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克东职教中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克东职教中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克东职教中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克东职教中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克东职教中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克东职教中心高

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的。我很佩

服唐诗、宋词、元曲,深入浅出,朗朗上口,数千年过去了,它的影响并未消失。唐代的李白、

杜甫非常出名,因为通俗而妇孺皆知,同时代还有李商隐和杜牧,俗称“小李杜”,知名度就要

小很多。其实“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水平也非常高,艺术造诣并不亚于李白、杜甫,但相较之下,

他们的诗歌偏雅,正因为曲高和寡,所以受众面和老百姓的接受度就少了很多。

还有像毛泽东的著作《矛盾论》《实践论》,本来这些都是高深的哲学问题,由于他的“

度”把握得很好,没有深奥晦涩的说教,一读就懂,但学术性、理论性、辩证法仍然非常强,很

了不起。

从作品欣赏者的角度,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曲高和寡”的说法,但问题是有些艺术品到底是

不是真正的‘'曲高"?当下也有很多书画作品打着“曲高和寡”的旗号,欺世盗名,以“丑

书”“丑画”自诩,似乎别人看不懂的就是“高级”的。更有些作者无视创作的基本规则,或者

说并没有真正弄懂吃透,反以创新者自居。纵观当今的中国文艺界,这样的怪现象并不少见。比

如,形画不准说是变形,不懂色彩的乱画说是野兽派。

此外,我们透视高雅和通俗,随着地域、空间、时间的不同,加之“高手”们的引领,人们

的理解力和接受度也会不一样。例如荷兰画家梵高的审美是超前的,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只卖

出了一幅画,而现在他的绘画作品屡创世界拍卖的天价。还有中国的黄宾虹,生前就断言“我的

画要50年以后大家才能看得懂”•因此,一方面是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好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

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作者对观者审美能力的期待。

(摘编自蒋跃《雅俗共赏:艺术家的顶格责任》)

材料二:

昆曲,是明代发展起来的高雅艺术,特别是魏良辅创制了水磨调之后,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

风行一时。但是,由于它过于优雅、缓慢,缓得有时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要拆开来唱,慢慢就

脱离了群众,最终为京剧所替代。京剧原本并不好“京”,是由地方戏发展而成。前些年曾举行

过微明进第二百年纪念活动,这就是说,它成为京戏,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它与昆曲命夺

文化市场,叫作“晁乱之争”,或称“花雅之争”。雅部即昆山陇,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

椰子腔、二贵调等,统称为乱弹。京戏的文化底蕴远不及昆曲深厚,不但剧本不及昆曲有文采,

唱腔不及昆曲雅致,而且有些唱词说白还悟法不通,但是,在竞争中它却胜出了,最终成为戏曲

中的头牌,冠以“京剧”之名。

可见、剧种的发展,并不在乎其高雅的程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接

受程度。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文艺作品不是理论,但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则是相同

的。昆曲在明朝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明朝虽是一个极权主义时代,但

同时也是一个商品经济获得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江南富庶地区,商人和士人还是有文化享受的

空间的。高雅的昆曲就是在这种生活空间里发展起来的。到清兵入关,商品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江南士人备受压制,高雅文艺自然也丧失了许多接受空间,昆乱之争,以乱弹取胜,也在所必然。

有些京剧名伶,还走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之高,很受时人的羡慕。

昆曲本来也是俗文艺,后经文人艺人之手,发展得雅致起来,但过雅之后,却又成为小众化

艺术,其统治地位逐被乱弹所代替。不过,作为一个剧种,昆曲并没有在剧坛消失。拍曲,仍是

一些士子的雅好;少数昆剧团,也还存在,只是盛况不再;有些昆曲演员,同时也兼唱京戏,成

为京昆双栖演员。

使昆曲重放异彩的,是一九五五年由黄源主持改编,由浙江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当

时昆苏剧团虽然还存在,但已衰落不堪,演员的工资很低,生活非常艰苦,所演也只是一些旧戏。

《十五贯》就是古人根据冯梦龙所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改编的

旧戏,《缀白裘》中就有。黄源看到了这出戏包含新的思想价值,针对当时肃反运动中存在的问

题,突出了实事求是精神和调查研究方法,改编成功,深受观众的欢迎,也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

定。《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从“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出发,为老剧种的新生作出肯定。《十五贯》的改编演出成功,对昆曲的

