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4 近代中国-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1页
查补易混易错4 近代中国-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2页
查补易混易错4 近代中国-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3页
查补易混易错4 近代中国-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4页
查补易混易错4 近代中国-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查补易混易错04近代中国

0[教材方位直击/

高考对近代中国的内容侧重考查以下内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自

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向西方学习历程(学习科技、

政治制度、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

国1易混易错归纳/

易错点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易错角度】近代列强侵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易错点拨】近代列强侵华,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另一方面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的冲击,客观上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易错角度】近代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易错点拨】《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但列强对华资本

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

这是西方对华资本输出的开端,这一时期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马

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易错点2、三民主义

【易错角度】三民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易错点拨】三民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族主义虽提出推翻清朝统治,

但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胜利。

易错点3、全面把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

【易错角度】列强侵华的影响把握片面

【易错点拨】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

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

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

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

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

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

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

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

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易错点4、洋务运动评价

【易错角度】片面评价洋务运动作用

【易错点拨】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采取了

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

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

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进程。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

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

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

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

化条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

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

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

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

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

于失败。

易错点5、近代中国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

【易错角度】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混为一谈

【易错点拨】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的异同

①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在保留君主制的问题是一致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维护封建君主

制制度方面一致。维新派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

②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与顽固派有区别,与维新派的主张

有一致的方面,但在是否兴民权的问题上,洋务派和顽固派立场一致,反对维新派兴民权的

主张。

③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洋务派能够看到西方先进的东西,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

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实际上主张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应变”,二者有区别,维

新派则主张改良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政治立场一致,他们一致攻击维新思想,由于维新变法法令直接触犯了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因此他们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运动,打击维新派。⑤

顽固派是维护封建制度,阻止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洋务派虽然在政治上与顽固派有一致的

一面。但他们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洋务派和维新派之间还存

在着一定的积极关系。

易错点7、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易错角度】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混为一谈

【易错角度】论战的主要问题:要不要革命。保皇派认为中国只能行君主立宪,不能用暴力

行民主共和。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及其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才能救中国,坚持

暴力革命的思想。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保皇派认为中国人民“民智未开”,中国不是“政

府恶劣”,而是“国民恶劣”。在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

开明专制”。革命派认为不是民智未开,而是民智大开。要开“民智”,必以革命开导之。

“欲救中国,惟有兴民权,改民主.”要求自由、平等、博爱及民主共和的思想,只要推翻

了清朝政府,中国必然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保皇派对平均地权

大肆攻击。革命派指出地主依靠土地,徒手坐食,不给社会生利反而分利,不利于社会发展。

只有实行土地国有制,才能解决“贫富悬隔”之害,才能发展生产,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通过论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许多爱国知识分子逐渐向革命派靠拢。

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

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I好题演练/

高考真题

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

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

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

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

言将是个黄金”“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再根据图片中“贸易的钥匙”等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条约增开口岸等内容可以使中国更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

产地、资本输出场所,符合包括日本、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的利益,C项正确;日本企图

独占中国发生于一战期间,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威胁到了其他列

强在中国的利益,所以三国干涉还辽,不是因为日本要价过高,排除B项;列强在中国开

矿设厂、铺设铁路、政治贷款等行为体现了资本输出的要求,而材料缺乏这方面的信息,

所以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另外《马关条约》之前,列强侵华

就是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所以严格来说资本输出也不是新形式,排除D项。故

选C项。

2.(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

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

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答案】D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

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

晚晴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

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排除A项;材料中“诸君

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排除B项;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

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

共产党()

时间部分活动

1922年1月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组织工人罢工,开办女校,组建青年团,成

立农会等方式,发动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等广大群众开展革命运动,D项正确;1924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活动集中在1922年,与扶助农工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以后才开始,排除B项;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涉及多个方

面,不仅限于发动农民,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

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

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

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除了教授农业、工业相关技术外,还进行政治思想

的教育,说明其主要目的是扶助农工,唤醒民众,D项正确;农业只是农工职业学校教育

的一个方面,排除A项;创办者都属于共产党员,实业救国是实业家的主张,排除B项;

