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沼气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①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⑦⑧D.③⑤⑥⑦⑧2、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富集镁元素用NaOH沉淀法B.从海水中提取精盐的过程中涉及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过程中用氯气做还原剂D.将海带烧成灰,用水浸泡,乙醇萃取可以提取碘单质3、下列关于酯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218O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C.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4、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增大C的量⑤减小压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5、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B.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C.C1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D.CO2(NaOH溶液)无色喷泉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B.油脂及油脂水解后的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淀粉、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为纯净物D.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为纯净物7、使用分液漏斗时,应首先()A.洗涤 B.检查是否漏水 C.打开玻璃塞 D.打开活塞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柴油的成分为液态烃的混合物B.大量生产和使用活性炭防PM2.5口罩应对雾霾属于“绿色化学”范畴C.聚乙烯、油脂和淀粉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HgCl2可用作防腐剂和杀菌剂,是因为它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9、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3-乙基-4-甲基己烷 B.2,2-二甲基丁烷C.3-乙基-4-甲基庚烷 D.3-异丙基己烷10、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11、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水中,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Na浮在水面上 B.Na在水面上游动 C.Na沉在水面下 D.Na溶成光亮小球12、25℃时,关于pH=2的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c(H+)=1.0ⅹ10-2mol/LB.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4C.加入等体积pH=12的氨水,溶液呈碱性D.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ⅹ10-2mol/L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般并不唯一C.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历程无影响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14、某有机物A的结构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molA能跟2molNaOH溶液反应B.能发生加聚反应C.不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D.A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15、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浓硫酸的体积增大 B.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C.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16、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子从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C.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①所示:(1)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2)反应②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4)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上图②装置: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③试管b中液体作用是__________。18、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其中,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元素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2)写出元素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___周期,第____族;该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结构式为______。(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A、B、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D、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4)D、E形成的化合物受热蒸发,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________。(5)A、B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2B2属于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其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19、一种测定饮料中糖类物质的浓度(所有糖类物质以葡萄糖计算)的方法如下:取某无色饮料21.1mL,经过处理,该饮料中糖类物质全部转化为葡萄糖,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稀释至111.1mL。取11.1mL稀释液,加入31.1mL1.11511mol·L-1I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用1.1121mol·L-1Na2S2O3与剩余的I2反应,共消耗Na2S2O3溶液25.1mL。己知:①I2在碱性条件下能与葡萄糖发生如下反应:C6H12O6+I2+3NaOH=C6H11O7Na+2NaI+2H2O②Na2S2O3与I2能发生如下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1)配制111mL1.11511mol·L-1I2溶液,需要准确称取___gI2单质。(保留3位小数)(2)计算该饮料中糖类物质(均以葡萄糖计)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20、(I)草酸的组成用H2C2O4表示,为了测定某草酸溶液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取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试回答:(1)实验中,标准液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3)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均正确),会对所测草酸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A.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_________;B.锥形瓶在盛放待测液前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C.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_________;(II)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21、按要求回答问题:(1)以Fe和Cu为电极,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①H+向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②电子流动方向由_____极流向______极(填:“正”、“负”)。③若有1mole-流过导线,则理论上负极质量减少______g。④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硝酸,负极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甲烷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电池,它用KOH做电解质。则负极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cP(g),M、N、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为a∶b∶c=____。②1min到3min这段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③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A反应中当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时BP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消耗bmolM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太阳能、沼气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太阳能、沼气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属于未来新能源,所以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③⑤⑥⑦⑧,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2、B【解析】

A.海水中镁离子的浓度较低,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可得氢氧化镁沉淀,实现了镁的富集,不选用NaOH,选项A错误;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经过海水蒸发制得氯化钠,只发生了物理变化,但得到的是粗盐,需要进一步提纯得到精盐,粗盐提纯时发生化学变化,选项B正确;C.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所以氯气做氧化剂,选项C错误;D.海带中碘以I-形式存在,不能用萃取剂直接萃取,另外乙醇易溶于水,不可用作萃取剂,选项D错误;答案为B。3、B【解析】