新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中杰《雅俗之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

A.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

《实践论》由于既通俗易懂又有很强的学术性、理论性、辩证法,因此很了不起。

B.梵高和黄宾虹的审美都是超前的,他们的作品既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又对观者的理解力

和接受度有一定要求。

C.昆曲生来就是高雅的艺术,特别是在魏良辅创制了水磨调之后,风行一时,但过雅之后,

又被文化市场冷落。

D.昆曲在明朝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与明朝的商品经济获得发展且有一定的文化享受空间的

时代特点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所谈雅俗共赏的范畴,包括文学、美术等在内的所有艺术;材料二所论,只限于昆

曲范围,其道理不适用于其他艺术。

B.材料一将“小李杜”和李杜进行对比,意在突出雅俗共赏的重要性;材料二引用马克思的

话论述了艺术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C.京戏能够在“昆乱之争”中取胜,成为戏曲中的头牌,是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能够走

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很高。

D.黄源改编的《十五贯》十分成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对昆曲的

新生和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下列选项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一

A.袁宏道说.雅文也好,俗文也好,作为文,它们都是表达人们情感的工具。

B.北宋的柳永仕途失意,在歌舞楼阁、烟花巷陌中流连,谱写出一首首温婉雅丽的词作。

C.玉既是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

家过日。

D.清人叶燮说,白居易的五言律诗,对仗工整,用典贴切,常常读来意犹未尽,是继杜甫之

后不可多得的诗作。

4.两则材料关于文学艺术发展的雅与俗的观点有何不同?

5.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昆曲发展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彩

戴智生

我的老家有个习俗:端午节宴请亲友,摆的是流水桌。

所谓流水桌,就是来一拨人上桌菜,来拨人上桌菜,开席无定规,菜肴是一模一样的。宾客用过

的碗筷,主人决不肯立刻清洗,皆堆积在门前的木盆里。谁家用过的碗盘摞得高,就证明谁家亲

朋好友多,是面子也是荣耀。

亲友酒足饭饱,观龙舟,打扑克,悉听尊便。

我好些年头没有回去了。

父亲生前,带我回过几次。父亲从小随爷爷在城里安了家,老家还有父亲的一位堂弟。按理说,

我应该称父亲的堂弟叫叔叔,“做我女儿吧?”叔叔似真似假。他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婶婶

打趣,他们百年之后,女儿打发“八仙王”的垫肩布,就指望我了。叔婶说的是久远的事,我只

当是玩笑话。

那时我还小,我们两家来往密切。叔叔上街常来我家落脚,带点辣椒或鸡蛋。我家也会送他些火

柴、肥皂。叔叔家有喜事,一定请父亲到场,奉为上宾。

父亲英年早逝,叔叔同我们一样悲伤,葬礼上几次哽咽落泪。他全家人都来了,忙前忙,抬棺柩

的“八仙王”也是叔叔带来的,丧事由他一手操办。之后,叔叔来得少了;我有了继父,叔叔好

像再没来过。

我出嫁时,也忘记了通知他。这么些年,忙工作,忙家庭,我几乎忘记了这位乡下的叔叔。今年

端午节,一早接到一个电话,苍老的声音呼我小名,我辨不出声音,叔叔自报家门,开口就邀我

去他家看龙船,并说有车来接我。

这颇为意外,也有一点点为难。

我知道老家有个习俗,出嫁女回去看龙舟,是要打彩的。怎么说,我也算村里出来的姑娘。打彩

是给自家上船的兄弟披红绸,还得打爆竹、买烟送红包,慰劳全船的人。不花上两千块,面子上

过不去。

同爱人商量,老公倒也大方:饿肚也要争饱气!

我们准备去银行取钱办礼品,叔叔两个儿子竟然上门了。两兄弟轮廓没有变化,进门就姐姐、姐

夫叫得山响。他们是专程来接人,茶也不喝,火急火燎地拉我们上车。

我说:“东西还没准备好呢。”

大弟说:“老爸有交代,人去就行,什么都不用准备。”

上了车,我嗔怪他们:“知道我的地址,平时也不见你们来家坐坐?”大弟说:“老爸腿脚不便,

我们前几年在外打工,回来没两年,合伙办了加工厂,都忙。这不,刚打听到你地址,今天就来

了。”大弟按了一下喇叭,接着说:“现在村里日子好了,打了三条龙船,要热闹一下。我们也

要划船,特意早点接你们。”

我心里立马打起鼓,好像龙舟竞渡时的“咚咚锵”。

二十公里的县道,个把钟头就到了。小弟先下车,跑回家拿出一挂鞭炮,用*里啪啦一阵响,烟雾

还没散尽,我看见叔婶驻足门旁。叔叔有点佝偻,凝重地点着头;婶婶手拿一把勺,满脸的笑已

见皱纹。他们明显有了老态!

