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5月份)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5月份)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5月份)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5月份)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5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5月份)・学生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

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

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

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新时代文学迄今为止已近十年,新时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精准地反映该时期的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

实、立体、全面地构建中国形象的同时,还通过历史回顾、现实关怀和未来构想,建构既属于中国本土也具有世

界影响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化、文艺和社科的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从事文艺理

论研究工作的学者,在研究和探讨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标识性概念、开辟学术新领域等方面

,取得不少突破性成绩,同时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方法路径的创新性提升。随着时代发展,某些脱离文艺现实的文艺教条依然被文艺批评界奉为圭臬。审

美现代性批判并未完结。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正在重塑社会道德伦理结构。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有责任通过对

文艺作品的阐释和评价来激发审美主体拥有饱满、健康的人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正在向更高文明发展

之路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往往是最先促其萌芽和发展的动力之一。准确地研究和判断文艺发展问题,对于

新时代精神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艺创作与批评涉及大量的社会发展问题、精神领域的动荡和变迁,

还涉及人类文明认知变化、观念的更替,是一部人类发展的精神现象史,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应该成为新时代

文化建设重要的思想库,把握变局,不断创新,为未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

二是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创新动力的提升。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如何更好地把握本土经验与世界性的问题?在

文献整理和历史研究方面尽管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不断强化中外各种优秀理论思想的整理与研究,以及跳出对历

史的反思与再阐释的循环研究,但如何持续地激发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与生命力,依然是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面

临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古代文论的当代转化,在当下文学现场仍然停留在引用和点缀的层面,古代文论概念存在

着无法有效地解释当下的文艺现实的问题。如何从古代文论思想中长出现代性概念,是理论家和批评家需要解决

的问题。无论西方文论还是古代文论,强行嫁接都不是真正有效的转化。

此外,还存在着理论家批评家对自身要求不高,对学界不良风气的批评不够彻底的问题。新时代文艺理论和

文艺批评更需要学者有问题意识、敢讲真话,共同建设良好学风和学术环境。推动文艺理论“走出去”处于探索

阶段,存在着处理现实性与学理性、前沿性与基础性的关系方面不够理想的问题。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吸收了

前30年的历史经验,全面地认识到了文艺与政治的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建构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

体系,不断开拓出中国文学研究的新形式、新方法。中国文艺理论这十年更加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的信心和方向,同时以大历史观和世界视野,对世界范围的文艺现象和文艺现实表示热切的关注。

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需要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批评,并对该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历史经验和未来发

展进行长时段观察和评估,通过学科交叉性的理论构建,创造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新范式,理论家与批评家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明确当前和今后的问题和价值指向,正视新时代文化发展中的真问题。避免抽象

地、无目的地研究和理论空转,力图真正解决中国文艺重大发展问题和正在发生的具体问题。

(摘自卓今《新时代十年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时代之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文学通过精准地反映近十年的社会发展状况,真实、立体、全面地构建中国形象和学科体系、学术体

系和话语体系。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说明后者是前者的重要前提。

C.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

文化世界影响力。

D.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准确地研究和判断文艺发展问题,为未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论及要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一问题,但是两者的重心不同。

B.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在某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却在激发当代文学理论创新方面止步不前。

C.从古代文论思想中提取现代性概念,有助于实现东西方文论思想的有效转化。

D.学科交叉性的理论构建正视发展中的真问题,有助于创造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新范式。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B.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梁漱溟认为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

D.鲁迅《且介亭杂文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如何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水平?试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柬

聂鑫森

古城湘潭有许多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还

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或者,经过此处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来,

歇歇脚。有的主人很风趣,还会在门上贴一条窄长红纸,上写“花草陪人请小坐”。这个红纸条,人们称之为“花

草柬”。

曲曲巷中的高家宅院,就是这种格局。

男主人高振宇,快七十岁了。除了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妻子柳鹏。儿子一家在外地,只有春节时才回

来与他们团聚。他们喜欢安静,退休前和退休后一个样,院门常关。但只要他们一出门,见着街坊邻居,总会主

动打招呼,客客气气的。他们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来家里。但院门两旁的花事常新,花缸按照时令换进换出,