A.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则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18OCH2CH3和H2O,故A错误;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故B正确;C.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故C错误;D.用分液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故D错误;故选B。4、A【解析】

利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详解】①CO2和CO为气体,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故①符合题意;②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故②符合题意;③通入CO2,增大CO2的浓度,加快反应速率,故③符合题意;④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增大C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基本不变,故④不符合题意;⑤减小压强,减缓反应速率,故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答案选A。5、C【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氨水溶液显碱性,遇到石蕊显蓝色,A项正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遇到石蕊显红色,B项正确;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C项错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气体减小,形成喷泉,D项正确。6、C【解析】分析:A.单糖不能水解;B.硬脂酸钠是电解质;C.淀粉、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D.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为氨基酸。详解:A.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例如葡萄糖,A错误;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电解质,B错误;C.淀粉、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属于纯净物,C正确;D.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为各种氨基酸,是混合物,D错误。答案选C。7、B【解析】

具有活塞或塞子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漏斗有活塞和瓶塞,为了避免影响分离效果,在使用前首先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答案选B。8、D【解析】

A.生物柴油是指由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甘油三酯)与醇(甲醇或乙醇)经酯交换反应得到的脂肪酸单烷基酯,最典型的是脂肪酸甲酯,不是烃类,A错误;B.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即减少或消除危险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化学品和过程的设计,因此大量生产和使用活性炭防PM2.5口罩应对雾霾不属于“绿色化学”范畴,B错误;C.聚乙烯和淀粉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HgCl2可用作防腐剂和杀菌剂,是因为它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正确;答案选D。9、B【解析】

A.根据所给名称对应的有机物结构应为,正确名称为3-甲基-4-乙基己烷,故A错误;B.根据所给名称对应的有机物结构应为,命名正确,故B正确;C.根据所给名称对应的有机物结构应为,正确名称为4-甲基-5-乙基庚烷,故C错误;D.根据所给名称对应的有机物结构应为,正确名称为2-甲基-3-乙基己烷,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10、A【解析】试题分析: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H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O元素,c为Na;d与b同族,则d为S元素。A.氢与钠形成的化合物NaH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A错误;B.O元素与氢元素形成H2O、H2O2,与Na形成Na2O、Na2O2,与硫形成SO2、SO3,B正确;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四种元素中Na的原子半径最大,C正确;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其溶液呈弱酸性,D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11、C【解析】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水中,会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由于Na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会浮在水面上,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钠变为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不断游动,故选项C不符合反应事实,选项C错误,故选C。12、D【解析】

A、根据pH=-lgc(H+),其中c(H+)表示溶液中c(H+),即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中c(H+)=1.0×10-2mol·L-1,故A说法正确;B、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假设稀释前溶液的体积为1L,稀释100倍后,溶液中c(H+)==1×10-4mol·L-1,即pH=4,故B说法正确;C、NH3·H2O为弱碱,因此pH=12的氨水中c(NH3·H2O)大于pH=2的盐酸中c(HCl),等体积混合后,NH3·H2O过量,混合后溶液显碱性,故C说法正确;D、酸溶液中OH-全部来自水电离,根据水的离子积,pH=2的盐酸中c(OH-)==10-12mol·L-1,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D。13、B【解析】

A项、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不需要使用催化剂,故A错误;B项、一个化学反应不是只能有一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氯化铁等均可以作催化剂,故B正确;C项、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途径,对化学反应历程有影响,故C错误;D项、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睛】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14、B【解析】

A.有机物A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醇羟基和羧基,只有羧基能电离出氢离子,则1molA最多能与1molNaOH反应,A项错误;B.分子内含碳碳双键,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B项正确;C.分子内含羧基和醇羟基,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C项错误;D.苯分子和乙烯分子都是共面的分子,但是甲烷分子是四面体分子,有机物A分子中来自苯、乙烯等的原子可以共面,但不一定共面,但来自甲烷衍生的—CH2—、—CH2OH中的原子不可能都共面,D项错误;答案选B。15、B【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放置其体积增大,为物理变化,A错误;B.铝在空气中放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在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为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形成溶液,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为B。16、D【解析】