房子不是以前的老屋,是翻新的楼房。路过的邻里问:“谁来了?”

“街上的亲戚!”婶婶高声地回答。

“啥亲戚?”

“女儿呗!”

婶婶一只手牵住我的手,引我进了屋。屋里还有不认识的人,大家让开了座,弟弟一边递烟倒茶,

叔叔陪我们坐了下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嘴里不停地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吃了饭让

弟媳带你们去看龙船。”

我又想到打彩的事,便讷讷地说:“可我、可我还没有准备打彩的礼。”

“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我帮你们准备好了!”

“这怎么行?该我出的我出!”

“知道你们不容易一一我们自己人还计较什么喽!”

叔叔的话,让我有些汗颜。我说:“真不好意思!你看,你是长辈,我都是空手来的。”

“人来了就好。我们不是东西亲,是人亲!”叔叔一板一眼地说,双眼突然泛红,竟先流出两滴

老泪来。顿时,我的眼睛红了起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打彩”为线索,讲述了端午节当天“我”受叔叔的邀请回老家看龙船,叔叔为“我”

准备好打彩礼的故事。

B.小说插叙父亲去世后,“我家”与叔叔家的关系从密切到疏离,为下文作了铺垫,使故事

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C在“我”小时候,婶婶想让“我”做她“女儿”的想法,既表现了婶婶对“我”的喜爱,

也表现了“我家”与婶婶家关系亲密。

D.小说中两次写叔叔落泪,其中第二次是叔叔对“我”父亲的怀念以及为“我”的疏远而感

到难过。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如运用动作、语言描写

来表现弟弟们朴实、勤劳、孝顺懂礼。

B.“饿肚也要争饱气?”一句既表现了丈夫支持“我”回乡看龙船,也表现了丈夫争强好胜

的性格特点。

C.“叔叔有点佝偻,……他们明显有了老态”一句直接描写了叔婶的苍老,与前文“我好些

年头没有回去了”相照应。

D.小说传承一方地域风俗文化,表现了淳朴的民风以及老家人善良真诚、热情好客的品质,

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8.请结合“我”受邀回老家看龙船的相关情节,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9.小说以《打彩》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貂勃隼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日:“单何以得罪于

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安平君

日:“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屋,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

今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

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

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

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

王日:“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王日:“子无罪于寡人,子

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日:“召相田单来。”貂勃避席楮苜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

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日:“然,臣凰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

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

齐桓公得管夷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

厚于安平君煮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

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王不

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A自B天C地D之E辟F民G人H之I治J为K人L臣M之N功O者P谁Q有R厚S

于T安U平V君W者X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貂勃常恶田单”与“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这两句中的“常”字,意义相同.

B.“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与“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这两句中的“属”,意

义不同。

C.稽首,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D.“臣固知王不若也”与“固时俗之工巧兮”(屈原《离骚》)这两句中的“固”,意思相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设宴招待貂勃并询问自己哪里得罪了他,貂勃以狗只认主人不分高贵卑贱为喻,巧妙

地为自己中伤田单开脱。

B.齐王的九位宠臣推荐貂勃出使楚国,以报楚国的搭救之情,貂勃去后故意多日不返,九位

宠臣便趁机向齐王诬陷田单。

C.田单不计前嫌,向齐王推荐貂勃;为了化解齐王对自己的猜忌,田单自请死罪;在貂勃的

帮助下,田单被加封万户夜邑。

D.齐王的九位宠臣和貂勃都认为田单有治国安民之才,但前者认为其心怀不轨,希望齐王详

察之,后者敦请齐王重用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社稷己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②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

14.貂勃是如何说服齐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巳临川道中©(节选)

陆游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气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鹤躯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

