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24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24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24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24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24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24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匹配正确的是()A.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密度梯度离心法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诱变育种法2.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将大气中的N2固定成NH3),并且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某研究小组从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并进行计数,然后制成菌肥施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B.可用酚红对选择培养的圆褐固氮菌进行鉴定C.筛选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要加入有机碳源D.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所培养的菌落进行计数3.科学家发现,当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上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囊泡上的突触结合蛋白是游离Ca2+的受体,Ca2+和突触结合蛋白结合后,使囊泡融合蛋白与突触前膜上某种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这样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过程主要由①提供能量B.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囊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位置C.②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会使③的膜电位发生变化。4.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如图1):蚕豆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用E、e表示),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β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基因型表现型β-β-或β+β-或β0β-无异常β+β0中间型地贫β0β0或β+β+重型地贫A.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可逆性B.图1中Ⅱ8基因型有β+β-XeY或β0β-XeY或β-β-XeYC.若图1中Ⅱ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1/4D.适龄生育可预防M出现β地中海贫血和蚕豆病5.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的蛋白质不能进人宿主细胞B.HIV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C.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HIVD.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6.下列有关人体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细胞只存在于胚胎发育期的个体中B.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没有体现细胞全能性C.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D.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二倍体昆虫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其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基因纯合的个体表现为灰色;眼色则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哪对染色体上未知,但均不位于X、Y同源区段。现有一只灰身紫红眼雌虫与一只黑身红眼雄虫杂交,F1表现型如下表。请回答:性状灰身红眼灰身紫红眼黑身红眼黑身紫红眼F1雌性15251F1雄性52156(1)F1中体色表现型比例在雌性和雄性中不同的原因是____,体色和眼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遵循/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2)F1雄虫某一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4个体色基因,则此细胞处于____期,此时细胞中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3)F1中灰身红眼雌虫的基因型是____,取F1中的黑身雌雄个体相互杂交,则F2黑身个体中紫红眼雌性占____。(4)请写出F1中黑身雌性与灰身雄性个体相互杂交获得子代的遗传图解。____。8.(10分)下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则鲈鱼的产量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鲈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___________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该水平上研究的内容还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为什么?_____________9.(10分)图甲为某植物光合速率随环境条件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两昼夜吸收或释放CO2的变化,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过程中,O2和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分别来源于原料中的_____和_____。(2)图甲中t2→t3,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3)图乙DE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第二天中_____点(填字母)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4)图乙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是_____。如果S1+S3+S5>S2+S4,则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5)将该植物放在常温下暗处理2h,质量减少2mg,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质量比暗处理前增加6mg,则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mg/h。10.(10分)下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1)过程①中选用EcoRⅠ和XhoⅠ两种限制酶切割的优点是_________,此外还要用到________酶。(2)过程②中首先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后维持稳定并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3)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过程④特有的方法是用________处理。通常在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抗生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单克隆抗体。(4)图示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酸马奶酒是一种以鲜马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古老的乳酸,酒精发酵乳饮料,深受我国内蒙和新疆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为了优选菌种,提高品质,某科研机构开展了以下研究:(1)分离菌种:选取多种马奶酒样本,使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后在合格平板上会形成________菌落;使用__________挑取上述平板中不同菌种进行纯培养,在本步骤中区分不同菌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筛选菌种:将上述过程中获得的多个菌种分别进行发酵实验。利用_________与酒精产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酵母菌菌种J;检测发酵液的pH值,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种W。(3)要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还要检测菌种之间的关系,现将W的滤菌发酵液加入J的培养平板上的一侧(另一侧不添加),30℃下,48小时后得到结果如图一所示:将不同浓度的J的发酵液添加到含W的乳酸菌培养基上,在38℃下,每隔2小时检测pH值,得到曲线如图二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W的滤菌发酵液对J的生长有__________作用;J的发酵液对W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其作用越________。实验说明,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________作用下,鲜马奶转变成风味独特的酸马奶酒。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分离细胞中的众多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常常用无水乙醇,分离这些色素时常用纸层析法。诱变育种育种的原理是使用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一般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详解】A、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B、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B错误;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并未用到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宜用诱变育种法,因为水稻品种缺乏某种抗病性,可以用诱变育种产生新性状,D正确。故选D。2、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能够将大气中的N2固定成NH3,这些NH3进入土壤后提高了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圆褐固氮菌还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详解】A、生物固氮生成的NH3要与土壤成分作用成为铵盐或经过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铵盐、硝酸盐才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B、酚红指示剂在pH升高后将变红,而圆褐固氮菌固氮产生的氨使得pH升高,因此可用酚红对选择培养的圆褐固氮菌进行鉴定,B正确;C、圆褐固氮菌具有固氮能力,但其不能固定二氧化碳,为异养生物,因此筛选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碳源,C正确;D、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所培养的菌落进行计数,D正确。故选A。3、C【解析】

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乙酰胆碱和受体的结合不需要能量,A错误;B、神经元内的基因和其他细胞的基因相同,所以决定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位置的基因并不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B错误;C、②是突触前膜,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促进递质的释放,并在此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C正确;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Ca2+不能内流,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阻碍了兴奋的传递,不能使突触后膜③的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题干中“Ca2+”的作用进行解答。4、B【解析】

