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的纪游诗研究_第1页
张穆的纪游诗研究_第2页
张穆的纪游诗研究_第3页
张穆的纪游诗研究_第4页
张穆的纪游诗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张穆(1607—1683),字尔启,又字穆之,号铁桥、铁桥道人,广东东莞茶山人,有《铁桥集》存世。张穆一生游览了荆楚、湘赣、苏杭等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写下了七十首纪游诗。这些纪游诗或是对山水的喜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名川大山,抒发闲适情调;或是登高望远,凭吊历史古迹,表明怀古伤今之情;或是关注民生,描写百姓生活困苦,表现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其纪游诗沉郁蕴藉,意境开阔,情感深厚,具有叙事性,而且清新明快,语言平易自然,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关键词:张穆纪游诗沉郁蕴藉

AbstractZhangmu(1607--1683),stylederqi,alsoknownasmuzhi,wasaTaoistoftieqiaoandtieqiao.Morethanthreehundredpoemshavebeenhandeddown.Zhangmu'spoemscoverawiderangeofsubjects,amongwhichjiyoupoetryisoneofthemostimportant,accountingfornearlyaquarter.Duringhislifetime,hevisitedmanyplaces,suchasjingchu,hunan-kiangsi,su-hangandsoon.Thesetravelpoemsortheloveofmountainsandrivers,theyearningforfreelife,expressedthepoet'sloveforthemotherland,expressthemoodofleisure;Orlookfar,paytributetothehistoricalsites,showingnostalgiaforthepasthurtthefeelingsofthepresent;Ortoreflectthehardshipsofthepeople'slivelihood,todescribethehardshipsoflife,topayattentiontothehardlifeofthepeople,toshowhisfeelingsforthecountryandthepeople.Itschroniclepoemmelancholyby,theartisticconceptionisopen,theemotionisdeep,hasthenarrative,andisfreshandlively,thelanguageisplainandnatural,hascreatedakindoffreshquietlyelegantartisticconception.Keywords:ZhangMujiyou’spoemsartfeatures

目录TOC\o"1-3"\h\u一、引言 张穆纪游诗的研究一、引言张穆(1607-1683),字尔启,又字穆之,号铁桥、铁桥道人,广东东莞茶山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于广西柳州,天启五年(1625年)与王崇芳读于罗浮山洞。崇祯六年(1633年)思立功边塞,故逾岭北游,未果返乡。崇祯八年(1635年)瑶人起义,广东总兵陈谦征其入幕。隆武元年(1645年)经过曹学佺的力荐,着御营兵部试用。顺治七年(1650年)眼见明王朝大势已去,复国无望,便回到东莞,隐居不复出。康熙十五年(1676年)再度北游,历经四年的江南之行的张穆回归故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张穆长逝于东莞,时年七十七岁。著有《东溪草堂》,已佚。《铁桥集》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后逐渐不传。陈伯陶辑张穆诗六十首。容庚辑六十首,后得知刘氏嘉业堂藏有原版《铁桥集》,辗转相借,才把二百九十多首诗抄录下来。之后,容庚与汪宗衍一同辑录佚诗二十首,将《铁桥集》和这二十首佚诗辑为新版的《铁桥集》,共计诗作三百一十首。