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投标方案(技术方案)投标方案1第一章土壤分析 1.1.1.概述 1.1.2.土壤的性质 1.1.3.土壤的合理利用 1.2.我国耕地土壤情况分析 1.2.1.土壤污染原因 1.2.2.耕地污染防治举措 1.3.省内土壤管理 1.3.1.总体要求 1.3.2.工作目标 1.3.3.重点任务 1.4.项目需求分析 1.4.1.服务对象 1.4.2.项目检测内容 1.4.3.检测服务要求 1.4.4.采样、检测要求 1.4.5.信息管理 1.4.6.其他要求 1.5.土壤检测相关标准 1.5.1.投标人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估执行规范标准6821.5.2.NY/T1121-2006土壤检测系列标准 1.5.3.土壤检测国家标准 第二章方案设计 2.1.土壤监测目的 2.1.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2.1.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2.1.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802.1.4.土壤背景值调查 2.2.土壤类术语 2.2.2.土壤环境soilenvironment 822.2.3.土壤背景soilbackground 2.2.4.农田土壤soilinfarmland 2.2.5.监测单元monitoringunit 832.2.6.土壤采样点soilsamplingpoint 2.2.7.土壤剖面soilprofile 2.2.8.土壤混合样soilmixturesample 2.2.9.监测类型monitoringtype 2.3.采样准备 2.3.1.组织准备 2.3.2.资料收集 2.3.3.现场调查 2.3.4.采样器具准备 2.4.监测项目与频次 32.4.1.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882.5.布点与样品数容量 2.5.1.“随机”和“等量”原则 902.5.2.布点方法 2.5.3.基础样品数量 2.5.4.布点数量 2.6.样品采集 2.6.2.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 2.6.3.农田土壤采样 2.6.4.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2.6.5.城市土壤采样 2.6.6.自然土壤采样 2.6.7.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 2.7.样品流转 2.7.1.装运前核对 2.7.2.运输中防损 2.7.3.样品交接 2.7.4.运输转移要求 2.8.样品制备 2.8.1.制样工作室要求 2.8.2.制样工具及容器 2.8.3.制样程序 2.9.样品保存 42.9.1.新鲜样品的保存 2.9.2.预留样品 2.9.3.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 2.9.4.保存时间 2.9.5.样品库要求 2.10.土壤分析测定 2.10.1.测定项目 2.10.2.样品处理 2.10.3.分析方法 2.11.分析记录与监测报告 2.11.1.分析记录 2.11.2.数据运算 2.11.3.结果表示 2.11.4.监测报告 2.1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12.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2.12.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2.12.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 2.12.4.综合污染指数法 2.13.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13.1.采样、制样质量控制 2.13.2.实验室质量控制 2.13.3.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2.13.4.土壤环境监测误差源剖析 52.13.5.测定不确定度 2.14.进度管理 2.14.1.计划制定 2.14.2.计划控制 第三章服务保障 3.1.组织管理及人员配备 3.1.1.组织管理 3.1.2.项目组织结构 3.2.拟配备的人员信息 3.2.1.拟配备本项目的主要人员汇总表 3.3.岗位职责 3.3.1.总经理 3.3.2.技术负责人 3.3.3.质量负责人 3.3.4.试验室主任 3.3.5.收样员 3.3.6.检测组组长 3.3.7.检测员 3.3.8.监测员 3.3.9.质量监督员 3.3.10.设备管理员 3.3.11.内部审核人员 3.3.12.样品管理人员 3.3.13.安全员 63.3.14.档案资料管理员 3.4.项目管理模式 3.4.1.在思想方面 3.4.2.在人员管理方面 3.4.3.在专业技术方面 3.4.4.在信息网络方面 3.4.5.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 3.4.6.在单位形象方面 3.5.检测人员廉政、安全工作 3.5.1.廉政工作的有效机制 3.5.2.安全工作的有效机制 3.5.3.抓好检测人员技能培训 3.5.4.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 3.5.5.抓好超前预测和防范 3.5.6.维护稳定团结的局面 3.6.人员培训计划 1963.6.1.培训目的 3.6.2.培训要求 3.6.3.对实验员的要求 3.6.4.培训的具体内容 3.6.5.培训实施计划 3.7.规章制度 2003.7.1.项目管理制度 3.7.2.土壤化验室综合管理制度 73.8.仪器、设备投入计划 3.8.1.仪器设备配备 3.8.2.交通工具配备 3.8.3.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3.9.仪器设备管理 3.9.1.仪器设备的标志管理制度 3.9.2.仪器设备的管理 3.9.3.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制度 3.9.4.仪器设备的维修制度 3.9.5.仪器设备的送检制度 3.9.6.仪器设备的降级使用及报废制度 3.9.7.保证检测质量的基本措施 3.9.8.检测、复检制度 3.9.9.检测过程中意外事故处理措施 3.10.土壤样品库管理 3.10.1.子系统划分 3.10.2.架构功能设计 3.11.智能土壤库样品储送系统 3.11.1.系统介绍 3.11.2.系统功能 3.11.3.系统特点 3.11.4.创新亮点 3.12.后勤保障 3.12.1.后勤保障是土壤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 29683.12.2.后勤保障在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2973.12.3.后勤保障在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发展思路 3.12.5.服务承诺 第四章应急预案 4.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1.1.编制目的及应用范围 4.1.2.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4.1.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物资保障和委外程序.3114.1.4.各类突发事件基本应急处理步骤 4.1.5.附则 4.2.新冠状疫情应急预案 4.2.1.总则 4.2.2.工作组职责 4.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3.1.总则 4.3.2.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4.3.3.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 4.3.4.应急响应程序 4.3.5.应急监测要求 4.3.6.奖励与责任追究 4.3.7.应急监测的保障措施 4.3.8.培训与演习 94.3.9.各类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 4.4.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4.4.2.适用范围 4.4.3.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及职责 4.4.4.工作程序 第五章保密制度 5.1.国家保密法 5.1.1.总则 5.1.2.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5.1.3.保密制度 5.1.4.监督管理 5.1.5.法律责任 5.2.项目保密制度 3585.2.1.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 5.2.2.保密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 5.2.3.保密宣传教育 5.2.5.秘密载体的收发与传递 第一章土壤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或人类干预,定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的破坏或生态失衡。如土壤污染、害等,均是生态失衡所带来的恶果。土壤除了具有生产力、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的50%。其中矿物质一般占固体部分的95%;液体部分主要是土壤溶液,约占土壤的25%,包括水分、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有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及最细小的胶体物质;土壤气体部分只要是指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也有一部分是土壤中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的。