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湖南专用)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湖南专用)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湖南专用)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湖南专用)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湖南专用)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湖南专用)(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部分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研究人员发现了锌金属的第一个伴侣蛋白ZNG1,它可将锌运送到需要锌的蛋白质处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B.ZNG1运送锌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有关C.该实例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锌是构成ZNG1的重要元素,说明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的重要化合物〖答案〗D〖祥解〗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H、O、N。【详析】A、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作用大,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A正确;B、ZNG1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与含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和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C、由题意可知,锌被ZNG1运送到需要与锌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的蛋白质中,这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正确;D、根据题意,ZNG1作为锌的伴侣蛋白,可以运输锌,但锌并不是组成ZNG1的元素,D错误。故选D。2.研究发现,讨厌香菜的人11号染色体上的OR6A2嗅觉受体基因中出现了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也就是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化,当这类人接近香菜时,香菜所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会让他们感受到肥皂味。研究发现,喜爱吃香菜与A基因有关,讨厌吃香菜与a基因有关。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a基因频率为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群中全部A和a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a基因频率较低是因为该人群中SNP发生得晚C.香菜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会导致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D.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答案〗D〖祥解〗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析】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错误;B、SNP属于变异,其发生的早晚与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不呈正相关,B错误;C、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香菜所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不会影响a基因频率,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D正确。故选D。3.染色质中的组蛋白尾部带正电荷,而DNA带负电荷,两者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影响转录的进行。在T细胞中,线粒体代谢形成的乙酰辅酶A能进入细胞核,使与干扰素基因结合的组蛋白被乙酰化,从而促进干扰素基因的转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化的组蛋白与DNA结合能力下降而促进转录B.组蛋白乙酰化会使干扰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干扰素基因转录时,由RNA聚合酶对基因片段进行解旋D.与干扰素基因结合的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答案〗B〖祥解〗在真核细胞中的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等。【详析】A、转录时,DNA解旋,提供转录的模板,在T细胞中,线粒体代谢形成的乙酰辅酶A能进入细胞核,使与干扰素基因结合的组蛋白被乙酰化,从而促进干扰素基因的转录,染色质中的组蛋白尾部带正电荷,而DNA带负电荷,两者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影响转录的进行,即乙酰化的组蛋白与DNA结合能力下降(DNA容易解旋)而促进转录,A正确;B、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故组蛋白乙酰化不会使干扰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错误;C、干扰素基因转录时,由RNA聚合酶对基因片段进行解旋,解旋后的一条DNA单链为模板,C正确;D、干扰素(免疫活性物质的一种)可以对抗病毒,与干扰素基因结合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干扰素转录,从而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D正确。故选B。4.下图表示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阶段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致热性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大部分体细胞B.血液中缺碘时,激素甲、乙的分泌量均会增多C.控制骨骼肌的传出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后下丘脑更容易产生冷觉〖答案〗B〖祥解〗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结合图示可知,图中致热性细胞因子能够调节体温调定点,只能作用于下丘脑细胞,A错误;B、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则激素甲、乙的分泌量均会增多,B正确;C、支配心脏、血管等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统称为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骨骼肌的传出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C错误;D、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而非下丘脑,D错误。故选B。5.《黄帝内经》中提到:“米酒甘甜,入肝经,能补血行气。”某品牌的甜酒曲中只有需氧型根霉菌,这种菌促进淀粉水解的能力强,产生酒精的能力较弱,因而用其制作的甜米酒甜味明显又略带酒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根霉菌和酵母菌一起进行有氧发酵来提高甜米酒的酒精浓度B.用适宜的选择培养基即可获得某种用于酿制米酒的优质根霉菌种C.蒸好的米饭放至室温再添加甜酒曲可以防止根霉菌因高温而失活D.用纯根霉菌制作的甜米酒中只有酒精一种代谢产物因而更加安全〖答案〗C〖祥解〗1、根霉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利用起来进行有氧呼吸才能正常新陈代谢;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微生物,它在有氧的情况下可以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就发酵,即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详析】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A错误;B、用适宜的选择培养基可获得根霉菌种,还需经发酵检测才能获得某种用于酿制米酒的优质根霉菌种,B错误;C、蒸好的米饭放至室温再添加甜酒曲可以防止温度过高杀死发酵微生物,C正确;D、用纯根霉菌制作的甜米酒中不是只有酒精一种代谢产物,D错误。故选C。6.