结合时间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重在号召工农参加革命,普及教育夸大了其目的,排除C项。

故选D项。

5.(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

(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

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强调长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国

租押,意味着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B项正确;19世纪末英国未能将将长江流域辟

为其殖民地,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提出的,排除C项:当时的清政府

未能成功维护主权完整,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①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②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④《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⑤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⑥《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

文⑦

1917年第8期

⑧《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⑨《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⑩《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⑪《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⑫《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

1920年

⑭《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⑮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

资⑯

年版

材料二探究主题

甲华工赴欧的原因

乙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丙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T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

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

系主题。

【答案】(1)分类:官方档案①③⑬;书信②⑧;报刊报道④⑥⑦⑨⑩⑪⑫⑭;个人著作

⑮⑯;民间口碑资料⑤。

(2)主题:华工赴欧的原因。

意义:研究一战期间华工出国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20世纪前期的世界和中国;

辩证认知北洋军阀政府的内政外交;深化提升综合国力对国际竞争重要性的认知;了解现

代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提纲:

1,一战爆发与进程

2,英法招徒华工

3,华工出国

4,华工在一战中的贡献。

参考资料:①®@⑤⑦。

【详解】(1)(1)分类: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从文献资料的名称和出处对其进

行分类,可得出《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英法等国规定招

工各项工资案》和《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即①③⑬为政府文件,属于官方

文档,《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和《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

德国皇帝的信》即②⑧属于公私书信,而标有期刊出处的《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旅法

华工近状》《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国王

与中国华工军团》《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华工归国后该

怎样》即④⑥⑦⑨©⑪⑫®即均为报刊报道,尼古拉斯•格里芬的《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

和徐国琦的《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即⑮⑯属于个人整理编撰的

著作,最后的《华工出洋歌》即编号⑤则属于民间流传的口碑资料。

(2)(2)描述:首先观察材料二中文字,从中选一个主题,如选择甲即华工赴欧的原因;

确定主题后,结合历史背景,说明选题意义,如明确研究一战期间华工出国的原因,有助

于我们进一步了解20世纪前期的世界和中国,辩证认知北洋军阀政府的内政外交,从而运

用唯物史观,深化提升综合国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性等认识,了解现代战争对近代中国社

会生活的影响等;接下来,按照要求,为个人所选主题拟定研究提纲,如围绕主题华工赴

欧的原因,可从一战爆发与进程、英法招徒华工、华工出国和华工在一战中的贡献等四个

方面入手;最后,列出研究主题所需要的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如研究华工赴欧的原因,

需要的参考资料主要有①②③⑤⑦;整个解题过程须注意,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

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最新模拟

1.(2023・福建厦门•统考三模)下图为20世纪上半期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占比示

意图。据图可知,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是基于()

*«■«

A.追求企业效益B.发展社会经济

C.改善工业布局D.推动实业救国

【答案】A

【详解】根据“20世纪上半期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占比示意图”可知,荣氏兄弟

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而市场的大小直接和企业效益有关,A项正确;荣

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是基于本企业的效益,并非是发展社会经济,排除B项;根据材

料可知,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大小,改善工业布局、推动实业救国均

不是该企业区位选择的出发点,排除CD项。故选A项。

2.(2023・福建厦门•统考三模)魏源在《圣武记》中说:“水师急于陆师”“大海相逢,斗船力

而不斗人力”,故“舟舰错矣,必练水师”“水师习矣,宜备水器”“如欲练战艇,则必谋所以常

用之法…以粮艘为海运,以师艘护海运而已”。魏源的观点()

A.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为洋务新政提供了借鉴

C.改变了国人的夷夏观念D.使清廷加强了海防力量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水师急于陆师”“舟舰错矣,必练水师”等信息可知,魏源强调了加强水

师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重视水师建设,兴建了北洋、南洋、福

建三支水师,说明魏源的观点为洋务新政提供了借鉴,B项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

制度,而魏源强调的是建设水师,排除A项;强调水师建设和改变夷夏观念无关,而且改

变了整个国人观念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是魏源的设想和观点,并不能直

接加强清廷的海防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人物简介

朱其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

昂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郑观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言》主张改良社会,

