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标要求与阶段特征】课标要求阶段特征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840—1901年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两次鸦片、甲午中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传统宗藩体制走向解体;外交观念发生转变,近代外交制度逐渐确立。【经济】随着西方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初步发展;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物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思想】“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冲击;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外面世界,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主流;洋务派“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23·湖南】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辛丑条约》签订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据教材第18课所学《辛丑条约》的新增知识点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就能迅速理解华北的顺天、山西乡试移到华北以外的省份进行考试这一罕见科考现象了,故选A项;

华北科举考试借他省考试,势必增加组考支出,加重清廷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为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与材料异地科考逻辑相悖,排除C项;

新式学堂的考试由各学堂组织实施,排除D项。A【2023·湖南】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薛福成提及强盛之国、衰弱之国在国际公法的不同地位,可知随着对外交往的加强,薛福成认识到增强国力,变弱国为强国,才能赢取有利的国际地位,故选C项;“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不合史实,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公法在外交实践中的范围扩大,作用增强,排除A项;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弱国,若不遵守条约将会受到强国的严厉制裁,损失会更严重,排除B项;并非晚清所有士人对西方都持推崇态度,排除D项。C【2022·全国乙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认为康有为所著《孔子改制考》内容较为激进,容易激化矛盾,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一书,以平息争论,进而保证维新变法的实施,其举动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C项;

据所学,陈宝箴的主张,只是为了平息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论,没有消除双方的矛盾,不可能推动新旧势力的合流,排除A项;

据所学,“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主要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而陈宝箴虽反对民权平等,但变法也在学习西方的制度,已然突破了“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

陈宝箴认同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也支持变法行为,只是不赞同民权平等说法,也没有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的意图,且“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C【2022·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由材料“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可知梁启超在宣传西方民权学说的同时,还印刷黄宗羲等早期启蒙家的著作进行宣传,说明维新派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故选B项;

“百日维新前”维新派的主张是主流思想,排除A项;

“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维新派并未发动民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B【2022.6·浙江】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

据材料“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产生巨大影响”可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当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C项;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排除A项;

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排除B项;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排除D项。C【2021·全国乙卷】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是因为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有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则是由于很快戊戌变法就失败了,所以该书商的对书籍销量的预判跟当时政局变化太快有关,故选C项;

儒学地位遭到颠覆性打击最早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

列强侵略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就不断加剧,据此没法解释该书商所面临的困境,排除B项;

西学深入民心无法说明“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排除D项。C【2021·海南】据表2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可知,梁启超()A.希望西方国家给予经济援助

B.基于变法革新进行社会改造C.宣传民权思想实现君主立宪

D.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十分关注一战前后欧洲列强间的关系,不仅分析“(欧洲)各国竞争的起因”,还思考了“世界大同”的道路,可见面对民族危机,梁启超分析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并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思考救国方案,故选D;“救济援助”不合题意,与“巴黎和会一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相悖,排除A;题干未见梁启超对中国社会举措的信息,排除B;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转变了观念,不再追求君主立宪制,排除C。D1898年各国竞争的起因在于“欧洲全境”“生产过度”,其“所产物”在欧洲已无销场,“不能不觅销售之地”。1902年“欧洲区区之地,断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扩大容身之地。1919年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会一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以“扫廓”过去民族竞争造成的“一切扰攘根源”。【2021·福建】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据材料“担心难以引起……士子的关注”可知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故选A项;

材料中未提及新旧知识的分子的区别,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项;