校正tRNA是指某些能校正基因的有害突变的tRNA,编码tRNA的DNA某些碱基改变后,导致反密码子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由于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的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精氨酸但是识别甲硫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由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X参与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甲硫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精氨酸C.X可以对应两种氨基酸,体现出密码子简并特点,提高容错率D.校正tRNA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答案〗C〖祥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详析】A、A、控制合成tRNA的基因只能转录不能继续翻译,但合成tRNA依然属于此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但是非蛋白质编码基因如转移RNA(tRNA)或小核RNA(snRNA)的表达产物是功能性RNA。),A正确;B、X上携带的是精氨酸但是识别甲硫氨酸的遗传密码,所以,X参与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甲硫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精氨酸,B正确;C、C、此tRNA使得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既可对应甲硫氨酸又可对应精氨酸,表现为一种密码子对应两种氨基酸,这不是密码子的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C错误;D、校正tRNA分子的作用是校正发生错误的翻译的过程,故某些突变引发密码子改变,但由于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使得该位置的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D正确。故选C。7.光动力疗法(PDT)对肿瘤的免疫疗效受到肿瘤浸润的T细胞(CTLs)功能和状态的影响。我国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金属蛋白酶(MMP-2)响应的促渗透纳米粒,其包载MMP-2酶敏促渗肽iRGD和胆固醇酯化酶抑制剂阿伐麦布。在肿瘤高表达的MMP-2作用下,促渗肽iRGD从纳米粒中响应释放,促进阿伐麦布在瘤内的深部渗透;阿伐麦布被释放后可以同时抑制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恢复T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使肿瘤细胞处于有效的免疫监视,协同PDT激活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机体内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而来B.促渗透纳米粒可以进入肿瘤内利用携带的药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C.肿瘤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旺盛会使CD8+T细胞降低免疫杀伤功能D.PDT激活的免疫应答是全面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答案〗C〖祥解〗由题意可知,在肿瘤高表达的MMP-2作用下,促渗透纳米粒携带的iRGD释放,促进阿伐麦布发挥作用,恢复T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迁移,进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详析】A、机体内的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分化、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分化、发育成熟,A错误;B、促渗透纳米粒利用携带的药物抑制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来提高T细胞的杀伤力,进而杀伤肿瘤细胞,B错误;C、阿伐麦布抑制细胞的胆固醇代谢会提高CD+8T细胞的功能,说明旺盛的胆固醇代谢会抑制其功能,C正确;D、PDT激活的免疫应答主要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即提高T细胞的功能,D错误。故选C。8.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怪鱼”鳄雀鳝,它和恐龙同一时代,是鱼类中的活化石之一。该鱼为入侵物种,是肉食性鱼类,食性广泛,缺乏天敌,被称为“顶级淡水鱼杀手”,鳞片坚硬,可抵挡利刃,肉质粗糙,不具备经济价值,内脏和鱼卵都有剧毒,其内脏污染物富集程度很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鳄雀鳝进入天然水域会直接导致该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降低B.鳄雀鳝同化能量的绝大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进入分解者的体内C.鳄雀鳝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在所属食物链中富集的污染物最多D.鳄雀鳝的入侵可能会改变自然环境下群落演替的方向〖答案〗B〖祥解〗1、生物入侵是指某物种由它的原产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迁移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的过程。2、物种入侵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引发生态危机。3、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详析】A、鳄雀鳝食性广泛,缺乏天敌,进入天然水域会直接导致该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下降,A正确;B、鳄雀鳝同化能量的绝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粪便量不属于它的同化能量,是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错误;C、鳄雀鳝是一种肉食性鱼类,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因缺乏天敌,属于最高营养级,在所属食物链中富集的污染物最多,C正确;D、鳄雀鳝是大型肉食凶猛鱼类,由于很少由天敌,其种群数量很可能会迅速增长,从而取代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可能会改变自然环境下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故选B。9.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体内,因产生过多的苯丙酮酸、导致神经系统受到伤害。PHA基因控制合成苯丙氨酸羟化酶,对某家系成员的PHA相关基因进行扩增,用Rsal酶切后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KU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PHA基因与等位基因发生了互换,则生一个PKU患者的概率不会改变C.PKU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D.双亲再生一个含条带①②孩子的概率为1/4〖答案〗D〖祥解〗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在体内转化为酪氨酸。【详析】A、由图可知,父亲和母亲的两个PHA基因,其中一个被RsaⅠ酶切成两个片段36kb和120kb,另一个没被切的PHA基因的长度为156kb,所以父亲和母亲是表现正常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是PKU患者,有两个致病基因,所以PKU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B、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PHA基因与等位基因发生了互换,但产生的含有致病基因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不会改变,因此,子代患该病的概率不会改变,B正确;C、PHA基因异常导致不能合成苯丙氨酸羟化酶,进而导致性状异常,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C正确;D、父亲和母亲是表现正常的携带者,双亲再生一个含条带①②孩子(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率为3/4,D错误。故选D。10.“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失眠困扰着很多人。利用果蝇进行睡眠机制的研究发现,DN1神经元决定果蝇何时安然入睡。当睡觉时间到来时,果蝇体内DN1神经元就会活跃起来,一方面传递睡眠命令,一方面抑制LND神经元,不让它们兴奋起来打扰到果蝇的睡眠。果蝇大脑中央有一个EB-R2神经元决定需要睡多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1神经元兴奋时,Na+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B.受抑制的LND神经元可能发生Cl-内流使果蝇活动减少C.