲寻秋好处。收取凄清,暖日阑干助梦吟。

【注释】此词写于词人任武康县令之时,是一首挽留朋友贾耘老的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曾教风月”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让清风明月催促好友在春天到武康游玩。

B.“不管花开”两句表现出与热闹的春季相比,贾耘老更喜欢“月白风清”的秋天。

C.下片“既来且住”紧承“始肯来”三字,直接道出词人希望好友多住些时日之意。

D.本词的突出之处是用语清新自然毫无藻饰,情从肺腑流出,富有清醇真挚之美。

16.评论家说“用线贵藏”,“线”即线索。这首词的情感线索暗藏通篇,请结合词句

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针对子贡提出“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孔

子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其‘恕‘

乎!,。”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体现出人世变化、江月

永恒的哲理。

(3)素有“语文小王子”之称的小强因为作文偏题,半期考试很不理想,好朋友小刚

给他发了一条信息:“你不要失去信心,我相信你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施展的,古诗云

','。加油!”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航天备受世界关注。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

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托举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万众瞩目中飞向太空。

神舟十六号乘组有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

其中景海鹏是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则是“首秀”,正说明了我

国航天事业不是后继乏人,而是①。新人才的涌现,为航天事业不断注入新动能。

载人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发射只在一瞬,背后则是规模宏

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1992年开始研制,它经过几代人持续攻

关,自主创新,以100%的成功率圆满完成了所有载人航天任务,以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打

造出中国航天的亮丽名片。我国②逐梦太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

独立自主的过程。

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显示出中华儿女不畏技术封锁、自强自立的民族气节,凝聚着

中国科学家协同攻关的智慧力量,蕴藏着中国航天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密码,丰富了中国航天

精神的内涵。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人体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对抗衰老,比

如科学饮食。用吃进去的食物来改变体内的营养状况,然后通过外在表现出来,才是最好的。

所以,①,朋友们应从现在开始注重合理营养,有意识地摄入一些具有抗氧化、

抗衰老的食物,②。新鲜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

胡萝卜素是抗衰老的明星营养素,能保持人体组织或器官外层组织的健康;而维生素C和维

生素E可延缓细胞因氧化所产生的老化。此外,水果普遍包含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胃肠蠕动

和代谢废物排出,防便秘。因此,适当吃水果对于保持机体健康、防衰老是有好处的。

不过大家要注意,吃水果,③。由于网络上流传各种吃水果减肥、美容等

说法,一些朋友深信不疑,常常大量、超量吃水果,甚至用水果代餐吃。殊不知,这样就进

入了另一个误区,因为水果吃得太多,会让人老得更快.

诚然,不吃水果,对人体是一大损失,但是“唯水果论”,甚至把水果当饭吃,同样会

带来麻烦。

20.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戍边战士说。

B.“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老师说。

C.“这次比赛我们一定会战胜你们!”一班同学对二班同学说。

D.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②③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将表述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外卖小哥彭清林送外卖路过西兴大桥时,遇见一名女子跳江轻生。由于大桥距离水面

14米左右,他也有所犹豫,但深呼吸了几次还是跳了下去。他先将女子拖到桥墩处,与随

后赶来的民警一起将该女子救起。他跳桥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褒奖纷至沓来。“我只是做

了一件小事。”“我真不是英雄,我就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他反复回应着这几句话。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2.D3.C4.材料一围绕“文学地理学”的概念、历史渊源以及研究内容,

从宏观上予以论述;材料二则侧重论述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具体表现,一是对文学内容(空

间)的影响,二是对文学作品风格的影响。5.示例:①地理是文学的土壤,为文学家

提供了创作题材(文学空间)。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未庄取材于作者自小生活的环境,有明

显的地理空间印记。鲁迅小说中的环境透露出江浙特色,如未庄孩子们的划船、鲁镇人们的

“祝福”礼等。②地理环境影响作家的气质或文学风格。鲁迅小说中的鲁镇和未庄都是受封

建思想束缚的地方,受自身世界观、学识等影响,作家冷峻清晰地展现着当地人们的愚昧无

知,也揭露出导致他们如此的根源乃是僵化的思想和制度,流露出对这些麻木而不自知的百

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中古小说的空间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中古时期的小说对

人物、时代往往虚构,而对空间场景却大多采取真实的态度”,“大多采取真实的态度”,

并非全都真实存在。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地理环境则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无中生有。材料二只说“在影响文学风

格形成的上述各个方面中,文学家的气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题材本身的特

点和性质,无疑是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并没有提到地理环境因素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城市为杨万里《插秧歌》的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错,杨万里《插秧歌》表现的是