材料主旨是改革思想的传播,未提及科举制度,排除D项。A考什么【2023湖南】《辛丑条约》的签订

【2023湖南】近代外交发展【2022全国乙卷】维新变法

【2022全国甲卷】维新变法【2022浙江】维新变法

【2021全国乙卷】维新变法【2021海南】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

【2021福建】维新变法【2023全国乙卷】(15分)维新变法【2019全国Ⅲ卷】(15分)康有为与维新变法【2015全国Ⅰ卷】(8分)康有为与儒学【2014全国Ⅱ卷】(15分)光绪帝与戊戌变法【2013全国Ⅰ卷】(15分)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学什么1.戊戌维新运动的时间、背景、过程、影响、失败原因、启示与意义?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4.义和团运动的时间、背景、过程、评价?“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5.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影响?6.《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与影响?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备考分析】命题分析:以选择题为主,兼有非选择题。重点考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面对民族危机而掀起的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抗争,以晚清时期针对重大历史事件不同人的评价、看法、观点或当事人的活动为切入点设置情境,考查救亡图存的斗争,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备考策略:

(1)复习本专题时,抓住救亡图存这一主线,把握本阶段的时代特征,从政治、思想方面理解重大历史事件

(2)维新变法运动是考查的重点,复习备考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戊戌变法,另外结合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利用新材料、新情境命制的开放性试题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重点关注: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国际法、维新变法与维新思想。时空坐标政治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意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彰显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精神;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央逐渐式微,地方势力逐步崛起。经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思想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维新思潮兴起;西方传教,引发激烈文化冲突。

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清朝统治者的反应:

①“痛心”:五口通商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②“开心”:协定关税鸦片战争后,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耆英曾向道光帝报称,此次与英夷头目协定的税则,通盘核算,于国课有赢无拙。

③“放心”:治外法权1842年9月,钦差大臣耆英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

④“闹心”:公使进京《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竟然指示钦差大臣用外国来华贸易全部免税来换取条约中的外国公使驻京等四项条件。【反思】战争让我们清醒了吗?地主阶级抵抗派(读一遍)(1)背景:①必要性: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为了解西方,挽救民族危亡。②可能性:东西联系日益扩大;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2)代表: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翻译夷书;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等;仿制西方战舰炮车。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夷”字的使用说明清政府仍具有“天朝上国”的理念。);③姚莹《康輶纪行》(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④徐继畬《瀛环志略》(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3)特点:①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②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③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4)评价: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②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③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地主阶级洋务派(读一篇)(1)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代表: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4)实践:洋务运动——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建近代海军(5)评价:进步性:①将“师夷长技”由思想变为实践,进一步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有利于西学的传播。②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局限性: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史学者说】对李鸿章的评价: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认为李鸿章是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万恶的民贼”“反革命的魁首”“清政府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而近代学者蒋廷黻(fú)认为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学习内容阶级、派别代表人物史实核心或指导思想器物科技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左李张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严谭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胡鲁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无产阶级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未付诸实践)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失败)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近代时代特征:民族危机出现并逐步加深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列强瓜分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维新思想传播【思考】维新变法运动的变法?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1)背景:政治: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维新思想的传播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皇帝:光绪帝决心变法图强,不作亡国之君目的:借助儒学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托古改制)。康有为思考:康有为撰写这两本书的目的是为什么?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为什么要“托古改制”?【知识拓展】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1842年~1922年)。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著作有《盛世危言》其影响了康有为、孙中山等人,蔡元培也推崇《盛世危言》,甚至是毛泽东在年轻时也经常阅读。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③有识之士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代表冯桂芬(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王韬、郑观应等主张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评价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突破“器物”,设计政治领域,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③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局限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2)过程: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录》该史料反映了什么思想?有何局限性?中体西用思想。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制度,难以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3)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著作主张