果蝇睡懒觉的行为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此过程会发生胞吐作用D.DN1、LND和EB-R2等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突触实现信号转变〖答案〗A〖祥解〗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详析】A、DN1神经元兴奋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A错误;B、受抑制的LND神经元可能发生Cl-内流,使得膜丙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LND神经元不易兴奋,果蝇活动减少,以保证睡眠,B正确;C、果蝇睡懒觉的行为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此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通过胞吐作用完成,C正确;D、DN1、LND和EB-R2等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突触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正确。故选A。11.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我国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野生稻等种源物种的保护,推进华南虎等特殊物种的人工繁育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属于就地保护D.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外来物种入侵〖答案〗C〖祥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详析】A、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过度使用,A错误;B、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是减少了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简单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了,B错误;C、就地保护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属于就地保护,C正确;D、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等,D错误。故选C。12.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B.适当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C.t2、t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过程细胞膜电位下降不需要消耗ATP〖答案〗C〖祥解〗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钠离子内流,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随后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详析】A、由图可知,t1时刻的刺激产生了局部电位,该刺激引起了Na+通道打开,A错误;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会促进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即绝对值可能会大于65mV,B错误;C、据图可知:t2、t3时给予的刺激能够累加,故电位有上升趋势,并最终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C正确;D、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运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但t5后钠钾泵吸钾排钠,该过程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13.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吞噬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其在吞噬外来病原体时会发生一种以大量消耗氧气为特点的呼吸爆发现象。该反应起始于胞吞形成囊泡表面的NADPH氧化酶的活化,它将O2还原成О2-,随后О2-经酶催化转变成H2O2。在有Cl-的情况下,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H2O2生成HClO。HClO是高效的杀菌剂,通过与邻近的巯基、氨基反应发挥其杀伤毒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参与第一或第二道防线的形成B.NADPH主要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HCIO可以损伤的巯基、氨基均位于蛋白质的肽键中D.呼吸爆发可清除微生物,也可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损伤〖答案〗D〖祥解〗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阻止或杀死病原体,消除异物;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③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详析】A、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参与形成,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参与第二或第三道防线的形成,A错误;B、NADPH是还原型辅酶Ⅱ,细胞呼吸产生的是还原型辅酶Ⅰ,因此NADPH不是在细胞呼吸中产生的,B错误;C、巯基存在于某些氨基酸的R基中,R基不参与形成肽键,C错误;D、HClO可以损伤邻近的巯基和氨基,但其没有反应选择性,因此呼吸爆发可清除微生物也可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损伤,D正确。故选D。14.如下图所示,花生开花受精之后,雌蕊柄(俗称花针)伸长将子房推进土壤生长结果,因此得名落花生。花生踩秧(花生开花后对植株进行适度踩踏)是农村传统种植花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简单有效的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花生种子富含饱和脂肪酸,播种时宜进行浅播B.花生花针入土阶段,其内源细胞分裂素促进了花针细胞伸长C.花生踩秧过程有利于花生秧接近土壤,促使花生的花针入土D.花生开花期遇阴雨天传粉率不足,可喷施生长素以避免减产〖答案〗ABD〖祥解〗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详析】A、花生种子里面是植物油,植物油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A错误;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而生长素促进花针细胞伸长,B错误;C、花生踩秧过程有利于花生秧接近土壤,促使花生的花针入土生长结果,C正确;D、喷施生长素促进产生无子果实,不利于花生增产,D错误;故选ABD。15.一些新型的、高准确率且低风险的筛查途径可帮助人类规避遗传病。例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只用提取孕妇血液中游离的DNA,即可获得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三体等)的风险率。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调查其发病率B.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无关C.胚胎发育期间,胎儿的DNA分子可以进入母体的血液中D.基因型为AAa的21三体患者所产生的Aa型配子占1/3〖答案〗CD〖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析】A、一般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其发病率,A错误;B、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在遗传上也与性别有关,若A为致病基因,XaXa与XaYA进行婚配,则所生女儿均为正常,所生儿子均患病,B错误;C、结合题干“只用提取孕妇血液中游离的DNA,即可获得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三体等)的风险率”可知,胚胎发育期间,胎儿的DNA分子可以进入母体的血液中,C正确;D、基因型为AAa的21三体患者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情况为:A:AA:Aa:a=2:1:2:1,故基因型为AAa的21三体患者所产生的Aa型配子占1/3,D正确。故选CD。16.如图甲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要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是否与单侧光有关,最好选用图甲中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B.若将图甲中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茎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C.图乙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g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D.