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南昌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南昌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南昌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南昌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初二年级历史学科12月综合训练

分值:80时长: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第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今天仍对全球人民造成极大危害的毒品,曾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肆虐。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A.平壤战役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D.威海卫战役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后,美,法两国以恫吓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

约》,比利时,瑞典,挪威等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要求“援例”订约。这反映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3.“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

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4.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A.学习西方治国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D.实现男女平等

5.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

界。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

()

A.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D.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6.有学者认为,奕田、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

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洋务派()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该诗称赞左宗棠()

A.创办福州船政局B.创建北洋海军

1

C.收复和治理新疆D.开办汉阳铁厂

8.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

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9.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因:清政府统治危机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10.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段材料反映了()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D.清政府被欧洲列强推翻

11.《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

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13.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

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

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B.关注民生问题

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D.主张民主共和

14.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D.民国十五年

15.“武昌起义以后,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而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上

述材料()

2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1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禁止使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

宗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这些法令反映了临时政府()

A.主张废除八股取士B.注重维护学生利益

C.要求促进经济发展D.普及民主共和思想

17.北洋政府时期,有首民谣道:“军阀混战日延长,工农群众苦难当。到处兵灾和战祸,几多家破与人亡。”

此民谣揭示了北洋军阀统治的()

A.原因B.影响C.经过D.实质

18.观察下表,从中可以看到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

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

①致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③阻碍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④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9.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权力,采取的措施包括有()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③发表《讨袁檄文》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有学者认为,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

调()

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C.需要进行文学革命D.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屡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捍

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抚有四

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

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3

(1)结合所学回答,因''输掉的第一场战争”,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发生了什么转变?第二场战争

中列强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一系列特权?

(2分)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

辽东半岛蕃篱尽撤。”

——《清史稿》)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情?材料提

到的“蕃篱尽撤”,主要是中日双方签订的条约中哪一条款所致?(2分)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

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

(4)结合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饱受屈辱指出其根本原因,并谈谈你的所感所想。(3分)

22.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

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

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什么特点。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

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请你说明理由。(4分)

材料二:(6月3日)他第三次上书,陈述了自强雪耻和富国强兵之策,作为“公车上书”的补

充。这次上书终于递到了光绪帝手里,引起光绪帝的重视。……从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

维新派取得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并和帝党结合起来推动维新运动的迅速高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维新运动迅

速高涨的原因。(4分)

材料三: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

广泛传播革命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指出材料三中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次“革命”产生的

“深刻的影响力”。(3分)

(4)康有为与孙中山等人在民族危亡时,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

的共同目标。(2分)

4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①公车上书②金田起义

③签订《辛丑条约》④冯子材领清军抗法⑤签订《南京条约》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2分)

(2)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理由。(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时间事件

6月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

1894年

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11月,联合二十余名

28岁

华侨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月底回到香港,2月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

1895年

备广州起义。起义失败,被通缉,逃亡曰本,后

29岁

抵夏威夷。

10月.利用会受力量和日本人的支持,在广东

1900年

惠州发动反清起义,失败。8月,在日本东京赤

34岁

坂区,中国同盟会成立.他被推举为总理。

1905年10月10曰武昌起义爆发。12月,他在南京被

39岁临时参议院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1月1日,他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5岁2月,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住。

1912年3月11日,他以临时大思统名义颁布《中华民

46岁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判断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姓名,指出“他”在“上书李鸿章”后其政治主张的变化。

(3分)

(2)指出材料中标志中华民国诞生的一项内容。(2分)

材料二:他不过是中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

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

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献《中国近代史》

(3)材料二中的“他”称帝后引发了什么局面?并说明他的行为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何内在联

系。(4分)

材料三: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

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

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4)依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待文化的观点。谈谈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初二年级历史学科12月综合训练(解析版)

分值:80时长: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第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今天仍对全球人民造成极大危害的毒品,曾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肆虐。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A.平壤战役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D.威海卫战役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林则徐