改良土壤,首先就是改造土壤的固相组成,调节三相比例,使之适合作物生长2、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固液气三相体系中所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各种性质和过程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其中以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居主导地位,它们的变化常引起土壤其他物理性质和过程的变化。(1)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通俗说,土壤质地就是土壤的沙黏性。按土壤中各粒级的构成情况,可以把土壤质地分为3类9级(卡钦斯基的土壤质地分类制),即砂土类(粗砂土、细砂土)、壤土类(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黏土类(轻黏土、中黏土、重黏土)。各类土壤的特性如下:①砂土类:土粒以砂粒(粒径1~0.05mm)为主,占50%②黏土类:土粒以细粉粒(粒径小于0.001mm)为主,③壤土类: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土粒以粗粉粒(粒径0.5~0.01mm)为主,占40%以上,细粉粒少于30%。土粒适中,通气透水良好,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供肥性能好,耐旱耐涝,适耕期长,耕性良好,表现为发小苗也发老苗,(2)土壤结构:是指土壤固相颗粒的排列形式、孔隙(3)土壤水分:只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水,若地下的的的的用合成多糖类和其他复杂有机物质②参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细菌放线菌蚯蚓!线虫图示土壤微生物和动物1、生态智力控制水土流失;2、改造中低产耕地,提高土壤生产能力:采取排水措施,排除土壤渍害,防止土壤潜育华;对盐碱地采用合理水灌和种植,也可以改良土质;应用掺砂和掺黏的客土法改良土壤过黏或过砂的不良性状;施用石灰防治土壤酸化;通过污染源管理和相应的农业措施治理土壤污染;施用有机肥料根据不同土壤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贯彻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土壤利用方式,使土壤生产力和肥力在使用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法规。2013年12月30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国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从耕有996.3万公顷(14945万亩)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耕种。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196万吨、78万吨和962万吨。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10年增加后,前,我国化肥用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超过世界总用量的30%,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达到140多万吨,利用率也仅为30%左右,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污染问题严重,未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导致我国至少1300万~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严重污染,“十连增”的代价十分巨大。再有土壤问题,所有的污染物最终都归到土壤中。土壤污染调查显示,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禁用“666”,现在有一些土壤还可以检测出“666”,甚至上百年土壤的金属污染还在。我国自环境保护到目前的40多年,整体都是围绕城市和工业设计的,包括法规标准体系、监管体系,面对农村、面对农业很难适应。填度农作物吸业地下水的运移污染气体图1耕地污染的途径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所有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的90%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专家指出,许多地区的污染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土壤无法自净,甚至可能出现三种环境报复风险。即一生态关系失衡,引发生态环境恶化;二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三是污染粮食,影响人类生存。我国耕地污染来源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人为占主导作用,化肥、农药、农膜,固体废物,粉尘是其主要来源,如图1所示。1、化肥污染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U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5%。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1980-2002年中国的化肥用量增长了61%,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31%。近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化肥使用量情况如表1所示。肥料利用率偏低表1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化肥使用量(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化肥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化肥总产量厂化养殖动物每年产生27亿吨动物粪便,约为工业固体废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而且我国部分省市猪粪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猪粪重金属污染物含量水平,农用后对耕地产生严重污染风险,成为主要的村镇耕地污染源之一。3、农药污染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药物来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农药流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时甚至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部分农药会在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中富集。有相当一部分农药的残留浓度并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下降,有些反而浓度有所增加。近年来我国农药产量与使用量不断增加,有效利用率偏低,违禁化学农药使用屡禁不止,加之不能科学合理地用药,更加加剧耕地土壤污染。我国近年来农药产量与使用量状况如表2所示。表2全国农药产量及使用量(万吨)年份使用量产量数据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等。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国,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而并不考虑其降解问题,大量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膜,在15-20cm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而最关键的是它没办法降解。有人研究了农膜寿命后得到的结论:大概要7代人、140多年固体废物不像废气、废水那样到处迁移和扩散,必须占有大量的土地。城市固体废物侵占土地的现象日趋严重,我国堆积的工业固体废物有60亿吨,生活垃圾有5亿吨,预计每年有1000万吨固体废物无法处理而堆积在城郊或公路两旁,几万公顷的土地被它们侵吞。侵占土地城市生活垃圾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处置,将会占用农田,破以及地貌、植被、自然景观等。污染土壤固体废物如果处理不当,有害成分很容易经过地表径流进人土壤,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结构,从而导致土壤健康状况恶化。6、污染场地的大量存在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前远在郊区的化工企业进入了城区。这些企业搬迁或是停产后,原厂址的土地处置都是问题。过去多年,由于设备陈旧、工业“三废”排放以及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等原因,已经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7、灌溉污染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见表3)。