【注】①乾道三年(1167)春,陆游在隆兴府通判任上,被主和派弹劾免职。二月初,他从

南昌出发回家乡山阴。三月初三(即题中“上巳”),到达临川(今江西抚州)城外,准备

去拜访一位名叫李浩的朋友。②愁杀人:形容春光美好动人。③龟息:谓呼吸调息如龟,不

饮不食而能长生。一说,以为龟睡时,气由耳出,因此长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等,照应了诗歌的标题,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做了铺垫。

B.诗人一路走来,春光秀丽,风景动人,但想到国家大事,又涌上许多愁绪。

C.“桑叶”“客舍”“桐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同时也带有淡淡的客愁。

D.前四句正面描绘上巳日临川道中的情景,后四句转向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

16.后四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描写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天下人才的句子是“,”。

(2)《离疆》中屈原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

(3)《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势高险、枯树倒挂的句子是“,”。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

以减轻船的重量。

——巴尔扎克

材料二: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约翰生

上述材料能够给追求卓越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的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可以抄材料作

为作文的论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在成为经典之前,险些被野蛮芟除绝灭。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①一。二

把冲天大火,关关的雎鸠,喽嘤的草虫,交交的黄鸟,喈喈的仓庚,由哀鸣归于死寂;夭夭的桃

花,滚滚的蔓草,青青的绿竹,绵绵的葛惠,被火舌舔成了灰烬。倘若《诗经》遭此劫难从此湮

没亡佚,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那么,没有诗源润泽的中国文明将是多么乏味、枯瘠。

文献记载,孔子编订《诗经》后,传给弟子子夏,数度辗转由大儒荀子传给了毛亨。但到了毛亨

这儿,历史之河陡起滔天巨浪,《诗》《书》被秦帝下令焚毁,而保存传承者面临身死族灭的命

运。向秦始皇献此毒计的是丞相李斯,李斯与韩非、毛亨同为荀子的弟子,韩非为李斯所害,毛

亨的处境也②—,他被迫亡命他乡,一路寻寻觅觅,最后在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河

间)落下脚来。民间传说他在居所挖了地窖,将《诗经》刻在四壁上。毛亨作为一代大儒、《诗

经》的嫡传人,肯定将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早已烂熟于心了。

毛要从此在河间一带广泛传播《诗经》,撒播了诗的种子。河间成为“毛诗”的发祥地,毛公最

早居住并传播《诗经》的村庄被称作诗经村。这独特的名字散发出诗的芬芳,诵之令人③—。

1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1.下面句中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C.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艺术精湛,钟峻《诗品》誉之为“诗中之圣”。

D.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表明,大概45%的食客会因为口感而影响对食物的喜爱度,68%的人则认为口感会给人带来

更愉悦的食品体验。干嚼咖啡虽然“硬核”,但是却可以带给人类喜爱的硬脆与酥脆感。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①—,譬如:苹果、胡萝卜、生菜,都是越脆越新鲜。而人们都喜

欢新鲜的食物,所以任何有脆感体验的进食行为均会让大脑产生快感,创造愉悦的心理体验•同

时,“干嚼咖啡”等进食行为可以减压的另一个原因是声音。当我们咬脆的食物时,牙齿咀嚼产

生的震动会传到耳朵,所以②—。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听到自己吃东西的回音越大,

心理会觉得越好吃。因为脆的食物不仅能刺激味觉和听觉,还可以刺激嗅觉,所以只要某一食物

本身味道不可口,但它的脆性也能让人愉悦感。

嘴部的咀嚼动作不但可以带来快乐,③—,研究表明,咀嚼动作可以让人脑的反应时间缩短近

10%,因为嘴部咀嚼时会刺激前额叶皮质及右侧海马体,使掌管移动和注意力的区域处于活跃状

态,因此能瞬间让注意力与记忆力提升。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

变原意。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C、B、C、、

【解析】(I)C.“昆曲生来就是高雅的艺术”错,材料二原文为“昆曲本来也是俗文艺”。

(2)A.“其道理不适用于其他艺术”错,曲解文意。文章论述的是“雅俗之辨”,根据材料二原

文”文艺作品不是理论,但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则是相同的”“剧种的发展,并不在乎其

高雅的程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接受程度”可知,其道理也同样适用于

其他艺术。

C.“是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能够走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很高”强加因果。材料二

原文只说“……高雅文艺自然也丧失了许多接受空间,昆乱之争,以乱弹取胜,也在所必然。有

些京剧名伶,还走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之高,很受时人的羡慕”,由此不能判定二者

