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历史上最坑的饭局-【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历史上最坑的饭局-【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历史上最坑的饭局-【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历史上最坑的饭局-【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历史上最坑的饭局-【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剧《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之作者罗贯中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群英荟萃。若问天下谁为英豪之最?请听一代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见樯橹灰飞烟灭……。显然,在苏轼心目中周郎就是那千古风流的一代英豪。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群英会,走近周瑜,去感受他那让东坡无限仰慕的英豪风采吧。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有关《三国演义》

(一)作者其人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传有十七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是根据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说书),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写成的。

有关《三国演义》

(一)作者其人

罗贯中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罗

有关《三国演义》

(二)赤壁之战

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几场重大的战役关系密切。其中就有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赤壁之战。那么,实力弱小的孙刘联军如何能够战胜号称80万大军的曹操劲敌,在赤壁之战前又发生了怎样惊险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回到辽远的三国时期,品三国演义之群英会蒋干中计,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赤壁之战的序幕。

有关《三国演义》

(二)赤壁之战

概述:在此之前,曹操大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盛,准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战派的主张,决定联合齐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徐州之兵不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军。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周瑜为了要打败曹操,决心用反间计除掉蔡、张两人。曹操手下的蒋干盲目自信,以为可以凭交情去劝说周瑜降曹,结果送上门去充当了周瑜实行反间计的助手。结果曹操上当受骗,从而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整个赤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梳理文脉东吴周瑜

(孙权)

曹魏蒋干

(曹操)

1.理清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出戏的主角是谁?他们各自的幕后老板是谁?

梳理文脉

2.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梳理文脉

3.周瑜为什么要设计自己的老同学?

周瑜因暗窥敌军水寨而决计除掉蔡、张二人,以确保自己的水军优势,为赤壁决战提供保障。正当他苦于无从下手之际,蒋干送上门来,周瑜将计就计,决定借刀杀人。

梳理文脉

4.矛盾双方中,谁占主动,谁处被动?

周瑜施计,蒋干中计

梳理文脉

5.看看真正中计的究竟是谁?

真正中计的其实不是蒋干,而是曹操,蒋干只是中介,周瑜与蒋干的矛盾是矛盾表层,实质是周瑜和曹操的矛盾。

梳理文脉

小结:

文中有两大利益集团,一方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孙吴集团,一方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双方因征服和反征服而形成尖锐的冲突,这—冲突构成了双方深层的矛盾关系。

周瑜因窥视敌人水寨而决计除掉蔡瑁、张允二人,以确保自己的水军优势,为赤壁决胜提供保障;

曹操因一时奈何不得周瑜而大伤脑筋,这才引出了蒋干“请战”之举。

蒋干“请战”到江东后,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便转化成了周蒋二人的直接冲突,但这仅是矛盾的表层,蒋干只是个矛盾的中介人物。矛盾双方中,周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曹操及为之效力的蒋干则处处处于被动地位。

梳理文脉

文章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二人。

4—6段发展周瑜利用蒋干实施反间计,大会群英,制止蒋干说降。

7—8段高潮周瑜佯醉泄密泄,蒋干窃书中计

9—10段结尾曹操中计,杀蔡、张二将。

11段尾声周瑜闻报,为反间计成功而喜。

研读课文

1-3段

(序幕、开端)

1.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后边的情节(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两个环节与周瑜窥探曹军水寨有着连环的因果关系。

研读课文

1-3段(序幕、开端)

2.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研读课文

1-3段(序幕、开端)

3.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埋伏?回去后怎么办?

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研读课文

1-3段(序幕、开端)

4.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研读课文

1-3段(序幕、开端)

5.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研读课文

4-6段(发展)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研读课文

4-6段(发展)

2.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研读课文

4-6段(发展)

3.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研读课文

4-6段(发展)

4.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研读课文

7-8段(高潮)

蒋干终于去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为周瑜用计的成功与否,就看蒋干盗不盗信,他盗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研读课文

7-8段(发展)

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研读课文

7-8段(高潮)

2.周瑜的反间计,在第几段,包括几组成部分?

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

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研读课文

7-8段(高潮)

3.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

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研读课文

第9段(结局、尾声)

1.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②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

研读课文

第9段(结局、尾声)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