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表2全国有灌溉设施和无灌溉设施耕地面积地区面积/万公顷占耕地面积/万公顷占耕地比重/%比重/%比重/%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环境调查与此达的东中部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污染防治法》,尽管我国在保护耕地数量动态平衡方面成同类型的土壤,要结合当地土壤成分比例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当地的标准体系。三要强化科技培训,加大耕地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比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治理耕地污染。科技培训是推广新科技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方法。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增加治理经费的投人,特别是要大力开发推广成本低廉、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当务之急是控制源头污染,在耕地污染防治中,必须源头控制要过程阻断要末断治理相结合,其中,源头控制是关键,千万要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之路。针对不同的耕地污染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减轻耕地污染,培肥地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走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精神,结合我省土壤污染现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重点针对石油、化工、冶炼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重点工业场地,历史遗留污灌区和油田矿山的土壤污染问题,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部署,立足我省省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沃土”的美丽辽宁而奋斗。(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趋势控。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二)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全省详查总体方案,开展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每10年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开展1次定期调查。(省环保农委等部门配合,以下均需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不再列出)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各地区可根据工所有县(市、区)。(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合)库和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力争2020年底前建设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配合)1、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2020年底前,着手制定《辽宁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各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发布的部门规章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意见。(省环保厅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配合)省卫生计生委、省质监局等部门配合)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以及产粮(油)大县、地级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改善基层环境执法条件,人员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突发监管局等部门配合)(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等部门配合)防控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委等部门配合)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培训。到2020年,根据国家有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完成国家要求的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指标。(省农委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配合)。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完成国家要求的重度污染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等部门配合)。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省农委、省林业厅负责)(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1、明确管理要求。建立调查评估制度。自2017年起,依据国家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级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市、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环保、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配合)2、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自2017年起,各地区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地、滩涂、盐碱地、沼泽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山、油田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部门配合)6、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部门要做好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17年起,有关地方政府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开。(省环保厅负责)7、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按集约化、产业化、利于监管原则,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等部门配合)(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1、严控工矿污染。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地区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环保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报所在地县级环保、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省环保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2、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对省内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适时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面整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配合)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业名单向社会公开。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省环保厅、省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配合)大县和所有蔬菜产业重点县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厅、省供销合作社等部门配合)络,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到2020年,力争实现废配合)7、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省畜牧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农委等部门配合)8、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省环保厅牵头,省农委、省水利厅等部门配合)9、减少生活污染。