其中纪游诗共约七十首,这些诗歌对了解张穆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二、张穆纪游诗的内容分类张穆的纪游诗由于游历的背景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大致分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怀古伤今之情、反映民生疾苦。下面按照这个分类进行深入的分析。(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张穆表现出对山水喜爱之情的纪游诗共约三十首。大多是前期创作的,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语言清新自然,使人身临其境。他的山水纪游诗描写优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张穆向往山水,热爱自然风光,归隐的张穆比较清闲自由,喜欢泛舟出游、参禅礼佛等。张穆的山水纪游诗有王维之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把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倾注在他的作品中。如《钱塘泛月》:千峰欲夕紫霞催,碧水澄澄画舫回。箫鼓渐沉荷叶冷,胜情偏在月初来。罗浮求学之后,张穆北上报国,一路上游山玩水,欣赏沿途风景,留下了七首诗歌,其中就包括《钱塘泛月》三首。张穆夜游钱塘江,看起来他们游玩得心情非常不错。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落的时候天上的紫色云霞好像都在暗示他要回去了,清澈的江水上一艘艘装饰华美的游船开始归返。箫鼓之声充斥着整个江面,但由于黄昏将近,乐奏也不得不渐渐消失了,月亮刚刚出来是他们最尽情的时候却偏偏要返家了。通过荷叶的状态来表达作者此时的心境,借景抒情。又如《虎丘晚泛》:姑苏春事艳阳天,楼阁家家柳浪连。书舫紫箫传内院,石桥溺水出花田。烟埋碧瓦春初暖,月上芳堤夜正圆。醉去不缘尊酒力,柔香吹过别人船。当时作者北上报国未果,仕途上的不如意使他开始游历各地,途经苏杭之地,被这里的景色迷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姑苏城的无限赞叹,营造了一种悠远深长的韵味。“姑苏春事艳阳天,楼阁家家柳浪连”描写了姑苏城春色满园,秀丽温雅。“紫箫”“花田”“柔香”等词不仅使得此诗色彩绚丽,而且让人身临其境,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浮入脑中。从侧面体现出张穆善于捕捉景象,词语用的精炼讲究。又如《游仙华山》:秋云静处见林扉,何必桃源世与违。岩畔石人风共语,屏前仙女月同归。时看驯鹿眠花影,远听啼猿出翠微。浪迹欲寻尘外侣,此中长挂薜萝衣。仙华山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境内。此诗是诗人北上到达浙江,因其风景秀丽有感而发。历代多有儒、道、释三家名流共处仙峰,结庐修真,故慕名而来。首句描写了秋日飘云立身处世的时候看见山中屋舍时,心里向往的地方没有必要与世俗相违背,表达了诗人矢志遗世,享受闲居云山的生活乐趣,其中秋云、屋舍、山崖、石像、驯鹿、猿人等所创造的意境富有生活气息,呈现一派宁静和谐的景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岩畔石人风共语,屏前仙女月同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石人和微风一起交谈,仙女和月亮一起归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的热爱及悠闲自在的心情。最后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在外想要寻找徒侣而长期披着隐者的衣服来抒发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流露出寻仙、修隐之意。又如《秋林独往》:閒园久闭生秋竹,坐石微吟爱幽独。桐子初收歇众芳,良月窥人皎如沐。扑窗残月静有声,夜气萧条肃心目。临溪行欲采芙蓉,何以遗之向空谷。