是因果关系。

D.“黄源改编的《十五贯》”错,曲解文意。材料二原文为“使昆曲重放异彩的,是一九五五年

由黄源主持改编,由浙江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原文是黄源主持改编《十五贯》。另外,

“黄源改编的《十五贯》……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曲解文意,材料二原

文是说“《十五贯》的改编演出成功,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故选:Bo

(3)材料一论证的是“雅俗共赏:艺术家的顶格责任”。

A.没有对雅俗的关系作出评判。

B.没有对柳永词的“雅”“俗”作出评价。

C.“玉”是雅俗共赏的,能支撑材料一“雅俗共赏”的论点。

D.强调白居易诗的“雅”,没有“俗”。

故选:Co

(4)材料一,“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

的”,材料一认为总的来说,雅俗共赏的作品更能够得到人们的追捧和普遍赞赏;“从作品欣赏

者的角度,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曲高和寡’的说法”,从作品欣赏的角度来看,作者也不完全否

认真正好的过雅的作品。

材料二,"……由于它过于优雅、缓慢,缓得有时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要拆开来唱,慢慢就脱

离了群众,最终为京剧所替代”“剧种的发展,并不在乎其高雅的程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

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接受程度”,材料二认为过于高雅的作品会失去群众基础,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只有雅俗共赏且符合时代脉搏的艺术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会使文化市场接受。

(5)根据原文“由于它过于优雅、缓慢,……慢慢就脱离了群众,最终为京剧所替代”可知,昆

曲的发展要贴近群众,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

根据原文“《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从'百

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出发,为老剧种的新生作出肯定。《十五贯》的改编演出成功,

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要积极探寻新思路,推陈出新,挖掘戏曲深

意,创作或改编出适应时代发展并能给人带来启示的昆曲。

答案:

(I)C

(2)B

(3)C

(4)①材料一认为总的来说,雅俗共赏的作品更能够得到人们的追捧和普遍赞赏;但从作品欣赏

的角度来看,作者也不完全否认真正好的过雅的作品;②材料二认为过于高雅的作品会失去群众

基础,得不到长远的发展,只有雅俗共赏且符合时代脉搏的艺术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会使文

化市场接受。

(5)①昆曲的发展要贴近群众,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②要积极探寻新思路,推陈出新,挖掘戏

曲深意,创作或改编出适应时代发展并能给人带来启示的昆曲。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

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

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

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

文本,自己发挥0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6~9.【答案】D、B、、

【解析】(I)D.“为'我'的疏远而感到难过”错误。叔叔第二次落泪是在文章的结尾,是在“我”

说自己是空手来的,没有准备礼物之后,叔叔说人来了就好,我们不是东西亲,是人亲,从而可

以看出叔叔看到“我”一方面想起了故去的父亲,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阔别多年,叔叔对“我”的

想念。

故选D。

(2)B.“也表现了丈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错误。由原文“同爱人商量,老公倒也大方:饿肚

也要争饱气”可知,体现出老公对“我”的支持以及老公的大方。

故选Bo

(3)由原文“这颇为意外,也有一点点为难”可知,当“我”接到叔叔的电话时,因为叔叔的声

音变得苍老,“我”并没有听出是叔叔的声音,叔叔自报家门之后,邀请“我”去他家看龙船,

并说有车来接“我”。叔叔给“我”打电话已经让自己感到了意外,当听到接自己回去看龙船,

更让自己感到了意外。

由原文“我知道老家有个习俗,出嫁女回去看龙舟,是要打彩的。怎么说,我也算村里出来的姑

娘。打彩是给自家上船的兄弟披红绸,还得打爆竹、买烟送红包,慰劳全船的人。不花上两千块,

面子上过不去”可知,因为老家打彩这一风俗,让生活并不富裕的自己感到了为难。

当自己为打彩的东西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自己的两个兄弟就来接自己,“我”的心里立马打起了

鼓,并且来到向下的叔叔家时,当婶婶说吃完饭让弟媳带自己去看龙舟时,我又想到了打彩的事,

说明自己的内心因为没有准备打彩的礼钱而紧张不安。

文章的结尾“我”说到自己空手而来,没有给长辈准备东西,这时叔叔说人来了就好,他们不是

东西亲,而是人亲,叔叔边说边流出两滴老泪来,这时“我”的眼睛也红了起来,说明“我”被

叔叔一家人的情义感动了。

(4)文章开篇写到打彩是老家的风俗,然后又说到父亲生前带自己回过老家,而自从父亲去世后,

“我”忙工作,忙家庭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而这一天早上接到了叔叔的电话,要接自己

