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1页
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2页
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3页
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4页
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引言农用地是指用于耕种和养殖的土地,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农用地的概念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对于维持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人类生存、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合理利用农用地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全球粮食供应。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地面积逐渐减少,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已成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1]。其次,合理利用农用地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农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和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合理利用农用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益,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此外,合理利用农用地还能够促进生态保护。农用地的过度利用和滥用会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合理利用农用地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农用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其合理利用对于维持全球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用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1.1研究背景(1)集约利用农用地是国情所迫全球人口不断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农用地来种植这些作物。农村人口的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土地资源短缺,随着工业、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供给量已经趋于饱和,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土地利用方式单一,我国的农用地利用方式大多是单一种植,难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农用地集约利用是国情所迫的一个重要问题[2]。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资源极其有限,而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如何集约利用有限的农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更加需要推行农用地集约利用战略。集约利用农用地可以实现“节约用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目标,既可以满足国家的粮食安全需求,又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还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因此,针对国情所迫,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等手段,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和素质,让农业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的产业。(2)集约利用农用地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农业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农用地集约利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创新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高的产出和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农用地集约利用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现代化[3]。集约利用农用地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此外,农用地集约利用也是实现农村振兴和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集约利用农用地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成为了实现高质量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重要路径和途径。(3)政策导向是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必然性政策导向是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必然性之一。在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民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支持农用地集约利用。首先,政策导向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来明确集约利用农用地的目标和措施。其次,政策导向可以通过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民和企业投资农用地集约利用[4]。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项目的实施,为农民和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此外,政策导向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益。可以通过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等手段,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因此,政策导向是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必然性之一。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实施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农用地的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可以探索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和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1)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帮助政府和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农用地的利用情况。通过对农用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等指标的评价,政府和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农用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农用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合理的农业政策,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农用地的生产潜力和土地的肥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在此之上,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3)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农用地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还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目的非常重要。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帮助政府和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农用地的利用情况,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以及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通过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2.2研究意义农用地集约利用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资源的供给越来越紧张。通过农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充分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农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消耗,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农用地集约利用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用地集约利用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农用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成都市乃至全省的粮食安全影响较大,因此开展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保证成都市乃至全省的粮食安全,提升农用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从现实意义来看,进行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研究,总结出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及问题,能够为成都市政府管理农用地及制定相关土地政策提供数据基础。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的研究发现,通过集约利用农用地和使用高效农业技术,可以提高粮食和作物产量,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5]。加拿大的研究表明,通过集约利用农用地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欧洲的研究表明,通过集约利用农用地和推广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等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同时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日本的研究发现,通过集约利用农用地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同时降低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国外对于土地集约利用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城市规划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转变,能够有使土地有效利用,城市合理发展。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包括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持续发展。三是在土地集约利用基础上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6]。总之,国外研究表明,农用地集约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支撑。1.3.2国内研究现状农用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增强土地功能,实现在同一块土地上多种农业经营活动的高效利用[7]。目前,我国农用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因此农用地集约利用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在农用地集约利用方面,国内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首先,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进农用地集约利用。例如,实施“三农”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等[8]。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农用地集约利用技术方面,国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细化农业、智能化农业等,可以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此外,还有利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用地生态功能,从而促进农用地的集约利用[9]。最后,还有一些学者从理论层面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农用地分析和规划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学分析等。这些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本质和特点,指导实践,促进农用地的集约利用[10]。综上所述,农用地集约利用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各界都十分重视。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为农用地集约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阔。1.4研究内容与方法1.4.1研究内容论文对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分析成都市2017-2021年农用地集约利用现状;二是从成都市农用地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以及耕地面积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成都市2017-2021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三是从上述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中,对成都市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相应优化调整建议等相关措施。1.4.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熵值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1)熵值法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评价某一指标的离散性。熵值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用于确定各个因素对某个目标的权重。其基本思想是,将各个因素的数据标准化,并将其转化为概率分布,然后计算各因素的熵值,即信息熵,用于反映各因素的不确定性程度。通过对熵值进行处理,可以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2)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第2章研究区概况2.1自然条件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心部位,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其自然条件概况如下:(1)地理位置: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心部位,地理坐标为北纬30°26′-31°41′,东经102°54′-104°53′。(2)地形地貌:成都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整体呈盆地地貌,地势平坦,地形复杂。成都市南部和西部是连绵的丘陵和山地,东部和北部则是平原区域,河流众多,交通便利[11]。(3)水资源: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江、嘉陵江、雅砻江等多条江河汇聚于此,成都平原自然湖泊、人工水库众多,具有优越的水利条件。成都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多个地下水文区,其中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4)土壤:成都市土壤属于黄棕色土、黄壤、红壤等类型,其中黄棕色土是主要的土壤类型,肥力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5)植被:成都市植被丰富,草地、森林、灌丛、湿地等多种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其中,四川盆地是全国最大的竹林分布区,成都市以竹林资源著称,被誉为“竹之都”。2.2社会经济条件(1)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三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具有全国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大都市[12]。(2)产业结构:成都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其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60%,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其中,金融、信息技术、商贸、文化等行业的发展相对较快。同时,成都市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拥有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导。(3)城镇化:成都市城镇化率较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动了城市的现代化,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4)农业现代化:成都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等趋势。同时,成都市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支撑等措施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人口和社会:成都市人口素质较高,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成都市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为居民提供了全面、优质的社会福利服务。此外,成都市也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支撑成都市经济的重要支柱。2.3农业相关条件(1)农业生产情况: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近年来,成都市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13]。(2)土地利用现状:成都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其中,农业用地是成都市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了成都市总用地面积的大部分。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14]。(3)资源利用现状: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气候资源,农用地的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肥料等资源的利用率较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资源利用不够高效,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亟待加强;气候资源利用方面,成都市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15]。总之,成都市的农业生产情况较为稳定,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方面也需要加强管理和调配。第3章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分析3.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16]:(1)综合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综合性,既能够反映农用地的生产效益,又能够反映农用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这样才能全面评估农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2)易于操作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易于操作,数据容易获得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方便地进行评估和监测。(3)可比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比性,能够与其他区域和时期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实用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实用性,能够反映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依据。(5)可持续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反映农用地的长期利用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3.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影响因素。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成都市的各年实际情况,将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状况等四个方面,建立农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能力、土地利用效率、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建立农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和合理选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和监测农用地的利用情况和效益,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表3.1)。表3.1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目标子目标指标指标说明单位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投入强度动力投入指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地面积kW/hm²劳力投入指数农业从业人口/农用地面积人/hm²化肥投入指数化肥施用量/农用地面积t/hm²利用程度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机械化指数机耕面积/耕地面积%粮食单产指数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人/kg利用效益劳均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口万元/人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总收入/农村总人口万元/人持续状况劳动力指数农业从业人口/总人口%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面积/土地总面积%人均耕地耕地总面积/总人口hm²/人3.3集约利用分值计算目前常用的指标体系有很多方法可选,本文将采用熵值法用于集约利用分值计算。(1)数据标准化处理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正向指标:

