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校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一学期里的多次检测中,其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相等,但两班成绩的方差不等,那么能够正确评价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的是()A.学一样B.成绩虽然一样,但方差大的班里学生学习潜力大C.虽然平均成绩一样,但方差小的班学习成绩稳定D.方差较小的班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2.长春市某服装店销售夏季T恤衫,试销期间对4种款式T恤衫的销售量统计如下表:款式ABCD销售量/件1851该店老板如果想要了解哪种款式的销售量最大,那么他应关注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3.定义:如果一个关于的分式方程的解等于,我们就说这个方程叫差解方程.比如:就是个差解方程.如果关于的分式方程是一个差解方程,那么的值是()A. B. C. D.4.若关于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个,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5.点(﹣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2,3) B.(﹣2,3) C.(﹣2,﹣3) D.(2,﹣3)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CD B.AC=BD C.AB=CD D.OA=OC7.如图,在中,于点D,且是的中点,若则的长等于()A.5 B.6 C.7 D.88.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AD=6,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若△AED的周长为16,则边AB的长为()A.6 B.8 C.10 D.129.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4 B. C. D.2810.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9-4=5 B.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墙上影子高CD=1.2m,CE=0.6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身高EF是1.6m,则楼高AB为______m.12.将直线y=ax+5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经过点A(2,1),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_____.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BC=7,将矩形AB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A′B′CD′,点E、F分别是BD、B′D′的中点,则EF的长度为________cm.14.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AF∥CD,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则∠DFA=____度.15.如图,将△ABC向右平移到△DEF位置,如果AE=8cm,BD=2cm,则△ABC移动的距离是___.16.如图,将两条宽度为3的直尺重叠在一起,使∠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17.某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1,2),则该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18.如图,以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且,当__________时..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在矩形ABCD中,E是AD延长线上一点,F、G分别为EC、AD的中点,连接BG、CG、BE、FG.(1)如图1,①求证:BG=CG;②求证:BE=2FG;(2)如图2,若ED=CD,过点C作CH⊥BE于点H,若BC=4,∠EBC=30°,则EH的长为______________.20.(6分)如图,▱ABCD中,,,垂足分别是E,求证:.21.(6分)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22.(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O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A(﹣2,0)、C(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D(m,1),根据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23.(8分)如图,在▱ABCD中,BC=2AB,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AE、BF交于点O,连接EF,OC.(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B=4,∠ABC=60°,求OC的长.24.(8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AD=3,E是AB上的一点,F是AD上的一点,连接BO和FO.(1)当点E为AB中点时,求EO的长度;(2)求线段AO的取值范围;(3)当EO⊥FO时,连接EF.求证:BE+DF>EF.25.(10分)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DE且交AG于点F.(1)求证:DE=AF;(2)若AB=4,BG=3,求AF的长;(3)如图2,连接DF、CE,判断线段DF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6.(10分)如图,△ABC中,∠B=90°,AB=3,BC=4,CD=12,AD=13,点E是AD的中点,求CE的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相等,但他们成绩的方差不等,数学的平均成绩一样,说明甲和乙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方差较小的同学,数学成绩比较稳定,选择学生参加考试时,还要选方差较小的学生.解答:解:∵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相等,但他们成绩的方差不等,数学的平均成绩一样,说明甲和乙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方差较小的同学,数学成绩比较稳定,故选C.2、B【解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既然是对4种款式T恤衫的销售量情况作调查,所以应该关注销量的最多,故值得关注的是众数.【详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应最关心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的有关知识,熟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D【解析】

求出方程的解,根据差解方程的定义写出方程的解,列出关于的方程,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方程可得:方程是差解方程,则则: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分式方程的解法,读懂题目中差解方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

首先解不等式组,利用m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根据不等式组有4个整数解即可求得m的范围.【详解】解:,解①得x<m,

解②得x≥1.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m.

∵不等式组有4个整数解,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1,4,5,2.