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资源化、无害化。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生态修复。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强化废氧化汞电池、镍镉电池、铅酸蓄电池和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废物的安全处置。减少过度包装,鼓励使用环境标志产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等部门配合)(七)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配合)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在2017年底前制定辽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各市在2017年底前制定市配合)23.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各地区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理与修复的重点区域。到2020年,完成国家要求的受污染对各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等部门配合)(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土壤环境保护治理产业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高效低成本功能材料(药剂),强化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建 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等部门配合)院等部门配合)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发挥“互联网+”在土壤污厅、省工商局等部门配合)(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门配合)中的县(市、区)。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等部门配合)厅、省农委、省地税局、省供销合作社等部门配合)局、辽宁保监局等部门配合)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等部门配合)闻出版广电局、省网信办、省科协等部门配合)(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市政府要于2016年9月底前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等部门配合)加强督促检查,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向省政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部门配合)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等部门配合)环保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等部门配合)5、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国家财政厅等部门配合)或者退休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省环保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等部门配合)7、各地区、各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按照“地方履行属地责任、部门强化行业管理”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全省土壤污1、在XX市行政区域内采购人指定地点,于2021年11月30日之前完成全部已采样农用地土壤检测、分析等全部〔2016〕41号)等文件要求,及生态环境部、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要求,拟对XX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块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中土壤检测。(1)土壤检测项目(11项):pH、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2)检测方法:1)pH、镉、汞、砷、铅、铬、铜、镍、锌检测方法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规定的检测方法。2)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检测方法为《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550-1993)。(1)全面、系统、准确地调查XX市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含工业园区)及周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2)通过本次调查评估工作,加快推进XX市地区衣用(1)XX市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估(3)XX市地区土壤样品库建设(4)XX市地区土壤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数据库(5)编制《XX市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6)建立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项目库(7)编制《XX市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报告书》案》,合理确定XX市地区40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监测指(1)项目工作区域为XX市地区调查范围。按照国家有规划、工业园区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规划、XX市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等资料,确定查监测点40个。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壤环境状况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方案》。(2)点位数量: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的有关要求及调查需要,在全区范围布设40个监测点位。本次实测点位不少于10个。(3)布点原则:以市为单位利用ArcGIS软件在1:25万(或其它比例尺)电子地图上统一划分网格,按照国家要求利用土地40kmx40km尺度划分网格,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与耕地相结合的区域(重点指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的边缘区域),按耕地布点要求结合到耕地与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交差的网格中进行布点。选用1:25万比例尺以外电子地图进行布点的,上报省市的点位图需统一标注在1:25地图上制作网格中心点(网格划分为正方形,网格及中心点位见下图),网格中心点即为土壤调查点位。将中心点经纬度信息转化为数据文件格式,按全国统一编码要求由省级环保部门进行全省统一编码。现场勘查时需要通过GPS:准确定●●●●●●●●●●●●●●●●●●●●●●●●网格布点及中心点位示意图网格剖分完成后,如网格内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根据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加密布点。布点原则如下:1)重点污染行业企业选取原则:根据当地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结合2016年国控、省控和市控企业名单及XX市地区当地企业污染特2)工业园区选取原则:按照省级、市级工业园区的优先选择顺序,重点选取建成时间较长、污染较重的工业园区。3)历史污染区选取原则:已经遗弃或准备改作耕地、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石油化工、化工、电镀、制革等重点行业企业场地(其中城区要结合《XX市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5-2022年)》),确定企业名单,经实地勘查,优先选择污染重,影响范围大的历史污染4)固废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选取原则:重点指使用时间在3年以上(包括已经改变用5)采矿区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7)果蔬菜种植基地8)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述12项为各点位必测项目。(5)主要土壤类型监测项目及执行标准如下:换量、镉、汞、砷、铅、铬、铜、锌、镍、锰(总量及有效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镉、汞、砷、铅、铬、铜、锌、位的情况具体确定。