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地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等情况,劳动教育内容大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而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可以开放实践场所,工青妇、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可以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摘编自吕文利《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材料三: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说:“要改变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主动分担家务,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参与社区治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育人价值。(摘编自陈云龙《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诚实劳动是就劳动性质而言的,它强调了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B.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学的倡导而开始的。C.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社会可以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D.劳动者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天地,就能树立肯学肯干肯钻研的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并高度评价劳动者。B.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才能改变人的本性,只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两个文件的重点一致,即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D.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存在不足有关。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因此不劳而获是可耻的。”B.“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课题。”C.“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D.“当劳动是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炭河(节选)韩振远河雾慢慢散去,几只大鸟在河面缭绕,一会儿腾起,一会儿又从水面掠过,那该是灰鹤吧。不远处,几只鸟呆头呆脑地站在河边,歪着长脖子,像睡着了一样,忽然又把头伸进河水,闪电一样快,然后,伸长了脖子,把什么东西吞下去。河沿子人把这种鸟叫老等。老等是个阴谋家,潜伏在水边,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上午,哪怕泥淤了腿,也纹丝不动,等河里有鱼游过,伸长脖子,把尖尖的喙像飞标一样,投进水里,鱼就被插上来。臭蛋师傅讲过,老等也叫老颧,学名鹳雀,课本里就有一篇《登鹳雀楼》的课文。铁锁想着鹳雀就笑了。他想,爹、妈还有自个儿,可不就是鹳雀,河里的炭就是鱼。鹳雀是天天等,爹是等了两年才等到一次炭河。师傅心急火燎跑过来。朝爹喊:这个财旺,敢叫娃站到水里。爹说:臭蛋,你到底是来捞炭,还是当娃娃头?师傅浑身是泥,连脸上也是,被太阳晒干了,一说话脸上的泥皮就往下掉。铁锁从没有见过师傅这种滑稽样子。师傅却很郑重,对爹说:你也不能让铁锁再下河。爹说:这黄河野滩,天王老子都不管,你倒家家都管,我说你就别操这心了,谁不心疼自家娃。妈说:臭蛋,别跑了,先吃油厚旋,还热着呢。师傅一乐,嘿嘿笑,说:有油厚旋吃啊,我去找几颗野蒜。说话间就钻进芦苇丛。一会儿出来,手里就有了一把绿生生的野蒜苗。爹大笑,说:到底是当师傅的,吃得讲究。师傅说:我是沾八爷的便宜。爹说:看你说的,咱都是沾河的便宜哩,不捞炭,谁舍得吃油厚旋。太阳挂在头顶,铁锁朝天上望去,白花花的晃眼。河水涌动,也白花花晃眼。怎么就没有一点风,湿热湿热,太阳晒得人都要蜕层皮。滩上的炭已有一大堆,铁锁想,就是和师傅两家,恐怕三年都烧不完。爹从水里上来,放下铁筛,说:不捞了,不捞了。铁锁说:怎么不捞了,水里不是还有吗?爹说:你当捞炭就光是个捞,还要往回拉,拉不到家里,这炭早晚还是河里的。才一小会儿,车辙就浸出了水。爹说:不敢多歇,再歇车脚子就陷进去了,走,使劲。走到岔河时,铁锁看见师傅的平车架子还放在滩上,孤零零的,怎么看都不像平车了,那师傅呢,还在水边来回跑吗?终于把一车炭送到河边崖下,爹累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才一趟,铁锁就觉得在河滩上拉炭比捞炭累多了,浑身都快散了。又拉一趟,妈说:娃骨头嫩,就让他在崖边歇着。爹说:锁,知道捞炭是怎么回事了吧。爹和妈又下了滩。六一爹妈也开始把炭往上转,却不见六一。铁锁问六一呢?六一妈说:在芦苇里捉蚂蚱找鸟窝呢。六一爹说:就你惯着娃,看人家铁锁,多懂事。铁锁被人一夸,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就不想再坐在崖根让人看见。河滩上,几个拉着平车的人过了岔河,不等车停稳,爹就喊起来:你看,大水要下来啦!铁锁朝沟槽里望去,一股水在悄悄流,水头泛起白沫,像无数条狂奔的蛇,摇头晃脑,迅疾恣意。爹忽然受了惊一样,朝后面喊:大水来了,快上岸啊!后面的人也跟着喊:大水来了,上岸啊!一声接一声,喊声就传到了夹滩上,也被河风吹落到水面上。那边捞炭的人撒脚往回跑,一个个惊得屁滚尿流。铁锁觉得一股凉气逼来,笼罩了全身,爹当过十几年艄公,也沉不住气了,手忙脚乱。总算上岸了。爹又下到滩里,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都上岸了。所有的人都瘫坐在地上,朝河里望,转眼间,本来空旷的河滩一片汪洋,河水像疯了,涌动着狂躁的浪。妈说:可惜还有那么多炭没拉上来。爹说:没拉上来的就不是咱的。六一妈忽然瘫倒在地,大哭:六一,六一还在夹滩!六一爹急了,一下子扑到河里。爹大喊:七叔,你不会水,去找死啊。马上也跟着下到水里,将六一爹死死抱住,喊:这阵势,就是会水的也不敢去。六一爹坐在水里,哇哇哭。河水更大了,那面的夹滩在一点点缩小,被雾霭笼罩,一片苍茫。一群水鸟围着夹滩盘旋,突然又腾向高空。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芦苇丛中钻出来,站在白白亮亮的水边,呆头呆脑地朝四面望,好像还不知道涨大水了,夹滩眼看就要被淹没。爹说:这下好了,六一有救了。妈说:臭蛋也不会水。爹说:不要紧,臭蛋有办法。铁锁攀上了崖,站在柿树下,朝河里喊:师傅!师傅拉着六一朝这边跑,很快就被岔河挡住,岔河水也涨了,奇怪,师傅好像并不慌,一手拉着六一,站在水边呆呆地看。