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专项练习题汇编

《赤壁》+《曹刿论战》+《曹公败赤壁》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赤壁》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

“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

【丙】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

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

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

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

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曹公败

赤壁》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零以薪草()⑵可烧而走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先书报曹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和【丙】写到的历史事件是:,【甲】中提到的

“前朝”是一

,【乙】记叙了—、(写出两个国名)长勺之战,这场战争

发生在______

的春天。(5分)

4.【甲】中的“周郎”指(人名),【乙】中的“公”

指;【丙】中的“曹公”指(人名),我们学过他的作

品《(4分)

第1页共62页

5.【乙】文中,黄盖在与曹公作战时使用的计策有、o(2

分)

6.【甲】诗【丙】文都提到是曹公失败的原因,此外,【丙】文还

提到的曹公失败原因有,o(6分)

《赤壁》+《曹刿论战》+《曹公败赤壁》参考答案

1.⑴装满⑵使..逃跑(4分)

2.(黄盖)先写信告诉曹操。(3分)

3.赤壁之战(火烧赤壁)。三国齐、鲁鲁庄公十年(5分)

4.周瑜鲁庄公曹操《观沧海(龟虽寿)》。(4分)

5.诈降、火攻。(2分)

6.冬天刮东风士兵生病战船首尾相接。(6分)

【丙文今译】当时曹操军队里的众多士兵已有疾病,刚一交战,曹操的军

队就失败退下,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黄盖说:“现

在敌多我少,难以同他们持久对峙。但是我看到曹操的军队的战船首尾相接,

可用火烧来让他们逃走。”于是就调拨几十艘蒙冲斗舰,装满了柴草,在里面灌

上膏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先写信告诉曹操,用想要投降来欺

骗。又预备了轻快的小船各自系在大船后,就依次一起向前。曹操军中的将

领、士兵都走出营房伸长脖子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黄盖放开各种船

只,同时点起火来,当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烧到曹操岸上的军营。霎时间,

烟火满天,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曹操的军队彻底败退,退回守住南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岳阳楼记》+《范滂厉清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

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

第2页共62页

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丙】范滂①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

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太守宗资闻其名,请

署功曹③,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

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范滂厉清节》选自《后汉书•党锢

列传》)

【注释】①范滂:东汉时期大臣、名士。②厉:同“砺”,磨砺。③功曹:古代官

职,官名。④抽拔幽陋:指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L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为州里所服()⑵便案察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O

3.【丙】文“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是任用范滂为清诏使,让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B.之后范滂被任命为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C.于是任用范滂担任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D.之后范滂被任命担任清诏使,让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4.【甲】诗作者刘禹锡是朝的诗人,【乙】文作者是北宋的(人

名)。【丙】文的主要人物是(人名)。(3分)

5.【甲】诗作者被贬之地是;【乙】文中的“巴陵郡”是(人名)

被贬之地;【丙】文中主要人物活动地点是o(3分)

6.以下对【甲】【乙】【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o(3分)

A.【甲】颔联用典故怀念已故友人,表达物是人非的悲痛怅惘之情。

B.【乙】写作者与友人同登岳阳楼,表现自己对古仁人的向往追求。

C.【甲】【乙】都和作者被贬经历有关,都含有与友人共勉的情感。

D.【乙】融描写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丙】通过记叙塑造人物形象。

7.【甲】【乙】【丙】从不同角度表现人性的闪光点:【甲】体现诗人

的人生态度;【乙】表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丙】表现范滂

第3页共62页

的精神。(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岳阳楼记》+《范滂厉清节》参考答案

1.⑴被⑵派遣(4分)

2.(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3分)

3.C(3分)

4.唐范仲淹范滂(3分)

5.巴山楚水滕子京冀州(3分)

6.B(3分)

7.豁达乐观清正廉明/节操高洁/胸怀大志/不吝推荐人才(答出一点即

可)(4分)

【丙文今译】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年轻时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

郡人所佩服,考取了孝廉。当时粪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朝廷)就任

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巡行查办这些事情。范滂登上车拿起辔头,慷慨激昂,有

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

范滂来的消息,都自动辞官离开。太守宗资听说他的名望,请求朝廷让范滂担任

功曹,委托他处理政事。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那些

做事违反孝悌道德、不遵守仁义规范的人,一概将他们清除逐出,不和他们在官

府共事。他大力推举那些品行卓异的人,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醉翁亭记》+《范仲淹救灾》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