“扑窗残月静有声,夜气萧条肃心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体现出一个画家的视角,既写了动态,又写了静态,以动衬静,又以静显动,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欢快活泼的夜景图,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韵味无穷。在夜月寂静之境中,一个“扑”字,将寂静深夜中的情景活脱脱地拉到了我们眼前,而“静有声”的意境,表达得又是多么细腻丰富,耐人寻味,显得环境寂静,更加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临溪行欲采芙蓉,何以遗之向空谷”沿着溪水旁边行走,想要摘一两朵芙蓉花,没有遗憾地朝着深谷中去,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愉快舒服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希望归隐山林、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全诗描写出一种幽独的情怀与静寂的氛围。又如《泛舟》:兰渚清风作夜歌,野情人外谢衣冠。花明曲岸秋初霁,柳暗幽栏水欲寒。倒影石楼波寂寂,隔帘瑶瑟月漫漫。灵槎恍髴通无际,遮莫星河得异观。此诗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反映了张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野情人外谢衣冠”写出了诗人不受世事人情拘束的闲散心情,表达了他远离尘俗、超然世外的情怀。“花明曲岸秋初霁,柳暗幽栏水欲寒”中的“明”表明亮,也就是鲜艳夺目,是与柳枝柳叶的郁郁葱葱所形成的“暗”相对应的,它们是反义词,具有对比的修辞效果,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描写了一片春色艳丽的风光。再如《过澹归和尚柚堂》:清秋肃肃坐岩扉,九月严霜暗上衣。檐外闻香知果熟,堂前留草听虫依。疏林钟后无馀响,残月楼中有剩辉。犹爱闲云寒未举,丹山岩畔破香归。这首诗作于三藩之乱时期,这时侯的张穆为保全自己的忠义之节和大多数遗民一样逃禅逃玄。后来因为经常与澹归来往,受澹归禅学的熏陶,开始反思传统知识分子的报国方式,不再为自己怀才不遇所牵绊,心境逐渐开阔,有意皈依佛门,与僧侣来往较多,诗歌中记载的就有好几次,如《宿白云寺》《游南山寺》等,大多数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突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佛法心生向往。“犹爱闲云寒未举,丹山岩畔破香归”这一句表明了张穆开始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再为世俗功名所累,流露出超脱常俗的思想。由此可见,张穆山水纪游诗多是描写他对山水的向往,热爱自然山川,通过写景表达他洒脱悠然远离尘世的情感。(二)怀古伤今之情纵观张穆怀古诗可以看出来,他的诗立足古迹,描写周围的环境,遥想古人,叙述古迹有关的历史,追怀前代英雄,羡慕他们实现自己的伟业。其中描写怀古思今之情的纪游诗约有五首。诗人看着眼前的古迹,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合在一起,有感而发。而遗留下来的古迹都是战争后的断壁残垣,昔日美好的回忆已经不复存在,物是人非,带有浓厚的怀古伤今之情。如《登飞来故址》:成坏归今古,仙宫亦劫灰。曾看金法界,已失玉楼台。绝壁云犹护,荒山客独来。徘徊念猿鹤,肯依碧山隈。张穆结束了十年的求学之路,欲一展抱负,故北上报国,开始了他第一次北游,途经飞来峡,有感而发,诗中透着一股淡淡的忧愁。飞来峡是北江三峡中最雄伟、最险峻的地方,常受古代南游的文人骚客的青睐,他们来到此处常常会在留下碑刻和悬崖石刻。张穆看着故址,遥想当年这里繁华昌盛的景象,如今却是一片毁坏后的败落景象。“成坏归今古,仙宫亦劫灰。曾看金法界,已失玉楼台”感慨古往今来时代变迁,多少刀光剑影,王朝更迭,世事无常。“仙宫”“法界”“楼台”等词充满了道家意味,这与他年少求道有很大关系,再结合他的现况要北上报国,怀古思今,心中感慨万分。“猿鹤”意指隐逸之士,暗示了作者向往山水但是又志在战场。整首诗表达了作者通过怀念不复存在的朝代,意指希望自己此次北上能顺利。又如《圭峰望厓门》:青玉如削圭,远涧下城市。重过山水中,每羡云霞迩。客有赏我情,斗酒先为理。行经昔战垒,中外同倾圮。陇亩见遗镞,残垣啸狐豕。崩崖抑鸣泉,过于乱清泚。径荒石半芜,碑剥苔犹紫。