江南农村插秧的场景。

B.“桃花源在现实中不存在原型”错;根据材料二“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著名的文学地理

空间,例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都是以文学家所熟悉的某个客观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

依托、为原型,再融合文学家的主观想象、联想与创造,从而形成的既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或

地方感,又有某种普遍的人生意义的文学地理空间”可见,现实中有桃花源的客观自然和人

文地理空间原型。

D.“三个空间呈并列关系”错,根据材料二对三个空间的阐述可见,这三个空间应该是

层层递进的,空间二依托于空间一,空间三依托于空间二而存在,不可能并列。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材料侧重点的能力。

材料一探究的是“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的关系,首段先阐述“文学地理学”是什么一

-“'文学地理学'就是探讨文学和人文地理空间的关系,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是如何以审

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表达”;第二段介绍文学地理学的历史渊源,“中国早期的

文献是史地纵横,文学蕴含于其间,地理学是属于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第三段介绍

“文学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四大领域,即区、文、群、动四个字”,是整体概括性地

论述文学地理学是什么、怎么来的、研究内容。

材料二探究的是“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表现、途径与机制”,也就是地理环境影响文学

作品,文章首段便提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与生命存在方式,毫无疑

问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段指出,“地理环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文学创作提

供了第一空间”,第三四段指出“地理环境也深刻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故材料二则侧

重论述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具体表现,一是对文学内容(空间)的影响,二是对作品风格的

影响。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的论述,地理环境影响文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题材

(空间)”,如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未庄取材于作者自小生活的环境,有明显的地理空间印记,

而未庄孩子们的划船、鲁镇人们的“祝福”礼等,体现了江浙一带的特色;

二是“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文学风格除了客观的描写对象之外,还有“主观方面,

即文学家的自身条件,包括世界观、艺术修养、个人经历、禀赋学识等”。由“我回到四叔

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

字,陈技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

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

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等可知,作家冷峻清晰地展现着当地人们的

愚昧无知,并揭露出导致他们如此的根源乃是僵化的思想和制度,可见,鲁迅小说中的鲁镇

和未庄都是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地方,受自身世界观、学识等影响。

6.D7.B8.①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②衬托了夜的寂静:③表现主人公尼

克(“我”)的孤独和战争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度紧张;④象征尼克悲观迷惘苦闷的情绪。

9.示例:①以尼克(“我”)的失眠来烘托战争的激烈、沉重:②以尼克寄情于少年时代

的美好回忆和对温馨的家庭生活的怀念来反衬战争的动荡不安;③以尼克对婚姻的犹豫逃避,

对战后生活缺少期待,反映战争带给人沉重的精神伤害。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可以看出两人对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可是姑娘呢……我

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可知,“我”并不如约翰那样向往婚姻。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B.“正面表现”说法有误,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我”的失眠表

现了战争引起“我”的精神紧张,所以是侧面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从三处出现的有关“蚕在吃桑叶”的位置,一处在文章开头,引出全文内容,一处在

文章中间部分,引出“我”与勤务兵的对话,一处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可知这些描写贯

穿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

②“蚕吃着一层层搁板上的桑叶,整夜你都听得见它们在吃,还有蚕粪掉在桑叶间的声

音”本身就是很细微的声音。除非环境特别安静,否则也听不到这些声音。所以,这也衬托

了夜的寂静。

③结合第一段“我本人并不想入睡……自从夜间挨了炸以来,我这样已经有好久了”等

可知,“我”无法入睡,听到“蚕在吃桑叶”的声音,本质上是因为战争导致了“我”的精

神极度紧张。由此可知,这表现主人公尼克的孤独和战争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度紧张。

④勤务兵劝“我”说“男人应当结婚。你决不会后悔的。人人都应当结婚"''可你别忘

了我说的话",可“我”却“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又回到听“蚕在吃桑叶”的声

音,说明“我”仍然睡不着,仍然烦躁,可知这象征着尼克悲观、迷惘、苦闷的情绪。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开头“我”无法入睡,以及最后“接着他打起呼噌来了。我听他打了好一阵子呼噌

才不再听下去,便一心听蚕吃桑叶了”,可看出从文章开头到结尾,“我”一直处于失眠状

态,可知文章以尼克的失眠来烘托战争的激烈沉重。

文章前半段,“我”因为失眠而不断回想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在回想中有“凡是那些原

木的下面,凡是河畔的每个转弯处、深潭和清澈的浅滩,我都一一钓个明白,有时钓到蹲鱼,

有时钓不到”“我记得母亲如何经常搞大扫除,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等,这些都是在安