春天的山茶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木芙蓉、冬天的绿梅或白梅。他们在院子里养了许多缸花草,轮流着让花草

出来陪人。他们不孤芳自赏,而是让大家赏心悦目,这份心意就很难得。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院内靠门两侧的墙根下,栽了许多藤本植物,比如迎春花、紫藤花、牵牛花、爬壁虎

之类,再用细麻绳拴在院门顶端和扶持植物的竹竿之间,让柔藤顺着绳子爬到门楣上,变成一座花草牌楼,好看。

春有金黄的迎春花和粉紫相融的紫藤花;夏秋的牵牛花,有红有白有紫,像一支支仰天而吹的小喇叭,仿佛铿然

有声。

退休前,高振宇是本市京剧团的名角,谭派老生。柳鹏先是唱梅派旦角的,后来身体不好,改行成了后台的

检箱(收检戏服)人。在职时,早晨要吊嗓、练身段,然后是琢磨戏文;下午得好好休息,晚上要演出。柳鹏五

十五岁就退休了,高振宇一直唱到六十五岁,红了好几十年,然后在声誉最隆的时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

人们很奇怪,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带徒弟?他饰《碰碑》中的杨老令公、《打渔杀家》中的萧恩、

《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亮相一叫板必是“碰头彩”。可他的儿子却坚决不学戏,他想的是好好读书,将来

去造飞机造火箭。儿子被他骂过打过,但倔强如故,有几句话就最让高振宇伤心:“爹,成一个角比成一个科学

家还难,嗓子好身材好是爹妈给的‘饭碗',还得有悟性,能吃大苦。您是成功了,妈就没成。我不是学戏的料,

普天下也没几个是!您不要轻易带徒弟,别害了人家。”

现在儿子在大西北的一个特殊单位工作,已经是总工程师了。

高振宇真的没有带过徒弟,也不接待上门来求教的同行和戏迷。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吧。可心

里老觉得对不起人,就让院门两旁的花草表示歉意吧,让人看看花,听听他在院里吊嗓子,或者酣畅淋漓地唱上

一段,聊作补偿。到真正退了休,高振宇早晨起床后的大事,是和老妻一起去侍弄花草,一边干活一边轻声哼几

句而。

处暑后,天气变凉了。

高家院门两旁,分放着一缸雁来红、一缸白菊花。门楣上爬满了青翠的藤叶,一朵朵直立的牵牛花,红

红紫紫,还有白色的,开得很热闹。

巷子里的人,发现天刚亮,就有一个穿西装的中年汉子,安静地坐在高家花缸边的绿色木靠椅上,上身

直直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尖起耳朵听院里的声响。

这个人没有谁认识。

院里传来录音机播出的京胡声,高振宇唱道:“恼恨那吕子秋行事可恶,恨不得插双翅飞过江河。船行到

半江中儿要掌稳了舵。我的儿为什么撒了篷索?”接着,高振宇变了哭腔:"啊……桂英儿啊!”

有老戏迷明白,这是《打渔杀家》中萧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头”,而这“哭头”是高振宇的绝活,

“儿”字下行腔,将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苍老凄怆之音!有人正要喊“好”,中年汉子忙站起来,摆摆手,又深

鞠一躬,然后再坐下听。

高振宇反复唱了三遍,才停住。

中年汉子站起来,朝挤在巷道里的几个人拱了拱手,然后飘然而去。

第二天早晨,中年汉子又来了。

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杨老令公与六郎离别后,先唱“二黄导板”再唱“哭头”:“我的儿呀!”声腔

极为凄惨悲凉,也是唱了三遍。

第三天早晨,巷子里的人,早早地聚集在高家门口,就为听高振宇的“哭头”。

那个中年汉子没有来。高振宇也没有打开录音机,没有唱“哭头”。

又过了些日子,外地的一个京剧团来湘潭演出,主角是谭派老生传人、年方四十的景金石,戏码是《打

渔杀家》《碰碑》《四郎探母》。海报上还贴了照片,景金石就是那两个早晨来听戏的中年汉子!

巷子里立马欢腾起来。

“景老板肯定是来请教‘哭头’唱法的。”

“那么,高老板怎么不开门迎客?”

“你想啊,高老板多少年都不点拨人了,再为一个外地人支招,别人会怎么说!”

