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与能源五大危机,都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净化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野猪采食玉米地部分玉米,降低了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C.可以通过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对物种的遗传资源进行长期保存D.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大,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答案〗B〖祥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析】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如食用、药用、科研和文学鉴赏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叫生态功能,如森林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净化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B、野猪采食玉米地部分玉米,但玉米种群并没有消失,因此没有降低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B错误;C、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是对物种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种子、动物精液、胚胎和真菌菌株等,进行长期保存,C正确;D、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大,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B。2.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表示年龄结构,若为稳定型,则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B.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研究某草原仓鼠种群的bD.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利用了a对出生率的影响〖答案〗A〖祥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其中a表示性别比例,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结构),c表示种群密度。【详析】A、b表示年龄结构/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可能保持稳定,但由于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故不一定能保持稳定,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c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C、b表示年龄结构,可通过标志(标记)重捕法来调查研究某草原仓鼠种群的年龄结构,C正确;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是从改变a的角度降低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A。3.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时,甲藻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106个,此时增长速率最大B.混合培养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C.该研究说明,甲藻和乙藻的生态位有重叠D.单独培养时,甲藻和乙藻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答案〗A〖祥解〗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形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详析】A、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而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时,A错误;B、混合培养10~12天时,乙藻数量接近为0,与甲的竞争强度低,因此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正确;C、将甲和乙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存在相同的食性,即甲藻和乙藻的生态位有重叠,C正确;D、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藻和乙藻的种群数量都是先增加后稳定在最大值,均呈“S”形增长,D正确。故选A。4.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下列有关种群数量波动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周期波动现象主要发生在成分比较单调的低纬度环境中B.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C.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疾病、领域行为等D.病原体和寄生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答案〗B〖祥解〗在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等多种外源因素,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能内源性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详析】A、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年间波动主要发生在成分比较简单的高纬度环境中,如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地带,A错误;B、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例如鸟类在种群密度高的年份,只有优势雄鸟才能占有领域,而竞争力较弱的雄鸟则无领域可占,因而失去繁殖后代的机会,这样就可保证种群不会因繁殖过剩而过度消耗资源;在种群密度较小的年份,全部个体都能占有领域并繁殖后代,使种群数量得以增长,B正确;C、领域行为属于影响种群密度的内源性因素,C错误;D、病原体和寄生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其抑制种群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D错误。故选B。5.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的主要类型为亚高山泥炭沼泽,具有生物多样性、典型性和稀有性。2012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系部分师生对大九湖湿地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统计与分析,获得区域内高等植物46科83属98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蚜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不能用于植物群落丰富度的调查B.不同植物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只与植物之间的竞争有关C.若要研究大九湖周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统计D.不同群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答案〗D〖祥解〗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2、样方法用来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详析】A、植物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可以是样方法,跳蝻种群密度调查用的也是样方法,A错误;B、不同植物处于不同的生态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仅仅与与植物之间的竞争有关,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与无机环境均有关,B错误;C、若要研究大九湖周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因为其个体小但是活动能力叫较强,统计方法为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D、不同群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D正确。故选D。6.受气候影响,某地马尾松林会逐渐向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常绿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落叶阔叶林比常绿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更明显B.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群落通过演替可更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尤其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D.