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丙】天圣七年,仲淹拜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滋甚。仲淹请遣使循

行未果乃复言之。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

第4页共62页

抚。寻徙江、淮,所至开仓振之,奏蠲②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

弊③十事。岁余,彼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件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募人兴作。未就,徙杭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范仲淹救

灾》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宫掖:宫廷。②蠲:免除(租税、罚款等)。③救弊:纠正弊端。④未就:未

完成。

L【甲】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乙】文的作者

(人名)与另外七位散文家合称为“”。(4分)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4分)

⑴宫掖中半日不食()⑵寻徙江、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多标扣分)(2分)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

5.【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

从【甲】诗的颈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乙】文表达

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丙】中,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

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

之心”的具体表现之一:“”;面对大水,他

“募人兴作“,通过,(用自己的

话回答)的办法治理大水,这体现了他治国济民的才能。(8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醉翁亭记》+《范仲淹救灾》参考答案

1.唐代刘禹锡欧阳修唐宋八大家(4分)

2.(1)吃⑵不久,随即(4分)

3.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

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就又上言说说这

件事。(6分)

第5页共62页

4.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2分)

5.乐观、豁达等(意近皆可)与民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进亦忧

疏通五条河流,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8分)

【丙文今译】天圣七年,仲淹被授予右司谏。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

淮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

就又上言说说这件事。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情形会怎么样呢?”

皇帝十分难过,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灾民。范仲淹不久到了江、淮,所到之处

开仓救济灾民,奏请朝廷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

向皇帝逐条陈述了纠正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一年多后,范仲淹转任苏州知州,

苏州发大水,百姓的田地不能耕作,范仲淹下令疏通五条河流,导引太湖流入大

海,招募百姓发起劳作这项差事,还没成功,转任杭州,转运使上奏皇帝挽留范

仲淹以便完成这件事,皇帝答应了。(《范仲淹救灾》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登幽州台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城》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

台歌》

【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丙】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仲淹称其才。

元昊反①,除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

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

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②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③之,厚抚其孥④,使各

得所。于是边民稍安。(《滕子京守城》选自《宋史滕宗谅传》)

【注释】①反:造反,这里指元昊起兵反叛。②籍:登记,记录。③祭酹:这里都指

祭祀战死者。④孥:这里指战死者的儿女。

L【甲】的作者是,【乙】的作者是o(2分)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宗谅廖城中兵少()⑵含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

第6页共62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仲淹称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中诗人“□□□□□口“,【乙】中迁客骚人“口□□□□□”,都是

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后的真情流露。(4分)

5.【丙】中滕子京弹精竭虑,组织军民守城自救和互救;还在范仲淹援兵到来

后米取⑴

、⑵等有效措施来鼓舞士兵斗志,稳定边境民

心。表明他确实做到了【乙】中范仲淹提倡的

“,”的“古仁人”那样的人。(6分)

6.下列对【丙】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召募勇敢的人,侦察通报叛军的远近及其军情,用文书告诉其他州郡

来防备叛军。

B.又羡慕勇敢的品质,侦察了解反贼的位置及战况等,用公文告知邻近郡

县做好战备。

C.又招募有胆量的人,侦察了解反贼的位置及战况等,通知邻近郡县做好

自己的后备。

D.又羡慕勇敢的品质,侦察了解反贼的位置及战况等,通知邻近郡县做好

自己的后备。

《登幽州台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城》参考答案

1∙陈子昂范仲淹(2分)

2.(1)看。(2)正遇上、恰逢(4分)

3.傍晚天色昏暗,洞庭湖的波涛声像虎在咆哮,像猿在哀叫。。(膝宗谅)与

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范仲淹称赏他的才华。(6分)

4.“独怆然而涕下”“感极而悲者矣”(4分)

5.大设酒宴迎接和犒劳前来支援的士兵在寺庙祭祀定州战死的士卒并好

好抚养他们的儿女(各2分,共4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分)

第7页共62页

6.A(2分)