“对呀。我猜想有高老板的师兄弟用电话引荐,定好了时间,他在里面唱,景老板也是谭派传人,一听

就明白诀窍在哪里。”

“高老板并不失礼,门上有花草柬,门边有花草陪客。”

“买票去!听景老板的‘哭头’,等于是听高老板的‘哭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草柬”体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亲近自然的生活品格,也暗示了主人公高振宇的秉性是诞生在当地

土壤之中的。

B.高振宇“院门常关”,“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来家里”,又主动和街坊打招呼,体现了他卓然独立又不失

亲和的精神风貌。

C.“哭头”是高振宇的绝活,高振宇唱“哭头”,抒发了他对儿子拒绝学习京剧、京剧艺术后继乏人的伤感心情。

D.景金石如何与高振宇取得联系,演出的情况如何,文中以留白处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带徒弟?”一句在结构上至关重要,既照应上文高振宇种花养草的原因,又

引出下文景金石学艺的情节。

B.小说前半部分大量描述环境,情节主线迟迟不出,但读者并不感到头重脚轻,因为前半部分含有不少后面情

节的铺垫。

C.当地老戏迷热衷于听高振宇唱戏,而高振宇的儿子却不愿学戏,对比鲜明,体现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却面

临后继无人的深深遗憾。

D.小说最后人们的议论,照应了开头对“花草柬”的介绍,补充了高振宇不开门迎客的原因,使故事更加完整。

(3)小说塑造景金石这一形象的方法颇为独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提出“闲笔”一词,他认为“闲笔”能“向闲处设色”,即丰富小说的审美情趣。

“闲笔”是一种独具中国叙事智慧的重要技法,是主情节之外的非情节因素。请结合本小说内容具体谈谈“闲笔”

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张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注】九年,诏为四姓小侯开学,

罩《五经》师,张醺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it

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佐,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醺及门生

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醺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鲍与it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

之礼,赏赐殊特。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at伤青不遂,

复举其子孝廉。迁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张醺下言:“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

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

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事所闻见,考课众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

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张it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案汉旧仪制汉礼,it以为

褒制礼非祯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尉,父尚在,醺每迁

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at父寿,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文本二: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遂燔烧之。父

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

音声流喝。醺见之,叹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

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at传》)

【注】永平:汉明帝刘庄在位时的年号,刘庄庙号显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B.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C.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D.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的“置”含义不同。

B.“甚得辅导之体”和“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氓》)中的“体”含义不同。

C.“其尤无状,逆诏书”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中的“逆”含义相同。

D.”莽遂燔烧之”和“遂与秦王会濯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遂”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醺先是在南宫给四姓小侯教授明经,后来接受显宗的命令到东宫教授太子,每每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

方,张醺就会直言规劝。

B.章帝出巡到东郡后,召集了张at和他的学生、郡中的掾吏前来会见,以学生身份向张醺行弟子礼,并请张醺

讲授《尚书》中的内容。

c.张it之父在他担任太尉时还健在,有一次他的父亲到他任职之地,正赶上腊日,于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

府庆贺,这些足见张醺的荣光。

D.张醺感叹东郡郡吏王青一家三代忠义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爵禄和赏赐,于是他上书举荐,陈明其事迹,皇帝奏

文下达三公,最终王青被司空征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

②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

(5)张醺为何认为郡吏王青一门忠义?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许浑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晡。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

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注]。

【注】鲁将军,指三国名臣鲁肃。当地百姓有在社日祭祀鲁肃的习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并借助“长”“渐”二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

B.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诗句的意境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相似。

C.尾联描写了锣鼓喧天、祭祀鲁肃的画面,表达老百姓对鲁肃的崇敬之情。

D.诗人游山访寺,诗歌却主要刻画村民生活,体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注。

(2)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请结合该

说法,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相应相避”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心有所感,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时,我们会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

(2)《师说》中,韩愈认为“,",而老师就是“解惑”之人,所以人一定要从师。

(3)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军号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在古诗词中,"”和“"

等句子都写到了号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五下午2点,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花红村的耕织园里热闹了起来。居住在此的村民们都①地停