水越来越大,连夹滩也全被淹没了,芦苇、蒲草、蒲柳都倾斜了身子,就要匍匐到水里去。铁锁顿时明白,师傅是拉着六一坐上了搁在夹滩上的平车架子往下漂。那平车架子就是一条小船,正好能坐两个人。铁锁看清了,师傅拿在手里划水的竟是自家那柄铁锨。两个人没有半点惊慌,六一还嘻嘻笑着,朝岸上的人招手呢。快到夹马口,都漂下去有七八里了,河面渐渐变宽,岸边水流变缓,爹跳下水,黑狗也跳下水,两人一个扯,一个推,平车架子就靠上岸了。六一还在嘻嘻笑,像在河里旅游了一趟,很享受的样子。师傅的脸更黑了,上了岸,将铁锨扔到一边,突然一拳把爹打翻在地。爹喊:臭蛋,你疯了,为什么打我?师傅喊:叫你让铁锁请假,叫你捞炭。爹爬起来,哈哈笑,说打得好,该打该打。铁锁不明白,请假是师傅同意了的,这会儿为什么打爹。河水更大了。浪涛连天,雾气弥漫,连西面的崖也看不见了。【注】①《炭河》写的是某个清晨,铁锁被爹叫醒后跟爹去捞炭,顺便跟老师请假,而师傅不放心铁锁的安全,也慌忙拉了平板车去炭河捞炭的故事。②臭蛋即师傅,本叫刘满强,老高中生,村里没有老师来教书,他就被支书安排教课。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臭蛋,你到底是来捞炭,还是当娃娃头”,表现出“爹”对师傅的戏谑和两人的亲密关系。B.铁锁妈因为很多炭没有拉上来而发牢骚,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不满以及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C.铁锁爹把炭拉上岸,又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表现出乡村百姓的朴实与乐于助人的性格。D.小说多次写师傅反对铁锁来捞炭以及救六一的情节,表现了师傅对学生的关心,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在情节推进过程中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意蕴丰富,感染力极强,使小说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B.小说描写点面结合,既将镜头对准个体人物进行细致描摹,又照顾到群体渲染,富有生动的现场感。C.小说语言风趣幽默,如写铁锁爹和师傅的对话“到底是当师傅的,吃得讲究”,“我是沾八爷的便宜”,表现力极强。D.捞炭、拉炭是本小说的主线,节选部分围绕着如何把炭拉上岸展开,情节越紧凑,越显示出生活的不易和人情的质朴。8.小说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9.这篇小说擅长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讴歌其自然美与人性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①。犀首谢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张仪欲穷陈轸②,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梏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齐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注】①犀首:战国魏官名。公孙衍曾为此官,故借称公孙衍。②陈轸此时在楚国做事,说话很有分量。以往张仪游说楚王时,曾遭陈轸反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公谓魏王曰A臣与燕B赵故矣C数令人召臣也D曰E无事F必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恶事乎?”中的“恶”是“讨厌;不喜欢”。与《鱼我所欲也》中“死亦我所恶”的“恶”相同。B.“乃倍李从”中的“倍”是背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倍”不同。C.“令四国属以事”的“属”是委托,与《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的“属”相同。D.侯,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侯爵为其中第二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轸路过魏国时求见公孙衍,公孙衍起初并不想见他,陈轸询问公孙衍为何没有政事可做,陈轸为其出谋划策,要把天下的政事移交给公孙衍。B.陈轸让公孙衍坐在李从出使楚国的车上,从而让魏王生疑,然后再对魏王说要去拜见燕国,赵国的国君,并向魏王要求准备车辆整治行装。C.当各个诸侯国客居魏国之人把公孙衍出使燕、赵的消息告诉各国国君后,齐、燕、赵、楚把政事委托给公孙衍,魏王让公孙衍做了魏国相国。D.张仪钦佩陈轸的才华,就让魏王召他来做相国,陈轸想要去,但他的儿子认为这件事情谋划得很深,不可以不详察,希望父亲能认真考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2)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14.陈轸儿子为了阻止他接受魏王的任命,献上了怎样的计策?请简要概括。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雪夜小饮赠梦得①白居易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久将时背成遗老②,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注】①梦得:刘禹锡的字。②遗老:指年老历练之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题目内容丰富,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赠诗的对象。B.“同为”拉近了与友人的距离,即便是萧条的雪天,与友人对饮也舒适愜意。C.“呼作散仙”反复手法的使用,语气贯通,强调了诗人想要飞升成仙的梦想。D.尾句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展现了诗人看淡宦海沉浮、世事变化的阅历。16.有人说,这首诗的主调是闲适愜意、乐观豁达,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失意之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2)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为何要去南极?其实,南极广袤的冰原下生机盎然,①,这里鱼类约200种,磷虾总藏量常年维持在50亿吨,每年可渔获5000万吨鱼虾且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南极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当丰富,还拥有巨大的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南极已发现煤、铂、铀、铁、锰、铜、镍等矿产资源。其中,煤、铁储量均为世界第一。