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沧州市2024届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是君主过问是否“受年(获得丰收)”,还有很多卜问是否“有雨”。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诸多品种。上古时代的主要翻土农具耒、耜,在卜辞中也一再出现。据此可知,商代A.君主拥有绝对权力B.农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C.小农经济获得发展D.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2.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让刺史以“秩六百石”而监察两千石的郡太守、诸侯国相。同时,又明确规定“以六条(皇帝诏令中规定的六条监察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汉武帝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A.提高朝廷行政效率B.削弱郡国行政权力C.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稳固大一统的局面3.表1唐代部分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部分)。记述出处(开元二十一年敕令)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苏冕等《唐会要》:予于平水市(浙江会稽县东一乡间草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微之(元慎)之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唐朝窦易直)家贫,就业村学教授赵璘《因话录》表1可用于说明,当时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4.开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天下“举孝悌彰闻”,开宋代劝孝之风。南宋度宗时,“民有以孝悌闻于乡者,守、令具名上闻,将旌异劳赐(表彰赏赐)焉”;同时,两宋大量印制《孝经》并向民间普及。上述做法A.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B.体现了优抚特殊群体的传统C.丰富了儒家经书的内容D.促进了封建礼仪制度的完善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5.明初,大运河主要运输漕粮(税粮),漕船私带货物不断增多,朝廷屡禁不止,转而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附带一定货物,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样,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大量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等不断南运。由此可见,这一变化A.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C.助推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D.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6.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湘淮军的军饷需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至同治年间,地方大吏几尽为湘淮军人物所占据,出现“典兵为地方疆吏当然之事,且有随意编练军队之权”的局面。这反映出A.清军近代化变革的推进B.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C.晚清中央集权面临危机D.清王朝内部守旧势力强大7.1915年,以高(阳)保(定)为中心的织布区域内,共有平面(织)机五千六百余架,至1919年增至两万一千余架。此间,织布之风“很快传布到离城四五十里的农村”,“人民几有织布为主,耕地为辅的趋势”。这一区域织布业的发展A.缘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B.改善了近代工业的结构C.得益于引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D.实现了“富强救国”目标8.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如图1)。当时苏维埃政府发布文告,该纸币可随时兑换现洋(银元),“一切税收要完全缴纳国家银行钞票及苏维埃二角银币,其他什币,概没收受”。这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推进了人民革命政权的建设C.有利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意在抵制国民政府币制改革9.1961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制定并颁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生产队必须认真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避免社员和社员之间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中共中央此举旨在A.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B.推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开展C.加快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步伐D.加速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0.1985年11月下旬,第四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亚太地区及与本地区关系密切的26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了从传统手工艺品到高能核聚变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期间,日、印、美等国展出者举行79次技术座谈,中国两千多名相关人员参与其中。中国举办此次博览会A.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B.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C.助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D.顺应了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要求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11.埃及第四王朝时,王子作为“国王所有工程的监督者”,组建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为金字塔修建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和其他工程建设人员,安排工程进度。这反映出,当时埃及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建筑技术水平较高C.国家监察体系完善D.法老拥有无上权威12.中世纪的财富观本质上是消极的,基督教教义向人们宣扬:世俗的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富,安贫乐道是一个基督徒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到了15世纪,有学者开始把财富看成发扬个人美德的物质前提,认为假如财富掌握在有德行的人物手中,其实对国家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学者的看法A.体现了宗教改革的要求B.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扩展D.改变了基督教的财富观13.1756—1763年间,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包括西班牙)进行了世界范围的七年战争,基本形势如图2所示。这场战争A.推动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B.打破了欧洲大国的均势状态C.促进了英国工业化时代的到来D.缘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14.1861年4月,美国总统林肯下令暂停部分不稳定地区的人身保护权。军方据此扣押马里兰州涉嫌搞颠覆活动的梅里曼,最高法院大法官坦尼要求将其移交普通法庭审理,遭到军方拒绝。7月,国会立法授权总统可在战时暂停人身保护权,但不得对嫌犯进行军法审判。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分权制衡体制面临挑战B.最高法院权力受限C.政权运行遵循宪法原则D.南北双方矛盾激化15.1930年,法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工商部门的低工资雇员可享受疾病、生育、残疾、老年等保险待遇;1932年,又规定雇主必须为职工投保,为有子女负担的职工提供家庭补贴;1935—1936年,法国实行40小时工作周和带薪休假制度。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府致力A.