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和环境保护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2008]39号)中的参考值。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2008]39号)中的参考值。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镉、汞、砷、铅、铬、铜、锌、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多环芳烃类等共计16项。执行二级标准和环境保护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多环芳烃类等,共计16项。执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2008]39号)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及国家监测总站下发的B.土壤样品采集制备运输前处理监测等均需满足<土壤量试点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有关的质控要求。采指定的分析方法承担该项目的实验空需具备有效的计量认表1土壤样品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序号项目1pH值风干研末20目水浸提玻璃电极法2阳离子交换量风干研末20目蒸馏、离心、乙酸铵交换乙酸铵法(滴定仪)3镉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汞风干研末20目1+1王水消解原子荧光法5砷风干研末20目1+1王水消解原子荧光法6铅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7铬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8生同T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9锌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镍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锰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钒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钴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银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铊风干研末20目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锑风干研末20目1+1王水消解原子荧光法笨并芘新鲜土壤样品加速溶剂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机氯农药新鲜土壤样品加速溶剂提取质谱联用法多环芳烃新鲜土壤样品加速溶剂提取质谱联用法二噁英新鲜土壤样品加速溶剂提取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法C.每批样品每个样品分析时由分析者自行编入明码平行样,或由质控人员编入密码平行样,均做20%比例的平行试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样品数不足10个时,适当增加加H.每批次试验样品中编入一个以上的密码标样同步完I.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随机开展某个样品批次的同步平行对照试验(甲方委托,乙方付费,每批次测定样品选定同步平行样1个。5、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划分土壤污染空间分布。依据目前国内现行有效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基本信息,土壤污染物的分布状况及其范围污染原因分析,6、对本次土壤调查监测工作,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编制资料分析(包括辖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历史沿7、开展成果总结汇总,提交专题报告、数据库、样品地区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书》,XX市地区土壤环境基量分布图册(含电子版)、XX市地区土壤环境现状评估图册地区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成果展示视频各1套,其中规划、报告书和XX市地区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须通过采购人组织的样品采集方案规划和分析主要参考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技术规定》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样品1.土壤信息发布需求应能针对系统的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面向土壤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区内土壤地自动监测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面向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经双方协商确定需要的土壤监测数据。2.信息交换需求信息交换是信息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在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可靠性、高效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最重要的,数据分布不应该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数据一致性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来实现和控制的。可靠性:在数据分布系统中,要保证系统的某一部件失效时,其余部分仍能支持系统运行,要通过在不同地点存放冗余数据来保证可靠性。高效性:通过合理的数据分类,使数据存放在其常用的地点,并建立数据同步复制和更新规则,以提高系统的响应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数据分布是集中和分散的统一。一方面,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数据集中管理的方法,它通过集中管理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抽象实现数据的独立,给用户提供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分散的系统,给数据的分布提供了条件和技术,并通过通信线路互连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分布,以适用用户地域分散的需要。3.信息存储需求为便于数据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各级存储系统应互相独立,不存在依赖关系,但是要体现“统一标准、分布存储”障时(包括硬件损坏和软件系统崩溃等),能够有效的避免(1)系统稳定性(2)系统可靠性(3)容错和自适应性能对使用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错序或可能导致信(4)易于维护性要求系统的数据、业务以及涉及电子地图的维护方便、(5)安全性(6)可扩展性(7)数据精确度(8)时间特性(9)适应性(1)用户界面用户只要了解实际工作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系统的使用(2)菜单格式、快捷键等要充分考虑用户习惯,做到和开放性,能根据实际运行需要与其他相关软件兼容并存。1、项目人员配置表应包含项目负责人、主要项目人员评估报告》编制、配合甲方完成环境主管部]组织的工作范1、本工程的土壤调查过程和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2、中标人在土壤调查,工作中使用或参考上述标准、4、中标人在土壤调查工作中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NY/T1121、2-2006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得测定NY/T1121、3-2006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得NY/T1121、4-2006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得测定NY/T1121、5-2006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得测定NY/T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得测定NY/T1121、7-2006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得测定NY/T1121、8-2006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得测定NY/T1121、9-2006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得测定NY/T1121、10-2006