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全南县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江西省全南县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江西省全南县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江西省全南县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江西省全南县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西省全南县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B=5,AC=6,则BD的长是()A.8 B.7 C.4 D.32.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则DG的长为()A.2 B.C. D.1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则的长度为()A. B. C. D.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5 B.6 C.7 D.85.如图,在△ABC中,∠B=45°,∠ACB=60°,AB=16,AD⊥BC,垂足为D,∠ACB的平分线交AD于点E,则AE的长为()A. B.4 C. D.66.已知n是自然数,是整数,则n最小为()A.0 B.2 C.4 D.407.在一次科技作品制作比赛中,某小组8件作品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7、10、9、8、7、9、9、8,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众数是9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 D.方差是78.一组数据3、7、2、5、8的中位数是().A.2B.5C.7D.89.在ABCD中,∠A:∠B:∠C:∠D的度数比值可能是()A.1:2:3:4 B.1:2:2:1 C.1:1:2:2 D.2:1:2:110.如图,已知△ABC和△PBD都是正方形网格上的格点三角形(顶点为网格线的交点),要使ΔABC∽ΔPBD,则点P的位置应落在A.点上 B.点上 C.点上 D.点上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某中学组织初二学生开展篮球比赛,以班为单位单循环形式(每两班之间赛一场),现计划安排15场比赛,则共有多少个班级参赛?设有x个班级参赛,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12.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1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若正数a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m=0的一个根,﹣a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m=0的一个根,则a的值是______.15.因式分解:___________.16.如图,矩形ABCD中,AB=4,BC=8,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连接CE,则△DCE的面积为___.17.在菱形中,,其周长为,则菱形的面积为__.18.计算:=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蒙蒙和贝贝都住在M小区,在同一所学校读书.某天早上,蒙蒙7:30从M小区站乘坐校车去学校,途中停靠了两个站点才到达学校站点,且每个站点停留2分钟,校车在每个站点之间行驶速度相同;当天早上,贝贝7:38从M小区站乘坐出租车沿相同路线出发,出租车匀速行驶,结果比蒙蒙乘坐的校车早2分钟到学校站点.他们乘坐的车辆从M小区站出发所行驶路程y(千米)与校车离开M小区站的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求图中校车从第二个站点出发时点B的坐标;(2)求蒙蒙到达学校站点时的时间;(3)求贝贝乘坐出租车出发后经过多少分钟追上蒙蒙乘坐的校车,并求此时他们距学校站点的路程.20.(6分)当今,青少年用电脑手机过多,视力水平下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某校为了解八年级1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查了1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表.解答下列问题:视力范围分组组中值频数3.95≤x<4.254.1204.25≤x<4.554.4104.55≤x<4.854.7304.85≤x<5.155.0605.15≤x<5.455.330合计150(1)分别指出参加抽测学生的视力的众数、中位数所在的范围;(2)若视力为4.85以上(含4.85)为正常,试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视力正常的人数约为多少?(3)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相应组中的权.请你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的平均视力是多少?21.(6分)在梯形中,,点在直线上,联结,过点作的垂线,交直线与点,(1)如图1,已知,:求证:;(2)已知:,①当点在线段上,求证:;②当点在射线上,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成立,简述理由.22.(8分)为了解某校九年级男生的体能情况,体育老师随机抽取部分男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并对成绩进行了统计,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跟进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测的男生人数为,图①中m的值为;(2)求本次抽测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3)若规定引体向上5次以上(含5次)为体能达标,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350名九年级男生中有多少人体能达标.23.(8分)(1)因式分解:(2)计算:24.(8分)化简.25.(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P,顶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都不包含原点O),顶点C.D都在第一象限。(1)当点A坐标为(4,0)时,求点D的坐标;(2)求证:OP平分∠AOB;(3)直接写出OP长的取值范围(不要证明).26.(10分)某地重视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各地旅游团纷沓而至,某旅游团上午6时从旅游馆出发,乘汽车到距离的旅游景点观光,该汽车离旅游馆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如图的折线表示.根据图象提供的有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该团旅游景点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该团在旅游景点观光了多少小时?(3)求该团返回到宾馆的时刻是几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解析】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B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OA=OC=3,OB=OD,AC⊥BD,在Rt△AOB中,∠AOB=90°,根据勾股定理,得:OB===4,∴BD=2OB=8,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

直接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且,再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G以及DG的长.【详解】连接DE∵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且,∵EF⊥AC于点F∴,∴故根据勾股定理得∵G为EF的中点∴∴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线段长问题,掌握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

根据题意,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在中,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A【解析】试题分析:构造等腰三角形,①分别以A,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圆;②作AB的中垂线.如图,一共有5个C点,注意,与B重合及与AB共线的点要排除.故答案选A.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5、C【解析】