同时,南极大陆②,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罗斯冰障,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与全球环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简言之,南极科考是对未来的投资。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在加速干枯,暗藏于南极冰盖下的资源,③。如今,南极科考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全球科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的权益象征。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漂泊在外的游子,若与故乡人①,欢喜之外也会生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于是乡愁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感情。“若为化得千身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是柳宗元的期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的告白;“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的深情。中国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人不免,留下的乡愁文字②。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故乡被视为生命的根,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人都是恋家的,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在今天实现共同富裕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可一旦远离家乡,乡愁还是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③。近十来年,生活快速发展变化,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懂得乡愁,记住乡愁,也便有了家国情怀、世纪情绪。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杜工部颠沛流离,吟哦“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苏东坡被贬黄州,高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林则徐戍守伊犁,口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孟晚舟羁押千日,坚信“如果信念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却反而成就了他们“诗意”的人生。上述材料能给追求人生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如何看待人生的“失意”与“诗意”?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24.4.2C2.C3.B4.①首先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②接着指出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有重要意义;③然后分析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④最后归结论点,再次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每点1分)5.①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②现实中,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答出一点给一分,两点3分,三点4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错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表述为“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对二者没有作比较。B.“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学的倡导而开始的”错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只是谈到孟子曾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其内容提到后稷所处的时期(尧舜时代)就重视劳动的育人功能。D.“……就能树立肯学肯干肯钻研的精神”错误,选项颠倒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原文表述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两个文件的重点一致”错误,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只是其中重点之一。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最主要观点是“对青少年学生要加强劳动教育”,核心是“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本身。A.界定劳动的范畴,与劳动教育无关,排除。B.体现、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可支撑材料二观点。C.强调劳动对创造美的重要作用,强调劳动的作用而不是劳动教育的作用,排除。D.辩证分析劳动和生活的关系,与劳动教育无关,排除。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共七段文字,由出处《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可知,中心话题是“劳动教育”。第一段“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这是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段“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和第三段“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是说劳动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传统教育中的意义。