建设福利国家B.提升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C.保障工人就业D.恢复民众对国家制度的信心16.1953年,苏联爆炸首颗氢弹;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首座核动力发电站:1957年率先发射人造卫星上天;1961年实现人类首次宇宙航行。这一时期,苏联建立了核工业、无线电电子工业、仪表工业、宇航工业、喷气式飞机制造业。这些成就的取得A.反映出计划体制效率较高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C.增强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部门和广州打捞局合作,将“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截至2019年底,船货已提取完毕。沉船长22.15米,宽9.85米,舱深2.7米,属于远洋贸易船。全船用舱壁板进行分隔,共分为15个货舱。船货品类丰富,而以瓷器、铁器为大宗,瓷器以德化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为多见。此外,还有漆木器、金银器、金叶子、银锭、铜钱及大量的个人物品,如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以及动植物残骸、矿石标本等。另据最新的样品检测数据,“南海一号”上已经发现丝绸遗留的化学成分。据出土文字材料,该船的年代当在12世纪末。—摘编自姜波《港口、沉船与贸易品》(1)材料中的“南海一号”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朝代)(商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海一号”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史料价值。(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2时期度量衡的发展战国商鞅亲自监督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南北朝北朝计量单位扩张速度比南朝要快得多,到北周时期,是南朝计量数值的3倍隋开创了“度量衡大小制”,即在调乐律、确定药物剂量等方面用古制,其他方面,用当时尺度唐因重量单位尚不是十进制,为了便于计算,将10枚“开元通宝”钱的重量认定为一两。于是约定俗成,“钱”便成了重量单位,即十分之一两晚清列强在《天津条约》设立专门条款,确定西方各国与中国度量衡的折算比例.,称为海关度量衡。1908年,清政府制定了《划一度量衡制度》,试图与国际米制标准建立固定的比例关系,但地方并未有效实行中华民国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度量衡法》,正式确定以“万国公制”为标准制,但统一度量衡的努力并没有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195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将国际公制作为国家基本计量制度,统一了计量制度—摘编自观攲室《“量以载道”—度量衡的历史》围绕“度量衡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这一主题,从表2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等国丧失大片领土。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向以色列主动出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向美国紧急求援,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大量军火。苏联停止向阿拉伯国家补充武器装备。10月19日,以军到达苏伊士运河西岸,切断了埃军的补给线。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案》,呼吁交战双方就地停火。最后,联合国决定派出常任理事国以外的联合国紧急部队去中东监督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就此收场。—摘编自顾关福主编《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材料二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首先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石油禁运,随后,石油禁运扩大到了所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此举令美国政府猝不及防,尼克松表示,“我们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危机。”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加大能源供应,其中包括大量使用煤、国内石油增产、扩大国外(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进口等;另一方面减少能源需求与消费,包括家庭和商业领域。成立联邦能源署,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制订能源计划的开始。—摘编自钟宪章《1973年冬尼克松政府能源应急对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各种力量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立场。(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高三历史第5页(共6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有悲观看法。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青、康、滇、缅大地槽;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这极大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5年1月,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1956年1月,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当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1958年3月,四川南充等地,相继出油。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同年秋,发现了大同镇“长垣”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大批油田。—摘编自《李四光—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意义。(6分)高三历史第6页(共6页)沧州市2024届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DAADCABBDABccDc1.B解析:通过商代甲骨文卜辞可知,当时统治者对农业各方面的内容都高度重视,体现了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部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故选B项。商代君主尚未拥有绝对的权力,还没有实现君主专制,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个体小农经济兴起,排除C项;材料主要表述的是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及农作物的品种和劳动工具,并未体现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以商代甲骨文卜辞创设问题情境,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以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2.D解析:汉武帝一方面利用刺史强化对郡太守和诸侯国相的监督,同时严格限定刺史的监察权限,防止刺史滥用职权,以此稳固大一统的局面,故选D项。汉武帝推行刺史制度的目的是监察地方,而不是提高朝廷行政效率,排除A项;刺史只是负责监察,并未侵夺郡国的行政权力,排除B项;材料中汉武帝的举措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汉武帝设置刺史切入,考查“西汉的强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和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3.A解析:根据唐代典籍记载可知,统治者允许自由创办乡间私学并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宽松,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官员选拔,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诗歌创作受到推崇,排除C项;材料主要表述的是唐代乡间私学的发展状况,并未体现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唐代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切入,考查“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校教育的发展”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大力倡导“孝悌”,传播普及《孝经》,从而扩大了儒学对社会的影响,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故选A项。