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形成,主要由当地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答案〗B〖祥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析】A、季相是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落叶阔叶林比常绿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更明显,A正确;B、结合题干“某地马尾松林会逐渐向常绿阔叶林过渡”、“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可知松材线虫的入侵只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并未改变其演替方向,B错误;C、演替可形成更复杂的群落结构,群落通过演替可更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由于形成了复杂的垂直和空间结构,故可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C正确;D、群落最终的状态与当地环境有关,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形成,主要由当地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D正确。故选B。7.图中甲、乙、丙等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戊→己→庚为捕食食物链,则戊为生产者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辛可占有4个不同的营养级D.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祥解〗题图分析,该图中生产者是甲和戊,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共有8条食物链。【详析】A、图中戊→己→庚为捕食食物链,则戊为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B、由图可知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C、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辛可占第三、第四、第五共3个营养级,可分别存在于戊→丁→辛;甲→丙→丁→辛;甲→丙→乙→丁→辛,C错误;D、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有共同的食物,同时辛会以丁为食,乙还会以丙为食,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C。8.以下是人体的两种生理活动:①辅助性T细胞产生信息分子X作用于某些免疫细胞;②胰岛B细胞分泌信息分子Y作用于靶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研磨正常胰腺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信息分子YB.下丘脑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胰岛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的激素C.信息分子X为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可促进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信息分子Y主要作用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答案〗B〖祥解〗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析】A、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胰腺含有胰蛋白酶(或消化酶)会水解胰高血糖素,故通过研磨正常胰腺的方法,不可获得有活性的信息分子Y胰高血糖素,A错误;B、下丘脑能通过神经系统有效的控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的激素(分泌肾上腺素),B正确;C、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可以进行分裂和分化,C错误;D、信息分子Y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和其他细胞,促进血糖升高,D错误。故选B。9.图示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③→①的过程会经过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B.②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D.CO₂排出人体的途径为:肌细胞→①→②→A→呼吸系统→外界环境〖答案〗D〖祥解〗根据题目给出图片信息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液),A为循环系统,B为泌尿系统和皮肤。【详析】A、根据题目给出图片信息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液),淋巴汇入血浆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应为图中③➡①的过程,A正确;B、②为组织液,②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正确;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下降,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②组织液吸水增多,C正确;D、CO2排出人体的途径为:组织细胞➡②组织液➡①血浆➡A➡呼吸系统➡外界环境,D错误。故选D。10.一位老人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上下肢都不能运动,说话含糊不清,但听力正常。医生先检查老人的脊髓、脊神经和四肢,发现都正常后,再检查脑部,发现老人脑部有血管阻塞,导致大脑某区域损伤。治疗期间,这位老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医生检查顺序的依据是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存在分级调节B.患者下肢不能运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可能有损伤C.患者说话含糊不清但听力正常,大脑皮层的H区可能有损伤D.患者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答案〗C〖祥解〗脊髓是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这属于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过程。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家发现,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表明,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大脑皮层的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析】A、老人突发肢体麻木症状,脊髓、脊神经、四肢都正常,但脑部有血管堵塞导致大脑某区损伤,说明脑中相应高级中枢通过调控低级神经中枢来控制肢体活动,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是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可以支配下肢的运动,该患者下肢不能运动可能跟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损伤有关,B正确;C、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言语区H区损伤,可能造成不能听懂话,C错误;D、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了大脑皮层对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在内的各级中枢起调控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正确。故选C。11.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激素①表示雄激素,激素②表示胰高血糖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①的化学本质是胆固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B.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丙C.运动员大量服用激素①,可能导致器官丙萎缩D.激素②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抑制肝糖原水解〖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激素①表示雄激素,甲是下丘脑,丙是性腺,a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表示DNA,d表示RNA,e表示蛋白质。【详析】A、①表示雄激素,其本质是脂质(固醇),脂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B、据图可知,激素①受甲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因此甲是下丘脑,丙是性腺,②是胰岛,其中甲下丘脑既具有神经传导功能,也具有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的功能,B错误;C、激素①表示雄激素,运动员大量服用激素①,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可能导致器官丙萎缩,C正确;D、激素②表示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促进肝糖原水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D错误。