静和平的环境中才能去做的事情。所以,文章以尼克寄情于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温馨的

家庭生活的怀念来反衬战争的动荡不安。

勤务兵劝“我”说“男人应当结婚。你决不会后悔的。人人都应当结婚”,“我”对此

的态度一开始是“我有一件新鲜事好想了,就躺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

有姑娘,她们会做什么类型的妻子”。后来则“可是姑娘呢,想了她们两三回以后就印象模

糊了,脑子里记不起来了,终于都变得模糊,都变成差不多一个样了,我索性几乎统统不去

想她们了”。可见“我”对婚姻的态度仍然是犹豫逃避的,这说明“我”对战后生活缺少期

待,充分反映战争带给人沉重的精神伤害。

10.Bll.C12.A13.(1)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能保全权

位和厚禄,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

(2)来说明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14.乙文中,

作者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这正体现了甲文中庄子认为的超脱世

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

也一天天变黑了.

“而”是连词,“貌”是下句主语,“而”前断开,排除CD;

“貌”“发”是两个句子的主语,从面貌和头发两个方面写自己的变化,中间应在“发”

前断开;“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停顿,“者”后断开,排除A。

故选B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词语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农业连年歉收。/年成好,粮食丰收。

C.错误。“遗烈”在文中表示(英雄死后)留下的伟业,和今天的“烈士遗孤”意思不

同。句意: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

D.正确。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完全否定这种世俗之乐”错,由“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

不乐邪?”可知,不是完全否定这种世俗之乐,而是对这种浅薄的世俗之乐到底是不是真的

“乐”存疑。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贵者”,高贵的人;“为形”,对待身体:“疏”,忽略。

(2)“见”,看出,引申为“说明”;“无所往”,到哪里,到任何地方;“盖”,

大概。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橡之居;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

放意肆志焉”可知,乙文中作者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这正体现

了甲文中庄子认为的超脱世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参考译文:

【甲】

天下有极致的快乐还是没有呢?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

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

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

里不能品味到美味佳肴、外形不能穿着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

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做法实在是

太愚蠢啊!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劳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

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能保全权位和厚禄,那样对待

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

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如今世俗所从事

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还是果真不是快乐呢?

【乙】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

壁雕绘得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

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农业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

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

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

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

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

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

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庐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

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

向北俯视滩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

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

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

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

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为“超然”,来说明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我的心能超乎事

物之外啊!

15.B16.词的线索是词人对待好友的真挚之情。上片,“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

表现了词人对好友热情的邀约。“始肯来”三字在嗔怪中蕴含着词人对好友热情的期盼。下

片,“既来且住”表达词人对好友热烈的挽留之意。“收取凄清,暖日阑干助梦吟”是词人

诚挚的劝慰:收束凄苦之情,在温暖的秋日倚着栏杆继续在梦中吟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与热闹的春季相比,贾耘老更喜欢‘月白风清'的秋天”错。词中的意思是“贾耘

老没有在春意闹的季节赴约,而是在‘月白风清’的秋天才来到武康”,只是点明了贾耘老

到武康的季节,没有介绍贾耘老对季节的喜好之意。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的线索是词人热情对待好友的真挚之情。表面是词作者在嗔怪、劝留、开导,暗中包

含贾耘老的解释、告困、婉拒。好像一问一答,两个好朋友相逢后在一起促膝谈心。词里洋

溢着词人对朋友的真挚深情。

词的上片点明词人有约在身,请好友于花事闹的春天到武康优游。“曾教风月,催促花

边烟棹发”是表达词人对好友热情地邀约。“始肯来”三字有对好友的嗔怪之意,在嗔怪中

含着对好友期盼的热情。

下片,“既来且住”表达词人对好友热烈地挽留之意。“既来且住”接“始肯来”三字,

以直抒胸臆之法,诚挚地招呼好友,要他多住些时日。“收取凄清,暖日阑干助梦吟”是词

人诚挚的劝慰,劝他收束凄苦之情,在温暖的秋日倚栏杆,继续在梦中作诗。结句是这首词

的突出之处是用语清新自然无藻饰,情从肺腑流出,富有一种清醇蕴藉之美。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

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施、已、材、济、沧.

18.人才辈出(人才济济)披荆斩棘(一往无前)19.①句式整齐,富有节

奏感,朗朗上口。②“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用语形象生动,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是

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协同攻关团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千人”“万人”数量词的使用,

表现了载人航天事业具有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特点。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强调我国航天事业的人才多,可用“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辈出”,

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②语境强调我国逐梦太空的过程不惧艰难,可用“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披荆斩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