宋代提倡“孝悌”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并非优抚特殊群体,排除B项;丰富了儒家经书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完善封建礼仪制度无关,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以宋代劝孝之风切入,考查“儒学的复兴”“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5.D解析:明朝政府顺应民间贸易发展需要,允许漕船开展南北商业贸易,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故选D项。朝廷政策的转变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以及民间需求的扩张,并非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隋唐时期运河沿岸城市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明初大运河漕运制度的调整切入,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明至清中叶的经济”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6.C解析: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由于清政府财政危机,只能让湘淮官僚集团自主建军筹饷,导致清朝军政权力下移,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选C项。题干只高三历史答案第1页(共5页)

涉及湘淮军的筹饷方式和湘淮集团军政权力的膨胀,无法体现清军的近代化,排除A项;近代军阀割据局面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B项;清王朝内部守旧势力强大,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湘淮军政集团的崛起切入,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7.A解析: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国际环境,这一时期,民国政府也颁布了一些经济发展措施,据此可知,高保地区织布业发展得益于当时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故选A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且占较大比重,重工业发展较慢且占较少比重,高保地区织布业的发展,无法改善中国近代工业的结构,排除B项;得益于引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富强救国”属于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主张,这一目标没有实现,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民国初期河北高阳、保定地区织布业的发展切入,考查“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历史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8.B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11月,随即成立国家银行,发行货币,规范税收,这推进了人民革命政权的建设,故选B项。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在1924—1927年,排除C项;国民党币制改革开始于1935年,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切入,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与提取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9.B解析: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意在纠正人民公社体制的平均主义错误,推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开展,故选B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的做法旨在恢复经济,而不是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排除A项;人民公社运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步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1961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切入,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与提取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10.D解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举办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适应了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选D项。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是在世纪之交建立的,排除B项;2000年后,我国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国举办第四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切入,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1.A解析:埃及第四王朝通过政治手段为金字塔修建组织起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体现了当时埃及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选A项。题干表述的是埃及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无法体现建筑技术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埃及监察体系的相关知识,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埃及国家组织能力强大,不能反映埃及法老的权威,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古代埃及金字塔修建的组织管理切入,考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埃及文化”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透过历史现象正确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高三历史答案第2页(共5页)

12.B解析:15世纪时,文艺复兴促使人文主义思潮发展,人性获得解放,拥有财富不再被看作是一种负面因素,而是美德的物质基础,故选B项。宗教改革是教会内部的变革,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商业革命是在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排除C项;“改变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15世纪欧洲社会财富观的变化切入,考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等必备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史料辨析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3.C解析:英国凭借海军力量的优势,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在亚非拉地区扩大殖民范围,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拓展促使英国工业革命随即兴起,英国进入工业化时代,故选C项。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推动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排除A项;当时欧洲尚未形成均势状态,更谈不上打破均势状态,排除B项;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的时间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以“七年战争”形势示意图设置问题情境,考查“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透过历史现象正确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4.C解析: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和军事统帅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在梅里曼诉讼案中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均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美国政权运行遵循了宪法规定的原则,故选C项,排除A项。