回乡下看龙船,“我”为自己没有准备打彩的礼钱而一路上忐忑不安,叔叔为“我”准备好打彩

的礼钱,“打彩”贯穿了文章的始终,可以说是文章的线索。

文章的开篇写到老家的习俗:端午节宴请亲友,摆的是流水桌。并且客人吃过的碗筷是不能立刻

清洗的,而是要堆积在门前的木盆里,谁家堆得高就证明谁家的亲朋好友多,从而表现出老家人

的热情好客。父亲生前,带“我”回过几次老家,并且叔叔婶婶因为没有女儿,打趣说要“我”

做他们的女儿。父亲去世时,丧事是由叔叔一手操办的,并且叔叔同“我们”一样悲伤,从而看

出叔叔的重情重义。而叔叔接自己回老家看龙船,并且替自己准备了打彩的礼钱,表现了淳朴的

民风以及老家人善良真诚、热情好客的品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本文开篇写到老家的风俗,并且出嫁的姑娘回老家看龙船是要准备打彩的礼钱的,而自己打彩的

礼钱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自己的兄弟已经开车来接自己了,自己的内心一直是忐忑不安的,所

以本文以“打彩”为标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D

(2)B

(3)①当“我”接到叔叔的电话,邀“我”去他家看龙船时,“我”感到很意外。②但想到回去

看龙舟,需要准备打彩的礼钱的时候,“我”又感到有些为难。③打彩的礼钱还没有准备好,兄

弟俩就来接“我”,“我”内心感到紧张。④当叔叔说他已经准备了打彩的礼钱,并且说他们是

人亲,而不是东西亲,这时“我”眼睛红了起来,内心很感动。

(4)①“打彩”是文章的线索,讲述了端午节当天“我”受叔叔的邀请回老家看龙船,叔叔为“我”

准备好打彩礼的故事。②“打彩”是家乡的风俗,本文通过乡下的叔叔接自己回老家看龙舟的故

事,表现了淳朴的民风以及老家人善良真诚、热情好客的品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③

本文以“打彩”为题目,而文中写到“我”一直为没有准备“打彩”的礼钱而惴惴不安,吸引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判断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小说的艺术特色,再判断选

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相关信息,再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可以从情节、人物、读者、主题等角度分析

作答。

文学类选择题解答步骤:

第一步:细读选项,抓关键。

此类题4个选项,答题区域涉及文本的各个角落,因此需要仔细阅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部分关

键词语,给第二步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准定位,找区间。

根据选项中的关键性词语,迅速浏览文本,找与之匹配的关键词,从而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

第三步两相比较,问三问。

两相比较就是把选项和相关区域的原文进行比较,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问三问”:选项有没有篡

改内容,有没有混淆逻辑,有没有主观臆想;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内容;

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文中有没有此类信息。选项命制时加入了命题者

的臆想,主观臆想的选项内容往往是无中生有的。

10~14.【答案】A、B、、、

【解析】(1)“且自天地之辟”大意是“况且自开天辟地以来”,表意完整,要在“辟”后断开;

“治”和“为”为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应该断开;“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为疑问句,“谁”为

主语,其前断开。综上应在FJP三处后断开。译文:况且自开天辟地以来,治理百姓的人和为臣

子而建立功勋的人中,有谁的功劳能比安平君更大?

(2)A.“意义相同”错。常:经常/固定的。句意:貂勃经常中伤田单/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故选:A0

(3)B.“貂勃去后故意多日不返”错误。根据原文“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可知,

文中没有体现出貂勃是“故意”不回去。

故选:Bo

(4)①使:第一个和第二个都翻译为“派”,第三个翻译为“使者”;将:第二个翻译为“率领”;

佐:帮助;社稷:国家;何:为什么。句子翻译为:楚王派将军率领万人来帮助齐国(抵抗燕军),

如今国家已经安定了,为什么不派使者向楚王表示谢意呢?