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得测定NY/T1121、11-2006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得测定NY/T1121、12-2006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得测定NY/T1121、13-2006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与镁得测定NY/T1121、14-2006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得测定NY/T1121、15-2006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得测定NY/T1121、16-200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NY/T1121、17-2006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NY/T1121、18-2006土壤检测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NY/T1119-2006土壤监测规程NY/T52-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NY/T53-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NY/T88-1988土壤全磷测定法NY/T87-1988土壤全钾测定法NY/T1104-2006土壤中全硒得测定NY/T296-1995土壤全量钙、镁、钠得测定NY/T295-19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交换性盐基得NY/T889-2004土壤速效钾与缓效钾NY/T5343-2006无公害食品产地认定规范NY/T5335-2006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则NY/T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5294-200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序号标准名称(仅供参考)1土壤中铜得卫生标准2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3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5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土壤污染控制标准(试行)6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环境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标准(试行)7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得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8土壤水分测定法9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森林土壤含水量得测定森林土壤最大吸湿水得测定森林土壤渗透性得测定森林土壤温度得测定森林土壤坚实度得测定森林土壤比重得测定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得测定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得测定森林土壤全磷得测定森林土壤有效磷得测定森林土壤全钾得测定森林土壤缓效钾得测定森林土壤速效钾得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得测定及碳氮比得计算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得测定森林土壤pH值得测定森林土壤交换性酸得测定△森林土壤石灰施用量得测定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得测定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得测定森林土壤交换性钙与镁得测定森林土壤交换性钾与钠得测定碱化土壤交换性钠得测定森林土壤碳酸钙得测定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森林土壤粘粒得提取森林土壤矿质全量森林土壤全钾、全钠得测定森林土壤全硫得测定森林土壤烧失量得测定森林土壤有效硼得测定森林土壤有效钼得测定森林土壤有效铜得测定森林土壤有效锌得测定森林土壤有效铁得测定森林土壤易还原锰得测定土壤中砷得卫生标准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土壤碳酸盐测定法土壤全钾测定法土壤全磷测定法N土壤、植物标准样品土壤中钚得测定萃取色层法土壤中钚得测定离子交换法土壤中铀得测定离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分光光度法土壤中铀得测定三烷基氧膦萃取-固体荧光法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得γ能谱分析方法土壤中六六六与滴滴涕测定得气相色谱法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土壤菌群得测定平皿计数法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土壤真菌得测定平皿计数法土壤质量总砷得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土壤质量总砷得测定光光度法土壤质量总汞得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质量总铬得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质量铜、锌得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质量镍得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质量铅、镉得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质量铅、镉得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接地系统得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与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土壤质量词汇农业机械土壤工作部农业机械土壤工作部件S型弹齿主要尺寸与间隙范围土壤耕作机械锄铲安装尺寸土壤耕作机械土壤工作部件固定螺栓土壤耕作机械镇压器联接方式与工作幅宽土壤耕作机械旋转式中耕机刀片安装尺寸土壤耕作机械铧式犁工作部件词汇固体肥料与土壤调理剂筛分试验土壤中塑料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得测定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或测定释放得二氧化碳得方法土壤质量氟化物得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得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得测定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得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得测定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得测定原子荧光法第3部分:土壤中总铅得测定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术语第二章方案设计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图示用于农业灌溉的闸门内充满了污水成,土壤位于该系统的中心,既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区域内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和不受或未明显受现代工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有明显差异;就是同一地点采集的样品,按地形—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环境影响划分的监测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5~20个。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有4种主要类型:土壤环境评价监测和土壤污染事故监测。