∴2<m≤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整数解的确定.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5、A【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即:求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横纵坐标都变成相反数.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详解】解:点(﹣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这一类题目是需要识记的基础题,记忆时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6、B【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出即可.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OA=OC,但是AC和BD不一定相等,故选B.7、D【解析】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C=2DE=10;然后在直角△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CD的长度即可.【详解】∵△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DE=5,∴DE=AC=5,∴AC=10.在直角△ACD中,∠ADC=90°,AD=6,AC=10,则根据勾股定理,得CD==8.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勾股定理求值8、C【解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BD=∠CB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DB=∠CBD,等量代换得到∠EBD=∠EDB,求得BE=DE,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BD平分∠ABC,∴∠EBD=∠CBD,∵DE∥BC,∴∠EDB=∠CBD,∴∠EBD=∠EDB,∴BE=DE,∵△AED的周长为16,∴AB+AD=16,∵AD=6,∴AB=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

首先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AC,进一步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边长,得出周长即可.【详解】解:∵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EF=,∴AC=2EF=2,∵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A=AC=,OB=BD=2,∴AB==,∴菱形ABCD的周长为4.故选C.10、B【解析】A.9-4=3-2=1,则原计算错误;B.5×3=15,正确;C.9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21.2【解析】

过点D作DN⊥AB,可得四边形CDME、ACDN是矩形,即可证明△DFM∽△DBN,从而得出BN,进而求得AB的长.【详解】解:过点D作DN⊥AB,垂足为N.交EF于M点,∴四边形CDME、ACDN是矩形,∴AN=ME=CD=1.2m,DN=AC=30m,DM=CE=0.6m,∴MF=EF-ME=1.6-1.2=0.4m,依题意知EF∥AB,∴△DFM∽△DBN,DMDN=即:0.630=0.4∴AB=BN+AN=20+1.2=21.2,答:楼高为AB为21.2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中考常见题型,要熟练掌握.12、y=-x+1.【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平移可得直线y=ax+5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y=ax+1,然后把(2,1)代入y=ax+1即可求出a的值,问题得解.【详解】解:由一次函数y=ax+5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y=ax+1,∵经过点(2,1),∴1=2a+1,解得:a=-1,∴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x+1,故答案为:y=-x+1.【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应用和图像平移规律,其中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应用是解答的关键,即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解析式成立,则点在函数图像上.13、5【解析】【分析】如图,连接AC、A′C,AA′,由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C长,由矩形的性质得出E是AC的中点,F是A′C的中点,证出EF是△ACA′的中位线,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EF=AA′,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A′=AC,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如图,连接AC、A′C,AA′,∵矩形AB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A′B′CD′,∴∠ACA′=90°,∠ABC=90°,∴AC=,AC=BD=A′C=B′D′,AC与BD互相平分,A′C与B′D′互相平分,∵点E、F分别是BD、B′D′的中点,∴E是AC的中点,F是A′C的中点,∵∠ACA′=90°,∴△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A′=AC==10,∴EF=AA′=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EF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1【解析】

首先求得正五边形内角∠C的度数,然后根据CD=CB求得∠CDB的度数,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得∠DFA的度数即可.【详解】解:∵正五边形的外角为10°÷5=72°,∴∠C=180°﹣72°=108°,∵CD=CB,∴∠CDB=1°,∵AF∥CD,∴∠DFA=∠CDB=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求得正五边形的内角.15、3cm.【解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对应点间的距离等于平移距离求出AD、BE,然后求解即可.【详解】∵将△ABC向右平移到△DEF位置,∴BE=AD,又∵AE=8cm,BD=2cm,∴AD=cm.∴△ABC移动的距离是3cm,故答案为:3c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记对应点间的距离等于平移距离是解题的关键.16、6【解析】分析:先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两张纸条的宽度相等,利用面积求出AB=BC,然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宽度是3与∠ABC=60°求出菱形的边长,然后利用菱形的面积=底×高计算即可.详解:纸条的对边平行

,

AB

CD,AD

BC

,∴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两张纸条的宽度都是

3

,∴S四边形ABCD=AB×3=BC×3

,∴AB=BC

,∴

平行四边形

ABCD

是菱形,即四边形

ABCD

是菱形.如图

,

A

AE⊥BC,

垂足为

E,

∵∠ABC=60∘

,∴∠BAE=90°−60°=30°,∴AB=2BE

,在

△ABE

,AB2=BE2+AE2

,即

AB2=AB2+32

,解得

AB=,∴S四边形ABCD=BC⋅AE=×3=.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解析】

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然后把点(1,2)代入y=kx中求出k的值即可.【详解】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把点(1,2)代入得,2=k×1,解得k=2,∴该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掌握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

先设Rt△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再分别用a、b、c表示S1、S2、S3的值,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S2的值.【详解】解:设Rt△ABC的三边分别为a、b、c,∴S1=a2=9,S2=b2,S3=c2=25,∵△ABC是直角三角形,∴a2+b2=c2,即S1+S2=S3,∴S2=S3−S1=16.故答案为: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三、解答题(共66分)19、(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解析】