据图乙分析,若图1中装置①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2m和c之间〖答案〗BC〖祥解〗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两侧有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的生理作用相同。2、分析图1可知,①和②、③和④的单一变量是单侧光。3、分析图2,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于g点或低于g点时,促进作用都降低,所以g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最适宜浓度;C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详析】A、要了解植物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有单侧光照射,植物的放置方向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因此应选择图1中③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A错误;B、若将图1中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因为是整个装置一起旋转,植物只有靠近窗口部位能接受单侧光照,所以其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B正确;C、分析图2,C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素浓度高于g点或低于g点时,促进作用都降低,说明g点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C正确;D、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茎的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远地侧,使得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因此若图1装置①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若m,近地侧的浓度应该大于m,且促进作用大于图中n(AB之间),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m和2m之间,D错误。故选BC。二、综合题(本部分共5题,共60分)17.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约有60%的能量由脂肪提供,运动员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图1为运动员体内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关系示意图,(1)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比值1(选填“大于”“小于”“等于”),葡萄糖储存的能量经有氧呼吸释放后,其主要去向是。(2)[H]的本质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否需要氧气的存在,请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3)有氧呼吸过程中,[H]中的H+需要经一系列过程才能传递给分子氧,氧与之结合生成水,如图为其传递过程的两条途径,真核生物体内存在其中的一条或两条途径。回答相关问题:①研究发现,“物质6→物质7”过程易被氰化物抑制。若小鼠氰化物中毒,细胞呼吸全被抑制,导致死亡;而对天南星科植物用氰化物处理,呼吸速率降低,但并未完全被抑制。结果表明:天南星科植物存在(填“途径1”“途径2”或“途径1和途径2”)。②天南星在开花时,其花序会释放大量能量,花序温度比周围温度高15~35℃,促使恶臭物质散发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研究发现,此时花序中ATP生成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花序温度升高但ATP生成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答案〗(1)小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NADH需要,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3)途径1和途径2途径2增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的较少,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丙酮酸进入到线粒体基质,否则将进行无氧呼吸。【详析】(1)马拉松长跑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只依靠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维持,所以需要消耗脂肪提供能量。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的含氢量高,含氧量少,对脂肪的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因此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小于消耗的氧气量,所以其比值小于1。葡萄糖储存的能量经有氧呼吸释放后,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H]的本质是NADH。因为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所以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氧气。(3)①“物质6→物质7”过程易被氰化物抑制。若小鼠氰化物中毒,呼吸作用全被抑制,导致死亡,说明小鼠只存在途径1;对天南星科植物用氰化物处理,呼吸速率降低,但并未完全被抑制,说明南星科植物存在途径1和途径2。②天南星在开花时,花序温度升高但ATP生成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途径2增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较少,大量以热能形式散失。18.传统栽培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基因组复杂,导致育种进程十分缓慢。我国“优薯计划”,用二倍体马铃薯替代四倍体,用种子繁殖替代薯块无性繁殖,彻底变革马铃薯的育种方式。(1)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最多存在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如果不考虑互换,该植株减数分裂后将产生种配子类型,因此四倍体植株杂交后代中杂合种类多,使得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无法通过自交或者杂交来保存。(2)科研人员尝试用二倍体马铃薯替代四倍体进行育种,但二倍体马铃薯普遍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即自花授粉后不产生种子),育种十分困难。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二倍体自交亲和植株RH,并用它作母本与自交不亲和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推测,自交亲和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②F1中自交亲和的植株自交,子代未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请尝试作出合理解释:。(3)除自交不亲和外,二倍体马铃薯还存在自交衰退现象。马铃薯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隐性有害突变且以杂合子形式存在。马铃薯易出现自交衰退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答案〗(1)46(2)显性F1自交亲和植株的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3)杂合子中的隐性有害基因自交后会形成纯合子,表现出不利性状。〖祥解〗1.多倍体育种: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者自然变异等方式,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来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从而获得需要的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优点是可以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等;缺点是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等。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详析】(1)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即含有4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最多存在4个等位基因,若该个体基因型用A1A2A3A4,表示如果不考虑交换,该植株减数分裂后将产生6种配子,分别是A1A2、A3A4、A1A3、A2A4、A1A4、A2A3。