第四段“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是分析今年来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五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第六段“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这是指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段“……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归结论点,再次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指出“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可见,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材料二第四段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可见,现实中,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材料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可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B7.A8.(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读者展现炭河早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儿童的视角写铁锁看见水鸟后自然想起师傅讲解的课文中的鹳雀,引出下文人们捞炭拉炭,充满了童真童趣。(3)突出人物形象。铁锁由水鸟的等待想到了一家人捞炭的经历,烘托出人们捞炭生活的艰辛,有力地突出百姓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9.(1)本文描写了炭河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河水安静与汹涌、水草茂盛、水鸟安闲与躁动,充满诗情画意;(2)本文讴歌了炭河沿岸人们美好的人性: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的乡村妇女,他们互帮互助,这些形象生动鲜活,读来使人为之感动;(3)作者以自然美烘托温暖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炭河及其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不满以及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理解错误,原文是“妈说:可惜还有那么多炭没拉上来”,铁锁妈只是感到很惋惜。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理解错误,全文都是记叙和描写,作者的情感全部蕴含在里面,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画线句是一段景物描写,描写的地点是河边,时间由“河雾慢慢散去”看应该是早晨,主要描写了大鸟,“几只大鸟在河面缭绕,一会儿腾起,一会儿又从水面掠过”,展现了大鸟自在的生存状态;“不远处,几只鸟呆头呆脑地站在河边,歪着长脖子,像睡着了一样,忽然又把头伸进河水,闪电一样快,然后,伸长了脖子,把什么东西吞下去”,生动描写大鸟捕鱼的情景。这些描写既富有生机,有祥和安宁。因此这段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读者展现炭河早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为文章的开头,这段景物描写起到了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由“大鸟”想到了鸟的名字,“臭蛋师傅讲过,老等也叫老颧,学名鹳雀,课本里就有一篇《登鹳雀楼》的课文”,自然想起师傅;还有由“老等”想到了拉炭,“他想,爹、妈还有自个儿,可不就是鹳雀,河里的炭就是鱼。鹳雀是天天等,爹是等了两年才等到一次炭河”。这段联想以儿童的视角写铁锁看见水鸟后自然想起师傅讲解的课文中的鹳雀,引出下文人们捞炭拉炭,充满了童真童趣。“老等”捕鱼不易,“潜伏在水边,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上午,哪怕泥淤了腿,也纹丝不动,等河里有鱼游过,伸长脖子,把尖尖的喙像飞标一样,投进水里,鱼就被插上来”,人们拉炭更不易,“爹是等了两年才等到一次炭河”。这段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铁锁由水鸟的等待想到了一家人捞炭的经历,烘托出人们捞炭生活的艰辛,有力地突出百姓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意图、审美取向的能力。考生要抓住“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讴歌其自然美与人性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找到答题方向,即展现“自然美”“人性美”的“人情美”的“大美的人情世界”。先看自然美,文章描写了炭河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开头描写炭河清晨的美景,“河雾慢慢散去,几只大鸟在河面缭绕,一会儿腾起,一会儿又从水面掠过,那该是灰鹤吧。不远处,几只鸟呆头呆脑地站在河边,歪着长脖子,像睡着了一样,忽然又把头伸进河水,闪电一样快,然后,伸长了脖子,把什么东西吞下去”,宁静恬淡;中间还描写了河水“一股水在悄悄流,水头泛起白沫,像无数条狂奔的蛇,摇头晃脑,迅疾恣意”,还有夹滩“芦苇、蒲草、蒲柳都倾斜了身子,就要匍匐到水里去”。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而有诗情画意,河水安静与汹涌、水草茂盛、水鸟安闲与躁动,充满诗情画意。文章也讴歌了炭河沿岸人们美好的人性,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的乡村妇女,他们之间的感情美好而真挚,如师傅对铁锁的关爱,“师傅心急火燎跑过来。朝爹喊:这个财旺,敢叫娃站到水里”;还有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爹又下到滩里,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都上岸了。所有的人都瘫坐在地上”,师傅去救助六一,“师傅是拉着六一坐上了搁在夹滩上的平车架子往下漂”,这些形象生动鲜活,读来使人为之感动。这里的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们之间淳朴的情感融为一体,以自然美烘托温暖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炭河及其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ACD11.C12.D13.(1)公孙衍我不贤,不能得到事情做,怎么敢厌恶政事呢?(2)魏国迎请我的原因,是想要断绝齐、楚联盟。14.①让陈轸到宋国后称病不再前行。②派人把魏国想要断绝齐楚联盟的图谋告诉齐王。(答一点2分,两点3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公对魏王说:“臣下与燕赵国君是故交,他们屡次派人邀请臣下,说没事时一定要来。