故选C。12.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下丘脑可以产生促生长激素或生长抑素以促进或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促生长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属于分级调节B.生长激素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回收或降解C.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因此不能通过血液检测作为侏儒症诊断的依据D.若摘除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增多,说明未摘除下丘脑时生长抑素的作用占据优势〖答案〗D〖祥解〗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详析】A、分级调节是指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生长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属于分级调节,A错误;B、生长激素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错误;C、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可以通过血液检测作为侏儒症诊断的依据,C错误;D、分析题意,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下丘脑可以产生促生长激素或生长抑素以促进或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若摘除下丘脑(生长抑素无法分泌),生长激素释放增多,说明生长抑素比促生长激素的作用强,D正确。故选D。13.T淋巴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它们参与某病原体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CD4+T细胞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B.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C.图中的T细胞都能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D.图中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答案〗C〖祥解〗分析图可知,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X,吞噬细胞可以把抗原X呈递给CD4+T细胞,故CD4+T细胞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接触,相当于效应T细胞。【详析】A、辅助性T细胞是一种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CD4+T细胞可以和吞噬细胞结合,可能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A正确;B、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能识别X物质,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B正确;C、巨噬细胞是识别抗原呈递给CD4+T细胞,而效应T细胞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使其裂解,所以CD4+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C错误;D、CD8+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接触,相当于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靶细胞可以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D正确。故选C。14.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如图所示,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a前膜释放的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B.突触b前膜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减小C.Na+内流会形成PSP1,Cl-内流会形成PSP2D.PSP1和PSP2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答案〗B〖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突触a前膜释放的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A正确;B、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突触b前膜释放的递质,使突触b后膜通透性增大,B错误;CD、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等阳离子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D正确。故选B。15.下图1表示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图2表示接有灵敏电位表的某条神经纤维(c为bd的中点),图3表示b点兴奋过程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图1的a点,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B.电刺激a点不一定引起图2的电表指针偏转,适宜刺激c点则一定不会发生偏转C.图3的①→③过程神经纤维膜上存在Na⁺大量内流D.刺激图1的腓肠肌可能测到与图3相反的电位变化曲线〖答案〗C〖祥解〗图示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称“神经-肌接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析】A、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用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图1的a点,可引起腓肠肌的活动,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A错误;B、若刺激强度较小,神经纤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电刺激a点不一定引起图2的电表指针偏转;c为bd的中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相等,因此适宜刺激c点,兴奋同时到达b和d,b处电流表接在膜外,d处电流表接在膜内,此时b和d同时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过b和d处后,指针恢复向右偏转,故该过程电流表会发生偏转,B错误;C、图3的①→③过程为动作电位的形成,此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C正确;D、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图1的腓肠肌兴奋不能传至电流表,因此电流表检测不到电位,D错误。故选C。16.植物学家波森和詹森将一片明胶或云母分别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组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间的是明胶片B.若将②组放黑暗处将会直立生长C.该实验可以推测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D.①与②的结果不同在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但不能透过云母〖答案〗B〖祥解〗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植物向光性实验及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要求考生明确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到作用部位,促进下部生长;但单侧光和云母片等能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从而影响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但明胶片却不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此题难度较大。【详析】A、明胶片不影响生长素运输而云母片能阻断生长素的运输,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①向左弯曲生长,说明①的尖端接收到来自左侧的单侧光刺激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从左侧向右侧运输,且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即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可推知处理①尖端的是明胶片,A正确;B、来自左侧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②直立,故而可推知处理②尖端的是云母片,由于云母片能阻断生长素的运输,因此若将②组放在黑暗处,则②组与有光时一样不生长不弯曲,保持直立,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实验可以推测有一种化学物质(即生长素)由苗尖端向下传递,C正确;D、可见①与②的结果不同在于化学物质(生长素)能够透过明胶但不能透过云母,D正确。故选B。17.植物生长发育与光信号密切相关。