下手里的事,高高兴兴地走进一家限时开放的“积分超市”,浏览和挑选货架上的商品……该地在9个形态完整

的行政村试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通过党建引领,鼓励村民主动参与治理事务,获取“乡村积分”,用“小积

分“焕新基层治理“大气象”。近年来,丕少地方把符合群众质朴的价值观并能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的“积分制”

引入基层沧理史的管理办法越来越被基层特别是农村接受。一

将“积分制”融合到基层治理中是一种创新探索。用积分记录美德,用积分认可表现,用积分传递正能

量,通过“积分制”的管理制度让群众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对广大群众来说,积分不仅是

看得见的实惠,更是一种荣誉。通过定期公布积分排行榜,让热心公益和文明环保的行为被更多村民知晓,让“有

德者有得”的带头示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进而在口口相传之间②地影响着周围的村民,变“要我做”

为“我要做”,从而互学互促,让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③o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软糯香甜的“空气炸锅版”烤红薯,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烤红薯,就可以让人“秒

回”童年。红薯与米面混吃,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有“第二面包”的美誉。其实,①=

消费者需要留心以下几点:首先是控制食用量。红薯中含有较多的气化酶,进入胃肠道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引起烧心、泛酸、腹胀、打嗝等情况,所以红薯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不过,②,有些人即便以红薯为主

食,也没有发生胀气现象。其次是红薯不宜生吃,一定要等熟透。生吃红薯,淀粉的细胞膜未经高温破坏,很难

被人体消化,还有可能引发反胃、.烧心胀气……等不良反应。如果等热红薯凉透了再吃,有可能引发胃部不适。

有些人非常喜欢吃烤得酥酥软软的红薯皮,但是纽薯皮中生物碱一(.过去称一“鹰碱”)一含量较多,一吃太多的话,同

样可能引发肠胃不适。此外,还要注意搭配。红薯的不足之处在于③,因此最好能与其他富含蛋白质的

食物搭配在一起食用。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软糯香甜的“空气炸锅版”烤红薯,

B.消费者需要留心以下几点:

C.还有可能引发反胃、烧心、胀气……等不良反应。

D.但是红薯皮中生物碱(过去称“腐碱”)含量较多,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寄语青年:“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材料二:李白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孙中山先生说:“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

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从“父辈”到“我辈”,青年一代该以何种姿态走在新征程上?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

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5月份)・教师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新时代文学迄今为止已近十年,新时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精准地反映该时期的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真实、立体、全面地构建中国形象的同时,还通过历史回顾、现实关怀和未来构想,建构既属于中国本土也具有

世界影响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化、文艺和社科的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从事文艺理

论研究工作的学者,在研究和探讨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标识性概念、开辟学术新领域等方面,

取得不少突破性成绩,同时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方法路径的创新性提升。随着时代发展,某些脱离文艺现实的文艺教条依然被文艺批评界奉为圭臬。

审美现代性批判并未完结。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正在重塑社会道德伦理结构。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有责任通过

对文艺作品的阐释和评价来激发审美主体拥有饱满、健康的人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正在向更高文明发

展之路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往往是最先促其萌芽和发展的动力之一。准确地研究和判断文艺发展问题,对

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艺创作与批评涉及大量的社会发展问题、精神领域的动荡和变迁,

还涉及人类文明认知变化、观念的更替,是一部人类发展的精神现象史,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应该成为新时代

文化建设重要的思想库,把握变局,不断创新,为未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

二是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创新动力的提升。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如何更好地把握本土经验与世界性的问

题?在文献整理和历史研究方面尽管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不断强化中外各种优秀理论思想的整理与研究,以及跳

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再阐释的循环研究,但如何持续地激发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与生命力,依然是文艺理论家和批

评家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古代文论的当代转化,在当下文学现场仍然停留在引用和点缀的层面,古代文论概

念存在着无法有效地解释当下的文艺现实的问题。如何从古代文论思想中长出现代性概念,是理论家和批评家需

要解决的问题。无论西方文论还是古代文论,强行嫁接都不是真正有效的转化。

止匕外,还存在着理论家批评家对自身要求不高,对学界不良风气的批评不够彻底的问题。新时代文艺理

论和文艺批评更需要学者有问题意识、敢讲真话,共同建设良好学风和学术环境。推动文艺理论“走出去”处于

探索阶段,存在着处理现实性与学理性、前沿性与基础性的关系方面不够理想的问题。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吸

