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上

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心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公众意识反映,在重大社会变革背景下发生演化,

并呈现出整体性、大众性等特征。理性看待社会变革下公众心态的不同方面,

并予以合理调适,是以健康社会心态涵养现代化精神力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社会中,自然秩序为理性新秩序所取代,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不断放大,

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现代性困境。在“远方的世界”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

化、恶劣自然灾害等成为伴随人类改造自然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后果。在个

体精神层面,个人主义的转向又给人带来孤独感和漂泊感。伴随互联网时代电

子文化影响的持续深入,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对技术严重依赖,加深了虚拟世界

里的群体性孤独。另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进

入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工具流动到陌生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这使得他们中的

一部分成为悬停在城乡之间的“蜂鸟”,挤压在快节奏、超负荷的现代生活中。

《“长三角”青年民生民意》调查显示,约70%的新市民、大学毕业生与青年

人在租房居住,一线城市则更加普遍,这种社会和个体的经济压力,已经使青

年群体消费行为趋于守成。

社会的变迁导致了人类心理内部的转化,现代性焦虑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和

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内卷”“躺平”或者较早流行的“佛系青年”,揭示

出社会变化下的公众心态的不同类型:努力自我投资提高竞争力、主动降欲寻

求躲避竞争出口或者合理宣泄在顺从中迂回反抗等。这些网络热词以符号化的

话语编码流行和传播,用戏谑化的方式映射了社会情绪和公众心理,直观呈现

了在现代社会压力下,外在现实之困和内在个体困境的矛盾冲突。

网络信息“放大镜”的信任危机时有闪现。新闻作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建构,

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事件是新闻报道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也是新闻

报道传播与沟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不确定事件有时具有突发性、重要性和

危害性特征,容易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具有无法忽视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尤其是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信息真伪的不加甄

别更增加了传播影响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新媒介技术赋权,人们拥有了更

为自由地表达途径和表达空间,网络传播中信息流通速度空前加快,传播的匿

名化与高自由度,进一步扩大了公众意见表达的可能。一条热点新闻评论区内,

时有以激进观点引导整个话题的态度倾向,群体暗示的传播机制不断诱导激进

盲从的社会心态,容易导致非常态集合行为,助推社会谣言扩散和负面情绪发

酵。

由于有的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以及信息透明化机制还有待完善,

民众对政府存在认知偏差。在涉及不确定事件或热点问题时,政府即使持续发

布真实信息,仍然受到群众质疑。

(摘自《时代重大变革中公众心态调适的国家策略》)

材料二:

从整体来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整体上阳光乐观,积极向上,对国家发展

充满希望,对个人生活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当前青年心态也呈现出一些新

的特点,需要引起重视。

愿意拼搏奋斗,但要知道“努力的意义”。当代青年具有奋斗精神,对自己

的未来有着美好的规划,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但在“奋斗”和“内卷”的区

别上,部分青年认为:“有意义的努力是奋斗,没有意义的努力是内卷。”进

而他们将“有意义”界定为:能看到自己在工作链条中的角色,能找到自己在

工作链条中的价值。人们通过工作,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工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确证自我”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的内在价

值必须超越生存目的,指向人之为人的本质实现。

认同主流价值,但也关注“个体的表达”。近年来,教育公平、动物保护、

环境保护、劳动救济等议题成为一些网络新生代积极推动的权利主张。青年人

对某些权利的强调,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彰显的体现,是

青年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一些青年

对某些权利的“在意”,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社会心态的转变。

成就预期较高,但易伴生“相对剥夺感”。青年时期处于人生的爬坡过坎阶

段,在“明天会更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家庭和社会期待之下,他们面临

着超越父辈获得更好生活的压力,对自己未来社会地位的预期持续上升,且预

期上升的速度较快。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后开始逐渐放缓,特

别是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逐渐传导到个人的就业

和收入,使得青年感受到生活的困难与艰辛。叠加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

性,部分青年感到忧虑。尽管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产生某些悲观情绪是人之常情,

但有的青年将人生中的“不如意”归结为时代红利的减少,甚至认为时代对自

己“不公平”。与上一代人相比,自己“得的少了”“没赶上好时候”,进而

对当前经济形势产生极端负面心理。

(摘自《当前青年社会心态的新特点和引导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心态是社会存在的公众意识反映,有着整体性、大众性等特征,需要

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理性看待。

B.当下,人们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但也加深了虚拟世界里的群体性孤独。

C.虽然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整体上看是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仍要

