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四看(5月9日下午)_第1页
课堂四看(5月9日下午)_第2页
课堂四看(5月9日下午)_第3页
课堂四看(5月9日下午)_第4页
课堂四看(5月9日下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合教学课堂四看——以课为例

翔宇教育集团湖北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徐国喜

1962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杰出版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中有句名言:“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策略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你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了吗?”这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尺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效果明显

课堂四看:一、看教学目标是否精准对位、一课一得;二、看文本整合是否目标匹配、容量适度;三、看教学过程是否指向语用、活动充分;四、看教学效果是否参与度高、达成度高。教学目标精准对位、一课一得一

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至少要用60%的时间用于学习目标的设定。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层层聚焦,目标准确:课标——教材——单元导语——助学系统(学段教学点)——(年段教学点)——(单元教学点)————(篇章教学点)方法

7—9年级学段要求•阅读与鉴赏】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7—9年级: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感受。

《2022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人文要素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与人想象之翼语文要素朗读默读速读想象情景,把握重音、停连,感受音韵之美,揣摩品味语言,赏析比喻、拟人的效果。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变化,体会思想感情。一气呵成,保证阅读的完整性和阅读速度,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大意。勾画关键语句,学做标注,理清作者思路。勾画重要语句段落,学做摘录,概括中心思想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把握思路,深入理解七上人文要素群星闪耀家国情怀凡人之美修身正己生活哲理科幻探险语文要素精读熟读精思略读比较阅读浏览对关键句段字斟句酌,品味含义和表达妙处,结合生平时代透过细节把握人物特征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把握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学做批注。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入手把握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意蕴确定阅读重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学习托物言志分析作品异同加深理解扫视文段迅速提取主要信息思考质疑七下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包括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还包括关注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概括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抒情方式、感受文章意蕴等诸多阅读策略。人文要素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记忆山川美景情感哲思文明的印迹情操与志趣语文要素新闻传记回忆性散文写景类古诗文不同类型的散文说明性文章古诗文阅读新闻类文章,把握新闻各类体裁的特点,获取主要信息,体会作者的态度倾向。把握传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人物事件有自己的判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作者情怀。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内容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名言警句。八上八下八年级:运用七年级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开始文体学习的阅读阶段,了解和把握各种文体文章的体例和写法,从而进一步完成课标中“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样式”等要求。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七下第三单元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神,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凡人之美熟读精思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八下第六单元导语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哲思情怀古诗文《卖油翁》《唐诗三首》

评价指标《卖油翁》教学目标1.学会复述故事内容;2.揣摩关键语句,感知人物形象;3.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4.理解以事寓理的特点。点评都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点,但有点多,不聚焦。可以有所取舍,追求一课一得。

评价指标《卖炭翁》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内容。2.学习通过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对比的手法。3.感受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及对“宫市”、繁重赋税的憎恶。点评紧扣单元目标和文章的特点,定位准确。表达可以更准确一点。科学合理整合二求同存异,整合得当(目标匹配、容量适当)方法

整合的文本内容要与目标匹配1.基于相同语言训练点的整合。2.基于相同情感主题的整合。3.基于相同教学方式的整合。……

整合的容量要适当整合的课外文章是不是越多越好?当然不是。应当考虑多方面因素:1.学习目标的需要;2.文章的长短和难易程度;3.课堂时间;……

课型名称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目标定位单元预习课1.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2.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1.明晰单元学习要点。2.扫清阅读障碍。3.整理文学常识。4.感知文章大意。教读引领课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1.体悟经典作品的“丰厚内涵”。2.能用“1”中学习到的阅读策略或方法自主阅读“X”。组文阅读课1.能用教读引领课中习得的阅读策略或方法自主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的文本。2.通过组文阅读实现对某个主题的深化理解或阅读方法的实践,聚焦思维训练,形成语文能力。主题写作课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类文阅读中,丰富人生体验,积淀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体悟写作技巧。名著导读课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激发阅读兴趣。2.简介作家作品。3.推荐阅读方法。4.制订阅读计划。整合的方式要紧扣课型特点:拓展式、并列式

评价指标《卖油翁》整合篇目教材:《卖油翁》丛书:《卖蒜叟》点评目标匹配,容量适当。整合方式适当。

评价指标《卖炭翁》整合篇目教材:《卖炭翁》丛书:《观刈麦》点评目标匹配,容量适当。整合方式适当。教学过程指向语用、活动充分三

【指向语用,是阅读教学的保证】

语言是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的核心。所以,活动是语言的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语言展开。活动指向语言,撬动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与深悟。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没有了语言,语文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灵魂。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教学就是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建构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建构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不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关注课文“怎么写”。只有老老实实回归语言,才是语文教学的态度。

