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gH2所含原子数目为2NAB.1mol/L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C.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2.8g铁粉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5NA2、某温度和有催化剂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05101520c(NH3)/(mol·L-1)01.001.601.801.80A.0~10min内,v(NH3)=0.16mol·L-1·min-1B.0~10min内,v(N2)=0.18mol·L-1·min-1C.0~10min内,v(N2)=0.16mol·L-1·min-1D.15~20min内,反应v(N2)正=v(N2)逆=03、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乙烯通入溴水中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甲烷中的少量乙烯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向溴水中加入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5、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ΔH<0。500℃时,在体积为1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3molH2,测得CO2浓度与CH3O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曲线X可以表示CH3OH(g)或H2O(g)的浓度变化B.从反应开始到10min时,H2的反应速率υ(H2)=0.225mol/(L·min)C.5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D.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 B.①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 D.③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二溴乙烷7、由W、X、Y、Z四种金属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甲中X作原电池正极B.装置乙中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2e−=CuC.装置丙中溶液的c(H+)不变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8、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X)<r(Y)<r(Z)<r(W)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W均为所在周期数和族序数相等的元素,Y、Z易形成元素质量比为7:8和7:16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W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Z>YC.X、Y可以形成具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D.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4gCH4中含有NA个C—HB.1molNa2O2固体中有含有离子总数为4NAC.100ml18.4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1.84NAD.10gD2O中含有中子数4NA11、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和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n、m来表示,应为A.Z+m+n B.Z-n+m C.Z-n-m D.Z+n-m12、下列事实和解释正确的是()A.锌与稀盐酸反应,加入NaCl固体后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大了Cl-的浓度B.面粉厂内要禁止明火是因为固体表面积大会加快反应速率C.5%的H2O2中加入MnO2粉末后分解速率迅速加快是因为MnO2粉末降低了反应的焓变D.锌与稀盐酸反应滴入CuSO4稀溶液反应速率变慢是因为CuSO4溶液中的水降低了硫酸的浓度13、在实验室里,下列药品放在空气中不会变质的是()A.硫酸钠B.浓硝酸C.过氧化钠D.氢氧化钠14、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用导线连接,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电子由锌沿导线流向铜15、下列有关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有碳碳双键C.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D.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16、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A.NaClB.LiClC.MgOD.Na2S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的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写出元素名称:A_____D_____;(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18、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1)X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Z、W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3)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的化合物B,lmolB中含有6mol结晶水。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a.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b.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①由实验a、b推知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②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少量无水乙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乙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试回答:(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_____,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3)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4)该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其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原因是________。(5)试管乙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反应结束后试管B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2)向试管A中加入试剂时,浓硫酸应在加入乙醇之后再加入,目的是___________。(3)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4)插入试管B中的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5)从试管B中分离出粗产品乙酸乙酯(含乙酸,乙醇和水),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使用CaO可以除去粗产品中的________杂质,最后采用________的方法可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21、以下是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几种可能的合成路线:(1)乙烯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__,乙醇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2)请写出上述几种路线中涉及到的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反应①:____,反应②:____。(3)请写出④、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备。完成下列填空:①实验时,加入药品的顺序是____,该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____。②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静置,然后分液。③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答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项、氢气为双原子分子,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所含原子数目为2NA,故A正确;B项、缺1mol/LNaOH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C错误;D项、2.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足量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数目为0.1NA,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注意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答关键。2、A【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结合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及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详解:A.0~10min内,v(NH3)=1.60mol/L÷10min=0.16mol·L-1·min-1,A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0~10min内,v(N2)=v(NH3)=0.08mol·L-1·min-1,B错误;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0~10min内,v(N2)=v(NH3)=0.08mol·L-1·min-1,C错误;D.15~20min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v(N2)正=v(N2)逆≠0,D错误。答案选A。点睛:注意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3、A【解析】

A.甲烷和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B.乙烯和溴水之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B错误;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C错误;D.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分析。4、B【解析】A.稀硫酸和锌反应过程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了新的杂质,故错误;C.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故正确;D.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水中的大,所以可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正确。故选B。5、C【解析】A、随反应进行X的浓度增大,X表示生成物,由方程式可知CH3OH(g)、H2O(g)的浓度变化相等,曲线X可以表示CH3OH(g)或H2O(g)的浓度变化,选项A正确;B、Y的起始浓度为1mol/L,故Y表示二氧化碳,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25mol/L,故v(CO2)=1mol/L-0.25mol/L10min=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3v(CO2CO2(g)+3H2(g)CH3OH(g)+H2O(g),开始(mol/L):1300变化(mol/L):0.752.250.750.75平衡(mol/L):0.250.750.750.75故平衡常数k=0.75×0.750.25×0.753=5.33,选项C错误;D、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25mol/L,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0.25mol/L=0.75mol/L,由方程式可知氢气的浓度变化为3×0.75mol/L=2.25mol/L,氢气的转化率=.25mol/L3mol/L×100%=75%,6、D【解析】

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即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故A正确;B.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所以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裂化、裂解等过程是把大分子的烃转化为小分子烃,过程中有乙烯生成,所以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故C正确;D.乙烯与溴加成生成CH2BrCH2Br,所以③是加成反应,CH2BrCH2Br的名称为1,2­二溴乙烷,故D错误。答案选D。7、C【解析】