农业生产中,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会导致“荫蔽胁迫”,低位作物主要通过光敏色素(有Pr和Pfr两种存在形式)感知该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的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下胚轴过度伸长。下图为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反应机制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伸长方面的关系表现为协同作用B.由图可知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共同完成C.若玉米一大豆间作设置不当,会导致大豆受高位作物的“荫蔽胁迫”而导致产量下降D.正常光照环境下,光敏色度可通过促进PIFs与BZR1、ARF6的结合,调节幼苗下胚轴的伸长〖答案〗D〖祥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详析】A、据图可知,四种激素均能促进植物幼苗下胚轴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B、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生长素等多种激素参与,也受到光照等因素影响,同时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故其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B正确;C、下胚轴、叶柄和茎秆的过度伸长,有利于大豆植株在“胁迫”下捕获光能,获得更多光照,而正是由于植物将更多的能量供给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生长,影响了叶片面积、分枝数以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而导致大豆的产量降低,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PIFs是一种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PIFs与BZR1、ARF6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基因的转录,从而增加BZR1蛋白与ARF6蛋白的合成量,促进下胚轴的伸长,正常光照下,R/FR增高,非活化Pr转化为活化Pfr,Pfr抑制PIFs的作用,phyB主要以活化(Pfr)形式存在抑制下胚轴过度伸长,D错误。故选D。18.研究表明,抑郁症与某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药物M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列推断一定正确的是()A.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突触后膜内外的电位差绝对值变大B.抑郁症患者体内单氨氧化酶的活性比正常人的高C.药物M可促进该单胺类神经递质合成和释放D.药物M可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挥作用〖答案〗D〖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抑郁症与某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有关,说明该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会导致突触前膜面积变大,突触后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膜内外的电位差不一定变大,A错误;B、抑郁症与某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有关,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或神经递质被分解加快,此时抑郁症患者体内单氨氧化酶的活性与正常人相同或更高,抑郁症也可能是该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敏感性降低导致的,此时抑郁症患者体内单氨氧化酶的活性与正常人也相同,B错误;CD、药物M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单胺氧化酶是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因此药物M可抑制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增加突触间隙中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挥作用,C错误,D正确。故选D。19.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贴壁生长至接触抑制时,需分装培养,实验操作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加消化液的目的是使细胞与瓶壁分离 B.②加培养液的目的是促进细胞增殖C.③分装时需调整到合适的细胞密度 D.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答案〗A〖祥解〗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析】A、①加消化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A错误;B、②加培养液,为细胞增殖提供营养物质,因此目的是促进细胞增殖,B正确;C、③分装时需调整到合适的细胞密度,因为若密度过大细胞直接仍存在接触抑制,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环境,因此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D正确。故选A。20.某四联活菌片药理说明如下:本品中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为健康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蜡样芽孢杆菌可在肠道中定植以消耗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品可用于治疗与肠胃菌群失调相关的腹泻、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B.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双歧杆菌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通入无菌空气并搅拌C.添加蜡样芽孢杆菌的作用是为了促进肠道厌氧菌的生长繁殖D.本品不能用高于40℃的热水冲服,也不能与青霉素等抗生素联合使用〖答案〗B〖祥解〗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成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详析】AC、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为健康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消耗肠道氧气,制造无氧环境,有利于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所以本品可用于治疗与肠胃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AC正确;B、双歧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肠道为缺氧环境,该菌很可能为厌氧菌(实际是厌氧菌),培养该菌不应通入空气,B错误;D、本品含4种活菌,过高温度会杀死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D正确。故选B。21.图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形成和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抗原只引起体液免疫B.筛选出②需要用选择培养基C.筛选出③需要克隆化培养D.ADC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答案〗A〖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用特定的抗原免疫,从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诱导与培养好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或者注射小鼠腹腔中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详析】A、注射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B、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②杂交瘤细胞,需要用选择培养基,B正确;C、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克隆化培养和单一抗体检测,C正确;D、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包括单克隆抗体和药物,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D正确。故选A。22.下列有关微生物纯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B.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将冷却至室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C.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接种环的灼烧次数与划线次数不同D.