【开展课中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开展课中活动

教学,“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意义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备课,其实就是整合教学的各要素来设计活动的过程,活动就是设计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艺术也就是设计语文活动的艺术。——肖培东《立足活动,浅浅教学》

“读”的活动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张志公每一次的朗读教学设计都必须表现出教师的思考:这次朗读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这次朗读的方法与形式是什么?这次朗读中师与生的各自不同的活动是什么?坚持“以读代讲,以评促读”,彰显“读”占鳌头的理念。

“说”的活动

从“说”的方式看,有复述、转述、评说;从“说”的自由度看,有围绕话题说、限定句式说;从“说”的详略看,有概说、细说;“说”的活动过程:说前指导,说中组织、倾听,说后点评。“说”,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被我们用得更好,不仅是课堂中的“问问答答”“碎问碎答”,更可以设计成“成段”“成片”的“说”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深度,说成习惯,说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赏析活动

美点寻踪妙点揣摩妙要列举……艺术形象表现手法描写方式词语句段……

如下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中活动”:1.简单的应答活动;2.零碎的朗读活动;3.以个别或几个学生为主的活动;4.极短促的给学生一分钟、半分钟的进行答题活动;5.以形成教师板书设计为目的的析读活动;6.做练习对答案的活动。教学效果参与度高、达成度高四

评价指标《卖油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跳水冠军全红婵二、回顾课文说故事学生对照图片说故事。理清故事六要素。补对联:卖油翁倒油过钱不湿,陈康肃射箭十之八九横批:熟能生巧三、再读课文说人物齐读课文(一)补主语(二)补心理或神态的词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齐读课文,小组讨论,补充人物对话中表态度的词语。分角色朗读。(三)神态描写:康肃笑而遣之。(四)对比衬托的手法四、拓展阅读《卖蒜叟》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2.分角色朗读,找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比较两文中人物的异同。五、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评价指标《卖油翁》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跳水冠军全红婵二、回顾课文说故事学生对照图片说故事。理清故事六要素。补对联:卖油翁倒油过钱不湿,陈康肃射箭十之八九横批:熟能生巧三、再读课文说人物齐读课文(一)补主语(二)补心理或神态的词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角色朗读。(三)神态描写:康肃笑而遣之。(四)对比衬托的手法四、拓展阅读《卖蒜叟》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2.分角色朗读,找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比较两文中人物的异同。五、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优点:1.体现了教读引领课的课型特点,即教师先引导学生学教材,然后把在教材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丛书的阅读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2.读的活动比较充分,有多次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学习后提升读……让学生在读中悟。3.聚焦语用,贴着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体现出教师很强的语用意识。

评价指标《卖油翁》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跳水冠军全红婵二、回顾课文说故事学生对照图片说故事。理清故事六要素。补对联:卖油翁倒油过钱不湿,陈康肃射箭十之八九横批:熟能生巧三、再读课文说人物齐读课文(一)补主语(二)补心理或神态的词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角色朗读。(三)神态描写:康肃笑而遣之。(四)对比衬托的手法四、拓展阅读《卖蒜叟》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2.分角色朗读,找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比较两文中人物的异同。五、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建议:1.目标再聚焦、再集中一点。2.教读引领课中,处理教材和丛书时,教师的角色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时,教师主导,重在教法;拓展丛书阅读时,教师要放手,以学生为主,重在学以致用。课例参考工匠精神自古有熟能生巧美绝伦【课型】教读引领课【学习篇目】教材:《卖油翁》