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全球禁毒第一人";平壤战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排除A,排除C,牺牲的民族

英雄是丁汝昌。故选B。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后,美,法两国以恫吓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

约》,比利时,瑞典,挪威等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要求“援例”订约。这反映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6

C.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后,美,法两国以恫吓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

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比利时,瑞典,挪威等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要求‘援例'订约。”可知,《南京

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D项正确;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第

二次鸦片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B项;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

项。

3.“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

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答案】C

【解析1据题干“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可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并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一一圆明园,是对全人类的犯罪,故C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

B项,排除D项。故选C。

4.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A.学习西方治国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D.实现男女平等

【答案】A

【解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

领。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故A正确。B.《资政新篇》未涉及实

行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排除B。C.《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排除C。D.《天朝田亩制度》主张

男女平等,排除D。故选A。

5.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

界。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

()

A.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

D.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

展”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材料主要体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

因;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6.有学者认为,奕沙、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

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洋务派()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7

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没有解决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他们学习西方的科技,而不学习其政治制度,

也没有实现其“自强”“求富”目标。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

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选D。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该诗称赞左宗棠()

A.创办福州船政局B.创建北洋海军

C.收复和治理新疆D.开办汉阳铁厂

【答案】C

【解析】左宗棠湖南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他参与的历史事件有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收复新疆等,“天山”

代指新疆,“新栽杨柳三千里。C符合题意,与材料不符,D是张之洞创办的。故选C。

8.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

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可知,结合所学可知,故B正确。C.太平天国被中

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排除C。D.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故选B。

9.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答案】B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恭亲王奕诉、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摆脱困境。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而不

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题干空白方框处应填洋务运动。故选B。

10.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段材料反映了()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D.清政府被欧洲列强推翻

【答案】C

【解析】“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

中日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符合题意。故选C。

11.《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

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8

【解析】由材料中所给的《辛丑条约》的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

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

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清政府加强了对老

百姓财富的搜刮,排除A;材料中说明的是列强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没有体现中国领土主权独立的丧失与中国

军队整体实力的削弱,排除B、Co故选D。

12.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1894年9月,遭到日本舰队袭击,激战中,邓世昌下令,直冲敌舰吉野号,同时

施放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与这八个国家签订了丧权

辱国的《辛丑条约》,这表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法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

北京,掠夺珍宝,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00

——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C。

13.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

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

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B.关注民生问题

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D.主张民主共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提到孙中山关注的是“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表明

他确实关注民生问题,B项正确;孙中山关注的是工商业发达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发展社会

主义,排除A项;题目中没有提到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排除C项;题目中提到孙中山反对封建帝制,

但并未明确提到他主张民主共和,排除D项。故选B。

14.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D.民国十五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

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民国十四年,C项正确;民国十二年计算错误,排除A项;民国十三

年计算错误,排除B项;民国十五年计算错误,排除D项。故选C。

15.“武昌起义以后,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而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上

述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9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可知,此

话语道出了满清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本身的问题,即自身的腐朽卖国、大失民心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的

内在原因,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说明了民

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故ABD项不合题意,排除。故选C。

1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禁止使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

宗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这些法令反映了临时政府()

A.主张废除八股取士B.注重维护学生利益

C.要求促进经济发展D.普及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一是禁止使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二是新编教科书必须合

乎“共和民国宗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这些内容都在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故选Do

17.北洋政府时期,有首民谣道:“军阀混战日延长,工农群众苦难当。到处兵灾和战祸,几多家破与人亡。”

此民谣揭示了北洋军阀统治的()

A.原因B.影响C.经过D.实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军阀混战日延长,工农群众苦难当。到处兵灾和战祸,几多家破与人亡。”可知,军

阀混战,工农苦,家破人亡,这是说危害,B项正确;原因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排除A项;经过是袁

