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

1.“这是数百年来多少旷世枭雄所梦想的目标,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大分裂,人们对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充

满了强烈的渴望。”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人物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明太祖

2.读图识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如图显示了隋朝大运河的走向,据此可知它的开通直接()

A.加速隋朝的灭亡B.促进农业的发展C.沟通了南北交通D.导致割据的形成

3.唐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奖励人口增殖、提倡节俭、疏缓刑罚等措施。这体现

了他们政治实践的共同理念是()

A.以民为本B.任用贤才C.减轻赋役D.虚心纳谏

4.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

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

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5.小史观看《大唐盛世》历史剧,发现其中史实错误的场景是()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B.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

C.唐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D.杜甫阅读《三国志通俗演义》

6.强大如斯,万国来朝的唐朝,在维系了200多年的统治后,就轰然倒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是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探究这个帝国命运的转折点应该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聪尔丹叛乱

7.如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的中心主题是()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A.政权的并立B.民族大交融C.繁荣与开放D.国家的建立

8.“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

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文成公主入藏D.郑和下西洋

9.如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图中主人公此举的目的是()

赵匡胤:“喝了这杯酒你们就退休吧。工资照发,待遇不变!”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民族交融

C.改善君臣关系

D.完善福利制度

10.“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双方不得创筑堡

垒,改移河道: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以上内容出自()

A.唐蕃会盟B.澧渊之盟C.宋夏和议D.宋金和议

II.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宋代市井生活的是()

c.《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D.《清明上河图》局部

12.在福建三明宁化县,一群被当地人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乡间,由此可判断,这些“谱

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

A.雕版印刷术B.造纸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13.“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

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材料主要强调了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

A.原因B.过程C.特点D,作用

14.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史论是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下列选项属于史论的是()

A.五代十国的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B.宋元时期的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

C.宋朝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D.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

15.元朝的统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设立行省B.设置三省六部C.设立三司D.设置驻藏大臣

16.史料类型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以下可用于研究元朝的文献史料是()

D.元宣政院印

17.2023年3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

国人自己的事。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枢密院C.北庭都元帅府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18.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主题是()

东;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明,位除丞相制度

清:设立军机处

A.君主专制B.经济发展C.思想控制D.边疆管理

19.如图是小秦同学绘制的图说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A.八股取士B.厂卫制度C.改革官制D.掣签制度

20.《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

来自海上……一且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A.率领船队扩大了对外贸易B.洞察东南沿海边疆的危机

C.践行天朝上国理念下西洋D.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21.“1644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

利地开进北京。”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元末农民起义D.李自成起义

22.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其中“第二帝国”隋唐带扩张性,与“第三

帝国”明清的“内向、非竞争性”迥然不同。下列印证了明清这一特性的是()

A.闭关锁国的实行B.自然经济的解体C.中央集权的衰落D.地方势力的膨胀

23.阅读材料时,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和关键词语“西域

都护”“伊犁将军”有关的地区是()

A.台湾B.新疆C.西藏D.蒙古

24.袁行需的《中华文明史》记载:“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

部法规”。以上史料说明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方式之一是()

A.制定法律B.册封首领C.设置机构D.军事征服

25.有人这样评论道:”在康、雍、乾三朝对一切文字著述,只要认为触犯了君权,或者有碍于自己的统治,

便被视为‘狂吠''异端''悖逆',必兴大狱,置之重典。”这表明清朝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控制思想B.巩固统治C.禁锢言论自由D.扼杀学术文化

26.据统计,清朝初年全国人口为420()多万,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增长至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

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达B.环境改善C.经济发展D.医学进步

27."既是英雄们的神话传说,又是人生的一部启示录。洋洋百回的神魔小说实际上是以五个角色的类似经

历连缀而成,都经历了因犯罪而遭受磨难,因赎罪而得以拯救的人生曲线。”这部著作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28.“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该对联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宋词B.元曲C.小说D.京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