重视其心态呈现的一些新特点。

D.青年人对某些权利的强调彰显了个体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但只是追求个

性的情感表达,我们没必要太在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网络热词揭示出社会变化下的公众心态的不同类型,体现了外在现实

之困和内在个体困境的矛盾冲突。

B.不确定事件有时具有突发性、重要性和危害性特征,具有无法忽视的新闻

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媒体报道时应严谨。

C.只要及时删去热点新闻评论区内以激进观点引导整个话题方向的言论,就

可有效防止社会谣言扩散和负面情绪发酵。

D.青年人对自己未来社会地位的预期持续上升,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使他们感

受到生活的困难与艰辛,甚至让有些人产生某些悲观情绪。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很多高学历青年远离家乡,去一线城市打拼,一个人租房住,经常感到孤

独、焦虑。

B.某市政府陆续将全区51处核酸采样亭改造成“暖心小屋”,免费向户外劳

动者提供饮用水、水果等服务。

C.有的年轻人不管对方对他做了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都不做任何的反

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

D.个别地方政府不能在第一时间公开相关信息或处理结果,导致舆情沸腾。

4.关于社会心态,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针对当前青年社会心态的新特点,我们应该制定出怎样的引导策略?请结合

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月下桨声

韩少功

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牵绕飞扬。

一条小船近了,船上的一点红也近了。原来是一件红色上衣,穿在一个女孩

身上。女孩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一个更小的男孩撅着屁股在船头划桨。

我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小小年纪的两个渔夫在远处忙碌,总是不

说话,也不看我一眼。我想起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

就是这条船?

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我早已熟悉张家李家的孩子,但不认识那两张面孔。他

们的家也许不在附近。

刚好城里有客人要来,得买点鱼。我朝小船吆喝一声。他们望了我一眼。

你们有鱼卖吗?大鱼小鱼都行。我指了一下院子的方向,我就住在那里。

他们并未回话,隔了好半天,女孩朝这边摇了摇手。

也许,前段时间把鱼打光了。水管所展来的人们张好大网,敲击着船舷,把

鱼往网里赶。接连闹腾好几个日夜,木棒敲出三拍的欢乐,两拍的焦急,慢板

的忧伤以及若有所思……久违的山歌,在半夜里会偶尔鬼鬼祟祟地冒出来:

“第一先把父母孝,

有老有少第二条,

第三为人要周到……”

我只好去水管所买了鱼,看到一些没收来的渔网。水管所的人说,附近有农

民偷偷违禁打鱼,有时还用密网,把小鱼也打了。

城里的客人来了,驾着刚买的日本轿车。一起吃着鱼,我说到有农民用密网

打鱼。他痛心地说,农民就是觉悟低,一点环保意识也没有。又说,如今民风

实在刁悍,有一次他的汽车陷进坑里,路边有农民抄着手,不给钱就不帮忙。

客人走后,第二天一早,院子里响起一阵狗吠。开门一看,红衣女孩手里提

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被狗吓得进退两难。她赤裸的双脚在石板上留下水

淋淋的脚印,脚踝还沾着一片草叶。

我愣了一下,好容易才记起几天前的问购。塑料袋里有一二十条鱼,大的约

摸半斤,小的只有指头那么粗,鲫鱼草鱼杂得有点不成样子。从她疲惫的神色

来看,大概这就是他们忙了半个夜晚的收获吧。

估计这女孩用的也是密网,没有放过小鱼,下手有些嫌狠。但我没有说什么。

我已经从邻居那里知道了他们的来历。他们是姐弟俩,住在十几里之外的大山,

弟弟欠了学费,两人借了条小船出来打鱼。他们的父亲一年前病逝,母亲也变

得神志不清,不久前走失了。

我收下鱼。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她始终拒绝坐下,说话时总看着狗,听我

说狗不咬人,仍怯怯地不时朝桌下看一眼。

“你很怕狗么?"我妻子问。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

“你家没有养狗么?”

她摇摇头。

“你喝茶。”

她点点头,却没有喝。

她才走不久,狗又叫了起来。窗外橘红色一晃,她气喘吁吁地返回来。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错了什么?”妻子问。

“把钱算错了。”

“不会错吧?不是两斤四两么?"

“真算错了。”

“刚才是你看的秤,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多少,我并没有……”妻子说。我

也觉得我们没有什么责任。

“不是,是你们多给了。”

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一口咬定算错了。他们

又算了一次,果然是我们多给了一块钱。弟弟很生气,栗她赶快来退还。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

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一块钱怎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且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

“一块钱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

“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以后还栗找你买鱼,一块钱就先存你那里。”

“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

“你们还会打鱼吧?”