【丙文今译】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范仲淹称赏

他的才华。

元昊谋反,(滕宗谅)升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担任泾州的知州。葛怀

敏在定川被叛军击败,各州府都感到震动,非常惊恐。滕宗谅看到城中军队很少,

就召募数千农民穿上军装登城,又召募勇敢之士,侦察通报叛军的远近及其军情,

用文书告诉其他州郡来防备叛军。正遇上范仲淹从环庆率领蕃汉兵来援助,这时

连续十多天天气阴沉昏暗,守军心情忧郁,意志颓丧,滕宗谅就大摆宴席,用牛

酒来欢迎、犒劳士卒,又登记在定川战役中牺牲的将士造成名册,在佛寺中祭奠

他们,对死者的儿女很好地安抚,让他们各得其所,这样边境的民众才逐渐安居

下来。

《观沧海》+《出师表》+《孤始举孝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观沧海》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

年矣。《出师表》

【丙】孤①始举孝廉②,年少,自以本非岩穴③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

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

残去秽④,平心选举,违⑤迂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孤始举孝廉》选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注释】①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②孝

廉:举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③岩穴:这里指名士隐居之处。④除残去秽:指去除

残暴的官吏、污浊的政治和愚昧的习俗。⑤违迂:触犯,得罪。

1.【甲】【丙】的作者都是(人名),【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他们都是时期的著名人物。(3分)

第8页共62页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⑴东顺碣石()⑵遂许先帝以零地()

⑶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⑷恐篡家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表达了诗人的志向,这在【丙】文中“

”句子也有所体现;【乙】文中“先帝”是指,作者追叙往

事,意在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分)

5.对【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出了曹操希望担任郡守的远大志向和作为。

B.写出了曹操担任郡守之后,希望能有所作为。

C.写出了曹操希望担任郡守之后能够有所作为。

D.写出了曹操希望凭借郡守的权力而闻名天下。

6.下列对以上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描写了山岛的高峻与大海的广阔的特点。

B.【乙】文写出了作者的身世和21年的痛苦经历。

C.【丙】文通过叙述往昔的作为,表达了悔恨之情。

D.【甲】诗最后两句与这首诗歌内容没有任何关系。

《观沧海》+《出师表》+《孤始举孝廉》参考答案

1.曹操诸葛亮三国(3分)

2.⑴来到(2)奔走效劳⑶被⑷招来(8分)

3.因此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3分)

4.统一国家、建功立业以建立名誉刘备报先帝忠陛下(4分)

5.C(3分)

6.A(3分)

【丙文今译】我当初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

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

第9页共62页

守,搞好政治和教化,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

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去除残暴的官吏、污浊的政治和愚昧的习俗。公正地

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此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

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观沧海》+《出师表》+《关羽终不留》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观沧海》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庶竭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

表》

【丙】初,操壮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使张辽以其情问之,

羽叹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

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及羽杀颜良,操知其

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操

日:“彼各为其主,勿追也J(《关羽终不留》选自《资治通鉴》)

L【甲】诗是曹操的《》,【乙】文作者是。(2分)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使张辽以其情问之()⑵吾根知曹公待我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乙】的理解,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描写秋日沧海壮阔的景象。

B.【乙】文详述平定南乱的艰苦历程。

C.【甲】诗作者表达报效国家的壮志。

D.【乙】文作者满怀临危受命的焦虑。

第IO页共62页

5.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拜见并上书后辞别

B.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写信向曹操辞别

C.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的赏赐,拜见并上书后辞别

D.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的赏赐,写信向曹操辞别

6.下面是三位同学围绕“三国英雄”展开的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6

分)

同学一:我认为【乙】文作者是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在文中表达了

之情,感人至深。

同学二:读了【丙】文,我认为曹操是英雄。他厚待与刘备“誓以共死”的

关羽,真是一个的大人物。

同学三:关羽也是英雄。由【丙】文中"奔刘备于袁军"和""

这两件事,可见其知恩图报,令人钦佩。

《观沧海》+《出师表》+《关羽终不留》参考答案

1.《观沧海》诸葛亮。(2分)

2.⑴派、派遣(2)最、极其、非常(4分)

3.(我)担心先帝对我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伤害了先帝的英明(添加主语,效、

明、以)

张辽把关羽说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关羽义气

4,A(4分)D(2分)

5.D(4分)