在Rt△ABD中,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求解可求出AD和BD的长度,在Rt△ADC中;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可列方程解出CD,同理可得DE的长度,再利用AE=AD−DE即可求出AE的长度.【详解】解:∵AD⊥BC,∴∠ADB=∠ADC=90°,即△ABD、△ADC和△CDE为直角三角形,在Rt△ABD中,∵∠ADB=90°,AB=16,∠B=45°,∴∠B=∠BAD=45°,则AD=BD,设AD=BD=x,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即AD=BD=,在Rt△ADC中,∵∠ADC=90°,∠ACD=60°,AD=,∴∠CAD=30°,则,设CD=x,则AC=2x,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即CD,∵CE平分∠ACD,∴∠ECD=30°,在Rt△CDE中,同理得:DE,∴AE=AD﹣DE=﹣=,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

求出n的范围,再根据是整数得出(211-n)是完全平方数,然后求满足条件的最小自然数是n.【详解】解:∵n是自然数,是整数,且211-n≥1.

∴(211-n)是完全平方数,且n≤211.

∴(211-n)最大平方数是196,即n=3.

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乘除法法则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解题关键是分解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和一个代数式的积的形式.7、A【解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详解】解:8件作品的成绩(单位: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7、8、8、9、9、9、10,9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故众数为9,中位数为(8+9)÷2=8.5,平均数=(7×2+8×2+9×3+10)÷8=8.375,方差S2=[2×(7-8.375)2+2×(8-8.375)2+3×(9-8.375)2+(10-8.375)2]=0.1.所以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方差的求法.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8、B【解析】分析:先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找出中间的数即可.详解:从小到大排列:2,3,5,7,8,∴中位数是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据有奇数个,那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据有偶数个,那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9、D【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判定即可【详解】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可知D正确.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这一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

由图可知∠BPD一定是钝角,若要△ABC∽△PBD,则PB、PD与AB、AC的比值必须相等,可据此进行判断.【详解】解:由图知:∠BAC是钝角,又△ABC∽△PBD,则∠BPD一定是钝角,∠BPD=∠BAC,又BA=1,AC=1,∴BA:AC=1:,∴BP:PD=1:或BP:PD=:1,只有P1符合这样的要求,故P点应该在P1.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书写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要对应.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解析】

设共有x个班级参赛,根据每一个球队和其他球队都打(x﹣1)场球,但每两个球队间只有一场比赛,可得总场次=×球队数×(球队数-1),据此列方程即可.【详解】有x个班级参赛,根据题意,得=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x≥1.【解析】

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1≥0且x≠0,解得x≥1且x≠0,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3、m≤3且m≠2【解析】试题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4-4(m-2)≥0且m-2≠0解得:m≤3且m≠2.14、1【解析】试题解析:∵a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m=0的一个根,-a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m=0的一个根,∴a2-1a+m=0①,a2-1a-m=0②,①+②,得2(a2-1a)=0,∵a>0,∴a=1.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5、【解析】

直接提取公因式2,进行分解因式即可.【详解】2(a-b).故答案为:2(a-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找出公因式是解题关键.16、6【解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可得AE=CE,设CE=x,表示出ED的长度,然后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4,AD=BC=8,∵EO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设CE=x,则ED=AD−AE=8−x,在Rt△CDE中,CE=CD+ED,即x=4+(8−x),解得:x=5,即CE的长为5,DE=8−5=3,所以△DCE的面积=×3×4=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得出AE=CE.17、【解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BE的长,即可得出菱形的面积.【详解】过点作于点,菱形中,其周长为,,,菱形的面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面积以及其性质,得出AE的长是解题关键.18、4【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原式=.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6分)19、(1)(14,1);(2)7点12分;(3)8分钟追上,路程3千米;【解析】

(1)首先求出校车的速度,因为校车在每个站点之间行驶速度相同,得出点A的坐标,进而求出点B的坐标;(2)由速度和B点坐标,求出BC的表达式,得知C点纵坐标为9,则横坐标为22,即蒙蒙到学校用了22分;(3)贝贝比蒙蒙乘坐的校车早2分钟到学校站点,则贝贝到学校用了20分,即E(20,9)又F(8,0),求出EF的表达式,贝贝乘坐出租车出发后追上蒙蒙乘坐的校车,即BC和EF的交点G(16,6),即可得知贝贝乘坐出租车出发后经过8分钟追上蒙蒙乘坐的校车,此时他们距学校站点的路程是3千米.【详解】解:(1)校车的速度为3÷6=0.1(千米/分钟),点A的纵坐标的值为3+0.1×(12-8)=1.故点B的坐标(14,1).(2)由(1)中得知,B(14,1),设BC的表达式为,将B代入,得C点纵坐标为9,则横坐标为22,即蒙蒙到学校用了22分,蒙蒙出发的时间为7:30,所以蒙蒙到达学校站点时的时间为7点12分.(3)贝贝比蒙蒙乘坐的校车早2分钟到学校站点,则贝贝到学校用了20分,即E(20,9)又F(8,0),设EF表达式为,解得贝贝乘坐出租车出发后追上蒙蒙乘坐的校车,即BC和EF的交点G,解得即G(16,6)故贝贝乘坐出租车出发后经过8分钟追上蒙蒙乘坐的校车,此时他们距学校站点的路程是3千米.【点睛】(1)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校车的速度即为直线的斜率,校车在每个站点之间行驶速度相同,即可得解;(2)已知点坐标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直接代入即可得解,得出坐标要联系实际应用回答;(3)将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联合得解,再联系实际应用.20、(1)众数在4.85≤x<5.15的范围内,中位数在4.85≤x<5.15的范围内;(2)八年级视力正常的学生约有600人;(3)八年级1000名学生平均视力为4.1.【解析】