合合价数据和技术复核完整性料学性完整性可重性精密度准确度精密性准确性实验室内质量保证准确性代表性样品的运输和管理样品保存方法的确定可比性时间代表性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的确定环境参数的测量可比性空间代表性采样频率和监测项目确定采样点的设置空白平好样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1、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3、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4、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5、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6、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7、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8、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1、检测仪器的准备(1)土壤取样器(2)土壤筛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6、采样用车辆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监测频次常规项目:原则上为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特定项目: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自行选择测定。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见表4-1。监测频次原则上按表4-1执行,常规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测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表4-1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项目类别监测项目常规项目基本项目重点项目镉、铬、汞、砷、铅、铜、锌、镍一次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特定项目(污染事故)征项目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选测项目影响产量项目全盐量、硼、氟、氮、磷、钾等监测一次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污水灌溉项目氰化物、六价铬、挥发酚、烷基苯并[a]芘、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类等POPs与高毒类农药其他项目结合态铝(酸雨区)、硒、钒、等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图5-1布点方式示意图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²s²/D²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s²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²=(R/4)2)估计;D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某地土壤多氯联苯(PCB)的浓度范围0~13mg/kg,若95%置信度时平均值与真值的绝对偏差为1.5mg/kg,s为3.25mg/kg,初选自由度为10,则N=(2.23)²(3.25)²/(1.5)²=23因为23比初选的10大得多,重新选择自由度查t值计N=(2.069)²(3.25)²/(1.5)²=2020个土壤样品数较大,原因是其土壤PCB含量分布不均匀(0~13mg/kg),要降低采样的样品数,就得牺牲监测结果的置信度(如从95%降低到90%),或放宽监测结果的置信距(如从1.5mg/kg增加到2.0mg/kg)。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N=t²s²/D²可变为: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C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m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般C,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可取50%。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个点。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农田采集混合样的样点数量见“第六节/三/3/(2)混建设项目采样点数量见“第六节/四、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城市土壤采样点数量见“第六节/五、城市土壤采样”。土壤污染事故采样点数量见“第六节/六、污染事故监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选择布点方式和确定监测项目及样品数量)提供依据,前期采样可与现场调查同时进网格间距L按下式计算:首先采样点的自然景观应符合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特征的地点不设采样点;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点,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300m以上;采样点以剖面发采样深度0~20cm,特殊要求的监测(土壤背景、环评、污染事故等)必要时选择部分采样点采集剖面样品。剖面的规对B层发育不完整(不发育)的山地土壤,只采A、C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善的土壤,在表层5~20cm、心层、W潴育层)分层采样(图6-1),对P层太薄的剖面,只的土类剖面,按A层5~20cm、A/B层60~90cm、B层100~B层)50cm、C₂层100~120cm处采样。采样次序自下而上,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由棉布缝制而成,如潮湿样品可内衬塑料袋(供无机化合物测定)或将样品置于玻璃瓶内(供有机化合物测定)。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两份,项检查采样记录、样袋标签和土壤样品,如有缺项和错误,标签和采样记录格式见表6-1、表6-2和图6-2。表6-1土壤样品标签样式土壤样品标签东经北纬表6-2土壤现场记录表采用地点东经北纬样品编号采样日期样品类别采样人员采样层次采样深度(cm)样品描述土壤颜色植物根系土壤质地砂砾含量土壤湿度其它异物采样点示意图自上而下植被描述注1: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颜色描述可采用双名法,主色在后,黑暗棕棕黄棕暗棕棕黄棕黄灰浅棕灰浅棕红棕橙注2: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野外估测方法为取小块土壤,加水重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容易断裂;注4:植物根系含量的估计可分为五级:少量:在该土层每50cm²内少于5根;中量:在该土层每50cm²内有5~15根;多量:该土层每50cm²内多于15根;注5:石砾含量以石砾量占该土层的体积百分数估计。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6)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污染物主要来自上述两种以上途径)。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离污染源的距离远于其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1)剖面样特定的调查研究监测需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采集土壤剖面样,采样方法同“第六节—二—5”。(2)混合样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耕作层土样,种植一般农作物采0~20cm,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0~60cm。为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减低监测费用,采取采集混合样的方案。每个土壤单元设3~7个采样区,单个采样区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个田块,也可以由多个田块所构成,其范围以200m×200m左右为宜。每个采样区的样品为农田土壤混合样。混合样的1)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5等份,2)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设分点5个左右;3)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点10个左右;受污泥、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20个以上;4)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15个左右,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各分点混匀后用四分法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多余部分弃去。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等要求同“第六节—二—5”。****************梅花型*******************************棋盘对角线蛇形棋盘图6-2混合土壤采样点布设示意图每100公顷占地不少于5个且总数不少于5个采样点,敏感的建设项目不少于5个柱状样采样点。产导致的污染物,以工艺烟雾(尘)、污水、固体废物等形主,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离污染源的距离远于其它点);以水污染型为主的土壤按水流方表层土样采集深度0~20cm;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60cm),深层样(60~100cm)。