“不一定。水管所不准我们下网了……”

“弟弟的学费赚够了吗?”

“他不打算读了。”

“为什么?”

她没有回答,只是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可是小钞票凑不够一块钱。最后我

们满足她的栗求,好歹收了七角。她做了什么亏心事似地,浑身不自在,犹犹

豫豫她低头而去。

傍晚我们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

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

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的社会,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她清出一个旧挎包,

一支水笔,说要给那位上学的弟弟,替他们省两个钱。但是我再也没有遇上姐

弟俩。后来从一位船夫口里得知,水管所加强禁渔,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

种田去了。

学费凑足了吗?弟弟还能继续读书吗?人世间许多事,我们并不知道,萍水

相逢之际,连对方名字也不知道。

每天早上,推窗眺望,远处一两叶小船如发夹别在青山绿水之中。只是那些

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偶尔听到竹林那边传来桨声,是一条小船的足迹,

在水面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只是桨声粗重,不像孩子的腕力。

有时月夜太静,删除了声音传递的距离,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

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引来小狗一次次寻找。它当然找不到什么,鼻子抽缩

着,叫了两声,回头看我,眼里全是困惑。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再出现的红色上衣成为女孩的特定标志,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而红色的

显眼与女孩的内向少言又形成了反差。

B.城里来的客人认定农民觉悟低、民风十分刁悍,“我”的妻子却没有这种

成见,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

C.小男孩很懂事,在船头帮忙划桨;也很聪明,一听钱的数字就知算错了;

催促姐姐赶紧退还钱,又可见他的诚实。

D.狗的两次吠叫引出女孩的出场,巧妙推动情节发展;狗让女孩提心吊胆的

描写,又使女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7.关于文中人们拉网赶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交代女孩摇手的原因,也为姐弟忙了半晚却收获不丰这一情节做

好铺垫。

B.赶鱼时的热闹场面与月夜的柔美景象形成鲜明对照,从不同角度表现乡野

的氛围。

C.击舷的节拍蕴含着欢乐、焦急、忧伤等复杂情愫,与后文姐弟情绪的变化

相呼应。

D.民歌含有较明显的教化意味,暗示姐弟成长的环境,增强女孩坚持还钱的

合理性。

8.小说开头、结尾两次写“月下桨声”,蕴含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

析。

9.小说在叙述姐弟的故事时,送鱼和还钱等内容从正面详写,打鱼、送葱、回

山里等内容则以其他方式呈现。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

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师韩、魏之

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国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

桓子御,韩康子修乘。智伯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

康子履桓子之附,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

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师韩、魏以攻

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

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

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遗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提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

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日: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

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

船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

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

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

则?君子里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

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

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

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产,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

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

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事于才德之分,而知所

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减)

材料二:

悼之四年,晋荀瑶(智伯)师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智伯愎而好胜,

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智伯入南里,门于桔秩之门。郑人

俘鄢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智伯谓赵孟(赵襄子):“入之。”

对日:“主在此。”智伯日:“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日:“以能忍平,

庶无害赵宗乎!”智伯不惨,赵襄子由是基(憎恨)智伯,遂丧之。智伯贪而

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上打。

夫A才B与C德D异E而F世G俗H莫I之J能K辨L通M谓N之O贤P此

Q其R所S以T失U人V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指怀有,与《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遗游”的“挟”字意思不相同。

B.严,指敬重、尊敬,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虽董之以严刑”的“严”字

意思不相同。

C.审,指清楚,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字意思不相

同。

D.耻,指耻辱,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

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了起来,结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

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

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腹自用、估恶

不俊是《左传》中智伯失败的原因。

D.《左传》中这一段记叙了智伯在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赵襄子貌丑而胆

怯,于是二人交恶,此事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2)郑人俘鄢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

14.司马光的“取人之术”认为: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请简述其理由。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袤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6.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

处。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

原因是“,"。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

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

天的句子是“,"。

(5)《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

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使之达到“

六、语言文字运用I

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0我们常说一

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

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

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

字数也由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不但易于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而且也

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

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对联这

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

举。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

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0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均有一

副标明文章内容的对联,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统

观阅读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枝独秀错落有致吻合如果

B.一枝独秀参差不齐契合不但

C.独树一帜错落有致吻合不但

D.独树一帜参差不齐契合如果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

说家的一大创举。

B.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

的一大创举。

C.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

说家的一大创举。

D.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

家的一大创举。

七、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