收了前30年的历史经验,全面地认识到了文艺与政治的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建构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

话语体系,不断开拓出中国文学研究的新形式、新方法。中国文艺理论这十年更加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的信心和方向,同时以大历史观和世界视野,对世界范围的文艺现象和文艺现实表示热切的关注。

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需要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批评,并对该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历史经验和未

来发展进行长时段观察和评估,通过学科交叉性的理论构建,创造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新范式,理论家与批

评家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明确当前和今后的问题和价值指向,正视新时代文化发展中的真问题。避免

抽象地、无目的地研究和理论空转,力图真正解决中国文艺重大发展问题和正在发生的具体问题。

(摘自卓今《新时代十年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时代之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新时代文学通过精准地反映近十年的社会发展状况,真实、立体、全面地构建中国形象和学科体系、学术体

系和话语体系。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说明后者是前者的重要前提。

C.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

文化世界影响力。

D.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准确地研究和判断文艺发展问题,为未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论及要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一问题,但是两者的重心不同。

B.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在某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却在激发当代文学理论创新方面止步不前。

C.从古代文论思想中提取现代性概念,有助于实现东西方文论思想的有效转化。

D.学科交叉性的理论构建正视发展中的真问题,有助于创造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新范式。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D

A.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B.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梁漱溟认为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

D.鲁迅《且介亭杂文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如何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水平?试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根据对材料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撑材料一的观点,然后结合选项加以分析判

断。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材料,然后分层,最后归纳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

信息作答。

【解答】(1)A.“通过精准地反映近十年的社会发展状况……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错,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在

精准地反映该时期的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实、立体、全面地构建中国形象的同时,还通过历史回顾、现实关

怀和未来构想,建构既属于中国本土也具有世界影响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可知,“学科体系、学

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是通过“精准地反映近十年的社会发展状况”构建的,而是通过“历史回顾、现实关怀和

未来构想”构建的。

故选Ao

(2)B.“在激发当代文学理论创新方面止步不前”错,材料二第四段说的是“但如何持续地激发当代文学理论

的创新与生命力,依然是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原文没有体现“止步不前”。

故选B。

(3)根据文意可知,材料一主要论述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

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观点。

A.强调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技术达到制衡西方国家的目的,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强调传统纲常伦理可以作为国家之根本,学习、效仿西方国家的技术和制度,强调二者不同的作用,不能作

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说明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D.强调只有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才能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D。

(4)首句“一是方法路径的创新性提升”,首先,提出本段论点“方法路径的创新性提升”;

“某些脱离文艺现实的文艺教条依然被文艺批评界奉为圭臬。审美现代性批判并未完结,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正

在重塑社会道德伦理结构”,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有责任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阐释和评价来激发审美主体拥有饱满、健康的人格……文艺往

往是最先促其萌芽和发展的动力之一”,论述新时代文艺批评的责任和作用;

“准确地研究和判断文艺发展问题……为未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分析指出准确研究和判断

文艺发展问题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根据“一是方法路径的创新性提升”可知,提升方法路径的创新性;

根据“二是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创新动力的提升”可知,提升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创新动力;

根据“还存在着理论家批评家对自身要求不高,对学界不良风气的批评不够彻底的问题”可知,理论家批评家提

高对自身的要求,对学界不良风气进行彻底批评;

根据“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需要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批评,并对该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历史经验和未来

发展进行长时段观察和评估”可知,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批评、理论构建,创造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新范式,

明确问题和方向。

答案

(1)A

(2)B

(3)D

(4)①首先,提出本段论点“方法路径的创新性提升”;②其次,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③再次,论述新时代

文艺批评的责任和作用;④最后,指出准确地研究和判断文艺发展问题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5)①提升方法路径的创新性;②提升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创新动力;③理论家批评家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对学

界不良风气进行彻底批评;④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批评、理论构建,创造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新范式,明确问

题和方向。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柬

聂鑫森

古城湘潭有许多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

还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或者,经过此处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