(1)①由G是AD的中点得到GA=GD,再证明△CDG≌△BAG即可;②取BC的中点M,连接MF,GM,DF,在Rt△DCF中由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DF=MF,进而证明△GDF≌△MCF,得到GF=MF,再由MF是△BCE的中位线即可求解;(2)设DE=DC=AB=x,则AE=4+x,在Rt△ABE中由AB²+AE²=BE²求出x,进而求出BE的长,再在Rt△BHC中,求出CH=,进而求出BH,再用BE-BH即可求解.【详解】解:(1)①证明∵ABCD是矩形,∴∠A=∠D=90°,AB=CD又∵G是AD的中点,∴AG=DG在△BAG和△CDG中,∴△BAG≌△CDG(SAS),∴BG=CG;②证明:取BC的中点M,连接MF,GM,DF,如下图所示,∵F是直角△EDC斜边EC上的中点,∴FD=FE=FC,∴∠FDC=∠FCD,且∠GDF=∠GDC+∠FDC=90°+∠FDC,∠MCF=∠MCD+∠FCD=90°+∠FCD,∴∠GDF=∠MCF,又M、G分别是AD和BC的中点,∴MC=GD,在△GDF和△MCF中:,∴△GDF≌△MCF(SAS),∴GF=MF,又∵M、F分别BC和CE的中点,∴MF是△CBE的中位线,∴BE=2MF,故BE=2GF;(2)由题意可知,∠AEB=∠EBC=30°,设DE=DC=AB=x,则AE=AD+DE=BC+DE=4+x,由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知,BE=2AB=2x,在Rt△ABE中,由AB²+AE²=BE²可知,x²+(4+x)²=(2x)²,解得x=(负值舍去),∴BE=2x=,在Rt△BHC中,CH=BC=2,∴BH=,∴HE=BE-BH=,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熟练掌握其定理及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证明见解析.【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结合已知利用AAS易证,可得.【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和中,,≌,.【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关键点:熟记平行四边形性质.21、,证明略.【解析】

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22、(1)y=;(2)当0<x<2或x>6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解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点B的坐标为(2,3),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得k值,从而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先求得m的值,根据图象即可求解.【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BC,OA∥BC,而A(﹣2,0)、C(0,3),∴B(2,3);设所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0),把B(2,3)代入得k=2×3=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把D(m,1)代入y=得m=6,则D(6,1),∴当0<x<2或x>6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点的坐标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凡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的点都能满足解析式.解决第(2)问时,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3、(1)证明见解析;(2).【解析】

(1)首先证明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证明;(2)过点O作OG⊥BC于点G.分别在Rt△OEG,Rt△OCG中,由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BC=A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EBC,AFAD,∴BE=AF,∴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BC=2AB,∴AB=BE,∴平行四边形ABEF是菱形.(2)过点O作OG⊥BC于点G,如图所示,∵E是BC的中点,BC=2AB,∴BE=CE=AB=1.∵四边形ABEF是菱形,∠ABC=60°,∴BE=CE=AB=1,∠OBE=30°,∠BOE=90°,∴OE=2,∠OEB=60°,∴GE=1,OGGE,∴GC=GE+CE=5,∴OC2.【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2)1<AO<4;(3)见解析.【解析】

(1)O是中点,E是中点,所以OE=BC=;(2)在△ACD中利用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小于两边之和,大于两边只差;(3)延长FO交BC于G点,就可以将BE,FD,EF放在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详解】(1)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D=3,OA=OC,∵点E为AB中点,∴OE为△ABC的中位线,∴OE=BC=;(2)解:在△ABC中,∵AB﹣BC<AC<AB+BC,而OA=OC,∴5﹣3<2AO<5+3,∴1<AO<4;(3)证明:延长FO交BC于G点,连接EG,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OB=OD,BC∥AD,∴∠OBG=∠ODF,在△OBG和△ODF中,∴△OBG≌△ODF,∴BG=DF,OG=OF,∵EO⊥OF,∴EG=EF,在△BEG中,BE+BG>EG,∴BE+FD>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线的性质,以及通过构造新的全等三角形,应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性质来比较线段的关系.25、(1)证明见解析;(2);(3)DF⊥CE;证明见解析.【解析】

(1)先判断出∠AED=∠BFA=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