倦憩松门石,极目问千里。青障势有穷,黑海复何底。指我双青门,怒浪常如驶。悲哉宋祚移,志士皆誓死。天风惨不回,谁与文山俟。张穆的晚年时期,每逢看到战火过后的情景,总难免感时伤事,这首《圭峰望厓门》就是最经典的一首。“战垒”“遗镞”“崩崖”等词语描写的都是战争中留下的断壁残垣,场景异常凄凉,一股悲凉的情感散发全诗。“悲哉宋祚移,志士皆誓死”历史上著名的“厓门海战”就发生在这里,厓门海战是南宋和元朝的最后一战,此战南宋全军覆没,南宋文武大臣和年仅八岁的幼帝跳海殉国,厓门海面上浮尸十万,虽死犹荣。“厓门海战”代表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怀古思今,同是国破家亡又身在岭南的张穆尤为感同身受,借厓门海战抒写亡国之痛。“天风惨不回,谁与文山俟”论有高尚的人谁可以比得过与宋朝同进退、共存亡的文天祥呢,这里可以看出张穆对宋明的有志之士充满敬仰和缅怀,折服于宋朝王室的誓死抗敌,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遗民之志。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有力,深厚雄壮。再如《大庙峡早发》:昨泊溪山雨,朝霞白半笼。竹鸡啼野庙,石栗落秋风。磊磊千重峡,凄凄百尺淙。悠然采兰芷,何处托飞鸿。这首诗是张穆北上报国途径大庙峡所作,诗人凭吊历史古迹来追慕名将。张穆面对大庙峡,思绪不知不觉回到宋朝,联想到几百年前,宋朝将领正是在此地殉职,而如今,几百年后,同样的地方,却没有了那些抗战英雄,只剩下后人途经此地吊唁。“磊磊千重峡,凄凄百尺淙”通过峡谷和水流瀑布来渲染此处悲伤凄凉的氛围,表达诗人的感情,运用了“磊磊”“凄凄”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自己想要像宋朝将领一样保家卫国,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的雄才大略要寄托在哪里,忧思之感油然而生。由此可见,张穆写了不少怀古的纪游诗,不仅有借战后的场景来表达亡国之痛,感慨物是人非,还有通过古人古事古城来怀念前朝志士的坚贞不屈,立志要像他们一样保持坚贞,建功立业。(三)反映民生疾苦张穆纪游诗中还有一些描写民生疾苦的作品,由于他远离政治中心,一生都没有一官半职,对现实矛盾认识并不深刻,而且长年奔走于报国的路上,与百姓接触不深,涉及百姓的诗歌也就不多见,因此仅约有五首。此类诗歌多是作于战乱之后,侧面描写百姓生活困苦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人民生活疾苦的无限同情。如《里门秋过有感》:里门枯草破垣齐,邻屋无烟白露低。社酒坛边思故老,莎鸡自咽路旁藜。狐狸昼处旧华居,恶木交衢不及锄。愁问居人懒垂手,长饥犹畏长官驱。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战乱之下饿殍遍野,十村九荒,民不聊生。“里门枯草破垣齐,邻屋无烟白露低”乡里间长满了枯草,残破的围墙到处都是,已经看不到炊烟了,表示此处已经荒凉了许久。“社酒坛边思故老,莎鸡自咽路旁藜”在祭祀的高台上用酒来思念前朝遗老,蝈蝈在道路两边声音低沉地鸣叫,整个场面是那样的沉闷。“狐狸昼处旧华居,恶木交衢不及锄”,狐狸白天就以以前遗留下来的豪宅为家,一些贱劣的树已经长满在道路的中间却很久没有人来锄了。“愁问居人懒垂手,长饥犹畏长官驱”,张穆忧虑的询问乡里的居民为什么看起来这么毫无朝气的,原来这里的百姓已经长期挨饿,还害怕官吏来把他们赶走。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对战乱中受苦受难的百姓表示同情充分把战乱带来的饥馑情景表现出来,原本富庶的岭南水乡,已经满目苍夷,民不聊生。又如《三山同方神生登鸟园亭》:石门萝薛绝纤埃,幽客春逢破碧苔。不信人间通紫府,岂知仙梦到瑶台。疏林寂响窥饥鼠,斜照无声见落梅。同向花前拼一醉,红尘牵去几重来。这首诗将咏物与抒怀有机结合起来,把张穆感时伤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个时期张穆看到山河依旧,却物是人非。清军入关,烽火连绵,国家满目疮痍,南明政权却内斗不断,朝臣已没复国之心。全诗呈现了一种荒凉衰败的景象,颈联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在那种寂静的环境下有饥饿的老鼠的存在,暗示了在战争的摧残下百姓民不聊生,不知温饱。