丛书:《卖蒜叟》【学习目标】1.复述课文,揣摩关键词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2.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理解以事寓理的特点。学习《卖油翁》一、预习展评1.我会读准字音。(抢答)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àn)尧咨(yáo)忿然(fèn)以杓(sháo)酌油(zhuó)沥之(lì)发矢(shǐ)一、预习展评2.我能解释词语(抢答)陈康肃公善射善射:擅长射箭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释:放下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但微颔之但:只颔:点头康肃忿然曰忿然:气愤的样子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轻视射:射箭的本领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杓:同“勺”酌:舀取,这里指倒入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一、预习展评3.我会翻译句子(抢答)(1)公亦以此自矜。译:陈尧咨也因此自夸。(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译:有个卖有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中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4)康肃笑而遣之。译: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抓住故事的六要素,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复述概括。经过部分可具体一点,体现其故事性。复述故事方法小结活动一:看视频听录音,复述故事内容。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要求:尽量贴近原文,生动形象。二、品读课文《卖油翁》复述故事评价量表评价内容ABC评价指标复述贴近原文,生动形象,声音洪亮。复述基本贴近原文,不够形象,声音较洪亮。复述较完整,但不够形象,声音不够洪亮。活动二:细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这两人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并分析人物特征,填写表格。二、品读课文人物称呼神态语言动作陈尧咨卖油翁重点品析:(1)从对两人的称呼中你发现两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何?(2)试着分析比较康肃的“两问”,并读出相应语气。(3)请试着分析比较卖油翁的“三答”,并读出相应语气。(4)请试着赏析一下卖油翁展示倒油绝活的动作描写。(5)试分析比较康肃的两个表情“忿然”“笑”。二、品读课文人物称呼神态语言动作陈尧咨康肃公忿然,笑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射,发矢十中八九,遣卖油翁翁睨之“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油知之。”“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微颔,置,覆,酌,沥。重点品析:(1)从对两人的称呼中你发现两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何?(2)试着分析比较康肃的“两问”,并读出相应语气。(3)请试着分析比较卖油翁的“三答”,并读出相应语气。(4)请试着赏析一下卖油翁展示倒油绝活的动作描写。(5)试分析比较康肃的两个表情“忿然”“笑”。2.重点品析:(1)从对两人的称呼中你发现两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何?【资料链接】陈尧咨,北宋名臣之一、书法家。于宋真宗咸平三年举进士第一,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康肃”是朝廷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他的谥号。明确:一个是公,一个是翁。明确:一个是有姓有名有谥号,一个是无名无姓仅以职业相称。一个是高高在上状元郎,一个是默默无闻小商贩。(2)试着分析比较康肃的“两问”,并读出相应语气。明确:康肃说话语气有变化。第一个句子是“问曰”,第二个是“忿然曰”,语气越来越重了。康肃对卖油翁的称呼有变化。第一个句子称“汝”,第二个句子称“尔”,“汝”是平等的称谓,“尔”就有居高临下、轻视蔑视的味道了。两句话,三个“射”字,表明康肃自恃射箭很高,与上文“公亦以此自矜”照应。康肃说话句式有变化。第一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表明不悦,通过质问传达他的不满。第二个句子用了感叹句,显示康肃已由不满到生气,通过感叹句的呵斥传达他不可遏制的愤怒。(3)请试着分析比较卖油翁的“三答”,并读出相应语气。明确:句号表明平淡沉稳。与陈康肃巨大的情绪变化相比,卖油翁的回答显得淡定沉着。康肃自称为“吾”,有是身份有学问的自称;卖油翁自称为“我”,是平民百姓的自称。善射且“以此自矜”的傲气和虽是商贩却不失自信的朴实,从自称中可以看出。“但手熟尔”“惟手熟尔”两句中“但”“惟”都是“只,只是”的意思,它们各自又有不同的意味:“但”,语气较硬,强调“不过如此”的意味更加浓烈;“惟”,语气稍缓,含有卖油翁展示了倒油绝技之后的谦虚之意。两句中“尔”都是“罢了”的意思,前一个“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艺的不认可,后一个“尔”不仅表现了卖油翁对自己倒油绝技的自谦,也有一种自许之意。(4)请试着赏析一下卖油翁展示倒油绝活的动作描写。明确:“乃取一葫芦”的“乃”字,是“于是”的意思,有一股从容,一份自信在其中。“置”“覆”“酌”“沥”四个动作连贯有序,一气呵成。可以看出卖油翁身怀绝技、酌油技艺的娴熟高超。“徐”字写出动作舒缓,节奏平稳,可以看出卖油翁酌油时不慌不忙,镇定自若,从容悠闲。“而钱不沾湿”的“而”,表示转折,有惊叹的意味。(5)试分析比较康肃的两个表情“忿然”“笑”。“忿然”表明康肃怒形于色,“笑”表明康肃喜形于色,喜怒皆形于色,表明康肃是一个直爽的人。康肃由最初的“忿然”到之后“笑”,情绪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技艺,认可了卖油翁的技艺。所以,“笑而遣之”,明写康肃释然,暗写卖油翁技绝,是对卖油翁技艺高超的侧面描写。(6)请概括两人性格特点。明确:陈尧咨:骄傲自大、自我炫耀、骄横无理、趾高气扬,但知错能改,射艺高超。卖油翁:身怀绝技却不张扬,沉着谦虚、不卑不亢(不畏权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拓展阅读《卖蒜叟》自由朗读《卖蒜叟》,完成下列任务单的内容。任务单事件任务一勾画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思考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把对应的描写方法写在句子旁边。任务二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任务三从杨二对卖蒜叟的态度的前后变化中,你悟出什么道理?要求:阅读时先不看注释,把不懂的语句画出来,再参考注释读。完成任务后积极举手展示,展示时声音要洪亮。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全班展示。比读:《卖油翁》和《卖蒜叟》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两个故事都以事寓理,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都用衬托的手法,用一个很不起眼的老翁反衬那个看起来似乎很了不起的人的普通;两个老翁都是深藏不露、技艺高超的人。寓深刻于浅易,寓哲理于故事,如春风化雨般启迪心智,这就是以事寓理的魅力。小结

学习两文,我们不仅理解了以事寓理的写法,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学习,去生活!

