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_第1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_第2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_第3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_第4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明确

中国古代、

代、现

代的一些重要改革;

通过学习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改

革的共性原因及改革

家的共同精神品质。一、中国古代的重要

变法和改革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三、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重要改革目

录规律认识

关于改革的有关知识和规律总结1、

含义改革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和

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2、

改革的分类①从程度上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性变化。②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习俗改革等。③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规律认识

关于改革的有关知识和规律总结3、

归纳“改革背景或原因”的一般方法①根本原因:

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②

主要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有时也可视为根本原因)。③必要条件:社会危机(内忧:三大矛盾导致的社会危机,财政危机。外患:

民族危机。)。

(有时也视为主要原因)。④阶级、组织基础:阶级力量的壮大,社

会组织、团体的建立和发

展。⑤主观因素:

改革者的革新意识、个人素质等。⑥外部因素:统治者或革新派的支持,社会环境,偶然事件的发生

等。规律认识

关于改革的有关知识和规律总结

4、

分析改革成败原因的一般方法①看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潮流。②对比当时改革派和反对派或顽固派的力量,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

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要注意群众基础是否雄厚。③看改革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

治魄力。④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5、

评判改革成败的一般方法①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②看改革是否被中断。③看改革是否对后世影响深远。

规律认识

关于改革的有关知识和规律总结

6、评价改革的一般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

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据

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7、对于改革的规律性认识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②改革必然会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

功的重要原因。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重点讨论

商鞅变法的背景有哪些?

1、

商鞅变法(1)背景

社会大变革①经济上: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使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②政治上:

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

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变法。

③思想上:

百家争鸣,士阶层活

,学

术下移,形成思想解放运动。④社会潮流:改革成为时代潮流。春秋以来生

力的不断发

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

,.....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

理体制。同时,

兼并战争日益

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

实行君主集权,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相关史料1、商鞅变法(2)主要内容

回顾《中外历史刚要》上第2课,P11领域措七分力比作

用富国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小农经济发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强兵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集权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友。严刑峻法,强化统治。推行县制,县的长官由君主任

。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转型P

E法家思想,焚诗书。强化思想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促进小农经济,增加财政收入。重点讨论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②局限性:

A、剥削沉重和轻罪重罚,易激化社会矛盾。B、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重农抑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C、实行思想专制,不利于思想发展。D、未

旧制度划清界限,带有奴隶制残余。重点讨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l相关史料

1、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3)评价

①积极作用:

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

按地

划分国民,加县不行也率先推样估计国怎会过高上的意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

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

会的每一个人。——摘自《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何也?仁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2、

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

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迅速瓦解。③鲜卑族拓跋部建立

北魏政权,于439年重

新统一北方。④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

史发展的潮流。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基础梳理相关史料2、

北魏孝文帝改革(2)内容及意义

前期:冯太后主

,重点是制度创新。制

(

)内

容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

定的徭役和兵役。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俸禄制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租调制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称为租),帛或布一匹(称为调)。意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基础梳理(2)内容及意义

后期:孝文帝改革,重点是汉化。汉

(促

合)内

容迁

都1、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2、鲜卑贵族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改汉服

说汉语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门第通婚姻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

士族通婚。意义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2、

北魏孝文帝改革基础梳理3、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

游牧民族的袭扰,改革的呼声强烈。③庆历新政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

益,仅推行了一年多就以失败告终。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

币。

用殚竭,

民力空虚,

徭役日

,率敛日重,

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

未尝省察,百姓无告,

朝廷不与

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有哪些?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相关史料重点讨论(4)内容内容具

施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款从事商业

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

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基础梳理3、

王安石变法(2)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的管理与控制。(3)目的:

富国强兵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知识拓展领域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收入强兵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重点讨论

?3、

王安石变法(5)影响①达到了富国的目

的,增加了财政收入。②强兵效果并不明显。③在执行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

逐渐走向衰亡。A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

挠与破坏。

B、

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C

、改革涉及面广,头

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熙宁、元丰之间,中

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

钱米,亦不减

二十万。——《宋史》元

,

夏之间两次大战,宋军中

勇、保

甲约

占一

半,

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

吴巨洪《浅谈王

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相关史料示》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

例,嘉靖皇帝

深居内宫,修仙练道,

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

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

一言不发,有人竟以为他是哑

巴。人们愤愤地指出:“嘉隆以

,纪纲颓坠,

法度凌夷”。万历新政之

,国家财政每年巨

亏300万两白银。——摘选自刘志琴《张居正评语》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

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中期,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主权。稍晚东来

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

北部。

——摘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4、

张居正改革(1)背景①明朝时期,

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②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

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级矛盾尖

,统治危机不

断加深。③明朝中后期,西方殖民

者开始入侵,边患严重。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有哪些?相关史料重点讨论4、张居正改革(2)内容及影响内

容政治(

顿吏治)尊

权,

职,

罚,

令,

法。军事(边防新

)内修防备积极操练兵马。内容: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

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

田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

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

作弊,进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地位: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

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赋

税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加固长城。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经济(

税改革)清丈田地。一条鞭法。影

响(

见P23)重点讨论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重点讨论

戊戌变法的背景有哪些?

1、戊戌变法(1)背景①政治上: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了初步发展。③阶级力量上:

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④思想上:

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及西学的

传播为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史料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

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

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观万

国之势

能变则

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小变仍亡。

《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内容作用局限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举荐

人才;精简机构,裁汰冗

员;取消旗人特权基本反

映维新派

的愿望

,一

定程

度上

建统

。没有涉及设议员院

、开

国会

指定宪法等政

治主张舞工鼓私生

农,倡器

制邮政

设局提机

编理矿业采银

路商,家

铁工厂国

、农工办

局展办创

总发开;

商励人产

家复

化主文教废八

股;创

种学

;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

设译书局页教育近代化养军事近代化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增强海军增1、戊戌变法

(2)内容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资政

化扌打基础梳理务;用

办RRTPJ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A、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世凯身上……B、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也没有严密

揽太

,气

。的组织。

——康广仁《致易一书》C、操之过急且具体策略失当,

不系统

在变法的100多天时间里,举

行太大太

锐,

包孤志同志太大多规且过于急促繁多。②

客观原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阻碍变法开展。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颁布了40多道改制诏令,几乎

涉及到了各个方面。

——费正

清《中国:传统与变迁》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良过

程中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毫无实

权的光绪帝身上;在变法形势

危急时,又把希望寄托在了袁1、戊戌变法(3)失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重点讨论相关史料1、戊戌变法(

4

)

价①性质:

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②进步性变法期间,

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觉醒。③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戊戍变法的内容:①政

治上,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

冗员;取消旗人特权。②经

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提倡私人办厂;创办国家银

行;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举办邮政。③

文化教育上,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

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④军事上,按西法

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

。重点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相关史料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基础梳理2、

清末新政(1)时间——1901年初(2)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

机日益严重。(3)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4)内容(具体见《中外历史纲要》上P108历史纵横)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基础梳理2、清末新政(5)评价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基础梳理3、

中华民国的改革(1)概况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

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

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

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

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标志1956年,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基础梳理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基础梳理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认识①曲折:

由于缺乏经验,

急于求成,

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

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2、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决策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

为纲”

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深化

—从中共十八大到中共十九大①确定目标: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中共十八

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基础梳理2、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

)

—从中共十八大到中共十九大②载入党章: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载入党章。③进一步部署: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提出坚持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