那些归隐志士都迎来了自己一展抱负的希望,不相信人间和仙人居住的地方是相通的,哪里知道仙人却在梦中指引他该如何做,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张穆不乞怜偷生,而是直面人生,誓死报国。感叹自己完全有能力辅助隆武帝收复失地,却不得志。虽然深得礼部侍郎曹学俭的赏识,却依然饱受抑制,空有报国之心,而没有办法为国尽忠,只任一些没有实权的官职。对复国已经没有信心,但是执着于自己的报国的信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又如《过清江》:空江豁遐瞩,四照青芙蓉。草木伤殊代,村墟剩战烽。山光不隔雨,地转屡悬峰。无限沧州意,凭栏羡鹤踪。诗人途径清江,民不聊生,对这里悲惨景色有所感触而做出这首诗。“空江豁遐瞩,四照青芙蓉”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清江面上美轮美奂的画面。然而,第二句却写出了战后造成农村凋敝残破的景色,和第一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诗人没有从正面揭露,而是表现得很隐晦,从眼中所见“草木伤”“村墟”的凄凉现状侧面反映出农村已经遭毁坏的事实,可见民生之艰难,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无限沧州意,凭栏羡鹤踪”作者心中出现了归隐的想法,看着百姓水深火热之中,内心忧虑又纠结,可见张穆强烈的爱国之情。再如《寄陈长园》:白日江天暮,穷荒鸟迹稀。危如霜后叶,牵若棘中衣。当路豺方吼,骞云隼正肥。何当遂深隐,长咏钓鱼矶。“白日江天暮,穷荒鸟迹稀”白天看广阔的江河却似傍晚一样灰暗,通过动物的稀少衬托环境的特点,交代清楚背景,精炼地描写出环境的恶劣。这种困苦的地方连鸟的足迹都很少,这两句诗描写了出了一种荒凉的场景。“危如霜后叶,牵若棘中衣”这一句暗喻了明朝百姓的处境危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还牵挂着贴身的兵器,希望又朝一日可以再上战场。“当路豺方吼,骞云隼正肥”暗示此处已经很长时间无人居住,豺狼虎豹才敢如此猖獗地吼叫,反衬出百姓受战乱之苦,生活艰难。“何当遂深隐,长咏钓鱼矶”国破家亡之际,民不聊生,坐在岩石边感叹何时才能如意长期归隐,表达了张穆同情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担忧国家安危,不甘退隐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张穆在四处游历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他颇有感慨,能够切身感受到战乱之后百姓生活的艰苦,记录下百姓所受的灾难,展现社会与人的矛盾,浸透历史的沧桑。三、张穆纪游诗的艺术特色张穆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生逢末世,个人遭际变化,使他的诗歌前后有很大的不同。他在罗浮读书求道,想要报效祖国,游历山川,诗歌清快明朗,意气风发;由于壮志未酬并且遭受了战争的荼毒,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诗歌的风格多了深沉,变得沉郁。现就以张穆纪游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一)沉郁蕴藉,意境开阔张穆北上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后期南明政权频繁更迭,复国无望,生出了隐逸的想法。家国两失,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悲叹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而立的张穆纪游诗多了深沉,沉闷抑郁。如《西濠夜月》:新欢旧梦一身存,夜雨江楼冷月痕。寂寞寒潮自来往,灵槎今已隔仙源。这首诗是清军入关明朝覆灭后,诗人与高俨等人在广州西园游玩时所作,他的遗民生活也是在游历中度过的,这时期他的诗异常抑郁,当时抗清的知识分子分为两派,一派以张家玉为代表以身报国,一派就像张穆那样以诗抒发自己的遗民之志。然而,明清两军实力相差过大,张家玉,邝露等好友以身殉国。这首诗就是怀念这些抗清逝去的故友还有自己一去不复的大明河山,“寂寞寒潮自来往,灵槎今已隔仙源”一句道尽了国破山河在,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的悲凉。又如《过丰城观秋色》:碧溪红树试秋容,晚岫云归不隔钟。