6.报先帝而忠陛下(意思对即可)爱才惜才,宽厚杀颜良(6分)

【丙文今译】最初,曹操赞赏关羽的为人,但是察觉他的心神没有要久留的

意思,派张辽用感情打探他。关羽叹息着说:“我非常知道曹公待我宽厚,但是

我受了刘将军的恩德,发誓要和他同生共死,不能违背这誓言,我最终不能留下,

但我应当立刻报效曹公恩德后才离开张辽把关羽说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

为关羽义气,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去,多加赏赐。关羽全部

封存了曹操的赏赐,写信向曹操告辞,然后到袁军投奔刘备。曹操手下人想要追

赶关羽,曹操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第11页共62页

《观沧海》+《出师表》+《诸葛亮遗言》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

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

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

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

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丙】伏①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

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

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

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

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遗言》选自三国诸葛亮《上后主表》)

【注释】①伏: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

L【甲】【乙】【丙】的作者分别是和(人名),他们都

是时期的著名人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有他

们的故事。(4分)

2.从【甲】【乙】【丙】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不同的是:

[甲]的作者抒发了的抱负;【乙】的作者要完成“”

的大业。【丙】为自己“”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3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第12页共62页

⑵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4.【乙】中作者向“陛下”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丙】中与之意

思相近的语句是:。(3分)

5.【乙】【丙】两文体现了作者的的可贵

品质。(4分)

6.下列对【甲】【乙】【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甲】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B.【甲】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乙】作者向后主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提醒后主重用贞良死节之臣。

D.【丙】作者在“病在膏肓”之际念念不忘北伐,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

《观沧海》+《出师表》+《诸葛亮遗言》参考答案

1.曹操诸葛亮三国《三国演义》(4分)

2.统一天下汉室之隆兴师北伐,未获全功(或: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3分)

3.⑴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起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

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2)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外边有剩余

的财物,以免辜负陛下。(6分)

4.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3分)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或一心为国家着

想,为主分忧,对自己没有任何私心。)(4分)

6.B(4分)

【丙文今译】思念我禀赋不高,又遇上国家艰难时候,发动军队北伐,未

能成功,哪想到我却病入膏肓,生命将要在早晚间结束。希望陛下能够静心克

制自己欲望,约束自己爱护百姓,这就是对先帝尽孝道,对天下百姓施仁爱,

提拔隐居者选用贤人,罢免赶走邪恶小人,来使风俗敦厚。我在成都有桑树八

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衣食,自给是有富裕的。我在外边,不再有另外的

调度,平时吃穿用度,全仰仗官府供给,不再搞别的生计,来增加微小的收

第13页共62页

入。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外边有剩余的财物,以免辜负陛

下。

《过零丁洋》+《曹刿论战》+《谢翱有大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

零丁洋》)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人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入。”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

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著咨事参

军。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

千丈。翱抉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弄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

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末,以肺疾作而死。年四

十七。

赞日: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

背国藏?翱盖天下之士也。(《谢翱有大节》选自明《宋濂散文选集》)

【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

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

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

1.【甲】的作者是(人名),【乙】选自我国体史书

《》,我们读到的【丙】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是

《》。(4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含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⑵翱一布衣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页共62页

翱抉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弄拜跪伏。

4.下列对丙文“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一句的理解,正确的是()o

(3分)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5.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o(3分)

A.【甲】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乙】【丙】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甲】【乙】【丙】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

6.阅读【甲】【丙】可知,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

是:;阅读【乙】【丙】可知,谢翱和曹刿的共

同点是:o(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过零丁洋》+《曹刿论战》+《谢翱有大节》参考答案

1.文天祥编年《左传》《送东阳马生序》。(4分)

2.⑴正遇上(2)平民(4分)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一角设立文天祥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跪倒

在地。(6分)

4,C(3分)

5.C(3分)

6.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平民,爱国(4

分)

【丙文今译】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父亲谢钥,写了《春秋衍义》《左

氏辨证》流传于世。谢翱继承了他的学识,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文

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他投拜军营,担任咨事参军。等到南宋灭亡,

第15页共62页

文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那里有严子陵台,

威严高耸达千丈。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一角设立文天祥牌位,举手

行了两遍礼,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悲痛的心情不

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元朝乙未年间,

他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

我称颂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个平民,在朝中不曾有高官爵位,只是受到了文

天祥的知遇,不辜负文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

之上。

《过零丁洋》+《出师表》+《宋必达献策》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

零丁洋》)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

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丙】宋必达,湖北黄州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