②内:在国内;牧:治理;循抚:安抚;振:救济;布德:广施恩惠。句子翻译为:(他)在国

内治理百姓,安抚民心,救济穷困的人,弥补不足的人,对百姓广施恩惠。

(5)根据原文“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

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日:

'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以为仲父,……”可知,先

将周文王礼待吕尚、齐桓公礼待管仲与齐王不敬田单做对比,凸显齐王之错。

根据原文“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

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

敞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可知,然后动之以情,列举田单诸多功劳,

说明齐王做法欠妥。

根据原文“'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

邑万户”可知,最后晓之以害,不杀九子将危及国家。

答案:

(1)FJP

(2)A

(3)B

(4)①楚王派将军率领万人来帮助齐国(抵抗燕军),如今国家己经安定了,为什么不派使者向

楚王表示谢意呢?

②(他)在国内治理百姓,安抚民心,救济穷困的人,弥补不足的人,对百姓广施恩惠。

(5)①先将周文王礼待吕尚、齐桓公礼待管仲与齐王不敬田单做对比,凸显齐王之错。②然后动

之以情,列举田单诸多功劳,说明齐王做法欠妥。③最后晓之以害,不杀九子将危及国家。

参考译文:

貂勃经常中伤田单,说:“安平君是个小人。”安平君知道后,故意摆设酒宴来招待貂勃,说:

“我是怎么得罪了先生,使得先生经常在朝廷上赞美我?”貂勃说:“跖的狗对尧狂叫,并不是

因为跖高贵而尧卑贱,狗本来就对不是自己主人的人狂叫。”安平君说:“恭敬地听到您的命令

了。”第二天,就把他推荐给齐襄王。

齐襄王有九个宠幸的侍臣,他们想要谋害安平君,便共同对齐襄王说:“燕国改打齐国的时候,

楚王派将军率领万人来帮助齐国(抵抗燕军),如今国家己经安定了,为什么不派使者向楚王表

示谢意呢?”齐襄王说:“左右的人谁可以(担任使者)呢?”这九个人都说:“貂勃可以。”

貂勃出使到楚国,楚王接受了齐国的谢意并留貂勃饮酒,过了好几天都没有回国。九个人又去对

齐襄王说:“一个普通的貂勃,竟然滞留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君那里,难道不是因为仰仗田单的

势力吗?而且安平君对大王没有君臣礼节,上下也没有分别。(他)在国内治理百姓,安抚民心,

救济穷困的人,弥补不足的人,对百姓广施恩惠;对外安抚戎狄与天下的贤明之士,喑中结交诸

侯中的英雄豪杰.他的内心是想要篡位,希望大王详察。”有一天,襄王说:“把相国田单召来。”

田单摘下帽子、光着脚、赤着上身来进见,然后退一步请求死罪。过了五天,襄王对田单说:“你

对我没有罪过,你尽到了你的臣子之礼,我也尽到了我的君王之礼。”

貂勃从楚国回来,齐襄王当面赏赐他饮酒,他酒喝得正高兴时,齐襄王说:“把相国田单叫来

貂勃离开坐席,向襄王行了九拜之中的最敬之礼说:“大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大王向

上和周文王相比,谁更有才能?”襄王说:“我不如周文王。”貂勃说:“是的,我本来也知道

您不如周文王有才能。大王向下与齐桓公相比,谁更有才能?”齐襄王说:“我不如齐桓公。”

貂勃说:“是的,我本来也知道您不如齐桓公有才能。既然如此,那么周文王得到吕尚,把他尊

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把他尊为仲父,如今大王得到安平君却只叫‘单'。况且自开天辟地

以来,治理百姓的人和为臣子而建立功勋的人中,有谁的功劳能比安平君更大?再说当初大王没

有守下先王遗留下的国家,燕国人发兵来袭击齐国都城,大王逃到城阳的山中。安平君凭借令人

忧惧的即墨城,靠着三里的内城,五里的外城,疲惫的七千士兵,却擒获了燕国的司马,使千里

失地返归齐国,这些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大王不赶快杀掉这九个人来向安平君谢罪,国家就危险

了!”于是齐襄王杀掉这九个人并驱逐了他们的家眷,又把万户的夜邑加封给安平君。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