城上至今多望气,不知谁复识真龙。张穆北上报国却壮志未伸,功业未成,南归路过丰城,此时正值秋天,触目伤怀,联想到自己仕途上的不如意,心中不由惆怅,通过“碧溪”“红树”来渲染他的悲伤,应该是张穆报国无望,难有作为,所以想要修道,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但是心有不甘。使用望气术看到城上的气场这么强,里面那条真龙谁可以辨认出来呢?诗中借用道家用词表达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赏识,一路秋景,这种思绪更加强烈。又如《中秋夜宿浈阳峡》:凉飔因候发,山气已萧森。数日峡中酒,徒辜秋半心。湿云愁不解,高影乍浮沉。千里群峦合,安知古月深。这首诗是诗人北上报国未果南归途中所作,恰逢中秋之夜留宿浈阳峡,记述数日来在峡中的生活。人生在世不称意,难掩内心失落之感,“凉飔”“萧森”等词渲染了一股凄凉沉闷的气氛,与诗人此时的心情相映衬。“数日峡中酒,徒辜秋半心”通过喝酒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哪知借酒消愁愁更愁,白白辜负了秋天的一番心意。与苏杭时期的诗作相比,诗句里多了几分忧思与感伤。又如《赤冈望洋》:万里无烟泊太虚,波涛日日鼓天吴。已阑宗悫长风志,静对南溟看化鱼。张穆平定瑶民之后,生活安定,闲来无事,经常到处游历,此时张穆来到赤冈,看着浩瀚无垠的江河,对自己的前途迷茫万分,不知应何去何从,想当初拥有像宗悫那样的志气,如今却看淡功名。可以看出此时的张穆已经了没有远大抱负宏大志向,更多的是气馁和消极,对世间的纷争已经劳累,还表达了对胜景的喜爱,形成开阔的意境。再如《中秋后二日槎城同诸子登逍遥岩》:残暑未尽归,山气晓已肃。幽岩虽数登,恨负长居宿。去郊三里馀,幽兴不至独。出门行咏歌,凉风发芳郁。浅流落野花,疏籁动高木。山僧朴无营,榛莽争石菊。十年题藓中,隐约尚可读。陟高睇群峰,青削森若竹。河沿纳溪流,渔网映莎蓼。荒城烟火馀,不似当安隩。兵甲犹未宁,安能肆林麓。暂为世外欢,共得阔心目。兔影怜未亏,山头胜华屋。清兵入关,张穆与张家玉回到东莞,经常以诗会友,这首诗就是他心情抑郁和好友登上逍遥岩所写,逍遥岩上看见青翠的山林还有山下的荒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兵甲犹未宁,安能肆林麓”还有那么多人民在和清朝抗争,他怎么可以放纵在山林偷欢呢,张穆的亡国之痛油然而发。“兔影怜未亏,山头胜华屋”月亮尚且是圆满的,可是明朝已经灭亡,在山顶都比在清朝华美的屋宇下生存来得好,一来表示自己向往山水,二来宁为遗民也不仕清朝,以示自己的坚贞。全诗既有感伤,也有慷慨。节奏抑郁顿挫,情感深厚。由此可见,张穆纪游诗富于想象,气魄雄放,通过对景色的描写,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开阔的意境。(二)富有叙事性张穆的纪游诗具有很浓厚的叙事性,从题目上我们就能知道很多信息。如《陪曹秋岳方伯游曹溪》《暮春同叶秀翀欧伯梁族叔游罗浮至乌坭塘日晡访孔唐之不值留宿园林》和《惠州秋日同尹澜柱先生假寓叶金吾湖山泛舟》,看到题目的第一眼,我们就能就能知道和哪位游玩,游玩的地点。在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张穆的纪游诗有着记录的作用,记录着游玩时刻的各种事物。如《暮春同叶秀翀欧伯梁族叔游罗浮至乌坭塘日晡访孔唐之不值留宿园林》:岚气空濛乌路长,野情隨暮托山庄。归云晚合千溪树,垂柳春深十里塘。石榻梦回闻远瀑,松花夜静落寒香。主人采药知何处,惆怅青山满草堂。这首诗写的是张穆与叶秀翀,欧伯梁等人同游罗浮山求道,探访孔唐,描述了山中的雾气很重,路又长又黑的,让人分不清方向,随着夜暮降临了只能在山庄中寄宿。主人不知到哪里采药了,还没回来,满眼望过去都是青山草堂,让诗人觉得无比惆怅。记录了诗人出游的时间、环境和抒发的情感。最后一句“主人采药知何处,惆怅青山满草堂”在整首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的“惆怅”一词表达了诗人落寞的心情,营造了一种低迷的氛围,与前面欢快的游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首诗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诗人的所见所感,此时他求道心切,孔唐却不在家中,又白跑这么远的山路,心中的落寞由然而生。又如《同区启图戴安仲何石闾游陈秋涛宗伯云淙》:层岫纡迥欲达霄,平分缘野结僧寮。轻云出壑看无尽,绝鸟浮天望不遥。