来,歇歇脚。有的主人很风趣,还会在门上贴一条窄长红纸,上写“花草陪人请小坐”。这个红纸条,人们称之

为“花草柬”。

曲曲巷中的高家宅院,就是这种格局。

男主人高振宇,快七十岁了。除了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妻子柳鹏。儿子一家在外地,只有春节时

才回来与他们团聚。他们喜欢安静,退休前和退休后一个样,院门常关。但只要他们一出门,见着街坊邻居,总

会主动打招呼,客客气气的。他们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来家里。但院门两旁的花事常新,花缸按照时令换进

换出,春天的山茶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木芙蓉、冬天的绿梅或白梅。他们在院子里养了许多缸花草,轮流着

让花草出来陪人。他们不孤芳自赏,而是让大家赏心悦目,这份心意就很难得。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院内靠门两侧的墙根下,栽了许多藤本植物,比如迎春花、紫藤花、牵牛花、爬

壁虎之类,再用细麻绳拴在院门顶端和扶持植物的竹竿之间,让柔藤顺着绳子爬到门楣上,变成一座花草牌楼,

好看。春有金黄的迎春花和粉紫相融的紫藤花;夏秋的牵牛花,有红有白有紫,像一支支仰天而吹的小喇叭,仿

佛铿然有声。

退休前,高振宇是本市京剧团的名角,谭派老生。柳鹏先是唱梅派旦角的,后来身体不好,改行成了后

台的检箱(收检戏服)人。在职时,早晨要吊嗓、练身段,然后是琢磨戏文;下午得好好休息,晚上要演出。柳

鹏五十五岁就退休了,高振宇一直唱到六十五岁,红了好几十年,然后在声誉最隆的时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

人们很奇怪,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带徒弟?他饰《碰碑》中的杨老令公、《打渔杀家》中的萧恩、

《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亮相一叫板必是“碰头彩”。可他的儿子却坚决不学戏,他想的是好好读书,将来

去造飞机造火箭。儿子被他骂过打过,但倔强如故,有几句话就最让高振宇伤心:“爹,成一个角比成一个科学

家还难,嗓子好身材好是爹妈给的‘饭碗’,还得有悟性,能吃大苦。您是成功了,妈就没成。我不是学戏的料,

普天下也没几个是!您不要轻易带徒弟,别害了人家。”

现在儿子在大西北的一个特殊单位工作,已经是总工程师了。

高振宇真的没有带过徒弟,也不接待上门来求教的同行和戏迷。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吧。

可心里老觉得对不起人,就让院门两旁的花草表示歉意吧,让人看看花,听听他在院里吊嗓子,或者酣畅淋漓地

唱上一段,聊作补偿。到真正退了休,高振宇早晨起床后的大事,是和老妻一起去侍弄花草,一边干活一边轻声

哼几句而已。

处暑后,天气变凉了。

高家院门两旁,分放着一缸雁来红、一缸白菊花。门楣上爬满了青翠的藤叶,一朵朵直立的牵牛花,红

红紫紫,还有白色的,开得很热闹。

巷子里的人,发现天刚亮,就有一个穿西装的中年汉子,安静地坐在高家花缸边的绿色木靠椅上,上身

直直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尖起耳朵听院里的声响。

这个人没有谁认识。

院里传来录音机播出的京胡声,高振宇唱道:“恼恨那吕子秋行事可恶,恨不得插双翅飞过江河。船行到

半江中儿要掌稳了舵。我的儿为什么撒了篷索?”接着,高振宇变了哭腔:"啊……桂英儿啊!”

有老戏迷明白,这是《打渔杀家》中萧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头”,而这“哭头”是高振宇的绝活,

“儿”字下行腔,将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苍老凄怆之音!有人正要喊“好”,中年汉子忙站起来,摆摆手,又深

鞠一躬,然后再坐下听。

高振宇反复唱了三遍,才停住。

中年汉子站起来,朝挤在巷道里的几个人拱了拱手,然后飘然而去。

第二天早晨,中年汉子又来了。

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杨老令公与六郎离别后,先唱''二黄导板”再唱“哭头”:“我的儿呀!”声腔

极为凄惨悲凉,也是唱了三遍。

第三天早晨,巷子里的人,早早地聚集在高家门口,就为听高振宇的“哭头”。

那个中年汉子没有来。高振宇也没有打开录音机,没有唱“哭头”。

又过了些日子,外地的一个京剧团来湘潭演出,主角是谭派老生传人、年方四十的景金石,戏码是《打

渔杀家》《碰碑》《四郎探母》。海报上还贴了照片,景金石就是那两个早晨来听戏的中年汉子!