评价指标《卖炭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动画短片。二、解析诗歌1.诗中人(原词作答)2.诗中事(概括提炼)3.诗中情(原词作答)诗中,哪个词最真切地流露出了对卖炭翁的同情?诗人如何表现老翁的可怜?直接造成老翁“可怜”命运的“凶手”是谁?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出一个怎样形象的宫使?4.造成老翁苦难人生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三、拓展阅读《观刈麦》四、课堂感悟

评价指标《卖炭翁》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动画短片。二、解析诗歌1.诗中人(原词作答)2.诗中事(概括提炼)3.诗中情(原词作答)诗中,哪个词最真切地流露出了对卖炭翁的同情?诗人如何表现老翁的可怜?直接造成老翁“可怜”命运的“凶手”是谁?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出一个怎样形象的宫使?4.造成老翁苦难人生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三、拓展阅读《观刈麦》四、课堂感悟优点:1.体现了教读引领课的课型特点。2.教师语用意识非常强。引导学生用诗中原词概括诗中事、分析诗中人、理解诗中情,紧贴语言文字进行教学。3.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师角色也把握得非常好。教读30分钟左右,以教师为主导,教方法。拓展15分钟左右,以学生自读为主、解决问题为主。

评价指标《卖炭翁》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动画短片。二、解析诗歌1.诗中人(原词作答)2.诗中事(概括提炼)3.诗中情(原词作答)诗中,哪个词最真切地流露出了对卖炭翁的同情?诗人如何表现老翁的可怜?直接造成老翁“可怜”命运的“凶手”是谁?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出一个怎样形象的宫使?4.造成老翁苦难人生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三、拓展阅读《观刈麦》四、课堂感悟建议:1.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多是老师问,学生答。建议开展时间较长的课中活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形式的品。2.读的时间可以多一点。尤其是文言文,要尽可能创设朗读活动,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3.问题可以再整合,尽可能用较少的主问题引导出长时间的课中活动。尤其是拓展阅读时,问题要少而精,重在让学生学以致用。课例参考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课文:《卖炭翁》

丛书篇目:《观刈麦》八年级下册

教读引领课

1.感受诗歌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2.欣赏诗歌中描写细节的精彩语句。学习目标

课文:《卖炭翁》

活动一:读诗以入境四言诗歌节奏:二二五言诗歌节奏:二三六言诗歌节奏:二二七言诗歌节奏:四三

读诗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如珍珠落盘,如玉石相击。最初的诗词是二言的,然后发展到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发展到七言就不再增加了。因为我们祖先试过,发现一口气说七个字是人说话最顺畅、最舒适的方式。活动一:读诗以入境读《卖炭翁》

读第1段应该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翁的凄苦;读第2段应该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活动一:读诗以入境这是首叙事诗,请以第一人称,复述诗歌讲述的故事。《卖炭翁》

我是个卖炭的老翁,终日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小结:1、读叙事诗,要读出场景,读出画面,读出情节。2、读叙事诗,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以情带声、读活人物。3、《卖炭翁》讲述一位老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故事。

活动二:品诗以入情

这首诗发表后,时人评论:“字字品味皆是苦”。卖炭的老翁

“苦”在何处?说说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示例: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我读出伐薪烧炭之苦。一个上年纪的老人,到偏远的终南山砍伐树木,还要搬运,截成段,烧成炭,这种劳动多么艰苦!活动二:品诗以入情

诗歌就是要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心里万般悲苦,却也无可奈何!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尝试还原卖炭翁此时的内心情感:宫使啊!______________?!苍天啊!______________?!皇帝啊!______________?!活动二:品诗以入情

能说出来的不是苦,说不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苦。卖炭翁往后的日子怎样过?诗人停笔不写,我们却浮想联翩。

我们仿佛听到了——

宫使啊!你为何要抢走我的炭?!这么点纱绫,你连条活命的路,都不给我啊!

苍天啊!这世道待我如此不公?!我靠什么活呀!我一个小小老百姓,找谁去评理呀?

皇帝啊!你可知百姓疾苦?!一车炭有—干多斤,那是我生存下去的唯一的依靠啊!这让我以后怎么活啊?!活动二:品诗以入情

小组自由地再读诗歌,读三遍。

读注释,展开小组讨论。

扩写诗题《卖炭翁》,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态度、情感要鲜明。示例:一位对卖炭翁谋生困苦,充满深切同情的诗人!

闻者尤悲伤,这就是白居易!

念我何功德?这就是白居易。

这位白居易,曾经这样为老百姓呼喊——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节选)

这位白居易,还曾经这样呼吁——

安得万里裘,

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