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筒述明代引入的高产作物名称。

(2)小历认为,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是促进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绿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节选)

(1)根据材料一,简述《登科后》的“科”所指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1)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交融涉及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民族交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唐诗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在太宗时期数次发动对辽战争,均以失败收场,而且损兵折将。由此北宋由积极北进转为防

守,放弃了收复燕云地区。北宋几次攻辽失败后,辽国都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反攻,只是在恢复失地后,以

少数部队频繁出兵北宋,其目的并不在消灭北宋,而是要破坏北宋的军事设施和经济,使北宋无力攻辽而

已。

——摘编自杜文玉主编《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材料二: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和地区达50多个,出口的商品有瓷器、丝绸、漆器、茶叶、药品等,输入的商

品有香料、各类动植物、矿物等50余种。中外商人以粮食、铜钱为主要内容的走私贸易也很活跃。宋金对

峙时期南宋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在北宋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对辽国态度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对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候昔我蔻开辟用棒逐荷夷何故H矜医国手古有《天工开物》

但左海技平I年始克夏先基西方只贩占时丹今人堆在开来

一一据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位历史人物,根据选择的历史人物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至少一位历史

人物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项正确;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排除B项;唐太宗是唐朝第二

位皇帝,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统一局面,没有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排除C项;明太祖建立明朝,是在元朝

基础上建立的,没有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统一,需要考生掌握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统一,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以后,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

系。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C符合题意;加速隋朝的灭亡,无法从图

示得出,排除A;图片不能体现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B;割据的形成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无关,相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排除D。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3.【答案】A

【解析】据题干“唐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奖励人口增殖、提倡节俭、疏缓刑罚

等措施”可知,这体现了他们政治实践的共同理念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故A符合题意;任用贤才、虚

心纳谏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D;减轻赋役是具体的措施,不是唐初统治者政治实践的共同理念,排除C。

故选:A«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体现初统治者政治实践的共同理

念是以民为本。

4.【答案】B

【解析】据题干“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

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可知,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既接受

外来文化,也向外传播我国的先进文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呈现双向交流的

特色,不能反映唐朝的对外交流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

5.【答案】D

【解析】《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唐朝人不可能看到。故D符合题意;唐朝发明曲辕犁,李

白是唐朝著名诗人,唐玄宗是唐朝皇帝,ABC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四大名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四大名著,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三国志通俗演义》成

书于元末明初,唐朝人不可能看到。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这个帝国命运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借口

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

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因此唐帝国命运的转折点应该是安史之乱,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

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与唐朝史实不符,排除A项;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

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与唐朝史实不符,排除B项;清朝康熙平定嘎尔丹的叛乱,与唐朝史实不符,

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A.材料未涉及政权并立的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A。

B.材料未涉及民族大交融的相关内容,排除B。

C.据材料“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及所学可知,题干主旨描述的是唐朝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象,体现了唐代经济繁荣和对外开放的特征,故C正确。

D.材料并不是强调国家的建立,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唐朝时期的相关内

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B

【解析】根据“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评述的是玄奘西行。贞观初

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

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

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

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而非天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而非到达天竺。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

的目的是宣言国威而不是求取佛法。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玄奘西行天竺《大唐西域记》。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今印度)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

玄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玄奘西行天竺与《大唐西域记》。

9.【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赵匡胤:'喝了这杯酒你们就退休吧。工资照发,待遇不变’”可知,这反映的是

杯酒释兵权。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的权力,A项正确。

B.“杯酒释兵权”跟促进民族交融没有关系,排除B项。

C.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君臣关系,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排除C项。

D.跟完善福利制度没有关系,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朝加强统治的措施。

本题考查宋朝的统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可

知,这反映的是澧渊之盟的内容。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澧州

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漕渊之盟.此后很长时

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本题考查漫渊之盟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澧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11.【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典型的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以及

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故D项正确;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

A项错误;《步辇图》反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B错误;《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闵中