土壤纵向分布不同于非机械干扰土。采样点布设同“1、非机械干扰土”。各点取1kg装入样品袋,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等要求同“第六节—二一5”。采样总深度由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同剖面样的采样深度,确定采样深度有3种方法(1)随机深度采样本方法适合土壤污染物水平方向变化不大的土壤监测GB10111推荐的随机数骰子是由均匀材料制成的正20面体,在20个面上,0~9各数字都出现两次,使用时根据需产生的随机数的位数选取相应的骰子数,并规定好每种颜色的骰子各代表的位数。对于本规范用一个骰子,其出现的数字除以10即为RN,当骰子出现的数为0时规定此时的RN为1。土壤剖面深度(H)1.2m,用一个骰子决定随机数。若第一次掷骰子得随机数(n1)6,则采样深度(H)=H*RN1=1.2×即第一个点的采样深度离地面0.72m;若第二次掷骰子得随机数(n2)3,则采样深度(H₂)=H*RN₂=1.2×0.3=0.36(m)即第二个点的采样深度离地面0.36m;若第三次掷骰子得随机数(n3)8,同理可得第三个点的采样深度离地面0.96m;若第四次掷骰子得随机数(n4)0,则RN₄=1(规定当随机数为0时RN取1)采样深度(H)=H*RN₄=1.2×1=1.2(m)即第四个点的采样深度离地面1.2m;以此类推,直至决定所有点采样深度为止。(2)分层随机深度采样本采样方法适合绝大多数的土壤采样,土壤纵向(深度)式中RN=0~1之间的随机数,取值方法同“(1)随机(3)规定深度采样本采样适合预采样(为初步了解土壤污染随深度的变化,随机深度采样分层随机深度采样规定深度采样图6-3机械干扰土采样方式示意图层采样,上层(0~30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另一层(30~60cm)为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两层分别取样监测。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对于专项研究和调查的采样点可适当加密。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样。土壤剖面指地面向下的垂直%泉A汽A高00e0Be的T*kk#*图示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采样。现场调查和观察,取证土壤被污染时间,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确定监测项目,尤其是污染事故的特征污染物是监测的重点。据污染物的颜色、印渍和气味以及结合考虑地势、风向等因素初步界定污染事故对土壤的污染范围。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表层5cm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如果是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5个。如果是爆炸污染型,以放射性同心圆方式布点,采样点不少于5个,爆炸中心采分层样,周围采表层土(0~20cm)。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改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分设风干室和磨样室。风干室朝南(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风干用白色搪瓷盘及木盘;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薄膜;磨样用玛瑙研磨机(球磨机)或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100目;自然风王>2mm部分研磨称重实验室样品(约200g)分样(各100g)研磨到0.25mm样品测定称重存档样品(约200g)研磨到0.15mm样品测定图8-1常规监测制样过程装样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制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1、风干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cm的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砂砾、植物残体。2、样品粗磨在磨样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木锤敲打,用木滚、木棒、有机玻璃棒再次压碎,拣出杂质,混匀,并用四分法取压碎样,过孔径0.25mm(20目)尼龙筛。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并充分搅拌混匀,再采用用。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3、细磨样品过孔径0.25mm(60目)筛,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另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15mm(100目)筛,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制样过程见图8-1。4、样品分装研磨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于样品袋或样品瓶,填写土壤标签一式两份,瓶内或袋内一份,瓶外或袋外贴一份。5、注意事项制样过程中采样时的土壤标签与土壤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样品名称和编码始终不变;制样工具每处理一份样后擦抹(洗)干净,严防交叉污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或可萃取有机物无需上述制样,用新鲜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按样品名称、编号和粒径分类保存。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避免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装保存样品,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具体保存条件见表9-1。预留样品在样品库造册保存。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待测定全部完成数据报出后,也移交样品库保存。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半年,预留样品一般保留2年。特殊、珍稀、仲裁、有争议样品一新鲜土样保存时间见“表9-1新鲜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持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无污染;要定期清理样品,防止霉变、鼠害及标签脱落。样品入库、领用和清理均表9-1新鲜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测试项目窗口材质温度可保存时间备注金属(汞和六价铬除外)聚乙烯、玻璃干玻璃砷聚乙烯、玻璃六价铬聚乙烯、玻璃1氰化物聚乙烯、玻璃2挥发性有机物玻璃(棕色)7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半挥发性有机物玻璃(棕色)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难挥发性有机物玻璃(棕色)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见“第四节监测项目与频次”。土壤与污染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污染物在不同土壤中的样品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各异。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和监测目的,选定样品处理方法。仲裁监测必须选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选配的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样品处理方法,其他类型的监测优先使用国家土壤测定标准,如果《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或国家土壤测定方法标准暂缺项目则可使用等效测定方法中按选用的分析方法中规定进行样品处理。由于土壤组成的复杂性和土壤物理化学性状(pH、Eh等)差异,造成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形态的复杂和多样性。金属不同形态,其生理活性和毒性均有差异,其中以有效22态和交换态的活性、毒性最大,残留态的活性、毒性最小,而其他结合态的活性、毒性居中。部分形态分析的样品处理方法见附录D。一般区域背景值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测定的是土壤中的重金属全量(除特殊说明,如六价铬),其测定土壤中金属全量的方法见相应的分析方法,其等效方法也可参见附录D。测定土壤中有机物的样品处理方法见相应分析方法,原则性的处理方法参见附录D。1、第一方法: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选配的分析方法(表10-1)。2、第二方法:由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方法。3、第三方法:根据各地实情,自选等效方法,但应作标准样品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