共识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变法通议》

《天演论》

《仁学》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的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思想核心是“倡民权”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原因: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巨大;②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③为减少变法阻力)材料1: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2:“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领域内容意义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命各省举荐新政人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维新派参政,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促进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增强军事实力思考:与洋务运动相比,维新变法有何不同?器物技术→政治制度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护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代表阶级学习内容根本目的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杀(4)结果: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根本原因:半殖半封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客观原因:守旧势力很强大,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①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经济、阶级、群众);②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④策略失误:操之过急,具体策略失当;⑤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两半社会行不通!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5)历史意义:①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知识拓展】晚清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趋势【趋势或特点】①学习西方的主体由地主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②伴随民族危机加深而逐步深入;③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④学习西方的层次由器物上升到制度;⑤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救亡图存是主题;⑥对待传统的态度由布新而不除旧转为既布新又除旧。二、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主要:反洋教斗争的兴起。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直接: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德国抢占胶州湾)2.过程:(1)1898年10月,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提出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正式兴起;(2)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3)地方官员先抚后剿,到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慈禧太后“招抚”,企图控制利用;(4)1900年遭中外势力联合镇压,运动失败。二、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材料二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扶清灭洋”爱国性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扶清”把清政府的同于中国;没有看清清政府反动的本质,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又具有落后性。反映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说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启示:正确区分西方文明和西方侵略;

学习世界一切优秀民族的长处,理性爱国。二、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神也怒,仙也烦,一等下山把拳传。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江山。——义和团揭帖(3)失败原因:①外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②内因:农民阶级局限性。(根本原因)(4)历史意义:①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由瓜分中国到以华制华。③存在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官员布鲁克德立克在议会的演说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一、背景材料: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拳民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击各国使馆和租界。各国决定联合以“保护使馆”的名义镇压义和团,发动了英、法、美、俄、德、意、奥、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①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二、过程①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廊坊附近,退回天津②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③6月21日,慈禧向各国“宣战”随后天津和北京失陷④8月中旬,慈禧出逃并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议和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针对皇城内外之危急,南方各省又是如何做的呢?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6月21日朝廷宣战之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广东李鸿章、南京刘坤一、武汉张之洞和山东袁世凯——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坚持认为它是一个乱命、未经皇室适当授权的非法诏令.....长江流域总督张之洞和刘坤一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协定,大意是:作为省里的最高权威,他们将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并在他们的管辖区内镇压拳民。——徐中约《中国近代史》①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②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区稳定。③表明中央权威下降和地方势力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④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⑤阻碍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运动的发展。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三、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华北科举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驻扎军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控制特点: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赔款数额、停止科考);

②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③标志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发生变化(武力征服——“以华制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小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终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终结(1)形成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②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2)形成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终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小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终结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趋势《辛丑条约》惩办祸首诸臣赔款4.5亿两白银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驻兵拆除炮台,铁路沿线驻扎军队暂停华北科举,禁止人民反帝《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五口通商接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通商口岸传教权《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台、澎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四个通商口岸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①割地面积越来越大;②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③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小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终结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二鸦”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半殖民地化过程开始沦为程度加深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侵略方式及其手段商品输出为主;以武力打开大门,攫取侵华特权以资本输出为主;由瓜分到“以华治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1841)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1878)黄海海战(1895)反割台斗争(1895)义和团运动(1899—1900)背景背景背景背景背景鸦片战争俄英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狂潮【知识拓展】历史意义中国军民抵抗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近代前期各政治力量探索国家出路的特点1.主题一致性:探索国家出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具有鲜明的爱国主题。2.阶级广泛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探索。3.内容与形式:立足于中国传统,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系,改良与革命交织。4.学习层次呈现阶段性:从学习器物(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阶级地位的不同,对东西方文明认识的差异)5.继承和发展,不断深化:各政治力量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从局部到整体,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6.过程艰难曲折:近代前期的探索持续时间长,过程曲折。(由于各阶级的局限,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知识拓展】探索国家出路与救亡图存斗争(1840-1900)【知识拓展】多角度认识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侵略性、建设性)(1)政治: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2)经济:中国成为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民资产生、发展。(3)思想: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西学东渐风气浓郁。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促使思想解放、民族觉醒、社会生活文明化。1.近代工业:指使用近代机器生产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背景:(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劳动力和市场)。(2)外商企业利润刺激。(3)洋务运动诱导。2.概况:(1)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原因:①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快;③外商企业刺激明显,有利于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2)民族资本家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3)企业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企业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3.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2.民族工业:广义指由中国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资兴办的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