世凯专权、皖系执政、直系执政、奉系执政,排除C项;实质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排除D项。故选B。

18.观察下表,从中可以看到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

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

①致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③阻碍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④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军阀割据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农户和耕地减少,荒地增加,说明导致中国社会

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陆军和军费都在增加,说明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

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①②正确,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说明阻碍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和便利帝国主义

的侵略,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

19.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权力,采取的措施包括有()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③发表《讨袁檄文》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题干③发表《讨袁檄文》是发生在袁世凯当选总统之后进行复辟活动中才发生讨袁行为,故

③发表《讨袁檄文》与史实不符,应排除。其余3个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0.有学者认为,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

10

调()

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C.需要进行文学革命D.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

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社会的转型。A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改革,且题干内容也没有涉及,排除B项;进行文学革命中反对旧文学,与

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事情,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屡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捍卫国家主权、

维护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抚有四海,视中国和

异邦同为一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1)结合所学回答,因“输掉的第一场战争”,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发生了什么转变?第二场战争中列强通过哪

个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一系列特权?(2分)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蕃

篱尽撤。”

——《清史稿》)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情?材料提到的“蕃篱尽

撤”,主要是中日双方签订的条约中哪一条款所致?(2分)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

国耻……一时间,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

(4)结合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饱受屈辱指出其根本原因,并谈谈你的所感所想。(3分)

【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2分)

(2)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1分)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1分)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4)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或说腐败无能。(1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2

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

“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是指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场

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2)由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

半岛蕃篱尽撤”并结合所学知,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是指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

军覆灭。“藩篱尽撤”说明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或海防废弛),故回答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

列岛给日本。

(3)国耻:根据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

“国耻”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

开放。

11

22.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

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

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什么特点。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

救运动。请你说明理由。(4分)

材料二:(6月3日)他第三次上书,陈述了自强雪耻和富国强兵之策,作为“公车上书”的补充。这次上书

终于递到了光绪帝手里,引起光绪帝的重视。……从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取得了光绪皇帝的支

持,并和帝党结合起来推动维新运动的迅速高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维新运动迅速高涨的原因。

(4分)

材料三: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

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以

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指出材料三中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次“革命”产生的“深刻的影

响力”。(3分)

(4)康有为与孙中山等人在民族危亡时,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的共同目标。

(2分)

【答案】(1)特点:政府把控;吸收民间资本;面向市场。(2分)理由: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

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他们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却没有改变真正使国家落后受辱的腐朽的封建制度,

因而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分)

(2)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2分)原因:康有为等人的谋划;取得皇帝的支

持;维新派与帝党的合作。(2分)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1分)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

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

步潮流的闸门。(2分)

(4)共同目标:救亡图存或挽救民族危亡。(2分)

【解析】(1)根据材料二中“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以概括出洋务派

创办的民用企业的特点是政府把控;吸收民间资本;面向市场。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他

们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却没有改变真正使国家落后受辱的腐朽的封建制度,因而不可能使中国富强

起来。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历史背景:从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

关条约》。

原因:从材料“这次上书终于递到了光绪帝手里,引起光绪帝的重视。光绪帝的老师翁同稣也会见康有为,商

讨变法事宜。从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取得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并和帝党结合起来推动维新运动

的迅速高涨”及所学知识可知,维新运动迅速高涨的原因有:康有为等人的谋划;光绪皇帝的支持;维新派与

帝党的结合。

(3)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干了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2

影响力:根据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奋斗目标:从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救亡图存或挽救民族危亡。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①公车上书②金田起义

③签订《辛丑条约》④冯子材领清军抗法⑤签订《南京条约》

(2)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2分)

(2)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理由。(4分)

【答案】(6分)(1)排序:⑤②④①③(2分)

(2)分类:第一类:①②④,第二类③⑤;理由:③⑤属于列强对中国的发动的侵略活动。①②④面对列

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时间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