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是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由于女性携带蚕豆病致病基因的个体表现正常,所以Ⅰ-4和Ⅱ-7的基因型为XEXe。β0β0或β+β+为重型地贫,Ⅲ-11为重型地贫,根据电泳条带可知最下面的条带为β0或β+。Ⅰ-2、Ⅰ-3、Ⅰ-4均不患地中海贫血,β-β-或β+β-或β0β-均为无异常的个体,Ⅰ-3、Ⅰ-4只有一条电泳条带,可知Ⅰ-3、Ⅰ-4基因型为β-β-。【详解】A、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错误;B、Ⅱ-8为表现型正常的男性,故不携带蚕豆病致病基因,即为XeY,且不患地中海贫血,即β基因型为β-β-或β+β-或β0β-,即图1中Ⅱ-8基因型有β+β-XeY或β0β-XeY或β-β-XeY,B正确;C、仅考虑基因E和e,Ⅱ-9表现正常且Ⅱ-10患蚕豆病,故亲本的基因型为XeY和XEXe,因此Ⅱ-9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2,Ⅱ-8表现正常,因此Ⅱ-8的基因型为XeY,因此子代患蚕豆病(XEY)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D、β地中海贫血和蚕豆病由基因控制,来源于亲本遗传,个体含有的遗传信息和年龄无关,因此适龄生育不会改变两种病的发病率,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A【解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HIV病毒有包膜,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HIV的逆转录酶也能进入宿主细胞,A错误;B、HIV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其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C、HIV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HIV,C正确;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10年,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是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6、A【解析】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详解】人体成熟以后体内也存在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干细胞的概念和分类,明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体现全能性的标志是离体的细胞发育成了完整的个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不同性别中Aa表现型不同/Aa的个体在雌性中表现为灰身,雄性中表现为黑身/灰身和黑身性状在雌、雄昆虫中显隐性相对性不同遵循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体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有丝分裂后期4AAXBXb、AaXBXb1/5【解析】

根据亲本灰身紫红眼雌和黑身红眼雄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分析,子一代中对于体色这对相对性状,雌性:灰身:黑身=3:1,雄性:灰身:黑身=1:3,由此可知不同性别中Aa表现型不同,且A、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颜色这对相对性状,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紫红眼,有性别差异,说明B、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紫红眼为显性,由此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据此答题。【详解】(1)据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均是Aa,后代中雌性是灰身:黑身=3:1,而雄性是灰身:黑身=1:3,因此可知Aa的个体在雌性中表现为灰身,雄性中表现为黑身。控制体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此体色和眼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含有两条Y染色体,说明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的后期,又由于体色基因含有4个,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3)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及AA表现为灰色,可得F1中灰身红眼雌虫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F1中黑色雌虫的基因型是aaXBXb,黑身雄性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则相互交配后基因型为(1Aa:2aa)(XBXb、XbXb、XBY、XbY),后代中一共有10个黑身个体,其中紫红眼雌性占2个,因此F2黑身个体中紫红眼雌性占1/5。(4)F1中黑身雌性的基因型是aaXBXb,灰身雄性的基因型是AAXbY,其杂交获得子代的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判断基因遵循的定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8、不能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数群落丰富度、群里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不能,生态系统中的每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是不能重新被生产者利用的【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种群与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群落研究水平的种间关系,可以分为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详解】(1)引入的鲈鱼以小型鱼类为食物,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所以鲈鱼的营养级要比鱼a、鱼b高,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鲈鱼的产量不足以弥补被吃掉的小型土著鱼;种群密度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2)生物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研究水平;该水平上还可以研究丰富度、群里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3)生态系统中散失的能量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而热能不能再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不能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点睛】在一个种群之上,研究两个种群或多个种群的种间关系、就上升到了群落水平,在群落水平上可以研究的有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特征、范围和边界等问题。9、H2OCO2CO2浓度温度Ⅰ光照强度和温度不能5【解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详解】(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暗反应过程中CO2先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C6H12O6),所以O2和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分别来源于原料中的H2O和CO2。(2)图甲中t2时刻为光饱和点,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则光合作用速率将不变。若t3时刻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将增加,故t2→t3,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CO2浓度。(3)图乙DE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夜间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I点表示此刻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I点之后净光合速率小于0,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到停止。因此第二天中Ⅰ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据图分析可知,图乙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如果S1+S3+S5>S2+S4,表示植物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大于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因此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不能生长。

(5)暗处理2h,重量减少2mg,说明呼吸速率为1mg/h。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6mg,则比暗处理后增加6+2=8mg,故净光合速率为8÷2=4mg/h,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1=5mg/h。【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10、防止自身环化DNA连接转化灭活的病毒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是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解析】

制备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①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给老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VP40蛋白引起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定B淋巴细胞,④过程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据此答题即可。【详解】(1)过程①中选用EcoRⅠ和XhoⅠ两种限制酶切割可以使目的基因的两端获得不同的粘性末端,所以这样处理的优点是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此外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还需DNA连接酶。

(2)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此过程首先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后维持稳定并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3)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原理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