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

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

概括。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C、

【解析】(I)C.“同时也带有淡淡的客愁”理解错误,根据注解①“乾道三年(1167)春,陆游

在隆兴府通判任上,被主和派弹劾免职”可知,诗人是因为不能抗击侵略者而有了愁绪。

故选C。

(2)“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句意是平生害怕走路,只要有人说起走路就像见了老

虎一样,所以自己经常都是深居简出,很少出去游玩,给人以厌弃尘俗的感觉。可得出诗人深居

简出,厌弃尘俗的形象。

“鹤躯苦瘦坐长饥”句意是因仕途不顺,所以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以至于长期挨饥受饿,

现在身体的外形都变得十分清瘦了。可得出诗人仕途不顺,以至于长期挨饥受饿,身体外形十分

清瘦的形象。

“龟息无声惟默数”诗人借老龟调息长生说明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视内养的人,没事的时候都会静

静地坐在椅子上进行调息。可得出诗人重视内养,没事的时候就会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进行调息的

形象。

答案:

(1)C

(2)①深居简出,厌弃尘俗;

②仕途不顺,以至于长期挨饥受饿,身体外形十分清瘦;

③重视内养,没事的时候就会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进行调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

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诗人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

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

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答案】【小题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小题2】鹫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小题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解析】故答案为: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重点字:饶)

(2)鹫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重点字:鹫)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重点字:盈)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

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

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

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蜀道难》中的名句辑录:

I.《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厩,破崖转石万壑

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8•【答案】放弃与坚持之间巴尔扎克说:“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

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因此,杨振宁缺少实用物理学的才能,但

投入理论物理的研究后却获得巨大成功。约翰生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

多久。”因此,凡尔纳的稿件屡屡被退回,但他坚持了下来,最终享誉全球。在放弃与坚持之间,

关键是正确地认识自己。

记得那个精密巧妙的“DNA双螺旋结构”吗?它最初的发现者之一是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

然而,克里克的早期研究领域却是物理。他在物理领域庸庸碌碌地度过几年后,开始反省自己“我

真的适合物理吗?”现在我们已无从知晓当年的克里克到底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思索与抉择,但通

过他后来在生物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舍弃是正确的。克里克正是由于认

清了自己,毅然转变了方向,才最终获得了成功,并获取了诺贝尔奖的殊荣。这样的放弃,令人

佩服与景仰。

知道那个风靡全球的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吗?它的创造者沃特迪士尼的成功之路可谓

充满了艰辛。从小热爱绘画与动漫的他在灵感一现中创造了这只聪明可爱的小精灵,然而他最初

的作品却无人赏识。“我真的能成功吗?”他在每一次被拒绝之后扪心自问,思索的结果便是在

无数次的失败后坚定不移地告诉自己“下一次一定能行!”是的,他成功了,沃特的成功源于对

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对自己作品的信心。他的坚持是正确的。试想,若是他在打开那扇成功之

门前心灰意懒,舍弃自己的梦想,那么,不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这样的坚持,令人敬佩与赞叹。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没有正确认识自身而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只有认识自我,选择

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拼搏,才会有成功的人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放弃

仕途之路,回归自然,顺应自己内心的生活,获得了坦然宁静的心境;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

贵”,游览名山大川,结交各地朋友,获得了自由的生活……他们的人生光照千古。

金子相信自己的光芒而执著地等待着被发现;沙子却投身到贝体成为光彩夺目的珍珠,这均取

决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所选用的是两句经典格言,其中材料一巴尔扎克的话用比喻手法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风浪面

前要适时地学会放弃重负,才能更轻松地搏击风浪。这是在告诫我们,适时地放弃,是为了更好

地前行。而材料二则以“在于能坚持多久”的对比,指出了坚持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

们离成功的距离,不是天赋和能力,而是持之以恒的决心。

由此可见,这两则材料,其实是要学生深入思考坚持与放弃的思辨关系。坚持是一种恒心,一种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这种坚持的毅力才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的;但是,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有所收获,正如不是所有的阳光都温暖宜人。坚持错误,就会拒绝真理;过

于自负,就会失掉自我。这里考生需要思考,什么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坚持。

而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

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写作要求部分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追求卓越的青年”,要求考生“结合对自身的发展的思考”

写作。

“坚持与放弃”是一组对立性二维概念,表现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两者呈辩证关系,有所坚持,

必有所牺牲;有所追求,必有所舍弃0如何选择,是一门艺术。写作时,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

写“坚持与放弃都是智慧”:可以写坚持者能够看到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是眼光,更是智慧。

而放弃错误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