巷子里立马欢腾起来。

“景老板肯定是来请教‘哭头‘唱法的。”

“那么,高老板怎么不开门迎客?”

“你想啊,高老板多少年都不点拨人了,再为一个外地人支招,别人会怎么说!”

“对呀。我猜想有高老板的师兄弟用电话引荐,定好了时间,他在里面唱,景老板也是谭派传人,一听

就明白诀窍在哪里。”

“高老板并不失礼,门上有花草柬,门边有花草陪客。”

“买票去!听景老板的‘哭头',等于是听高老板的‘哭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花草柬”体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亲近自然的生活品格,也暗示了主人公高振宇的秉性是诞生在当地

土壤之中的。

B.高振宇“院门常关”,“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来家里”,又主动和街坊打招呼,体现了他卓然独立又不失

亲和的精神风貌。

C.“哭头”是高振宇的绝活,高振宇唱“哭头”,抒发了他对儿子拒绝学习京剧、京剧艺术后继乏人的伤感心情。

D.景金石如何与高振宇取得联系,演出的情况如何,文中以留白处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带徒弟?”一句在结构上至关重要,既照应上文高振宇种花养草的原因,又

引出下文景金石学艺的情节。

B.小说前半部分大量描述环境,情节主线迟迟不出,但读者并不感到头重脚轻,因为前半部分含有不少后面情

节的铺垫。

C.当地老戏迷热衷于听高振宇唱戏,而高振宇的儿子却不愿学戏,对比鲜明,体现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却面

临后继无人的深深遗憾。

D.小说最后人们的议论,照应了开头对“花草柬”的介绍,补充了高振宇不开门迎客的原因,使故事更加完整。

(3)小说塑造景金石这一形象的方法颇为独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提出“闲笔”一词,他认为“闲笔”能“向闲处设色”,即丰富小说的审美情趣。

“闲笔”是一种独具中国叙事智慧的重要技法,是主情节之外的非情节因素。请结合本小说内容具体谈谈“闲笔”

的作用。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然后

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

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叙事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筛选出文本中看似“闲笔”的情节,然后对其加以分

析概括。

【解答】(1)C.“抒发了他对儿子拒绝学习京剧、京剧艺术后继乏人的伤感心情”错。高振宇唱“哭头”与他儿

子不肯学戏没有必然联系。虽然儿子不愿学戏,高振宇很遗憾、伤心,但下文有“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就好好走

下去吧”“让人看看花,听听他在院里吊嗓子,或者酣畅淋漓地唱上一段,聊作补偿”,说明他对儿子的事情已经

释怀,后文唱戏只是对戏迷的补偿。另外,结合“到真正退了休,高振宇早晨起床后的大事,是和老妻一起去侍

弄花草,一边干活一边轻声哼几句而已”,以及景金石来了两天,高振宇唱了两天“哭头”推测,高振宇唱“哭

头”很可能跟景金石有关联。

故选C。

(2)A.“既照应上文高振宇种花养草的原因”对小说结构分析错误。高振宇种花养草,是他在湘潭当地文化民

俗浸润下产生的生活乐趣,并非因为不带徒弟而用来打发时间的行为。高振宇种花养草和他的待人接物方式、他

教授京剧艺术的方式一样,都体现了他的精神风貌。

故选Ao

(3)第一,运用大量留白。景金石这一人物在后半段才出场,且出场之初作者并没直接介绍他的身份。他跟高

振宇是如何取得如此“心有灵犀”的联系的、他的来意、他的演出情况,作者都没交代。大量留白,产生了独特

的艺术效果一一神秘、引人遐想,通过读者的想象填补空白,赋予人物以鲜活的生命力。

第二,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如“安静地坐”“上身直直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尖