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和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都是讨厌;不喜欢的意思。前句句意:您讨厌政事吗?后句句意: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含义相同,判断正确。B.前句,背弃。句意:于是背弃了李从。后句,倍加。句意: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C.前句,委托。句意:现在能使四个国家把政事交给他。后句,类。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含义不同,判断错误。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张仪钦佩陈轸的才华”错,原文是“张仪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梏之”,张仪想使陈轸陷入困境,可见,张仪并没有钦佩陈轸的才华。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不肖”,不才,不贤;“得”,得到;“恶”,厌恶。(每词1分,句子通顺1分)(2)“所以”,……的原因;“绝”,断绝;“欲以绝齐、楚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是想要断绝齐、楚联盟。(每词1分,句子通顺1分)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即让陈轸到宋国后称病不再前行,派人告诉齐王魏国的图谋。参考译文:陈轸为秦国出使去齐国,路过魏国,求见公孙衍。公孙衍谢绝了陈轸。陈轸说:“我来的原因,是有事情。您不见我,我就要走了,不能等到他日。”公孙衍才会见了他。陈轸说:“您讨厌政事吗?为什么只是吃吃喝喝而没有政事做呢?”公孙衍说:“公孙衍我不贤,不能得到事情做,怎么敢厌恶政事呢?”陈轸说:“请允许把天下的政事移交给您。”公孙衍说:“怎么办呢?”陈轸说:“魏王派李从率车百辆到楚国出使,您可以坐在其中的车上来使魏王疑惑。公对魏王说:‘臣下与燕国国君,赵国国君是故交,他们屡次派人邀请臣下,说没事时一定要来。现在臣下没事,请允许我前去拜见他们。不会去很久,十五天就是期限。’魏王一定没有话来阻止您。您能够出行了,就在朝廷上自己说:‘臣下有急事出使燕国、赵国,急需准备车辆整治行装。’”公孙衍说:“好吧。”就去拜见了魏王,魏王答应了他,立即明确声明要出使燕国,赵国。各诸侯国客居在魏国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人告诉他们的国君说:“李从率车百辆出使楚国,公孙衍又率车三十辆出使燕国、赵国。”齐王听说后,唯恐结交魏国后于其他诸侯,就把齐国的政事委托给公孙衍,公孙衍接受了齐国的政事。魏王停止了公孙衍去出使。燕国、赵国听说后,也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楚王听说后,说:“李从同寡人订了约,现在燕国、齐国、赵国都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公孙衍一定想为寡人做事,寡人也想任用他。”于是背弃了李从,而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魏王说:“寡人不使用公孙衍的原因,是认为他不能胜任政事。现在能使四个国家把政事交给他,寡人也把政事交给他吧。”公孙衍于是掌管天下的政事,又得到了魏国相国的官位。张仪想使陈轸陷入困境,就让魏王召他来做相国,准备在来到之后囚禁他。陈轸要去的时候,他的儿子陈应阻止自己的父亲出行,说:“此事谋划得很深,不可以不详察。魏国想断绝楚国、齐国的联盟,一定会隆重地迎接您。郢都中同您不友好的人,想要让您离开,一定会劝说楚王多给您出使的车辆。您到了宋国,途中称病不再前行,派人对齐王说:‘魏国迎请我的原因,是想要断绝齐,楚联盟。’”齐王说:“先生果然没有去魏国而来看望寡人,请让我封赏您。”于是用鲁侯之车迎接陈轸。15.C16.①“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中,作为一个“懒慢”之人,作者能与友人小酌慢饮,消磨了一整夜时间,可见其闲适惬意。②“大开口笑送残年”“曾看东海变桑田”作者用“笑”来看待人生的暮年,也看尽了世事变化,可见他乐观豁达。这是诗歌主调。③“久将时背成遗老”中作者认为自己一生命运多舛,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也流露出人生失意之感。(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反复手法的使用……强调了诗人想要飞升成仙的梦想”错误,此句是写作者被他人称作“散仙”,并不是自己梦想要飞升成仙。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首联“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中“懒慢园林客”可知,作者把友人和自己称为无事要做的懒慢之人,他们在下雪天气无事可做,对雪畅饮,欣赏雪景,足见此时的轻松闲适;由颔联“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雪夜,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消磨了一整夜时间,可见作者闲适惬意;谈得高兴了,就开怀大笑,以爽朗的胸怀,度过剩下的人生岁月。可见,作者并没有因为衰老而伤心,而是笑对残年,可见其乐观豁达。作者老年生活有情趣,生动而又活跃。由尾联“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可见,诗人在别人眼中是“散仙”,因为自己人已暮年,看尽了世事变幻,早已能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一切。从整体上看,全诗主调是闲适惬意、乐观豁达,但“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中的作者现已暮年,虽看遍了“沧海桑田”,却“久将时背”,写出自己时运不济,没能遇明主赏识,没能建功立业,在诗中也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感伤。17.(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符合题意即可)18.①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几乎被冰川覆盖③有助于缓解人类正面临的能源危机19.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在加速枯竭。(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后文说“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再结合横线后说的鱼类、磷虾等生物资源非常多,所以此处可填“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第二处,后文说“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此处应指南极大陆绝大多数的面积被冰川覆盖,所以可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