配置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灭菌→调pH〖答案〗C〖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A错误;B、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将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B错误;C、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接种环的灼烧次数与划线次数不同,灼烧次数比划线次数多一次,因为划线完之后为避免污染还需灼烧一次,C正确;D、配置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调pH→灭菌,D错误。故选C。23.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的病害,茄子对青枯病具有一定抗病性。研究者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在获得的90个杂种植株中,有6个具有明显的青枯病抗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电融合法、聚乙二醇等诱导马铃薯与茄子的原生质体融合B.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可能是部分杂种植株无明显抗病性的原因C.植物体细胞杂交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茄子和马铃薯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来培育抗病马铃薯〖答案〗C〖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详析】A、可以通过电融合法、聚乙二醇等诱导马铃薯与茄子的原生质体(去除细胞壁后的结构)融合,A正确;B、茄子对青枯病具有一定抗病性,说明其细胞内含有抗该病基因,而且在获得的90个杂种植株中,有6个具有明显的青枯病抗性,说明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而导致并非所有杂种植株均抗病,即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可能是部分杂种植株无明显抗病性的原因,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要使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其次要把杂种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茄子和马铃薯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宜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病马铃薯,D正确。故选C。2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其中某次样品稀释10²倍后,在25×16型体积0.1mm³的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5个中格酵母菌总数为244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天定时取同一试管的上清液,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B.加样液之前,需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可用试管刷清洗C.若一个小格内酵母菌数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D.可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1.22×10⁹个/mL〖答案〗D〖祥解〗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析】A、每天定时从同一试管取样,会使该试管培养液逐渐减少,A错误;B、实验探究的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为了避免其它杂菌对酵母菌数量的影响,在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可用专用的擦镜纸小心擦洗,不能用试管刷清洗,B错误;C、若一个小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4~5个再计数,C错误;D、此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计数室的规格为体积0.1mm³,5个中格酵母菌总数为244个,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约=244÷5×25×100÷0.1×1000=1.22×109个/mL,D正确。故选D。25.科研人员制备抗δ病毒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与N蛋白的结合位点。将N蛋白第91-170位氨基酸(aa)分成3个片段(图a),检测该抗体与3个片段结合的情况,电泳结果如图b。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N蛋白免疫小鼠即可获得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加入动物血清C.第110-130位氨基酸之间存在结合位点D.对照组需添加无关抗原〖答案〗A〖祥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详析】A、用N蛋白免疫小鼠不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还需要进行筛选、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A错误;B、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加入动物血清,B正确;C、分析图b可知,A、B对应的片段能与抗体结合,结合图a可知第110-130位氨基酸之间存在结合位点,C正确;D、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严谨性,对照组需添加无关抗原,D正确。故选A。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图二是紫茎泽兰被引种到该草原发展直至稳定的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图一中表示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箭头有_____(用字母表示),为评估鼠害程度、制定治理方案,须先调查该草原中不同种类鼠的________,单纯通过灭鼠的方法很难控制鼠的数量不再增长到原来的数量,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该种群的_____。(2)紫茎泽兰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坚韧的根茎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存能力,自引种进入该草原生态系统后,不但改变了当地群落的_______结构,且逐渐成为了当地的________,表明该地发生了群落的_______演替,当达到顶极群落时,该生态系统的总次级生产量_______0(填“=”、“>”或“<”)。(3)牛羊啃食和践踏会使牧草中能量减少,牛羊粪便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为牧草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和_______,从而对牧草生长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狼除了捕食鼠外,还有1/3的食物来源于取食鼠的黄鼬,则狼每增加1kJ的有机物,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需要消耗的生产者有机物是_______kJ。(4)由图二可知,引种后的植被增长方式为_______,根据叶面积指数与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种植作物时要注意_______。〖答案〗(1)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b、c、e③.种群密度④.环境容纳量##K值(2)①.水平②.优势种③.次生④.>(3)①.CO2②.400(4)①.S形增长②.合理密植〖祥解〗分析题图:图一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分析图二: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1)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一中;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表示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箭头有b、c、e;为评估鼠害程度、制定治理方案,须先调查该草原中不同种类鼠的种群密度;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的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鼠种群的方法是降低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2)根据题干可知坚韧的根茎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存能力,故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成为优势种,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配置格局,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互花米草的入侵使原本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分布减少,说明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该过程中由于具有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发生的是次生演替;若该陆地植物所在的生态系统已经演替到顶极群落时,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较强,净初级生产量会大于0。