A.装置甲中W不断溶解,说明W作原电池负极,X作原电池正极,金属的活动性W>X,选项A正确;B.装置乙中Y电极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金属的活动性X>Y,选项B正确;C.装置丙W电极上有氢气产生,故c(H+)减小,金属的活动性Z>W,选项C不正确;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选项D正确。答案选C。8、B【解析】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则Y为O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氮元素,Y为O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r(

Y)>r(Z)>r(W)>r(X),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W>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W较Z强,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Y>Z,则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故C错误;D.N、O元素形成的NO不溶于水,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正确推断Y元素为解答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知道氮的氧化物种类有多种,其中一氧化氮难溶于水。9、C【解析】X、W均为所在周期数和族序数相等的元素,X是H元素、W是Al元素;Y、Z易形成元素质量比为7:8和7:16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则Y是N元素、Z是O元素;原子半径O<N<Al,故A错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O>N>H,故B错误;H、N可以形成化合物N2H4,具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故C正确;由H、N、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显碱性,故D错误。10、A【解析】A.常温下,4gCH4是0.25mol,含有NA个C-H,A正确;B.1molNa2O2固体中有含有离子总数为3NA,B错误;C.100moll8.4mol/L的浓硫酸是1.84mol,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由于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因此转移电子小于1.84NA,C错误;D.l0gD2O是0.5mol,其中含有中子数5NA,D错误,答案选A。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如B中过氧化钠的结构、C中D2O的摩尔质量是20g/mol等。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有关计算公式有、、、。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11、A【解析】

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则Bn-的核外电子总数为Z+n,由于Am+和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Am+的核外电子数为Z+n,因此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Z+n+m,故答案选A。12、B【解析】

A.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锌与氢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增加氯离子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面粉厂内要禁止明火是因为固体表面积大会加快反应速率,引起爆炸,B正确;C.5%的H2O2中加入MnO2粉末后分解速率迅速加快是因为MnO2起催化剂作用,C错误;D.锌与稀盐酸反应滴入CuSO4稀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B。13、A【解析】分析: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不变即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不吸水,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硫酸钠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碳酸钠,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D.NaOH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睛:本试题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C【解析】A.①中能产生气体,说明锌能和稀硫酸反应,②中不产生气体,说明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同时说明锌的活泼性大于铜,故A正确;B.③中锌、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生成气泡的速率加快,说明原电池能加快作负极金属被腐蚀,故B正确;C.③中铜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而不是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D.实验④说明有电流产生,易失电子的金属作负极,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D正确;故选C。15、A【解析】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正确;苯不含碳碳双键,故B错误;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故C错误;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D错误。16、C【解析】

A、NaCl中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Cl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氯离子电子层比钠离子多一个,电子层结构不同,故A错误;B、LiCl中钠锂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Cl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氯离子电子层比锂离子多2个,电子层结构不同,故B错误;C、氧化镁中氧离子和镁离子核外电子数都是10,其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故C正确;D、Na2S中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硫离子比钠离子多1个电子层,电子层结构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书写。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阳离子元素位于阴离子元素下一周期,且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据此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碳硫【解析】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为C元素,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C为Na元素,B为O元素,D的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则D为S元素。【详解】(1)根据上述推断,A为碳,D为硫。(2)D为16号元素硫,有三层电子,电子数分别为2、8、6,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C2D是Na2S,是由Na+和S2-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则Na2S的形成过程为:。18、HH2OH2S3Cu+2NO3-+8H+=3Cu2++2NO↑+4H2ONH4+、Fe2+、SO42-(NH4)2Fe(SO4)2·6H2O【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X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即X为H,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令Y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1,W的原子序数为x+9,四种原子序数之和为32,因此有1+x+x+1+x+9=32,解得x=7,因此Y为N、Z为O、W为S,(1)根据上述分析,X元素是H;(2)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因此H2O的稳定性大于H2S;(3)该酸能与铜发生反应,因此该酸是硝酸,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4)①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转变为灰绿色,最终转变成红褐色,说明B中有Fe2+,加入NaOH,产生刺激性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说明此沉淀是BaSO4,原溶液中含有SO42-,①因此根据上述分析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为Fe2+、NH4+、SO42-;②根据B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因此B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元素的推断,根据信息X元素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即X为H,子序数依次增大,且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令Y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1,W的原子序数为x+9,四种原子序数之和为32,因此有1+x+x+1+x+9=32,解得x=7,从而推出个元素,特别注意Z和W的原子序数的关系,因为它们位于同一主族,且属于短周期元素,因此有W和Z的原子序数相差8。19、液体分层1/3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又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催化剂、吸水剂导气、冷凝防止加热不充分而倒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解析】分析:(1)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含有的杂质结合碳酸钠的性质分析判断实验现象;(2)依据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避免反应物的挥发;(3)浓硫酸的作用是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吸水剂;(4)加热反应过程中乙醇、乙酸乙挥发出,长导管起到冷凝作用,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是防止加热不充分发生倒吸;(5)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含有的杂质分析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原因;(6)装置甲中醋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详解:(1)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被碳酸钠溶液反应或溶解,则试管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2)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又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3)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4)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加热反应过程中乙醇、乙酸乙挥发出,长导管起到冷凝作用,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是防止加热不充分发生倒吸;(5)碳酸钠溶液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即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6)装置中醋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点睛: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习中注重实验评价能力的培养。20、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或CH3COOCH2CH3防止液体暴沸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入试管A中分液乙酸和水蒸馏【解析】(1)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为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反应结束后试管B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酯,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2)浓硫酸密度比较大,且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所以应该先加入乙醇,然后再慢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