yij负向指标:

yp其中,pij表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i表示该指标参评数据的个数,本研究中共有5年的数据,因此i的取值为1,2,3,4,5;j表述参评指标个数,本研究中共有11个参评指标,因此j的取值为1,2,3,…,11(2)计算熵值根据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利用下列公式计算熵值。e其中,ej表示熵值;k表示调节系数,且k=(3)计算差异性系数g(4)确定各指标权重wj3.4评价指标结果与分析3.4.1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为进行科学的评价,本文将根据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相关的收集数据,并确定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以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排除虚假数据的影响。在数据确定之后,运用熵值法算取评价指标权重。这些措施将为农用地集约利用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价数据,为相关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计算,可得出各指标权重(见表3.2)。表3.2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各指标权重目标子目标权重指标权重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投入强度0.19动力投入0.04劳力投入0.09化肥投入0.06利用程度0.30复种指数0.09机械化指数0.09粮食单产指数0.12利用效益0.18劳均产值0.12农民人均收入0.06持续状况0.33劳动力指数0.24森林覆盖率0.06人均耕地0.033.4.2投入强度分析利用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及权重,计算历年农用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值。公式如下:v根据表3.3的投入强度分值,2017-2021年表现出一种先上升后微降,最后再上升的趋势。自2019年以来,上升趋势的幅度增加,权重的最高值出现在2021年,达到0.19。2018-2019年,由于经济发展导致建设占用大量农用地,同时实施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以及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开展,而最终直接导致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农业机械动力也出现了下降趋势,2017年为416.89万kW,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403.86万kW和384万kW。表3.3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集约度分值子目标年份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持续状况集约度分值2017年0.040.110.020.040.212018年0.060.140.020.060.282019年0.030.130.140.310.612020年0.160.030.050.080.312021年0.190.220.180.060.663.4.3利用程度分析从利用程度的分值来看(表3.3),自2017年至2018年,成都市农业生产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以及高产量品种的研发。在此期间,粮食单产和机耕面积均有所上升。粮食单产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机械化指数和复种指数。根据权重分析结果,粮食单产对利用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利用程度分值也呈现上升趋势。3.4.4利用效益分析从利用效益的分值来看(表3.3),其变化趋势与投入水平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升,但2019-2020年呈现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增加,而劳均产值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2020-2021年的第一产业人数的相对减少,利用效益分值逐渐上升。3.4.5持续状况分析从持续状况的分值来看(表3.3),持续状况的子目标层,总体上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大量耕地被其他类似于建筑用地的土地所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成都市的总人口在不断增加,综合多方面因素才导致持续状况分值出现下降的情况。3.4.6集约利用程度综合分析从集约利用程度综合分值来看(表3.3),综合多种因素,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微降再上升的趋势。

结论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持续状况四方面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2017-2021年分值分别为0.21、0.28、0.61、0.31、0.66。可以看出,成都市集约利用分值呈现出先上升后微降再上升的趋势。依次来看,投入强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利用程度呈现出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利用效益呈现出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持续状况呈现出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成都市农用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和问题,经研究发现,尽管对于成都市来说,农用地集约利用总体的水平偏低,但从2017年到2021年,年际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一个逐渐提高的态势。这一趋势表明,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还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对此要不断发掘深挖,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这些数据也能够反映出,现在社会上,人们对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呈现一个逐渐提高的趋势。所以,往后要在确保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包括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以此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樊杰.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J].地理学报2015,70(2):186-201.吕秋俊.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农村经济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