的绘画作品,暗示着韩熙载以失望定终身,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特点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清明上河图》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北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制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比欧洲早了四百年。所以这

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活字印刷术。

故选:Co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北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

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故D符合题意,由此可以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

了条件。

掌握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作用。

14.【答案】A

【解析】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史论是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题干选项中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

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排除:选项A是对五代十国的评价,属于史论,选

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史论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A.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

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

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

史上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

B.隋唐设置三省六部,排除B。

C.设立“三司”的是明朝,排除C。

D.设置驻藏大臣的是清朝,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16.【答案】B

【解析】可用于研究元朝的文献史料是《元史》。《元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是明朝编写的记载

元朝中国历史事件的史书。故B符合题意;纪录片《元代三都》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急递铺令牌、

元宣政院印都是实物史料,排除CD。

故选:Bo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可用于研究元朝的文献史料

是《元史》。

17.【答案】A

【解析】A.依据所学,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

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可知,A项正确。

B.枢密院是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军事的机构,排除B项。

C.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排除C项。

D.元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加强对台湾地区管理的措施,重点掌握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澎湖巡检司的设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到明朝废丞相再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

是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思想控制及边疆管理,

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史实。

19.【答案】B

【解析】为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

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观察题干卡

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卡片的主题是厂卫制度,B项正确;题干卡片的主题是厂卫制度,与八股取士无关,

排除A项;“改革官制”与卡片内容无关,排除C项;清朝时期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

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厂卫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卡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的厂卫制度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据题干“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且他国之君夺

得南洋,华夏危矣”可知,郑和认为,要国家富强,就要重视海洋,海洋会带来财富,但同时危险也来自

海洋。这说明郑和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故D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

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A;题干材料说明郑和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不能说明郑和洞察东南沿海

边疆的危机,排除B;郑和践行“示中国富强”理念下西洋,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郑和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

意识.

21.【答案】D

【解析】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

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

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据“1644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

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可知,材料所述的

历史事件是李自成起义,D项正确;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其中,最

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风雨飘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

杀死,隋朝灭亡,排除A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B项;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22.【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宋时期,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而“外向”;根据所学可知,明

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具有“内向”“非竞争性”,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

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明清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是闭关锁

国的实行导致的。

A符合题意。

B.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促使中国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对提高农产品的

商品率,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自然经济逐步加深分解,但始终有很大的局限性,排除B。

C.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排除C。

D.材料与地方势力的膨胀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识记闭关锁国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闭关锁国的影响。

23.【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

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

的整个新疆地区。故和关键词语“西域都护”“伊犁将军”有关的地区是新疆。

故选:Bo

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知道和关键词语“西域都护”“伊犁将军”有关的地区是新疆。

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A

【解析】A.“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说明清朝通过

制定法律管辖西藏,A符合题意。

B.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排除B。

C.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排除C。

D.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敌方的准嘎尔蒙古势力,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识记清朝对西藏的管辖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清朝对西藏的管辖相关知识。

2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

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清朝提倡尊孔读经,文化上大兴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来文化专制统治

的,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朝“文字狱”。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

识分子。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才能做出正确

选择。

26.【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促进了粮食产量

的提高。故C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是商业发达、环境改善、医学进步,排

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经济发展。

27.【答案】C

【解析】《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第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以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形

象。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广大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据题干“五个角

色”“神魔小说”可知,这部著作是《西游记》,C项正确;《三国演义》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

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

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排除A项;《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

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

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排除B项;《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

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西游记》的相关史实,“神魔小说”“五个角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游记》的相关史实。

28.【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以徽

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

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

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据“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

后仍是士农工商。”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对联描述的艺术形式是京剧,D项正确。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

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

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

等。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

内容广泛,排除A项;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

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排除B项;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

段,题干与小说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对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京剧的相关史实。

29•【答案】【小题1]玉米、甘薯等。

【小题2】不同意;促进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高产作物的大面积

推广是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史实。

30•【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