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

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②破宸濠③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

得义勇二千。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

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

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宋必达献策》选自赵尔巽《清史稿》)

【注释】①耿精忠: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

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②王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③宸濠:指明武宗正德十

四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

1.【甲】的作者是,【乙】是(朝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诸葛亮写给皇帝的一封谏书,【丙】表现的是(朝代)的事件。(3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⑴宁都秋有南、北二城()⑵及贼前锋薄城下()

第16页共62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丙】文中的“众寡食乏,奈何”一句理解正确的是()。(2分)

A.我军人多,食物匮乏,怎么办?

B.我军人多,食物匮乏,能对付叛军吗?

C.敌众我寡,我军缺粮,怎么办?

D.敌众我寡,我军缺粮,能对付叛军吗?

5.三则诗文谈及的时局有相似之处,【甲】诗中南宋是“",【乙】文

中蜀汉期待“",【丙】文中宋必达经历了“”这场祸乱。面对艰难

的处境,【甲】的作者传递出的生死观,【丙】中宋必达则体现了

的品质,而他们这样的人,正是【乙】文中作者希望后主能够亲近的“:

(6分)

6.下列对【甲】【乙】【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丙】都彰显了忠孝仁义的民族传统。

B.【甲】【乙】【丙】都塑造了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

C.【甲】【乙】【丙】都明确了亲贤远佞的治国方针。

D.【甲】【乙】【丙】都表达了忠君爱国的价值追求。

《过零丁洋》+《出师表》+《宋必达献策》参考答案

1.文天祥三国清代(3分)

2.(1)过去,原来(2)等到(4分)

3.那么汉朝江山的兴隆,可计算着日子到来了。敌人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趁他

们刚到立足未稳,可以一鼓作气击败他们。(6分)

4.C(2分)

5.山河破碎隆耿精忠叛舍生取义镇定自若贤臣(6分)

6.D(3分)

【丙文今译】宋必达是湖北黄州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乱,从福建出

兵攻掠临近地方,江西受到震惊,众多贼兵纷纷响应。宁都原来有南、北两座城,

南城是百姓,北城驻军队。宋必达说:“古时候有保甲、义勇、弓弩社,百姓都

第17页共62页

能成为士兵。王守仁消灭朱宸濠曾经用这种办法。”于是按照这种办法训练,得

到两千名义勇。等到耿精忠的前锋迫近城下,驻军将领邀必达一起议事,说:“敌

众我寡,我军缺粮,怎么办?”宋必达说:“做臣子的大义,就是以死报国,没

有其他的。敌人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趁他们刚到立足未稳,可以一鼓作气击败他

们。”将领于是率所部进攻,敌人稍稍退却,宋必达又派义勇拦腰攻击,敌人逃

窜。

《过零丁洋》+《鱼我所欲也》+《石塘不苟取》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4分)

【甲】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

零丁洋》)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丙】胡汲仲先生长孺①,号石塘,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赵松雪尝为罗司

徒②奉钞百锭,为先生润笔③,请作乃父墓铭。先生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

是日,先生正绝粮,其子以情白,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观此,则一

毫不苟取于人,从可知矣,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石塘不苟取》选自元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注释】①胡长孺(1249—1323)元诗人。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②赵松雪:即赵孟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画家。罗司徒:即罗源,被元朝拘获的南宋

宦官,后降元,官至徽政使加大司徒。③润笔:稿费。

L【甲】作者文天祥是(朝代)人,【乙】的作者孟子则生活在

时期。(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

⑴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⑵先生正绝粮()

⑶则一毫不苟取于人()⑷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o(2分)

第18页共62页

A.得之则生/行道之人弗受

B.万钟于我何加焉/则一毫不苟取于人

C.此之谓失基本心/基子以情白

D.为宫室之美/为先生润笔

4.对【丙】“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一句的翻译,正确的是()。

(2分)

A.坐在上面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B.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可是先生坚决拒绝。

C.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劝慰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D.坐在上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