大法官要求将疑犯移交普通法庭审理,遭到拒绝,不能代表最高法院权力受限,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述的是美国政权的运行机制和原则,不能反映当时南北双方矛盾激化,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美国梅里曼诉讼案切入,考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5.D解析:20世纪30年代前期,法国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社会矛盾尖锐,政府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着力稳定基本社会秩序,恢复民众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故选D项。题干只是展示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法国建设福利国家是在二战以后,排除A项;法国政府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意在稳定基本社会秩序,而不是提升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排除B项;C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相符,排除。[命题意图]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切入,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以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6.C解析:二战后,苏联顺应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在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增强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计划体制的效率高低,排除A项;苏联为世界两极格局的一极,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科技和经济发展成果切入,考查“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苏联的发展、改革”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探究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7.答案:(1)南宋或宋代;海上丝绸之路。(4分)(2)价值:依据沉船规模和结构,可以了解当时中国造船技艺水平;依据船货品类,可以了解当时中国手工业发展状况以及对外贸易的情况;依据随船个人物品,可以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依据出土文字材料,可以了解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状况。(8分,每点2分)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南海一号”“远洋贸易船”“景德镇窑”“12世纪末”等,即可判断出朝代是南宋或高三历史答案第3页(共5页)

宋代,商路是海上丝绸之路。(2)“史料价值”:首先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出“沉船规模和结构”“船货品类”“随船个人物品”“出土文字材料”等角度,结合宋代所学知识,即可从科技、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角度进行“归纳”。[命题意图]本题从“南海一号”的打捞和发掘成果切入,考查“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阅读、获取、分析、解读史料信息及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探究的综合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18.答案:示例1论题:度量衡制度发展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3分)阐述:晚清中国海关被列强控制,在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同时,度量衡制度也带有半殖民地色彩。晚清时期,中央权力不断下移,对地方的控制力弱,度量衡制度虽试图走上国际化,但并未实现。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度量衡的统一更是难以实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也试图通过法规的形式,统一度量衡,但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是形式上的统一,又面临战争与动荡的局面,自身的执政能力也弱,最终也无法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统一度量衡的需要日益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拥有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最终实现了度量衡的统一。总之,度量衡的统一不仅折射出社会变迁进程,更能看出不同政权的执政能力,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能力。(9分)示例2论题:度量衡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3分)阐述: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能够让全国的赋税征收、商业贸易保证公平性,从而稳定赋税收入,发展商业贸易,如商鞅变法时期,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就使得赋税征收有了依据,为后来秦汉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度量衡数值的扩张体现出国家治理中,对民众财富的掠夺。北朝政局动荡,战乱频繁,计量单位快速扩张,从而使得北朝民众的赋役负担加重。唐代约定俗成,将10枚“开元通宝”钱的重量认定为一两,体现出唐代商贸活动的频繁,经济发展推动度量衡制度的变革,展现出制度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总之,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变迁折射出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面貌,展现出古代国家国家治理的状况。(9分)解析:根据材料“列强在《天津条约》设立专门条款”“1908年,清政府制定了《划一度量衡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度量衡法》”“195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等,可拟定论题:“近代度量衡制度统一化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进程”,联系所学进行阐述。根据材料“商鞅亲自监督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北朝计量单位扩张速度比南朝要快得多,到北周时期,是南朝计量数值的3倍”可拟定论题;“度量衡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联系所学进行阐述。[命题意图]贯通古今理解历史事物的演变是高考开放题命题的新趋势。本题从中国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切入,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9.答案:(1)背景:第三次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丧失大片领土;阿拉伯国家决心收复失地;两极格局下,美苏向中东地区扩张势力。(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2)立场:美国支持援助以色列;苏联抑制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行动;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支持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行动;联合国积极推动恢复和平。(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3)影响:给冲突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冲击了美苏的霸权主义;增强了联合国的作用和权威;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和经济“滞胀”;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维护权利的斗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等国丧失大片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