应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

A.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

C.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D.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物如朱其昂、郑观应,积累了创

办近代企业的经验,直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有的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改

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说明洋务运动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D项正确;

材料只是强调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他们并未根本改变社会结构,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这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B项说法不准

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的成就,C项夸大了二人的成就作用,排除C项。故

选D项。

4.(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

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

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

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答案】B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对于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

种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的角度,该观点认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

略的决心,另一种观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没有站在国家利益角度,纯粹是民众受传统夷

夏观影响下的自发行为,两种观点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认识,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

释,B项正确;材料中两种史学观点的结论没有自相矛盾,观点一的结论是三元里人民抗

英斗争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的结论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

争是自发行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排除A项;材料中两种

观点并不是站在对立角度,观点一站在中华民族整体角度,观点二站在传统夷夏观角度,

排除C项;观点二的论证基本符合史实,当时我国民众的抗击侵略行为大多是自发行为,

并未有上升到国家整体利益角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志士不了

解中国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贫困,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而是应该在吸取欧

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发达资本。据此,孙

中山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不能迎合革命需求B.国共合作助推民生主义发展

C.新三民主义可解决民生问题D.均贫富是国民革命的终极目标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

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结合所学新三民主义史实可知,孙中山指

出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不能解决中国民生问题,而主张节制私人资本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

“节制资本”是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即孙中山意在说明新三民主义可以解决

民生问题,C项正确;材料谈及的是民生问题而非说明社会主义与革命需求之间的关系,

排除A项;材料虽涉及民生主义的发展,但未指出其产生原因,无法得出民生主义发展的

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民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因此“均贫富是国民

革命的终极目标”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如表为中共五大、中共六大党员成分及总数统计表,据此可

知()

中小商知识分党员总

会议工人农民士兵其他

人子数

中共五大(1927年4月)50.8%18.7%3.1%0.5%19.1%7.8%5.8万

中共六大(1928年6月)10.9%77.6%0.8%6.9%3.80%13.0万

A.党中央指导方针正确B.党的性质发生改变

C.革命道路趋向于转变D.革命重心趋于转变

【答案】C

【详解】据表格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党员占比大幅上升,这与秋收起义后革

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相符,C项正确;当时党中央还处在“左”的路线中,排除A项;党

员成分结构变化不代表党的性质发生改变,排除B项;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

选C项。

7.(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开征的对几乎所有商品征收的一种商

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

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

收。厘金的实施()

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育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D.冲击了清政府的抑商政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厘金增加了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流通量和购买量,严重

阻塞了粮食贸易,并且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封锁,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B项

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国商品的政策,排除A项;这一制度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发育,不利

于商业的发展,而非瓦解了自然经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业的限制,排除D项。

故选B项。

8.(2023•宁夏银川•统考一模)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

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

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

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

生运动称之为,骚乱,。”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华捷报》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

其新闻、言论反映在华商人的利益,对太平军与上海小刀会起义持反对态度。后被英国驻

沪领事馆指定为公署文告发布机关,从此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

“英国官报”。上海租界报纸前期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北华捷报》将学生运动称之

为“骚乱”,侧面反映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推动了

革命的开展,C项正确;报纸对五四运动的态度转变并未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且

《北华捷报》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排

除B项;列强并非对于社会剧变强烈排斥,而是随着五四运动影响力的扩大,威胁了其在

华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表为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农村各阶

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比例调查表(单位:%),表明当时()

阶层

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他

抗战前3.67.228.454.05.01.8

户数

减租后2.46.738.047.02.53.4

抗战前29.521.029.519.00.80.2

土地

减租后13.517.542.522.50.63.4

A.中也匕苏维埃政7权得以巩固B.革命统--战线发展壮大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消亡D.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地主

户数所占比例下降,土地占有率也降低,贫雇农户数所占比例下降,中农贫农土地占有率

提高,可见该政策削弱了封建剥削,也团结了地主,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D项正确;

减租减息政策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是巩固中华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减租减息政

策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壮大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减租减息政策并没有消

