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来安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来安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来安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来安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来安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来安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形成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A.封建庄园盛行农奴制度B.封建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保守C.封建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社会的基础D.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庄园经济也日益兴盛2.某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一经济政策的作用是()A.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B.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C.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D.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3.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展开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一些列重大成就。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建交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⑥成立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B.③④C.④⑤⑥D.②③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是A.法兰西第一帝国B.巴黎公社C.苏俄D.苏联6.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了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精神的核心是()A.民主、科学的精神 B.勇于探索的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 D.艰苦奋斗的精神7.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A.建立经济特区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放沿海城市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8.秦始皇在位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这最直接的说明A.秦朝的赋税沉重 B.秦朝的徭役沉重C.秦朝的刑法残酷 D.秦朝焚书坑儒9.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A.夏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10.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四位同学对《辛丑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正确的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12.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A.蒸汽机的改良B.水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13.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鸦片战争的爆发B.《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爆发C.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形成14.某学者在谈论当今世界政治时展示了如下图示和说明。该学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不包括A.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B.美国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C.俄、中、欧、日是重要的力量D.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15.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是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16.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俄国彼得一世即位后进行了改革。下列属于他改革措施的是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价钱高于当时地价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8.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抗美援朝 B.二月抗争 C.西藏和平解放 D.红卫兵串联19.《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A.清朝阶级矛盾尖锐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21.英国学者保罗•肯迪尼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22.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中国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863计划23.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下列成就不能支持此结论的是()A.造纸术的发明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指南针用于航海24.某同学收集到一位历史人物的遗言:“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住着食人者的其他岛屿……并在我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据此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A.迪亚土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等历史学习能力。下方根据教学目录所制作的“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助完成未填写完成的内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6._____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_____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缀革命爆发。27.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材料三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摘编自《商务周刊》2008年5期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幅图反映的信息。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并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认识。29.(6分)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3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西欧中世纪乡村一种新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选项ABC关于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叙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庄园经济也日益衰落,选项D关于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叙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2、B【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在列宁的带领下,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在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其实质是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其作用是到1925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使苏俄的粮食产量增加,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恢复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项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A【解析】

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此题选A。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③④是70年代的外交成就,故正确答案为B。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开始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①②是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⑤是90年代的外交成就,⑥是二十一世纪的外交成就,排除包含它们的选项ACD,故选B。5、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B符合题意;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政权,故A不合题意;苏俄、苏联是社会主义政权,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6、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的核心,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措施是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A选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发生在经济特区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

由材料“秦始皇在位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秦朝的暴政的表现之一,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9、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因为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推行县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除了推行县制外,商鞅变法的内容还包括: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10、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经济长期受制与列强;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内政外交完全被洋人控制,仔细审查D.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C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在工厂使用以后,人们开始试制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车辆,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制成了“旅行者号”蒸汽机车,1825年9月的一天,“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因此“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机是蒸汽机,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12、C【解析】依据表格标题“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表格数字的变化反映了石油产量不断增长。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石油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发明了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导致对石油的使用量增多,石油产量增多。C项符合题意;蒸汽机的使用需要大量的煤炭。A项不合题意;水车需要大量的水能源,B项不合题意;电灯使用的是电力这种能源。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组织的建立。所以D符合题意,AB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4、D【解析】

根据材料所示内容可知,美、俄、中、欧、日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不能体现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故D符合题意。这几个国家实力增强体现了当今世界呈现出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故排除A项。根据“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可以得出美国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故排除B想啊。根据材料所示内容可知俄、中、欧、日是重要得了力量,故排除C项。故选D。15、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五四运动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是指无产阶级革命。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16、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项符合题意;A项《南京条约》是清朝与英国签订的,不符合题意;B项《瑷珲条约》是清朝与俄国签订的,俄国不属于“东方的小国”;D项《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签订的,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7、D【解析】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故D正确;含有①③的ABC排除。故选D。18、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故A符合题意。BD发生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C发生在1951年,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有“任贤能、受谏诤”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可是材料中没有提及合并州县,可排除选项④。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20、C【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局图》就是对这一局面的生动表现;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1、D【解析】

依据材料的“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说明日本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D符合题意;ABC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22、A【解析】

根据题干“伟大的支点”“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等提示信息,可知“伟大的支点”是对外开放的起点。结合课本所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首先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A符合题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属于对内改革,B不合题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在民族方面采取的政治措施,C不合题意;863计划是我国制定的高科技计划,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23、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而我国在西汉末年就发明了造纸术,A项不能说明“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这一结论,符合题意;BCD三项都能说明这一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是否定性选择题,做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将“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支持”、“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勾画住,提醒自己不要选成“对的”。还需熟悉宋代居于领先世界科技成就的表现,逐项进行分析,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24、C【解析】

依据“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住着食人者的其他岛屿……并在我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故A不符合题意。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故B不符合题意。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并建立殖民地,但是哥伦布误以为发现的美洲新大陆是印度,还将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故C符合题意。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两极欧洲中国【解析】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遏制为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开始。随后美国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冷战全面对峙,标志两极格局形成。B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1967年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适,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点睛】一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6、17751789【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775年4月18日晚上,驻扎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出发,去收缴北美民兵收藏的武器,北美民兵侦查员发现了这一情况,民兵迅速埋伏起来,4月19日冷晨,在一个名叫来克星顿的地方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克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故填1775178927、李渊(或唐高祖)忽必烈(或元世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起义中,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所以答案是李渊(或唐高祖),忽必烈(或元世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

(3)原因: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欲望;政策的支持;先行者的成功等。

(4)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根据材料二“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包括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欲望;政策的支持;先行者的成功等。(4)综上所述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29、(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2)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变化:从敌对状态到实现关系正常化(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