(1)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和中间的数(中间两数的平均数),据此即可判断;(2)利用总人数1000乘以对应的比例即可求解;(3)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即可.【详解】(1)众数在4.85≤x<5.15的范围内,中位数在4.85≤x<5.15的范围内;(2)依题意,八年级视力正常的学生约有人;(3)依题意,抽样调查150名学生的平均视力为,由于可以用样本估计总体,因此得到八年级1000名学生平均视力为4.1.【点睛】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表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表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1、(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

(1)过F作FM⊥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M,通过AAS证明△ABE≌△EM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AB=AD;(2)①在AB上截取AG=AE,连接EG.通过ASA证明△BGE≌△E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E=EF;②【详解】(1)如图:过F作FM⊥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M,∴∠M=90°,∵∠BEF=90°,∴∠AEB+MEF=90°,∵∠A=90°,∴∠ABE+∠AEB=90°,∴∠MEF=∠ABE,在△ABE和△EMF中,,∴△ABE≌△EMF(AAS)∴AB=ME,AE=MF,∵AM∥BC,∠C=45°,∴∠MDF=∠C=45°,∴∠DFM=45°,∴DM=FM,∴DM=AE,∴DM+ED=AE+ED,即AD=EM,∴AB=AD;(2)①证明:如图,在AB上截取AG=AE,连接EG,则∠AGE=∠AEG,∵∠A=90°,∠A+∠AGE+∠AEG=180°,∴∠AGE=45°,∴∠BGE=135°,∵AD∥BC,∴∠C+∠D=180°,又∵∠C=45°,∴∠D=135°,∴∠BGE=∠D,∵AB=AD,AG=AE,∴BG=DE,∵EF⊥BE,∴∠BEF=90°,又∵∠A+∠ABE+∠AEB=180°,∠AEB+∠BEF+∠DEF=180°,∠A=90°,∴∠ABE=∠DEF,在△BGE与△EDF中,,∴△BGE≌△EDF(ASA),∴BE=EF;②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下,如图:延长BA到点G,使BG=ED,连接EG,则△EA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GB=45°,∵ED∥BC,∠C=45°,∴∠FDE=45°,∴∠FDE=45°,∴∠EGB=∠FDE,∵∠A=90°,∴∠AEB+∠ABE=90°,∵EF⊥EB,∴∠FED+∠AEB=90°,∴∠AEB=∠FED,在△BGE与△EFD中,,∴△BGE≌△EDF(ASA),∴BE=EF.【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1)50、1;(2)平均数为5.16次,众数为5次,中位数为5次;(3)估计该校350名九年级男生中有2人体能达标.【解析】分析:(Ⅰ)根据4次的人数及其百分比可得总人数,用6次的人数除以总人数求得m即可;(Ⅱ)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Ⅲ)总人数乘以样本中5、6、7次人数之和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可得.详解:(Ⅰ)本次抽测的男生人数为10÷20%=50,m%=×100%=1%,所以m=1.故答案为50、1;(Ⅱ)平均数为=5.16次,众数为5次,中位数为=5次;(Ⅲ)×350=2.答:估计该校350名九年级男生中有2人体能达标.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23、(1)(xy-2)2;(2).【解析】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2)根据分式的减法运算法则计算.【详解】解:(1)=(xy)2-4xy+22

=(xy-2)2(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因式分解、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4、【解析】解:原式=.先将括号里面的通分后,将除法转换成乘法,约分化简.25、(1)D(7,4);(2)见解析;(3)<OP⩽5.【解析】

(1)作DM⊥x轴于点M,由A(4,0)可以得出OA=4,由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B=3,再通过证明△AOB≌△DMA就可以求出AM=OB,DM=OA,从而求出点D的坐标.(2)过P点作x轴和y轴的垂线,可通过三角形全等,证明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