(2)据题意可知,F1自交亲和植株的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说明自交亲和植株为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判断依据为:F1自交亲和植株的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假定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据题意可知,F1中自交亲和的植株为杂合子(Aa),能产生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和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且比例为1:1,即A:a=1:1,理论上后代应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但后代都是自交亲和(AA和Aa)个体,且纯合子(AA)和杂合(Aa)的比例是1:1,因此应该是含有隐性基因(a)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造成的。(3)隐性有害突变以杂合状态存在,杂合状态的隐性有害突变基因自交后会形成纯合子,表现出不利性状,从而出现衰退现象。19.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下丘脑则是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枢纽。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应激状态下,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2)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的作用相反。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意义是。(3)研究表明,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长期焦虑和紧张引起,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等方面的功能降低。〖答案〗(1)效应器神经—体液调节(2)胰岛素维持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相对稳定(3)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免疫防御〖祥解〗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细胞免疫由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辅助性T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加强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详析】(1)应激状态下会通过反射弧使下丘脑分泌CRH增多,下丘脑属于效应器。应激状态下,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既有神经递质的参与,也有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的参与,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而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意义是维持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相对稳定。(3)研究表明,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可能的原因是长期焦虑和紧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降低。20.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小龙虾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且在稻田中会将土壤里的种子翻出、破坏幼芽生长。农业技术人员建立稻虾共作的田间工程(如图),通过挖掘环形沟环绕稻田,为小龙虾提供繁殖和栖息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龙虾是入侵物种,入侵我国后的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会迅速上升。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导致小龙虾数量上升的直接原因是;从小龙虾生存环境条件分析,导致小龙虾数量上升的原因是(答出2点)。小龙虾与本地物种间的相互选择可能会改变本地群落演替的。(2)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摄食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和动物尸体等,因此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捕捉的小龙虾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稻虾共作模式中,小龙虾的主要食物是稻田中的杂草,但也食用水稻幼苗,因此在投放小龙虾时应尤其注意。(4)为研究稻虾共作模式对水和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水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的比较试验:统计结果如下表:杂草存量(kg/亩)化肥使用量(kg/亩)水稻产量(kg/亩)利润(元/亩)水稻单作模式25062.9477.81386.2稻虾共作模式532.4540.86058.3①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②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小龙虾的引入对于水稻生态系统的意义是。③据表可知,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使农民增收的原因有:a。;b。;c。〖答案〗(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少敌害方向和速度(2)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3)小龙虾的投放时机(应在水稻过了幼苗期后再行投放小龙虾)(4)抵抗力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化肥使用量减少,降低成本水稻产量增加利用小龙虾创收〖祥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详析】(1)小龙虾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会导致数量上升:由于迁入地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少敌害等条件,可以为小龙虾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导致小龙虾数量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使得其数量上升;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群落类型取代另一种群落类型的过程,小龙虾与本地物种间的相互选择可能会改变本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小龙虾可摄食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属于消费者,摄食动物尸体属于分解者,因此,小龙虾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小龙虾可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小龙虾的主要食物是稻田中的杂草,但小龙虾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且在稻田中会将土壤里的种子翻出、破坏幼芽生长。故在投放小龙虾时应尤其注意小龙虾的投放时机,应在水稻过了幼苗期后再行投放。(4)①小龙虾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增强。②由表可知,小龙虾的引入,减少了杂草的存量,这样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③由表可知,虾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起到了吃草、捕虫、踩草等作用,减少了虫吃水稻以及水稻和杂草的种间竞争,使水稻产量增加:同时虾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减少化肥的投入量,降低成本;除此之外,虾也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使农民增收。21.研究人员从麻疯树油中筛选出能产生脂肪酶(LA)的细菌,经诱变后获得两突变体菌株。突变体1菌株产生的酶LA1可耐高温,突变体2菌株产生的酶LA2具有高催化效率,且LA1基因和LA2基因具有93%的同源性。研究人员期望采用PCR技术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优化基因序列,获得更适于高效生产的酶。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PCR技术扩增LA1时,除模板、原料、酶、缓冲液等条件外,还需加入引物,引物的作用是。(2)LA1基因的序列如图1所示,若只使用1种引物,其他条件无误,PCR后只合成出了与模板b相同的单链。该实验使用的引物序列5'——3'(写出引物对应的15个碱基),若扩增图中序列时引物选择正确,PCR操作过程没有问题,但对产物进行电泳时,发现除了目标序列外还有很多非特异性条带,请分析出现此情况的原因(2点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