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燃料电池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详解】A项、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项、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故B正确;C项、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则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故C正确;D项、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还会伴有热能等能量的释放,能量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电池的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H2=CH2羟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2Na+CH3CH2OH→CH3CH2ONa+H2↑2CH3CH2OH+O22CH3CHO+2H2O防止倒吸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解析】分析: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是乙烯,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A能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A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C是乙酸乙酯,D是乙醛,E是乙醇钠。详解:(1)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是乙烯,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根据上述分析知A是乙醇,其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为羟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H2=CH2;羟基。(2)反应(2)是由B→A,经分析知B为CH2=CH2,A为CH3CH2OH,所以由B→A,的反应为CH2=CH2+H2O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反应(4)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答案:加成反应氧化反应。(3)反应(1)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应(4)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H3CH2OH+O22CH3CHO+2H2O。(4)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是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本题正确答案是:防止倒吸。③试管b中液体是碳酸钠溶液,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本题正确答案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点睛: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A能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A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C是乙酸乙酯,D是乙醛,E是乙醇钠,据此进行解答。18、二ⅤAN≡N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离子键、共价键【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中的10电子结构分析元素的种类,进而确定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分析化学键的类型。【详解】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与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则A为Na,B为O;A、C同周期,B、C同主族,则C为S;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则D为N,E为H;(1)C为S,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2)元素D为N,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ⅤA族;氮气的结构式为N≡N;故答案为二;ⅤA;N≡N;(3)A、B、E形成的化合为氢氧化钠,电子式为:;D、E形成的化合物为氨气,电子式为:;故答案为;;(4)氨气属于分子晶体,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答案为分子间作用力;(5)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因为过氧根中有共价键,其存在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离子键、共价键。【点睛】过氧化钠中含有过氧根,而过氧根中的氧原子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故过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但既有离子键也含共价键。19、1.3811.15mol·L-1【解析】

(1)配制111.11mL1.11511mol•L-1I2标准溶液,需要准确称取1.1L×1.115mol/L×254g/mol=1.381gI2单质;(2)取某无色饮料21.11mL加入稀硫酸充分煮沸,冷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并稀释至111.11mL,取11.11mL稀释液,加入31.11mL1.11511mol•L-1I2标准溶液,物质的量n(I2)=1.131.11L×1.11511mol•L-1=4.5×11-4mol,滴加2〜3滴淀粉溶液,再用1.11211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5.11mL,根据方程式可知I2~2Na2S2O3,因此剩余单质碘是1.11211mol•L-1×1.125.11L/2=1.5×11-4mol,与葡萄糖反应的碘单质物质的量n=4.5×11-4mol-1.5×11-4mol=3×11-4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是3×11-4mol×11=3×11-3mol,,浓度是3×11-3mol÷1.12L=1.15mol·L-1。20、酸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锥形瓶内颜色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30s内不褪色偏小无影响偏小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51.8kJ/mol【解析】

(I)(1)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2)根据滴定的操作分析解答;KMnO4溶液呈紫色,草酸反应完毕,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紫色不褪去,说明滴定到终点;(3)根据c(待测)═分析误差;(II)(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3)先根据表中测定数据计算出混合液反应前后的平均温度差,再根据Q=cm△T计算出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计算出中和热。【详解】(I)(1)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故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酸;因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皮管;(2)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KMnO4溶液呈紫色,草酸反应完毕,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紫色不褪去,说明滴定到达终点,不需要外加指示剂,故答案为: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30s内不褪色;(3)A.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故答案为:偏小;B.锥形瓶在盛放待测液前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C.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待测液减少,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故答案为:偏小。(II)(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平均温度差为:3.1℃。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1℃=1.2958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51.8kJ/mol,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II)(3)中和热的计算,要注意中和热的概念的理解,水的物质的量特指“1mol”。21、正负正28Cu—2e―=Cu2+CH4-8e-+10OH-=CO32-+7H2O2:1:10.25mol/(L·min)BDF【解析】

(1)由于金属活动性Fe强于Cu,所以Fe做负极,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电极反应式为Fe—2e―=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