(3)粪便中含有有机物,牛羊粪便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为牧草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和CO2,从而对牧草生长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据题意可知,涉及的食物链是牧草→鼠→狼、牧草→鼠→黄鼬→狼,其中2/3来自鼠,1/3来自黄鼬,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狼每增加1kJ的有机物,需要消耗的有机物=(2/3÷10%÷10%)+(1/3÷10%÷10%÷10%)=1200/3=400kJ。(4)据图可知,引种后的植被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其呈S形增长;叶面积指数过高,叶片相互遮挡,有效光合面积不变,但细胞呼吸消耗的量增多,所以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27.我国南方多地有利用糯米制作红曲酒的传统。其基本过程是糯米经蒸煮、红曲霉菌糖化后,用酿酒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得到新鲜红曲酒。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蒸煮前对粮食会进行适当粉碎成小颗粒状态,但是并不磨成面粉状态,其目的是_______。蒸煮糯米的目的除了使淀粉糊化和挥发掉杂味外,还具有________作用。(2)为了获得优良酿酒红曲霉菌株,可将原菌株诱变处理后制成较稀浓度的悬液,通过_______法获得单菌落,进而筛选出优良菌株。将优良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____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3)在加入红曲霉菌前,先要对刚蒸煮过的糯米进行_______处理。然后糯米在红曲霉菌分泌的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下,分解的水解产物分别为酿酒酵母提供________。(4)配制酵母菌悬液时,要让酵母迅速发挥作用,可添加极少量蔗糖,混匀后放置片刻,待悬液中_______即可。(5)除温度、pH等环境因素外,影响红曲酒的产量和风味的因素还有________(写出两点)。(6)我国部分地区还有用红曲酒酿制红曲醋的习俗,所需接种的微生物是_______,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答案〗(1)①.既保证了粮食中有机物与发酵微生物的接触面,又保证了有一定的透气性②.去除杂菌(2)①.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②.扩大化③.液体培养基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利于其繁殖增加数量(3)①.冷却②.葡萄糖、氨基酸30.出现气泡(4)发酵时间、糯米品种(5)①.醋酸(杆)菌②.异养需氧型〖祥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微生物,酿酒前期,需要通入氧气,让其大量繁殖,后期隔绝氧气,就会产生酒精。由于其发酵产物酒精浓度较高时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这时需要及时通过出料口排出酒精。醋酸菌是一种需氧微生物,因此在制醋时需要不断通入氧气。(1)在酿酒前对粮食种子要进行适当粉碎成小颗粒状态,但是并不磨成面粉状态,这样做既保证了粮食中有机物与发酵微生物的接触面,又保证了有一定的透气性。蒸煮大米的目的是使淀粉糊化、挥发掉杂味、去除杂菌。(2)为获得优良酿酒红曲霉菌株,可将原菌株诱变处理后制成较稀浓度的悬液,通过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方法获得单菌落,进而筛选出优良菌株。将优良菌株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化培养,液体培养基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利于其繁殖增加数量。(3)在加入红曲霉菌前,先要对刚蒸煮过的糯米进行冷却处理,防止烫死菌种。然后糯米在红曲霉菌分泌的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下,分解的水解产物分别为酿酒酵母提供葡萄糖和氨基酸。(4)配制酵母菌悬液时,要让酵母迅速发挥作用,可添加极少量蔗糖,混匀后放置片刻,待悬液中出现气泡即可,即说明酵母菌已经活化。(5)除温度、pH等环境因素外,影响红曲酒的产量和风味的因素还有发酵时间、糯米品种等。(6)我国部分地区还有用红曲酒酿制红曲醋的习俗,所需接种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8.紫草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部富含红色的萘醌类次生代谢产物——紫草宁及其衍生物。它们具有抗菌、消炎、活血、诱导癌细胞凋亡等功效,同时也是一种天然染料。科研人员利用紫草新生的营养芽为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获得更多的紫草宁。下图表示获得紫草宁的2种工艺路线。(1)若要通过植物组培获得脱毒紫草植株,应优先选择紫草植株的_______________部位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答两点)。(2)外植体需经_________处理,常用的试剂有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之后再用_____多次冲洗。(3)在设计紫草植物组培培养基时,可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_____培养基为基础,调整某些成分使之适宜紫草组培不同阶段的需求。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蔗糖,蔗糖的作用是______(答出两点)。(4)研究人员将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到含有不同比例NAA(生长素类似物)和KT(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培养基中培养。实验处理与结果如下表编号含量(mg/L)分化情况NAAKT100不分化202分化芽320分化根40.22分化芽520.2不分化60.022分化芽720.02分化根依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KT)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5)通过高产细胞株提取细胞培养物途径中,紫草细胞的生长曲线如下图所示:采用该途径时,需用______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单细胞,对筛选出的高产细胞株进行_______振荡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后第3天左右,紫草宁及其衍生物开始形成;对数生长期及直线生长期,紫草宁的量逐步上升;静止期,紫草宁形成速度加快至最高水平。这说明细胞分裂生长缓慢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目的产物的形成。与通过组培获得紫草植株再提取紫草素的途径相比,上述途径的优点是______。〖答案〗(1)①.茎尖②.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该部位不含病毒或病毒少(2)①.消毒②.70%的酒精、次氯酸钠③.无菌水(3)①.MS②.作为碳源,提供能量,调节渗透压(4)相对较高的IAA/KT比值有利于根形成,相对较低的IAA/KT比值有利于芽形成

〖解析〗(5)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悬浮③.有利于④.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可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等

〖祥解〗植物组织培养条件:①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②保证水、无机盐、碳源(常用蔗糖)、氮源(含氮有机物)、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应。③需要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④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光照。(1)若要通过植物组培获得脱毒紫草植株,应优先选择紫草植株的茎尖等部位作为外植体;原因是该部位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该部位不含病毒或病毒少,易形成脱毒苗。(2)植物组织培养应注意无菌操作,故需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除了要对其用70%酒精消毒外,还需要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尽量避免微生物的污染。(3)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是MS培养基;培养植物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的蔗糖的作用有:作为碳源,提供能量,调节渗透压。(4)由题表可知:分化成根的3和7培养基中IAA/KT的值明显大于分化成芽的2号、4号、6号培养基的(分化成根的3和7培养基中IAA/KT的值高,分化成芽的2号、4号、6号培养基中IAA/KT的值低),故可推导出相对高的IAA(生长素)/KT(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有利根形成,反之有利芽形成。(5)通过高产细胞株提取细胞培养物途径中,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浮培养比固体培养更有利于紫草细胞的生长,故对筛选出的高产细胞株进行悬浮振荡培养;结合题干“静止期,紫草宁及其衍生物形成速度加快至最高水平”可知紫草细胞悬浮培养时,细胞生长缓慢有利于目的产物的形成;结合题干可知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