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清廷在咸丰六年(1856年)利用内阁、军机处等处保存的

臣下奏章、道光的谕旨以及中外交涉的照会、书札等编成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八

十卷,围绕的中心实际就是后来被称为“鸦片战争”的中英战争。不过,在咸丰与大臣的心目

中,此“夷务”,与祖先乃至前朝处理的外夷交涉并无根本的区别,只是王朝面临的一类事务。

这反映出当时清廷()

A.华夷观念依旧B.朝贡体系崩坏C.文化自信缺失D.洋务运动受阻

【答案】A

【详解】根据“在咸丰与大臣的心目中,此,夷务',与祖先乃至前朝处理的外夷交涉并无根

本的区别”可知晚清时期君臣认为与“鸦片战争”的中英战争相关的外交事务与之前的外夷

事务一样,仍然抱有传统的华夷观念,A项正确;材料说明晚清君臣华夷观念依旧,并不

能说明此时清廷朝贡体系崩坏,排除B项;此时晚清君臣仍然坚信天朝上国,认为本国本

朝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各个方面领先,所以,文化自信并没有缺失,排除c

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年代,1856年还没有开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3,四川宜宾,统考二模)如表是1895—1913年,中国境内新增的中资厂矿和外资厂

矿的数量利资本情况。这说明当时()

资本

类别数量(家)

10万元以下占比10万元以上占比

中资厂矿54955.3%44.7%

外资厂矿1365.1%94.9%

A.传统经济结构解体B.民族工业外部环境宽松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政府警惕外资企业扩张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外资厂矿资本10万元以上的占了94.9%,明显高于中

资的数量,说明在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资本的情况,不能反映出小农经济的情况,不能得出解体,排除A项;

民族工业外部环境宽松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

故选C项。

12.(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进化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丛林法则的体现。

这种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比较盛行,但在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时期,进化论

在中国的影响逐步式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B.国人对西方文化重新审视

C.政治环境推动社会改造新探索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

期影响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c项正

确;进化论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并不矛盾,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也属于西方文

化范畴,排除B项;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不会导致进化论影响逐步式微,排除D项。故

选C项。

1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一些西方学者将近代中国某场运动定义为“宗教战争”或“文

明冲突”,他们消解这场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明显是出于遮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维

护西方的'‘历史形象文明形象”或某种当下的意图。这场运动()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C.旨在维护中国传统文明D.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述的这场运动是义和团运动,这场运

动阻断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B项正确;义

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但不反封建,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旨在抵御外辱,

而不是维护中国传统文明,排除C项;“灭亡中国”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辽宁•统考二模)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的民意测验显示,赞成“友俄”与

赞成“友美”的比例约为5:1,而赞成“友俄”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

侵略为原则”。民意测验还显示,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居第一位。这

说明当时的社会民众()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对社会主义制度有正确的认识

C.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仍以追求民族的独立为要义

【答案】D

【详解】据材料“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的民意测验显示,赞成,友俄,与赞成,友美,

的比例约为5:1,而赞成“友俄”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

民意测验还显示,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居第一位”可知,1923年的北

京大学民意测验显示,赞成“友俄”及“相信社会主义”占比较高,尤其是赞成“友俄”的一个

重要理由是“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这表明此时民族救亡仍是第一要义,

D项正确;据材料“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的民意测验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923

年的中国对社会改造道路并未趋于一致,排除A项;据材料“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

略为原则”可知,材料中反映其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并非正确,排除B项;材料只是显示对

俄与美的态度,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5.(2023•河南•统考三模)康有为在写给光绪帝的奏折中认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

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他指出,开国会、立宪法、行民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

来就有的,《周礼》中的“三询”、《尚书》中的“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就是君主立宪的本原形

态。这表明康有为()

A.要求废除旧法创立新制B.注重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

C.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D.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周礼》中的,三询,、《尚书》中的,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就是君主立宪

的本原形态”,可以看出康有为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推动维新变法,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

确;材料涉及的是康有为的借助古代传统文化来推动维新变法,非要求废除旧法创立新制,

排除A项;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是为其变法服务,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康有为对

传统文化的借助,来减少变法的阻力,非重视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