起耳朵”体现了他听唱时的认真;“忙站来,摆摆手”是让其他人不要喧哗,体现了他的认真专注、不希望被打

扰,表现了他对戏曲的喜爱和痴迷;“深鞠一躬”“拱了拱手”体现了他的礼貌、谦逊;“飘然而去”体现了他的

高雅不俗。

第三,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衬托。如“外地的一个京剧团来湘潭演出,主角是谭派老生

传人、年方四十的景金石”,从侧面揭示来听戏的中年汉子的真实身份,暗示其低调的性格;通过老戏迷对话“'高

老板怎么不开迎客?''景老板也是谭派传人'”写出景金石的名气。

(4)第一,营造特殊的文化氛围。如“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还

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据此看出,巷子里讲究人家的院门两旁放置着花

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为主人公的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第二,为凸显主题服务,如“有老戏迷明白,这是《打渔杀家》中萧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头',而这'哭

头’是高振宇的绝活,'儿’字下行腔,将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苍老凄怆之音”“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杨老

令公与六郎离别后,先唱‘二黄导板'再唱‘哭头':’我的儿呀!'声腔极为凄惨悲凉”,据此看出,小说中穿插

介绍“哭头”等京剧知识,列举《碰碑》等不少京剧名段,看似烦冗,但突出了传承国粹京剧艺术的主题,表达

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守望精神。

第三,调节叙述节奏,扩展叙述的时空。如文中交代高振宇夫妇退休前的情况,“退休前,高振宇是本市京剧团

的名角,谭派老生。柳鹏先是唱梅派旦角的,后来身体不好,改行成了后台的检箱(收检戏服)人。在职时,早

晨要吊嗓、练身段,然后是琢磨戏文;下午得好好休息,晚上要演出。柳鹏五十五岁就退休了,高振宇一直唱到

六十五岁,红了好几十年,然后在声誉最隆的时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叙述节奏舒缓,与后文的主线叙述

紧凑对比鲜明,同时延展了时空。

答案:

(1)C

(2)A

(3)①运用大量留白,如景金石是如何与高振宇取得联系的及他演出的情况如何,作者都未交代,体现了他的

神秘。②运用“上身直直的”“两手平放”“摆摆手”“深鞠一躬”“飘然而去”等细节描写,正面表现了他的高雅、

谦逊、认真的态度。③通过贴出的海报以及老戏迷的对话侧面烘托了他的名气和低调。

(4)①营造特殊的文化氛围。如巷子里讲究人家的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为主人公的

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息。②为凸显主题服务,如小说中穿插介绍“哭头”等京剧知识,列举《碰碑》等不少

京剧名段,看似烦冗,但突出了传承国粹京剧艺术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守望精神。③调节叙述节奏,

扩展叙述的时空。如文中交代高振宇夫妇退休前的情况,叙述节奏舒缓,与后文的主线叙述紧凑对比鲜明,同时

延展了时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张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注]九年,诏为四姓小侯开学,

罩《五经》师,张醺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醺

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俘,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醺及门生

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醺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鲍与it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

之礼,赏赐殊特。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醺伤青不遂,

复举其子孝廉。迁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张it下言:“臣闻王看法天蓑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剌史

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

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事所闻见,考课众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理诏书,行罪法,

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张醺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案汉旧仪制汉礼,it以为

褒制礼非祯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尉,父尚在,醺每迁

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醺父寿,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文本二: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逢燔烧之。父

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

音声流喝。it见之,叹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

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醺传》)

【注】永平:汉明帝刘庄在位时的年号,刘庄庙号显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B.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C.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D.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的“置”含义不同。

B.“甚得辅导之体”和“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氓》)中的“体”含义不同。

C.“其尤无状,逆诏书”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中的“逆”含义相同。

D.“莽遂燔烧之”和“遂与秦王会濯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遂”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张醺先是在南宫给四姓小侯教授明经,后来接受显宗的命令到东宫教授太子,每每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

方,张it就会直言规劝。

B.章帝出巡到东郡后,召集了张醛和他的学生、郡中的掾吏前来会见,以学生身份向张it行弟子礼,并请张醺

讲授《尚书》中的内容。

c.张醺之父在他担任太尉时还健在,有一次他的父亲到他任职之地,正赶上腊日,于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

府庆贺,这些足见张醺的荣光。

D.张醺感叹东郡郡吏王青一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