夜静松涛翻石壁,秋深兰气过溪桥。红尘扰扰深千尺,谁向林泉得共消。张穆平定瑶民之后,吟诗、与友人出游成了他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与区怀瑞、戴柱、何颖来到广州登白云山,拜访陈子壮,通过“层岫”“轻云”“绝鸟”等意象描绘了远离尘世,幽深人静的美景。诗中“夜静松涛翻石壁,秋深兰气过溪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声有色。陈子壮,“岭南三忠”之一,万历四十七年探花,因为其父陈熙昌弹劾魏忠贤,父子二人在同日被罢官,此时陈子壮被重新起用。“红尘扰扰深千尺,谁向林泉得共消”诗人觉得红尘纷扰那么多,有此世外桃源可以游玩是一件享受的事情,这首诗叙述了作者也想像陈子壮一样被重用,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又顿感重用无期,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想隐居山林又不甘退隐。又如《同罗曙云过王崇芳垂云阁夜话》:昔共仙山饮石泉,云房璿室卧春烟。醉余梦宿梅花月,游倦归乘莲叶船。夜映丹光整五色,云瑶珠树隐三天。相逢为忆山中事,竹杖芒鞋又隔年。罗浮求学期间诗人同叶金清、罗曙云到垂云阁拜访王崇芳,他们夜宿与王崇芳相谈甚欢,讲述罗浮山奇景。张穆在罗浮山中与友人共饮石泉,卧春烟,以云为房,树为床,醉了就在梦中休息,倦了就乘船回来。“相逢为忆山中事,竹杖芒鞋又隔年”回想以前山中美景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并且相约明年一起同游。此诗记录着张穆与友人的交往是何等的悠然自得。再如《同诸子游翠岩》:幽林无路水空闻,共洗繁花涧壑分。漫说空山少人迹,不知鸡犬在层云。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张穆同游的对象是诸位友人志士,事件是游翠岩。仅从题目就可以知道人物和对象,具有叙事性。我们还可以从“诸子”作为一个切入点,去了解张穆当时所处的一个时代背景,明朝兴起的结社运动使得一些零散的诗人得以集合起来,成为文人交流的精神桥梁,因为结社运动的影响,张穆也继承了它的传统,经常和友人结群而行。由此可见,张穆的纪游诗具有叙事性,记录着当时他所发生的事情。然后加入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三)清新明快,语言平易自然张穆纪游诗用词通俗自然,清新流丽,其语言精美,感情真挚,平凡却清新宜人,世俗却温馨感人。如《佛山宿陈绿图水阁》:宿雨深村树,炎消水阁空。今年见秋早,终夜对荷风。窗寂虫初语,林光月乍通。何曾外廛市,喧断绿香中。张穆求道罗浮山时所作,那时候的他寄情山水,在罗浮山上炼丹,寻道,追求道家之术,过着清心寡欲的道家生活,所作的纪游诗大多是流连于景色,陶冶性情,语言精美。此诗写的是张穆去陈绿图水阁游玩的一段景色。深处村庄的树木经过雨水一夜的洗礼,炎热的酷暑已经过去,那里已经人去楼空了。今年的秋天又特别的早,一整夜荷花的香气都随着风飘去。窗外一片寂静虫鸣声却在这时候响起来,透过树林的月光照亮了那里。在那些商肆集中的地方哪里有这种宁静的环境。即便暑夏已过,但虫鸣声仍旧充斥着山林,一个“语”字将寂静的深夜描写得有声有色,突出了静中有声的意境。整首诗写出了暑夏刚过,秋风乍起,秋雨过后,城市清新静谧的画中美景。又如《春晓同叶秀翀登七仙坛》:不奈朝云合,春山态屡迁。偶知无再上,已是入重玄。海气遥吞陆,蒲帆邈溯天。奇怀差可慰,安惜买山钱。张穆和叶秀翀同游番禺大岭,早晨的白云聚合对陇,春日山林的样貌已经多次变化了。一不留意已到达山顶,已经不能再继续往上了,但是山太高了就像已经到达了天上。海面的雾气散播到很远的地方就像要把大陆给吞掉,蒲草编织的帆就像在逆天而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对景物的赞叹。奇怪的想法勉强可以让他心安,却不能归隐山林而感到遗憾。全诗通过赞叹自然美景来表达诗人向往神仙世界,看着那些美景不由得想要归隐山林,奈何现实不允许他这样子做。诗中能体现出作者快意自适,文字飘逸。又如《彭蠡湖阻风泊舟女儿港题壁》:漭瀁湖风吹浪花,数椽水屋绿烟斜。当妒小妇垂杨下,独倚红栏作酒家。北上报国途中,张穆在广阔无际的鄱阳湖遇上大风,湖面上卷起了大浪,浓重的云雾让湖上的道路都看不见了。只好停下船来,看见一少妇在杨柳树下,顿生羡慕之情,感觉眼前的景色清新脱俗。这样一来天气虽然很恶劣,但是此时此刻的场景是那样的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